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并评价患者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病死率为18.1%显著低于对照组38.3%,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APACHE II评分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临床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APACHEⅡ评分,缓解病情严重度,提高患者健康生理状态,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血必净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血必净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体温、WBC、CRP水平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脓毒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250 ml氯化钠溶液,每间隔8 h静脉给药1次。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50ml,每间隔12 h给药1次。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脏指数(confidential Information,CI)]变化;采用生存质量量表(The WHO quality of lfe,WHOQOL)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R[(88.06±10.74)次/min]低于对照组[(93.27±10.73)次/min],CVP、CI及MAP[(8.77±2.23)cm H_2O、(4.56±1.09)L·min~(-1)·m~(-2)、(74.88±10.72)mm Hg]均高于对照组[(7.27±3.03)cm H_2O、(3.61±0.93)L·min~(-1)·m~(-2)、(70.18±6.62)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400.34±39.57)分]高于对照组[(321.40±69.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合治疗可改善脓毒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由感染及各种非感染因素引发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血症等疾病中,疗效显著。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强效广谱抗内毒素的作用,也有强效拮抗内源性炎性介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中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医院治疗的中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血必净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的白细胞计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率(HR)],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TNF-α等体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TNF-α水平都有改善,且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炎症因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D、LVEDV、LVEF及HR等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VESD、LVEDV、LVEF及HR指标均有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中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预防和减少体内炎症反应,降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激素在肾病综合征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分为两组:①血必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激素联合血必净;②常规组25例,仅采用激素方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血脂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血必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者之间比较前者临床疗效要优于后者。两组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下降。血必净组尿素氮、肌酐下降更明显。结论:激素联合血必净治疗肾病综合征在有效缓解病情的同时,对肾脏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5,(4):427-429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及观察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复能剂治疗、长托宁治疗及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第3 d及治疗第5 d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BP)、C反应蛋白(CRP)、胆碱酯酶(Ch E)、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血气相关指标(HCO3-、Pa O2、Pa CO2、p H值),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第3 d及治疗第5 d时,两组患者HR、MABP、CRP、Ch E及CK-MB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HR、CRP和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ABP和Ch E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 d及治疗第5 d时,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HCO3-、Pa O2、Pa CO2、p H值)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HCO3-、Pa O2和Pa CO2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有效减轻肺损伤,提升肺氧合状况,改善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血必净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必净是复方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清热解毒、菌毒并治等功效.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也有所拓宽,但近年来有关血必净的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  相似文献   

9.
赵俊 《现代保健》2010,(23):90-91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泰能治疗高原地区老年性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注,2 次/d,泰能0.5 g,8 h一次静点,同时结予祛痰、机械通气、补液、营养支持冶疗;对照组:泰能0.5 g,8 h一次静点,同时给予祛痰、机械通气、补液、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6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联合泰能治疗高原地区老年性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临床研究表明,在休克时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简称β—EP)浓度升高。β—EP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质(或称辅递质),对调节神经、内分泌、呼吸、心血管等生理活动有重要作用。当机体应激时,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垂体前叶释放ACTH及β—EP,β—EP抑制前列腺激素和儿茶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为今后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92例在医院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观察,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PiCCO测量指数变化(CO、CI、SVR、EVLWI)与血浆脑型利钠肽(BNP)、降钙素原(PCT)以及IL-6浓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iCCO测量指数变化,包括:心输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BNP、PCT、IL-6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感染性休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休克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试验组采取艾司洛尔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28 d病死率与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组织氧代谢指标[血乳酸(Lactate,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7.23%高于对照组68.09%(P<0.05);试验组28 d病死率为23.40%低于对照组42.55%(P<0.05);治疗后两组HR、La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ScvO_2、SVRI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HR、SVRI、Lac、ScvO_2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β、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IL-1β、PCT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艾司洛尔与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可增强疗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缓心率,改善组织氧代谢,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络酮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组(对照组)35例,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组(观察组)47例,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87,P>0.05);②观察组患儿的意识、反射及肌张力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033、-10.079、-6.560,均P<0.05);③观察组患儿7天及10天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61、13.124,均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并能提高神经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12月医院就诊的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82例,观察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体征;病原菌类型与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的关系;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发生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结果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表情淡漠、烦躁不安、四肢苍白厥冷,体征主要为低血压、心率慢、尿量少,体温不是判断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标准;革兰阴性菌感染占64.63%,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中轻度感染性休克的比例65.52%,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中轻度感染性休克的比例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比例13.79%,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比例6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总治愈率85.29%,保守治疗总治愈率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原发病类型、病程时长、合并器官衰竭个数、慢性病史、治疗时机为引起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诊治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时应当关注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体征,一经确诊应当早期抗休克、手术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63例)与死亡组(35例),对患者的年龄分布、发病季节、职业、地域分布、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血白蛋白等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35例,病死率35.71%;死亡组年龄>60岁患者占77.14%;感染性休克患者冬季发病率最高,占39.80%,与其他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则以夏冬季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疾病以肺、脑、胆道疾病最常见,死亡组患者则以结肠疾病、慢性肝病、骨折长期卧位患者较高;感染性休克以肺部感染最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以腹膜炎、尿路感染较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呕吐、心率>120/min等为主;死亡组患者白细胞明显下降、CRP明显增高,PaCO2明显下降或增高及血乳酸增高与病死率增高有关,临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多见。结论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迅速,尤其是年老患者、寒冷和高温季节,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明显下降,CRP、血乳酸明显增高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并予以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49例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结果 影响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有入院时间长(>2 h)、多种并发症(>2种)、高降钙素原、高乳酸、有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未进行手术治疗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CRP、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无关;而采用logostic多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高降钙素原、高乳酸、有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是发生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的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早期规范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LFR)策略对儿童脓毒性休克(SS)失代偿期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阳院区和厢竹院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60例SS失代偿期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2组患儿均给予规范抗休克治疗。观察组采取LFR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儿收缩压>同年龄段儿童正常收缩压下限(第5百分位数);而对照组患儿采取积极液体复苏(AFR)维持收缩压在同年龄段典型收缩压范围(第50百分位数);2组患儿均维持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成组t检验,对2组患儿年龄、动脉血乳酸浓度、复苏血压、心率、尿量、氧合指数(OI)、乳酸清除率(LCR)、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的性别、液体过负荷发生率、连续血液净化(CBP)实施率及28 d病死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医学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7-1)4-16号],并且本研究与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浓度、合并重症肺炎/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合并心肌抑制、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等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儿的复苏时收缩压为(77±3) 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 4) 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41,P<0.001)。③观察组患儿复苏后6、24 h输液量分别为(69±16)mL/kg和(120±20) mL/k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17) mL/kg和(166± 19) mL/kg,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6、—9.112,P<0.001)。观察组患儿复苏后24 h肾上腺素、甲肾上腺素用量分别为(151±26) μg/kg和(158±23) μg/kg,低于对照组的(201±35) μg/kg和(196±39)μg/kg,2组分别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210、—4.633,P<0.001)。④ 2组患儿复苏后6、24 h尿量、动脉血乳酸浓度及L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⑤ 2组患儿复苏时及复苏后1、6、12、24 h的OI和心率,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OI,不同处理措施与时间因素有交互效应(F处理×时间=20.821、P<0.001);对于心率,不同处理措施与时间因素无交互效应(F处理×时间=0.525、P=0.717)。进一步固定时间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复苏后12、24 h的O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4、2.090,P=0.042、0.041);而2组患儿各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固定处理措施因素的分析结果为,观察组组内OI和心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I: F=1.675,P=0.014;心率:F=2.854, P<0.001),对照组组内总体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OI:F=1.642,P=0.016;心率:F=3.695,P<0.001)。⑥观察组患儿液体过负荷者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3.3% (4/30),(8.2±0.8) d和(8.2±0.8) d,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的36.7%(11/30)、(6.8±1.2) d和(10.2±1.7) d,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t=—4.933、—5.407,P= 0.037、<0.001、<0.001)。 结论LFR能快速改善SS失代偿期患儿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并且对28 d病死率无明显影响。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后转归。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作为本研究试验对象,给予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后,实施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6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3.17%,胆总管结石残留患者1例,残留率1.59%,2例合并多器官衰竭,占3.17%;2例出现胆瘘,占3.17%,死亡3例,病死率4.76%;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87%。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心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直接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胆碱酯酶和白蛋白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和血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均伴有发热、腹痛、意识模糊、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尿量减少、炎症反应加重等多器官受损症状;给予抗感染、抗休克、补充血容量,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以及手术治疗后,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肝肾器官受损现象也得到改善,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1月来医院急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3例,均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且全程抗休克治疗;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哌替啶、阿托品;依托咪酯、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异丙酚、羟丁酸钠用于麻醉维持,同时辅以小剂量的肌肉松弛药及氯胺酮;在手术的过程中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血常规、尿量、血糖、有创动脉血压、乳酸水平、肾功、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 23例患者在手术前后生命指征具有明显的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的选择为重点,同时,麻醉期间的管理、维持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及维持内环境等,也是影响麻醉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的效果。方法2015-01至2018-12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消化道穿孔致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患者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多巴胺治疗法,观察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平均每日补液量。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患者心率(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观察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4.69±1.53)、入住ICU时间(8.21±2.56)、平均每日补液量(3567.23±65.1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H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VP、MA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HR(91.26±6.23)显著低于对照组,CVP(13.15±1.18)、MAP(74.23±8.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CO(5.23±1.32)、LVEF(48.81±6.59)显著高于对照组,cTnI(1.01±0.1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10.53±1.62)、MODS评分(5.15±1.38)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者MODS(12.5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7.5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2.50%)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而言,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为有效的药物,二者间哪一种疗效与安全性更具优势,现阶段依然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多巴胺对比,去甲肾上腺素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