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为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医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同时检测与比较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92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35例,感染率为5.06%;共检出4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年龄较高、BMI值较高、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基础疾病情况及手术部位为四肢者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较高,年龄、BMI值、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情况及手术部位均是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为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医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同时检测与比较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92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35例,感染率为5.06%;共检出4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年龄较高、BMI值较高、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基础疾病情况及手术部位为四肢者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较高,年龄、BMI值、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情况及手术部位均是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与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为预防与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骨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入院并进行无菌手术的13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在平均年龄、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78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5例,感染率为3.27%;男性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54%,女性患者感染率2.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例切口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术前住院天数及平均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59.8±9.6)岁、(10.9±2.3)d、(6.2±1.4)h,均高于非感染组的(44.3±4.5)岁、(5.2±1.1)d、(2.3±0.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髋部及下肢行无菌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94%,颈肩部及上肢切口感染率为1.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菌种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分别占31.1%、26.7%、17.8%.结论 重视易感人群、提高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提高手术操作者技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31例,按照切口感染与否,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医疗差异,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切口感染的措施.结果 经比较切口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差异,年龄、肥胖、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例次、合并糖尿病、不问内置物、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年资、术后住院时间等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占48.8%,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6.8%.结论 临床在对患者行骨科无菌手术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环境因素等,尽量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 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调查2004年6月-2005年12月,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1例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对照组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性别、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有关.结论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等,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关,因此,提倡无菌手术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 98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8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6例,切口感染率2.82%;其中≥60、3060、<3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4.88%、1.88%、1.72%;手术时间≥2、<2h的感染率分别为3.67%、1.53%;合并基础疾病、无基础疾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95%、1.59%;Ⅲ、Ⅱ、Ⅰ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5.16%、2.13%、1.00%;住院时间≥20d、<20d的感染率分别为3.46%、1.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4 106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有119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49%,手术切口感染部位以股骨、胫、腓骨、脊柱为主,分别占31.93%、19.33%、17.65%;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69.79%。结论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感染源的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相关因素以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500例于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共8例患者出现手术切12感染,占全部患者的1.6%,是否接台手术以及是否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等因素为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12感染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对手术切121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全面掌握并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同期医院感染报表.结果共有骨科手术患者5429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166例,感染率为3.06%,其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率为2.67%、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感染率为1.83%、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为4.12%、截肢术后感染率为19.20%、囊肿摘除术后感染率为2.27%、其他骨科手术后感染率为3.21%;2007-2011年度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03%、3.79%、3.15%、2.58%、2.0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年龄、低蛋白血症、中重度贫血、急诊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切口类型、术前住院时间是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医院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要根据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以期进一步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妇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12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为8.77%,与其他两组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10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5株占66.27%,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31.33%,真菌2株占2.41%;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24株,检出率70.59%;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10株,检出率83.33%.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经阴式的操作环节加大了手术切口感染风险;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菌株具有多药耐药性,应重视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4 07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中进行病原菌鉴定,以纸片法(K-B)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47例,感染率为3.60%,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54%、3.63%、8.55%;送检标本121份,检出病原菌94株,检出阳性率为77.69%,其中革兰阴性菌67.02%、革兰阳性菌32.98%,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90.00%,肠杆菌属对头孢唑林耐药率为100.00%,肠球菌属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耐药率均为83.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唑林、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77.00%。结论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呈现感染病原菌分布多样性,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属多见,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骨科常见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2月430例骨科感染患者的资料,对其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级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系统进行鉴定.结果 430份送检标本中分离出2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7.73%,革兰阴性杆菌占56.13%,真菌占6.13%;居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0.28%、18.87%、13.2%、9.9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21株,检出率52.5%;葡萄球菌属是骨科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酶烯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谱发生了改变,且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常规进行培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和调整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血管外科收治的各类手术患者635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35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为2.52%;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62.96%,革兰阴性菌10株占37.04%;除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通过术前纠正并发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彻底冲洗切口、术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血管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行手术的95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并鉴定病原菌,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950例手术患者中共有8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4%;共分离出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占26.9%、革兰阴性菌61株占65.6%、真菌7株占7.5%;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均>50.0%,对利福平敏感性最高,其次是克林霉素和米诺环素;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唑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达50.0%~100.0%,对亚胺培南、米诺环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采取针对性措施,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科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医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骨科植入术患者1437例。采集患者痰液、尿液、血液标本,分离培养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N201法,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P法,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气压止血时间、术中应用大功率电刀、术后PVP碘纱布贴伤口。结果骨科植入术患者1437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6例,感染率为4.59%;66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中,30例发生切口感染占45.45%;呼吸道感染16例占24.24%,泌尿道感染12例占18.18%,其他8例占12.12%;术后医院感染66例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占60.00%,革兰阳性菌30株占37.50%,真菌2株占2.50%;主要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48%和80.95%;鲍氏不动杆菌对阿莫西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1.67%、8.33%、83.33%、75.00%;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85.71%、78.57%;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90.91%;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压止血时间≥90min、术中应用大功率电刀及术后PVP碘纱布贴伤口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分析表明,气压止血时间≥90min、术中应用大功率电刀及术后PVP碘纱布贴伤口为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植入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气压止血时间≥90min、术中应用大功率电刀及术后PVP碘纱布贴伤口为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寻求预防控制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2月40例骨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给予综合性治疗措施,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结果发生感染的患者主要为住院时间长、免疫力低下的妇女和老年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尿道、血液和伤口,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例占35.0%、尿道感染6例占15.0%、血液感染9例占22.5%、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27.5%;引起感染的多药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分别占20.0%、22.5%、25.0%、15.0%、17.5%;经综合性治疗后,36例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90.0%。结论骨科治疗过程中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等,为此科室应重视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有效管理和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60例手术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6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125例,感染率为14.53%;标本主要来源于胆汁、血液、腹腔引流液,共检出病原菌1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为97、50、7株,各占62.99%、32.47%、4.54%;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40min、术中出血量>800ml、切口类型、留置引流管、腹部手术史是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类型等因素是肝胆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需采取相应措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降低肝胆外科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920例行腹部手术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采集切口分泌物、切口部位皮下穿刺液、切口部位引流液及切口部位清创组织,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920例患儿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28%,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84%、1.10%、6.19%,Ⅲ类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Ⅰ、Ⅱ类切口(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68.18%、31.82%;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1.43%、57.14%,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在66.67%~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莫西沙星耐药率在50.00%~10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及万古霉素等耐药率在50.00%~100.00%。结论儿童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切口感染以Ⅲ类手术切口为主,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病原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48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对感染的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进行培养,观察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480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3例,感染率为4.79%;培养出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占64.5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9株占29.03%,革兰阳性菌9株占29.0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占44.44%,真菌2株占6.45%;分离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为不同程度耐药性,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为100.00%。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由于阑尾本身化脓的影响,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分布较为广泛,且耐药性较高,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