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23例患者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作为ACL的替代物,两端分别以纽扣钢板与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6~20个月,Lachman试验1例阳性,所有患者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lom评分从术前(44.83±6.15)分提高至术后(92.36±11.54)分(P<0.05).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多股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应用膝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39例,其中28例得到随访。结果随访时间7~48(13.5±2.3)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7.3±3.6)分,术后(91.3±2.9)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膝ACL创伤小,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快捷、疗效可靠,是治疗前交叉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菌中药浸泡移植肌腱以预防重建手术之后发生感染临床效果,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收治的10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抗菌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在术前给予抗菌中药液浸泡每天2次,每次30min;观察治疗6周后患者肌腱吻合度和关节活动度,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2h后,观察组局部组织菌落数为(5.25±0.36)CFU/皿,对照组为(7.49±0.28)CFU/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重建肌腱的吻合程度也显著增高。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对移植肌腱进行抗菌中药浸泡,对于预防感染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胃肠道准备对于降低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7月-2013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40例骶骨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按围手术期准备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前2d开始胃肠道准备及术后7d内禁食,并行肠外营养;对照组为未行围手术期胃肠道准备患者;术后714d观察两组患者局部感染指标以及引流物细菌培养,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值分别为(7.8±1.2)×109/L、(11.0±3.0)mm/h和(9.2±1.4)mg/L,均明显低于未进行胃肠道准备的对照组(13.5±2.6)×109/L、(43.0±8.0)mm/1h和(18.3±4.9)mg/L;并且治疗组术后出现伤口分泌物的患者仅为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引流物只有1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有6例培养出细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骨肿瘤围手术期充分的胃肠道准备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膝关节损伤运动员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至福清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损伤运动员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n=40)和观察组(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治疗,n=40),记录评价组间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手术各指标。结果 组间数据对比可见,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anterior knee pain scale,AK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AKS评分明显高于组内术前及对照组术后半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与对照组疼痛评分(4.55±0.46)分相较,观察组疼痛评分(2.17±0.46)分缓解程度更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6,P <0.05);观察组各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为膝关节损伤运动员展开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且手术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影响因素及真菌感染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为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血液科恶性血液病患者1000例,将其中164例IF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IFI的影响因素及PCR法检测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基础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d、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者IFI的发生率高于淋巴瘤+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无基础疾病、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d、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者(P<0.05);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是IF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恶性血液病IFI感染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1.13±0.67、7.46±2.14、0.27±0.03)×109/L均明显低于感染前(9.02±1.04、38.24±11.43、3.52±0.86)×109/L(P<0.05);观察组感染前和感染时肠道真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前和感染时细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时真菌量高于感染前(P<0.05),观察组感染时细菌量低于感染前(P<0.05)。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种类>2种、白细胞计数≤1.0×109/L是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和肠道真菌量增加、细菌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4 9例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中 1/ 3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 ,随访 2年以上纳入分析。采用Lysholm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 (IKDC)分级评估标准和AKT - 10 0 0关节测量仪测定稳定性评价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 32 .6个月 ,Lysholm关节评分由术前 6 2分提高到术后 94分 ,优良率为 93.8%。IKDC功能评价 2 4例 (4 9% )正常 ,2 2例(4 5 % )基本正常 ,3例 (6 % )异常。KT - 10 0 0测定优 39例 (79.6 % ) ,良 10例 (2 0 .4 % ) ,平均移动度 1.9mm。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能早期康复锻炼 ,稳定性好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联合应用,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进行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及总感染率观察组分别为19.30%及31.58%、对照组分别为30.19%及47.17%,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7d时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为(9.88±1.05)×109/L,7、15d时C-反应蛋白分别为(80.47±7.92)、(19.79±2.20)mg/L,对照组分别为(12.20±1.19)×109/L及(175.58±20.05)、(77.39±9.30)mg/L;治疗15d时患者GCS评分观察组为(12.43±1.97)分、对照组为(9.18±0.63)分;住院时间观察组为(6.40±0.95)d、对照组为(12.17±1.82)d;患者病死率观察组为14.04%、对照组为35.8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联合应用有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12月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观察组136例,对照组患者术前30min给予头孢替安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未给予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9%和1.47%,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7.74±0.78)×109/L和(71.93±5.30)%,对照组分别为(7.79±0.75)×109/L和(72.33±5.02)%,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22±0.38)d和(6.82±0.77)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15±0.42)d和(6.54±0.4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药费为(301.98±28.7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2.76±40.8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于降低切口感染率或者促进伤口愈合无效果,反而增加治疗的费用,因此无必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寻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剖宫产术后切口无感染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调查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体质量指数为(28.78±2.32)kg/m2,腹部脂肪厚度为(3.17±0.43)cm,产科干预次数为(3.30±0.7)次,白细胞总数为(8.89±0.34)×109/L,手术时间为(1.24±0.21)h,而对照组分别为(26.34±1.68)kg/m 2、(2.13±0.35)cm、(2.1±0.5)次、(5.86±0.30)×109/L、(0.84±0.15)h,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主刀及医师工龄为(8.76±2.34)年,较对照组(12.65±5.43)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产妇经抗菌药物预防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较易感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孕妇体质量指数、腹部脂肪厚度、实施产科干预、手术持续时间、白细胞总数、主刀及医师工龄等,通过控制产妇的体质量指数、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术前评估产妇基本情况如腹部脂肪厚度及白细胞总数、缩短手术时间及抗菌药物预防等,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