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9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接受全麻术的5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78例全身麻醉手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有65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1.25%。65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出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4例,占24.14%,革兰阴性菌42株,占72.41%,真菌感染2例,占3.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有肺部疾病病史、麻醉通气时间≥120 min、经口气管插管途径和术后延迟拔管是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1月医院收治的400例全麻气管插管术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高龄患者中48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2.0%;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占26.83%,革兰阴性菌28株,占68.29%,真菌2株,占4.99%;其中患者吸烟、气管插管途径、气管插管深度、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均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途径、气管插管深度、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为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高、危险因素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进行干预,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2 000例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2 000例患者中有24例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20%;共培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82.14%,革兰阳性菌4株占14.29%,真菌1株占3.57%;经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吸烟、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插管途径、插管深度、插管熟练程度、插管指征及拔管时间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术后拔管时间为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行全麻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较高,危险因素多,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实施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630例,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53.97%;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且>3h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共分离出79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3株占58.61%。结论引发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引起注意,针对性预防,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全麻手术的高龄患者(年龄≥65周岁) 486例,收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采用细菌自动分析仪对所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结果 486例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52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 70%。52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出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4例,占24. 14%,革兰阴性菌42株,占72. 41%,真菌感染2例,占3. 4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插管时间≥120 min、经口气管插管、有肺部疾病史、术后使用呼吸机是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高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针对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改进和完善控制方法,可以预防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腹部全麻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学特点,为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及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9月350例行上腹部全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分析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0例老年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0例,感染率为14.28%;共分离出病原菌5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97%,并有17株为多药耐药菌;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入住ICU、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插管途径以及术后拔管时间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基础疾病、入住ICU、麻醉持续时间长、插管途径以及术后拔管时间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经上腹部全麻术后,多种危险因素均加大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临床上应加强对该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住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1 0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进行相关干预治疗,比较感染患者在干预前后的体温、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总数以及降钙素原(PCT)值;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体温、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总数以及PCT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麻醉时间、插管途径、插管部位、插管深度以及拔管时间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麻醉时间、插管途径、插管部位、插管深度以及拔管时间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均会增加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该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术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历资料112份,对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培养出病原菌1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8株占85.96%,前3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9.47%、鲍氏不动杆菌占22.8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5.79%;革兰阳性菌16株占14.04%,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02%、链球菌属占5.26%、肠球菌属占1.75%;在病例分析中以年龄>60岁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比例最大,共50例占44.64%,神经系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47例占41.96%.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及手术治疗种类有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可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对患者手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临床预防术后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患者5 166例,统计患者呼吸道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麻醉通气时间、术后延迟拔管、插管熟练度以及拔管指征完全,确定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5 166例患者中感染196例(3.8%);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24株,其中单一感染患者168例,混合感染患者28例,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65株占73.7%,革兰阳性菌54株占24.1%,真菌5株占2.2%;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吡肟、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吡肟、诺氟沙星等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唑林等耐药率较高,对苄卡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苄卡西林和万古霉素等耐药率较低;不同年龄、手术部位、麻醉通气时间、术后延迟拔管、插管熟练度以及拔管指征完全均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有明显影响。结论临床上要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适当干预,降低感染率,对已经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要结合病原菌药敏试验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全麻气管插管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全麻气管插管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2月行全麻下气管插管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引发感染的各项因素。结果各种因素与感染率分析,年龄≥60岁占6.24%、<60岁占3.23%;麻醉时间≥3h占10.14%、<3h占2.06%;拔管延迟≥2h占11.15%、<2h占3.28%;术后镇痛者占6.98%、未镇痛者占2.39%;插管过深者占10.06%、插管正常者占3.33%,插管不熟练占9.26%、熟练占3.41%;拔管指征不完全占11.74%、拔管指征完全占3.29%,感染部位以胸部手术者最高为33.59%,其次为腹部手术占31.25%等,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麻气管插管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因素较多,部位以胸部手术为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