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载体经皮给药系统是近几年经皮给药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各种纳米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其中囊泡、微乳和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已得到相对深入的研究,而新型纳米载体如胶束、树状大分子和细胞促透多肽等尽管研究较少,但基于其明显的促渗作用,将会为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1ipid nanopanicles,SLN)成为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热潮。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影响皮肤角质层,作用于皮肤附属器以及改变药物的外在特性使之透过皮肤,从而提高药物皮内滞留量。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以有效靶向于表皮,为皮肤局部给药提供可能。本文就固体脂质纳米粒特征、透皮特性、透皮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固体脂质纳米粒为栽体,通过透皮给药达到提高非洛地平透皮吸收及缓释长效的目的.方法:采用溶剂挥发-超声法制备非洛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分散体,以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对非洛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经皮渗透进行研究.结果:非洛地平-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范围在50~150 nm,包封率大于85%,栽药量大于7%,药物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体外经皮渗透速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非洛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可靠,以纳米粒作为透皮给药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水杨酸经皮给药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对水杨酸经皮吸收的促渗透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并与水杨酸软膏剂比较,考察其促渗作用.结果 制备的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均匀圆整,包封率为46.4%,体外透皮特性优于普通软膏剂,24 h后皮肤药物累积透过量为654.3 μg/cm2,皮肤中药物残留量为22.99 μg,均分别显署高于软膏剂组(128.0 μg/cm2和0.84 μg,P<0.05).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水杨酸经皮给药载体,可有效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和增加药物在皮肤中储留量,而且可延缓药物的释放,从而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及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文献关于能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型载体(脂质体、传递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的研究进展。包括这些经皮给药载体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效应。方法采用微乳液法制备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包封率、粒径与表面电位,以研和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采用改良Franz立式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法测定甘草次酸含量,评价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的经皮渗透结果。结果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为圆球形或椭球形;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64.75%±1.36%,粒径范围(46.13±20.10)nm,电位分布范围为(-53.4±7.11)mV。24h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较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累积透过量提高66%。结论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能提高甘草次酸的透皮速率,有望成为甘草次酸透皮给药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势,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共30余篇,从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优势、药物在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的分布形式及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经皮给药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以增强药物稳定性,能在皮肤表面产生包封效应,增加皮肤水合作用,具有药物靶向性。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是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经皮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青藤碱微乳、固体脂质纳米粒和脂质体对离体大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三者的透皮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青藤碱浓度并比较三者的经皮渗透能力。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体外经皮渗透试验中,青藤碱不同剂型的经皮渗透速率差异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微乳>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结论:青藤碱微乳有较强的透皮能力,适合青藤碱的新型透皮给药剂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载中药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Nanoparticles drug delivery system""中药""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等组合作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4年Pub Me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中的载中药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进行整理、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57篇,有效文献43篇。经对多聚体纳米粒、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囊泡、磁纳米粒等载药系统包载去甲斑蝥素、氧化苦参碱、羟基喜树碱等中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载药系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载药系统,是现代药剂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不仅改良了中药传统的剂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药的疗效。结论:随着新型肝靶向载体材料的不断合成、纳米制备技术的不断优化、更多肝靶向新靶点的不断发现,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药肝靶向制剂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为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囊泡及微粒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种方法被用于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其中囊泡及微粒系统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本文综述了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各种囊泡(变形脂质体、醇质体、类脂囊泡)及微粒系统(微乳、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纳米脂质载体)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9,(8):1143-1147
目的:了解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的研究进展,为新型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思路。方法:以"壳聚糖""磷脂""纳米粒""自组装""Chitosan""Lecithin""Phospholipid""Nanoparticles""Self-assembled"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lsevier、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2年-2018年1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机制和微观结构、制备方法以及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应用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99篇,其中有效文献34篇。带正电荷的壳聚糖与磷脂中负电荷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脂溶性致密内核、壳聚糖包裹带正电荷水化外壳的核壳结构纳米粒;采用常规的溶剂注入法制得的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能促进药物渗透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等,在口服、经皮、眼部及鼻腔黏膜等给药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今后可考虑对壳聚糖或纳米粒表面进行结构修饰和功能性设计,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精准调控自组装纳米粒的微观结构、尺寸大小、药物分布以及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维A酸经皮给药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维A酸载体以提高其稳定性,增加经皮给药时的局部药物浓度。方法:采用纳米乳法制备维A酸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相图研究确定处方组成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优化,采用葡聚糖G50微型凝胶柱测定包封率。对维A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稳定性、释放度、经皮渗透性和皮肤贮留量进行评价。结果:制得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为球形或类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83.2 nm,包封率>95%。4℃,25℃和40℃避光贮存3个月,含量和包封率均无明显变化。其体外释放速率和经皮渗透速率较市售乳膏慢,皮肤贮留量大于市售乳膏。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维A酸载体有助于提高其稳定性,增加局部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3.
姚健康  钟拥军 《医药导报》2005,24(11):1031-1032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有熔融 匀质法、冷却 匀质法和微乳法等,所制备的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稳定性和释放机制与粒子大小、δ电位、结晶度、脂类的修饰、多种交替结构共存的特性以及药物的药动学等因素有关。目前固体脂质纳米粒可通过静脉注射、口服、肺部、经皮、经眼部以及疫苗佐剂等途径给药。限制固体脂质纳米粒临床应用的因素包括物理稳定性差、对脂溶性差的药物包封率低等,一般可通过加入离子对试剂、对药物进行PEG衍生化、β-环糊精包合等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4.
第一代脂质纳米粒子称作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在固体脂质纳米粒基础上出现了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atmetumd lipid carriers,nlc),被称为第二代脂质纳米粒子.与脂质体相似的是脂质纳米粒的产品首先出现在化妆品市场.本文概述了纳米结构脂质栽体结构特征、理化性质以及制备方法.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栽药量及其稳定性,由于这些性质和优点,纳米结构脂质栽体在局部给药,口服给药以及化妆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化妆品成为其主要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固体脂质的纳米粒(Solid lipid - based nanoparticles,SLBNs)作为新型药物传递系统比常规的药物传递系统存在优势。通常,基于固体脂质的纳米粒可以分成两种形态,即固体脂质纳米粒(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s)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s)。但固体脂质纳米粒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基质的组成上不同,本文就基于固体脂质的纳米粒的制备技术、表征方法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基于固体脂质的纳米粒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远南 《海峡药学》2010,22(11):13-16
目的综述近几年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与传统载体系统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相比,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有更高的载药能力、稳定性以及缓释作用。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振东 《中国药业》2013,22(4):93-94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是在第1代脂质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药物给药系统,相比于传统脂质纳米粒,具有载药量高、安全性好、稳定性高等优势,故引起了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作用特点、脂质材料及稳定性、结构特征、包封率及载药量、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为其在医药领域中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新型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为其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33篇,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新型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能够克服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一些不足,并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药物的包封机理和释放特征。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一种新剂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脂质体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从脂质体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特点、促透机制、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脂质体可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加强药物的局部作用,提高局部利用度,降低副作用。结论脂质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20.
张晓明 《辽宁医药》2005,20(3):39-41
目的:从固体脂质纳米载体的制备和剂型应用等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情况。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多种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以高压乳化法、微乳法较好,其低毒、靶向性好、缓控释药物能力强等优点决定其在剂型应用方面有很大潜力。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