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军医在我国自华佗始,同时代还有于吉在军中医护将士。其后的晋朝不仅有了明确的、常设的军医编制——太医校尉、太医司马,而且还有了专职治疗战伤的军医——金疮医,其中,李永青史留名。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著有我国第一本外科专书的职业军医刘涓子。  相似文献   

2.
刘涓子为东晋时期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刘遵考的父亲,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从父.于永元元年(499),刘涓子撰著了<刘涓子鬼遗方>.刘氏在吸收前代医学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平生的治验,在<刘涓子鬼遗方>详细地论述了痈疽、疮疡、金疮、外伤等外科疾病的病因、证候、鉴别诊断和预后,并对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痈疽病证做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外科学著作,其学术思想源自《内经》,重视外科痛、疽的辩析与早期防治;注重痛、疽的辩脓、排脓法;内治法消、托、补大法的运用,巳初具规模;外治法薄、贴、敷、洗、浴等法,已有相当水平。《刘涓子鬼遗方》不仅在当时国内、外医学领域中有重要影响,现在仍具有文献研究和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是南北朝以前最重要的外科学术文献。全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蕴含丰富的临床和实践价值。认真研读原著,汲取其精华,对今天中医外科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的外科医学渊源很早,远在西周时代,医学即分为四科,其中的疡医就是外科。但是,汉代以前的外科多在积累经验,著作很少,论述也嫌片断。南北朝时,才有总结外科理法方药的专书。南齐(479——502)龚庆宣所撰的《刘涓子鬼遗方》,是祖国医学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医学专著,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五世纪以前外科医学方面的成就。这本医书的内容多为治疗痈疽和战伤的药方。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外科导源很早,远在西周时代,医学即分为四科,其中的疡医就是外科的滥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外科学又有所发展。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总集《内经》中,不仅论述了人体解剖,而且还谈到了某些外科疾患及其治疗。战国名  相似文献   

7.
署名南齐·龚庆宣撰的《刘涓子鬼遗方》“序”中有这两段话 :“永明元年 ,太岁己卯 ,五月五日撰”。“永和十九年 ,资财不薄”。谨按这两段话里出现的两个年号都存在着可商之处 ,具体表现为 :1 前一段话里“永明元年”跟“太岁己卯”不符。先就“永明元年”而言 ,考“永明”为齐武帝萧臣责年号 ,公元 4 83年— 4 93年 ,共 11年 ,但其“元年”不是“己卯” ,而是癸亥 ,别的 10年 ,也仅有己巳 ,丁卯 ,而无“己卯”。再就“太岁己卯”而言 ,考萧齐政权存在的 2 4年中 ,“己卯”为公元 4 99年 ,恰是东昏侯萧宝卷永元元年。这就使我们有理由认为 …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东晋医家刘涓子所撰《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疗外科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疗外科疾病的所有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通过整理得到158首方剂,涉及中药125味;使用频数≥10的有39味,频数居前8位的中药分别是当归、甘草、白芍、川芎、黄芩、生地黄、白芷、大黄;将支持度设为30,置信度设为0.7,得到出现频数≥30次的药物组合共20个,关联规则8个;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演化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Ⅰ和Ⅱ各9个,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得到9个新处方。结论《刘涓子鬼遗方》治疗外科疾病主要用经典方四物汤和当归+白芍、川芎+当归、甘草+当归3组药对临证加减,同时利用核心组合提取得到9个新处方,为临床治疗外科疾病的处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朱熹认为,天地万物无非是气在理之主宰下的屈伸运动。这样,精神性的神帝失去了容身之处,鬼神无非是气的屈伸运动。这具有无神论倾向;气可以聚散。正因气的聚散,物质具有了多样性。朱熹看不到这一点,因而相信有“虹霓之气”一类鬼神、妖孽的存在;朱熹认为,万物由理气构成,天地间一气流通,因而人与万物可以感格,朱熹并用盛格思想来解释鬼神、卜筮、祭祀等,从而使其带上理学色彩。总之,朱熹的鬼神观暴露了朱熹理气观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祝由与鬼神信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远古时无法认识疼病的真正原因,而一概归之于鬼神,于是便产生了“沟通人神关系”的巫师及其祝由术;从祝由方法上看,无论是祈求鬼神保佑还是打骂鬼神,都是针对鬼神进行的。这种一以鬼神为中心的原始祝由术,导致了后来的比较科学的祝由手段的产生,因此,如果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无疑会失之编颇。  相似文献   

11.
12.
生脉饮又名生脉散。该方出自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一书,是治疗因热伤及气阴所致的气短、口渴,久咳肺虚所致的呛咳少痰的古方。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广泛应用于临床,并逐步扩大其治疗范围,尤其是现代在探索防治重大疾病为突破口的研究过程中,在构建时间药理、血清药理等特色分支方  相似文献   

13.
润竹 《开卷有益》2010,(9):32-33
<正>"四物汤"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后载于宋代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妇科血症,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成方便读》记载:"四物汤,物,类也,四者相类而仍各具一性,各建一功,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4.
遗灾之谜     
<正>在云贵高原的群山峡谷中,有一个百户人家的村寨,从圆园世纪50年代起发现一种怪病。不少人感觉头疼,失眠,多梦,易激动,无力,牙齿松动,牙龈出血,手抖,运动欠佳,上肢粗大,震颤。开始人们以为是一种流行病,流行过后可解。但此病一直未解,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医师诊断后也束手无策,神秘的灾难一直困扰着他们。直到地质学家前往勘察,方才疑云解密。原来,这不是流行病,罪魁祸首是300多年前  相似文献   

15.
固齿丹源于明。龚廷贤《万病回春》正方。药物组成:生地黄60克,白蒺藜(炒去刺)60克,香附(炒)120克,青盐45克,破故纸(炒)30克,没石子(大者)4个。将上药研为细末,早晨擦牙,津液咽下,久用自然能固齿乌发。本方药外可以辟秽解毒,收涩  相似文献   

16.
施晓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6):526-526
乌贝散乃民间验方,因疗效卓著,曾被《实用中药学》收载。书中介绍,此方主治胃酸过多。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可靠。笔者曾用此方治疗患者多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药物组成:生地、熟地、虎杖、冬青叶各30克,黄芪20克,白芷60克。放入500毫升香油中浸泡一天后,用微火熬至白芷焦黄为度。去渣放入白腊10克,冷后成膏备用。适应症:烧烫伤、电击伤及一切溃后久不收口之疮疡。吾观察治疗300例(Ⅰ、Ⅱ、Ⅲ度烧伤  相似文献   

18.
刘沛然(1920-)系全国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从刘老开始的以身试药,尝药470多种,并考据文献打破了细辛限量,用大剂量细辛(120g)治疗脉管炎等多种疑难重奇疾病取得良效,到专著《细辛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实用中药歌诀》(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以及介绍刘老的用药特点——"四用":重者重用、轻者轻用、血者重用、气者轻用。"四结合":升降结合、动植结合、阴阳结合、动静结合。"一气化":凡用药有重则有轻,如用磁石之重,必用柴胡之轻,亦有自然之气化:如蛇易皮、蟹易鳌。"四个关系":以药带药,以量佐药,量与量矫,药量相调。并举出典型病例从而阐述了刘老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施晓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526-526
乌贝散乃民间验方,因疗效卓著,曾被《实用中药学》收载。书中介绍,此方主治胃酸过多,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可靠。笔者曾用此方治疗患者多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72例全部经纤维内镜确诊,大便隐血试验阴性,无并发症和其他系统合并症。其中男236例,女136例,年龄14岁 ̄70岁,平均41岁;病程4个月 ̄29年,平均11.2年。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分别为122、100、150例。2治疗方法此方由乌贼骨270克,浙贝母45克组成,先将上药烘干,分别研细为末,和匀,放入密闭瓶中备用。用时每次服用6克,日服3次,温开水空腹送下,4周…  相似文献   

20.
医林遗粹     
笔者行医四十余年,其间接触了一些学验俱丰的良师益友,诸如张旭明、董雨甘、李文甫、谢毓松、刘德三……。他们在龙泉、简阳一带名噪一时,诊务繁忙,无暇著述即与世长辞。兹借有生之年,将诸老治湿温独特的经验整理成章,以充医林一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