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临床分离菌株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3-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DRAB 2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20株PDRAB均检出aac(6′)-Ⅰb、ant(2″)-Ⅰ、ant(3″)-Ⅰ和aphA1,其余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均未检出;鲍氏不动杆菌WA2859磷酸转移酶aphA1基因经测序为新的变异型。结论 20株PDRAB耐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与细菌产aac(6′)-Ⅰb、ant(2″)-Ⅰ、ant(3″)-Ⅰ和aphA1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发现磷酸转移酶aphA1新的变异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了解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收集2010年7-12月某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用gyrA和parC基因的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0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3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等。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连锁检测ISaba1-ADC、ISaba1-OXA-23均呈阳性,而ISaba1-OXA-66均呈阴性;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ADC、OXA-23、OXA-66、ant(3")-Ⅰ、aph(3')-Ⅰ,adeB、qacE△1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1、tnpU、tnp513、IS26、ISaba1高度相关。结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检痰液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54种β-内酰胺类、喹诺酮炎、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及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和OXA-30,三者阳性率均为100.0%;检出的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c(6′)-Ⅰ b、ant(3″)-Ⅰ和aph(3’)-Ⅰ基因阳性率为100.0%,aac(3)-Ⅰ基因阳性率为75.0%,armA基因为5.0%;外排泵基因qacE△1、adeB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int Ⅰ 1、tnp513、tnpU、ISaba1、IS26的阳性率均为100.0%;其余51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从该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指标聚类分析中可见,β-内酰胺酶基因 TEM-1、ADC-30、OXA-23,氨基糖苷炎修饰酶基因aac(6’)-Ⅰ b、ant(3")-Ⅰ,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qacE△1和abeB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基因遗传标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遗传学背景。方法从2009年4-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20株MDR-ABA,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MDR-ABA检出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4种基因阳性,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未检出。结论临床分离的MDR-ABA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率较高,MDR-ABA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有关;通过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是细菌获得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测,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5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种与耐药相关的基因(carO、gyrA、parC)和55种水平转移获得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以及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再对检测结果作聚类分析。结果 25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与耐药相关的基因(carO、gyrA、parC),4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0/63/64、OXA-23、OXA-66),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1、tnpU、tnp513、IS26、IS903、ISaba1);25株基因carO测得序列均一致,carO基因测得序列与鲍氏不动杆菌敏感株SDF相比存在有义突变;carO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SDF株相比,一致率为76.0%,并存在3个氨基酸的缺失;gyrA基因有21株存在第83位密码子突变,parC基因有21株存在第80位密码子突变。结论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20号株为克隆传播,为泛耐药特征;21~25号株为耐药特征;获得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张家港市第一医院2008年3-11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20株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其余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均未检出。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主要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其中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4种基因已在MDRAB中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水平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4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以及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Saba1与ADC、I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再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PER、ADC、OXA-23),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 1、tnpU、tnp513、IS26、IS903、ISaba1、ISaba9);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armA、ADC、ant(3″)-Ⅰ、qacE△1、adeB、TEM、aac(3)-Ⅰ与可移动遗传元件tnpU、IS26、intⅠ 1、tnp513、ISaba1高度相关,阳性率均>90.0%;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 Saba1与ADC、I 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该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有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方法 用三维试验分析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临床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并进行初步分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方法确认β-内酰胺酶及氨基糖苷类基因,用基因测序证实基因型.结果 该临床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经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同时存在TEM、OXA-23、ADC基因型;并同时存在氨基糖苷类aac(3)-Ⅰ、aac(6')-Ⅰb和ant(3")-Ⅰ基因.结论 发现1株同时存在TEM、OXA-23、ADC、aac(3)-Ⅰ、aac(6')-Ⅰb和ant(3")-Ⅰ基因的鲍氏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 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ICU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到20株PDRAB,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5种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PDRAB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C、rmtD和npmA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基因阳性15株、aac (6′)-Ib基因阳性18株、ant(3″)-Ⅰ基因阳性19株、aph(3′)-Ⅰ基因阳性13株,armA基因阳性20株.结论 PDR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携带aac(3)-Ⅱ、aac(6′)-Ib、ant(3″)-Ⅰ、aph(3′)-Ⅰ和ant(2″)-Ⅰ等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2008年医院分离的130株鲍氏不动杆菌筛选80株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采用PCR检测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11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61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aac(3)-Ⅰ、aac(6′)-Ⅰ、ant(3″)-Ⅰ为主。结论该试验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与产16S rRNA甲基化酶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主要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