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寓意草》中体现的治痢思想,探索其对久泻临证辨治的指导意义,并总结纪云西教授辨治久泄的经验。[方法]通过研读《寓意草》辨治痢疾的8则医案,探析喻氏的治痢法度,并总结纪云西教授借鉴喻氏治痢方法辨治久泻的经验。[结果]《寓意草》所载治痢医案体现了喻氏安胃为要、顾护胃气,和润缓图、慎用急药,从表解痢、防陷阴分,通补结合、温通为主的治痢思想。纪云西教授借鉴喻氏治痢之法,在临证辨治久泻时注重开表宣肺、和胃化湿,疏肝理气、温中健脾,益肾填精、甘缓滋补。[结论]喻氏治痢强调扶正透表,通补结合。纪云西教授将喻氏治痢法引申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羊外肾又名羊石子,即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睾丸,宰羊时,割取睾丸,洗净血液,悬通风处晾干即可药用。其性温,味甘,入肾经,具有补肾、益精、助阳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遗精、带下、阳痿、消渴、小便频数、疝气、睾丸肿痛等症。据《本草纲目》载:羊外肾"主治肾虚精滑"。《随息居饮食谱》中亦载其:"功同内肾而更优。治下部虚寒,遗精  相似文献   

3.
酸味初探     
《尚书·洪范》曰 :“曲直作酸”。曲属阴 ,直属阳 ,曲直作酸是说阴中有阳而后作酸。药性酸味 ,其功悉是若此 ,能曲能直 ,曲者收之义 ,直者散之义 ,故《汤液本草》谓 :“酸能收能散也。”下面就酸味的作用做初步探讨 ,不当之处 ,请同道斧正。1 收敛固涩酸味能收能散 ,用之得当 ,可收敛正气 ,治正气耗散诸证。正气耗散 ,在上见久咳虚喘 ,在外见自汗盗汗 ,在下为久泻久痢 ,在男科则为遗精滑精 ,在女科则为崩漏带下等。酸味药如五味子、五倍子、乌贼骨、金樱子、罂粟壳、地榆等皆能收敛 ,分别治上述诸证。酸味药用之不当 ,则收敛邪气 ,遗患种…  相似文献   

4.
男扎术后并发症,主要指付睾郁积、痛性结节、性功能障碍,神经官能症等。根据其临床表现与疝气、腰痛、阳萎、遗精、虚劳等所叙述的某些症状有相似之处。如《类症治裁》说:“疝气者、小腹坠痛、控引辜丸、见证于肝。”厥阴肝之经脉过阴器、抵小腹、所以男扎术后并发症的病因病机不外一虚一实,实者主要是肝经气血郁滞、虚者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行气活血、祛瘀解毒、益脾肾、调气血为其治疗大法。若挟湿则兼利湿;偏热则清热;偏寒又当温肾暖肝;若肿胀坚硬久而不消者,又当软坚散结行气活血止痛。  相似文献   

5.
1.治胃气痛:荔枝核60克、木香30克、丁香10克,三药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服3次,用温开水或白酒送服。 2.治疝气痛:荔枝核50克、小茴香15克,二药共炒黄后研细末,每次服5克,每日3次,用温开  相似文献   

6.
酒花又名蛇麻(Hunulus,lupulsl),别名拉拉秧,为桑科(艹律)草属.《图经本草》中描述蛇麻“治伤寒后虚热久痢、痛经”等.  相似文献   

7.
唐容川的痢疾诊治特色,可归纳为"肝迫注,肺收摄"的病因病机解释;便脓有病在水分与血分的区别,治以肝肺为主;师法仲景提出治痢泻实清热法与温涩填补法;治噤口痢以"和中"为主;治噤口不食,以攻逆生津、开胃进食法;治休息痢采分经用药;治久痢调补肺气;三焦在痢证的病机角色等。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久痢、休息痢、冷痢、下痢、血痢、疳痢、疳湿痢、滞下、肠风下血、脏毒”等,而肠氵辟又是对痢疾的统称。 1 病因病机 1.1 外感六淫《诸病源候论》指出“由脾胃大肠虚弱,风邪乘之,则泄痢虚损不复,遂连滞涉引岁月,则为久痢也”。本条指出脾虚虽为本,但风邪侵袭是本病的病因,久而不愈则为“久痢”,是本病的病机。 1.2 饮食不节《内经》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氵辟”。肠氵辟之主症是便血、下白沫、下脓血、飧泄、身热,与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甚相吻合。 1.3 湿热滞肠《血证论》中总结出“是以大肠之病,有由中气虚陷,湿热下著者。有为肺经遗热,传入大肠者。有由肝经血热,渗入肠者”。其所论虽中气虚为本,但湿热下注、肺经遗热、肝经血热渗入肠则为客邪。 1.4 肝气乘脾《内经》云:“厥阴之胜……肠鸣餮泄、少腹痛”。即因抑郁恼怒、情志不遂为病因,肝木克脾土为病机。  相似文献   

9.
关于“疝气症候群”《儒门事亲》一书和大塚先生皆认为,疝是“肝经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和泌尿器官方面的症候,如遗尿、尿闭、尿失禁、阳萎、遗精、月经不调、经闭、子宫脱垂等,此外,还可见下腹部肿块、痔疮、痿蹙、咽干等。大琢先生称之为“疝气症候群”。大塚先生总结“疝气症候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本病多见于妇女,男子  相似文献   

10.
痢疾的辨治     
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两种。中医文献《黄帝内经》称为“肠澼”。《金匮要略》称为“下利”。《诸病源候论》分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丹溪心法》有时疫痢之称。《景岳全书》认为结肠直肠病衰,所以里急后重;并有久痢、休息痢、噤口痢等内容。兹将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阐述了中医治痢的理论和方法,首先提出了中药灌肠治痢以及吹药治痢,还详细论述了痢的护理与调养,为后世治痢奠定了承前启后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备急千金要方》对冷痢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处方用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通过分析冷痢篇的用药规律,总结了孙思邈治疗冷痢的证治特点。孙思邈认为,该病“多寒”“多虚”,临床治疗多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热药以“寒者热之”,用人参、甘草、当归、阿胶等“虚者补之”;同时痢多积滞,宜少加大黄、黄连清利积滞,使其“滞者通之”;久泻滑脱,宜加乌梅、赤石脂涩肠止泻;另外,冷痢多虚劳,必要时应酌加血肉有情之品。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冷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孙思邈治疗冷痢的用药规律,探讨其证治特色,以期为临床治疗腹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芡实,又称鸡头实、水鸡头、鸡头果、刀芡实、芡头等。其形如鸡头,为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与荷相似,9~10月种子成熟即为芡实,盛产于江浙、两湖及江西、福建等地。它不仅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同时也是日常饮食中的滋补品,《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此即虚不受补之忌。芡实乃调补先后天之佳品,故其临床上主要有3大功效:一益精封髓治遗精;二益气健脾止泻痢;三生肌养颜除面疮。  相似文献   

14.
民间治疗遗精的偏方较多,经多年临床验证治 病疗效大大提高。现选录如下,供参考选用。 1.泻黄汤:泽泻15克,盐炒黄柏12克,水煎服 2次,日1剂,连服3剂。功效:泻热导湿。主要用于 湿热下注,干扰精室引起的遗精滑精症,尤对嗜好 烟酒的青年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2.柴胆汤:柴胡20克,龙胆草12克,水煎服2 次,日1剂,连服3~6剂。本方功效:疏肝解郁利 胆。适用于肝胆郁热,下迫精室而致遗精滑精症患 者。 3.金莲汤:金樱子、莲须各60克,水煎服2次, 日1剂,连服3~5剂。本方具有敛精固涩之功效。 适用于肾气虚弱,统调失控之滑精遗精症患者。如  相似文献   

15.
<正>鸦胆子又名鸦蛋子、老鸦胆,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成熟干燥的果实,每年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枝叶杂质,晒干即可入药。如果实尚未成熟,采收过早,晒干的鸦胆子多呈黄绿色。其性寒,味苦,有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久泻、疟疾、痔疮、疔毒、赘疣、鸡眼等症。《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鸦胆子,性善,凉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凡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而以治下鲜血之痢,泻血水之痢,则尤效。又善清胃  相似文献   

16.
野罂粟(Papauer nudicaulel),异名山大烟、野大烟或山米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高燥地带。分布于东北、山西、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此药分别记载于《宁夏中草药手册》、《东北常用中药手册》、《吉林中草药》、《新疆中草药手册》等书中。《东北常用中药手册》载,“酸,微苦涩”;《新疆中草药手册》:“性微寒、有毒”《吉林中草药》:“涩肠止痛、解毒。治肠炎、痢疾”;《东北常用中药手册》又曰,“镇痛,止咳,喘息,泻痢,便血,遗精,月经病、白带,脱肛,急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7.
漫谈暖肝煎     
暖肝煎方载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陈·热陈”之中。原方用于治疗“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其药物组成为:当归二三钱(6~9克),枸杞子三钱(9克),小茴香二钱(6克),肉桂一二钱(3~6克),乌药二钱(6克),沉香一钱(3克),茯苓二钱(6克)。上药用水500毫升,加生姜三片,煎至300毫升,饭后温服。如寒甚者加吴茱萸6克,干姜3克,再甚者加附子6~9克。疝气有广义、狭义之别。狭义的疝气是指少腹痛及睾丸,或睾丸肿痛的疾病;广义的疝气,则是泛指腹中攻冲疼痛、牵引上下的症状,所以古人有“腹中之疝”与“睾丸之疝”的说法。疝气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发病…  相似文献   

18.
骨碎补又名猴姜,为水龙骨科常绿草本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等植物的根茎。性味苦、温。入肝肾二经。为补肾、活血、止血,治疗肾虚久泻,耳鸣,风湿痹痛,跌打闪挫骨伤等症的常用中药之一。《雷公炮炙论》治耳鸣,《本草汇言》治肾虚耳鸣耳聋。用骨碎补水煎内服,可克制链霉素对人体的毒副过敏反应,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痢疾,古称肠澼、滞下、下利。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丙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肠而成。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病变部位都有较一致的认识。惟分类繁多,施治各异,有令人无所适从之感。吴瑭《温病条辨》论痢,采历代医家治痢之长,参以亲身治疗经验,分别治痢诸法,比较全面而细致,有裨实用。今于学习《温病条辨》之后,试将其治痢诸法分述于后: 一、清热化湿法:(参见中焦篇89、90、99条) 为治痢最常用之法。适于痢下由于湿热内蕴,肠中气血被阻,传导失职。证见腹胀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次数频繁、肛门灼热或身热烦渴、溺短赤、苔腻微黄、  相似文献   

20.
真人养脏汤     
<正>真人养脏汤载于明代皇帝朱棣收集编写的《普济方》。方药组成:人参、当归(去芦头)、白术(焙)各18克,肉豆蔻(面裹,煨)15克,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24克,白芍药48克,木香(不见火)42克,诃子(去核)36克,罂粟壳(去蒂、盖,蜜炙)108克。上药锉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本方具有涩肠止泻,温补脾肾的功能,主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日夜无度,腹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及脱肛坠下。脏腑滑泄夜起,久不愈者,可加炮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