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建立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医院感染风险监测与管理机制,优化医院感染管理策略,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口前移。方法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CSSD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识别、定量分析及评价,查找需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控制的重点风险,制定改进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建立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结果 CSSD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筑布局不合理、人员管理不符合要求、操作流程不规范、设备运行失效及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合格等五大方面26个风险点;其中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风险点7个。经过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风险控制效果良好。结论基于FMEA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建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机制,可及时发现CSSD潜在感染风险,有效去除重大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医院合同管理流程为重点,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医院合同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医院合同风险管理水平。方法 成立FMEA专家小组,认真梳理医院合同管理流程、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原因,分项计算风险系数(RPN),制定FMEA分析表并执行改善计划。结果 经专家小组评估,该项工作共有10个管理环节,15个潜在失效模式,对重点流程环节进行制度流程、管理培训方面的改善。执行改善计划后,RPN降低,合同管理相关指标和科室满意度指标高于改善计划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MEA可识别医院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开展事前干预,减少业务流程管理的漏洞,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发热门诊医院感染风险点,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优化医院感染管理策略,有效控制发热门诊的风险。方法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FMEA),评估发热门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逐步改进。结果 需要采取措施改进的风险点有6个,包括发热门诊留观间数量不足、工作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保洁员轮换频繁及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消毒顺序不正确、清洁消毒工具混用、发热患者未做到闭环管理。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发热门诊留观间数量由5间增加至12间;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由56.25%提高至86.36%;发热门诊保洁员的轮换频次由原来的2周1次改为3个月1次;保洁员相关知识掌握率由54.17%提高至91.30%;保洁员消毒顺序正确率由62.5%提高至95.65%;清洁工具使用正确率由65.22%提高至91.30%;发热患者闭环管理率由87.50%提高至100.00%。结论 基于HFMEA的风险分析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医院感染风险,再利用持续质量改进,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加以防范,达到有效管控风险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管理》2020,(3):50-55
目的降低医院药房管理和操作各工作环节的质量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FMEA)对医院药房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研究,通过对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性、可能性、可发现性进行评分及风险优先值(RPN)计算,量化并确定各工作环节的风险等级,针对高中风险工作环节制定管理措施和标准操作规程(SOP)。结果确定管理过程和操作过程的高风险环节21个,中风险环节11个,每个风险环节都给出相应的管理措施、SOP和培训要求,以期显著降低患者用药风险。结论基于医院药房的质量风险,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工具,对各风险环节风险优先值(RPN)量化赋值,建立了医院药房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开展干预研究,降低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方法:运用FMEA技术,建立风险评估小组,分析导致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高发的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找出需要改进的失效模式,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实行为期三个月的干预研究.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为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心内科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患者医院感染率对照组为9.00%、试验组为5.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洗手率为58.20%及正确洗手率为62.89%,明显低于试验组护理人员95.20%及96.43%,两组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月,运用FMEA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筛选出医院感染高风险事件,从中确定风险事件为手卫生依从性和血源性职业暴露2个院级优先级改进项目,进行风险控制与干预措施后,比较改进前后的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ICU系统风险管理模式,明确医院感染防控重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通过构建ICU系统风险管理模式,筛选出极高风险ICU,针对极高风险ICU二次评估,筛选高风险环节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千日发现率等指标。结果神经内科ICU风险最高,对其进行二次评估,筛选出高风险环节针对性进行干预,风险评估项目实施后,干预前、后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及高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23.26%(20/86)降低到9.82%(11/112)(P<0.05),医院感染MDRO发生率由5.29‰(6/1 135)降低到0.94‰(1/1 069)(P<0.05),人均住院天数由13.20(1 135/86)天降低到9.54(1 069/112)天。结论构建ICU系统风险管理模式,评估出高风险部门及高风险环节,针对性进行干预,有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内镜中心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分析,研究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对策,并形成前瞻、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经验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估内镜中心医院感染风险,发现可能引发医院感染暴发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科学评价改进效果.结果:分析发现内镜中心管理中的5个失效模式,制定措施,经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网底管理模式下医院感染监控医生、护士队伍建设及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取科室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方式选拔出医院感染监控医生与护士,通过明确职责、构建系统化培训、量化履职考核标准,以及月度200元专项津贴、职称晋升优先等激励待遇强化监控人员队伍的管理,比较2014—2018年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的效果。方法 2016、2019年分别对某院36个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将两次评估结果(包括风险评估因素的变化、高风险科室的变化、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的变化等)进行比较。另外评价风险评估对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工作的影响,即各项医院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如医院感染发病率、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呼吸机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结果 2019年风险评估显示,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ICU、心内科ICU、外科ICU、肾内科、儿外科、老年内科ICU、新生儿ICU、儿童ICU属于高风险科室,其中儿童ICU、新生儿ICU、儿外科和肾内科为2019年新增高风险科室。2016年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四个高风险部门风险级别明显降低。与2016年各项监测数据进行比较,2019年各科室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提升,医院感染发病率、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CAUTI发病率、导尿管使用率明显降低,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可提示下一步重点关注科室和风险因素并实施干预,可有效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基于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医院感染管理指标,评价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评估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TOPSIS法、秩和比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3种综合评价方法对2014-2020年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指标进行分析,利用模糊Borda法对单一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获得模糊Borda数Bi值进行排序,Bi值越高管理质量越好。结果 评价结果显示,2014-2017年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较差,2016年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水平最低,2017年下半年实施精细化管理后,2018-2020年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明显改善,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最好,2018年和2019年分别位列第2、3位。结论 完善专业的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化系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可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及发现管理薄弱点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风险管理方法,对血液透析类设备进行风险管控,评估保障患者透析安全的作用.方法:根据FMEA风险管理方法构建流程图,结合临床实际选定血液透析机型及参与人员,剖析血液透析机主要系统中关键要素结构和功能,通过失效分析建立失效链,评估其风险等级,针对高中风险值事件采取有效持续改进措施并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方法 以山东省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全院整体层面的风险评估,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确定风险点和风险指标,通过风险评估矩阵计算出临床科室的风险分值,使用百分位数法对其进行风险等级评定,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风险组的差异,根据风险点的风险分值差异对临床科室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再由评估出的极高风险科室使用失效模型和效应分析进行内部风险评估,最终根据两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风险应对。 结果 共61个临床科室参与评定。临床科室通过风险评估最终评定出8个风险点,24项风险指标。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显示,神经外一科、神经外二科、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医学科属于极高风险组,占8.20%;6个风险组的管理指标、过程指标和结局指标风险分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层次聚类分析将临床科室分为3类,根据其特点分别定义为普通科室聚类组、重点科室聚类组和神经外科聚类组。极高风险科室通过内部风险评估评出7个高风险优先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对临床科室的风险等级进行有效的评定和分析,对极高风险科室的高风险优先级问题能进行有效风险应对,能明确下一步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2004-2021年医疗领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探索当前医疗领域FMEA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未来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高危患者早期进行预防。方法 在德尔菲法构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进行指标权重的分配,专家咨询法对每一个指标进行重要性赋值,加权评分法建立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风险评分模型。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共筛检出患者一般情况、疾病状况、侵入性操作、手术因素、用药因素、实验室检查、护理因素7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的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了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风险预警评分模型。结论 构建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HAUTI)风险预警评分模型,为其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