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妇产科产妇1 828例,其中并发产褥感染产妇85例,调查产妇感染部位分布,统计产妇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相关因素与感染相关性,数据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28例产妇中85例并发产褥期感染,感染率为4.65%;主要感染部位为会阴切口、泌尿系统、阴道感染,分别占34.12%、30.59%、25.88%;产程>8h、破膜时间>12h、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的产妇感染率均高于同组其他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疾病、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因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相关,针对产褥期感染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入住天津市红桥医院的产妇产褥期感染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取同期正常初产妇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合并症等与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8例(2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合并慢性病10例(2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18例(4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后出血、妊娠合并慢性病、剖宫产术等,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产妇分娩后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胎膜早破产妇5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后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白细胞介素(IL)-6、IL-8、总抗氧化能力(TAC)、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对产褥期感染预测价值。结果 58例患者1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1.03%。破膜时间长、阴道产者产程长、剖宫产、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合并生殖道感染者产褥期感染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感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是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IL-6、IL-8、MPO、MDA水平高于未感染组,TAC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对胎膜早破产妇产褥期感染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敏感度89.90%,特异度85.00%;TAC预测价值,AUC为0.943,敏感度94.44%,特异度82.50%;MPO预测价值,AUC为0.885,敏感度83.33%,特异度85.50%。结论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感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是胎膜早破后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IL-6、TAC、MPO水平对预测产褥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胎膜早破产妇120例(观察组),其中足月胎膜早破产妇7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41例,同时选取正常足月分娩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产妇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结果观察组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感染率以及生殖道总感染率分别为26. 67%、12. 50%、15. 00%及50. 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未足月胎膜早破支原体、细菌及生殖道感染率分别为46. 34%、26. 83%和82. 93%,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有生殖道感染产妇产褥感染率为25. 93%,明显高于无生殖道感染产妇(P<0. 05);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发生新生儿肺炎的比例为50. 00%,明显高于无生殖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病原体感染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比例较高,同时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可能因素,探讨临床预防控制对策,以期降低产褥期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1月在该院分娩且符合纳入条件的2 13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是否出现产褥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2 046例)。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制定可能影响因素调查方案,分组统计调查因素并行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可能与产褥期感染相关,并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可能影响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可能影响因素分析降低产褥期感染率的临床预防控制对策。结果 2 138例产妇产褥期感染92例,感染率为4.30%;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及手术切口为主。可能影响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文化背景、居住地、多胎妊娠、围生期阴道侵入性检查、妊娠期慢性合并症、既往流产史、产前贫血、产前出血、合并生殖道炎症、胎膜早破、剖宫产、会阴侧切、产程时间8 h、助产、胎盘残留、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卧床时间(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可能影响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围生期阴道侵入性检查次数≥3次、妊娠期慢性合并症、贫血、助产、产程时间≥8 h、剖宫产、卧床时间≥7 d为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产妇产褥期感染可能影响因素较多,加强产妇健康宣教、合理制定围生期保健检查,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因素,降低产褥期感染率,提高产妇产后健康水平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嵊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初产妇产褥期感染患者71例,为观察组,取同期正常初产妇80例为对照组,分析产褥期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前出血、合并慢性病和妊娠并发症分别为18.31%(13/71)、11.27%(8/71)和12.68%(9/7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为(101.24±7.58)g/L,低于对照组(124.50±8.6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得分为(76.38±3.94)分,低于对照组(91.44±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和剖宫产分别为25.35%(18/71)、19.72%(14/71)和60.56%(43/7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血为(42.36±0.95)ml,高于对照组(30.74±0.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产褥感染的部位依次为会阴部45.07%(32/71)、阴道、子宫颈炎及子宫内膜炎38.03%(27/71)、急性输卵管炎及急性盆腔腹膜炎等7.04%(5/71)、腹部伤口感染5.63%(4/71)。结论初产妇产褥期感染以会阴部、子宫内膜、输卵管、盆腔感染为主,主要由于孕期原发病、机体虚弱、产程延长、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和剖宫产等因素可增加产褥期感染率,并与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防策略,为防治VA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新生儿216例,按照是否合并VAP,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合并VAP患儿54例为观察组,未合并VAP患儿162例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VAP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和原发肺部疾病分别占72.22%和16.67%,高于对照组17.28%和4.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平均体质量为(2613.60±115.24)g,低于对照组(3150.29±127.36)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NICU时间分别为(5.43±0.51)d和(8.43±0.93)d,均高于对照组的(3.02±0.48)d和(5.10±0.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次数≥2次的为57.41%,高于对照组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吸痰次数为(8.62±0.71)次,多于对照组的(5.14±0.6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VAP发病与孕周、机械通气时间、住NICU时间、吸痰次数、出生体质量、插管次数和原发肺部疾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选取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4-2016年收治的82例妇产科围手术期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护理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妇产科围手术期防感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围手术期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感染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临床作用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较低的并发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妇产科诊治的6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30例产妇,对照组入院后予以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与比较两组产妇感染发生情况及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死亡等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体感染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产妇产后新生儿围生期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诊治中,运用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产妇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产妇胎膜早破预防感染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76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宫内感染的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等资料。结果观察组妊娠延长时间、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宫内感染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23.7%(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婴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1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36.8%和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产妇孕周,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产妇感染发生率,对提高胎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