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接触性皮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双腔导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心静脉置管易发生空气栓塞、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我科于2001年5月~2004年11月对97例患者留置了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导管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谭最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403-140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置管堵塞情况,并进行处理.结果: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堵塞12例,其中部分堵塞7例,完全堵塞5例.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恰当的护理操作可有效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术经常用于昏迷、癌症、化疗的病人。PICC既作为非肠道营养补给,又作为输液和药物治疗的通道,极大方便外周静脉条件差的病人。随着我院PICC的开展使用,也逐渐受到社区病人的青睐。自我院2002年创办家庭服务中心以来,共在院外护理过19例PICC病人,现报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肿瘤化疗的发展,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留置导管拔除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报道较多,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后出现休克报道较少。我科自2005年以来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为本病区肿瘤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累计置管2000余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1500余例。2011年1月21日我科发生1例在置管术后突发休克患者,经积极救治转危为安,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58岁,农民,2010年5月28日在某医院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病理检查示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同年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长期的静脉置管也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并发症,需要引起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长期的静脉置管也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并发症,需要引起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而化疗药物对人体局部有较强刺激可导致给药静脉及其邻近组织坏死,因此,预防和减少药物性静脉炎,对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我们自2000年5月~2005年5月对60例晚期肿瘤采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进行化疗,效果满意,现将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而化疗药物对人体局部有较强刺激可导致给药静脉及其邻近组织坏死,因此,预防和减少药物性静脉炎,对保证肿瘤患化疗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我们自2000年5月~2005年5月对60例晚期肿瘤采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efipherally insertd central catheter,PICC)进行化疗,效果满意,现将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收治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0例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230例不予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血栓10例,对照组发生血栓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aprini评分中极高危患者的血栓发生率较高危患者发生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副反应轻,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工作的开展,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由于其穿刺部位开放,血流量充足、留置时间长、活动不受限等优势作为输液通道而被广大医患所认可。但因其为人为破损创口易造成皮肤感染或血行感染而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故在应用过程中的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近年来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导管感染因素,寻求正确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留置时间分为A、B、C三组,导管细菌培养进行菌种分类分析。结果三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与C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与C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0.05)。病原体G~+球菌占44.82%、G~-杆菌占37.93%,真菌占17.24%。结论留置1~2周时间是安全的,超过2周以上感染率上升。严格无菌操作对避免感染发生至关重要,应针对其因素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