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联合利福平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道感染率。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于医院行ERCP术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ERCP术临床路径采取围术期预防措施及口服利福平预防胆道感染,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预防胆道感染的基础上,于术前口服头孢哌酮与利福平预防ERCP术后胆道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内胆道感染情况。两组患者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药敏分析。结果术后一个月,试验组患者共发生术后胆道感染5例,感染率为4.17%,对照组共发生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62.50%,革兰阳性菌9株占37.50%。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头孢哌酮联合利福平预防ERCP术后胆道感染效果优于单纯利福平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 arcinoma,HCCA)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arde cholagiopanceratography,ERCP)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金属支架植入治疗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206例HCCA患者为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均在完善检查后行ERCP射频消融和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随访术后3个月内胆道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6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43例(20.87%),胆汁培养共检出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占30.76%,革兰阴性菌31株占59.62%,真菌5株占9.62%;另外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27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7株占25.93%和20株占74.07%,与胆汁培养结果一致率分别为43.75%(7/16)和64.52%(20/31);年龄65岁、Child-Pug分级C级以及金属支架长度80 mm是HCCA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FA治疗2次和覆膜支架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RFA和支架植入治疗HCCA后胆道感染发生风险较高,其中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年龄65岁、Child-Pug分级C级和金属支架长度80 mm为影响因素,覆膜支架或联合应用RFA均有利于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1 64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执行。结果 1 644例ERCP患者发生胆道感染66例,感染率为4.01%;共分离出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70.89%、革兰阳性菌23株占29.1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而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60.00%~70.00%,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为0。结论 ERCP术后患者胆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多病原菌呈多药耐药性,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按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避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风险模型构建,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9年9月-2022年9月九江市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35例ERCP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29例),未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206例)。分析ERCP术后胆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构建的回归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29例ERCP术后胆道感染患者共检出49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占比分别为18.37%、81.63%,其中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4.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后胆汁引流不充分是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方程模型:Logit(P)=-2.078+糖尿病×0.897+术后胆汁引流不充分×0.934,ROC曲线分析显示,当Logit(P)>13.08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95%CI:0.821~0.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经剑突下或脐孔取胆对切口感染的影响,以降低LC医源性感染。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1 046例择期行LC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根据取胆途径分为剑突下组357例、脐孔组689例,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并分析两组病原菌分布。结果剑突下组、脐孔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分别为5.04%、8.99%,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下组共检出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97%,革兰阳性菌占31.03%;脐孔组共检出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8.19%,革兰阳性菌占51.81%;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达100.00%,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的敏感率最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达100.00%。结论 LC术中经剑突下取胆的切口感染率低于经脐孔取胆,临床应加以重视,合理选择取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输血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为控制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外科进行治疗的200例围术期输血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未进行输血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以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2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部位以腹、盆腔深处及手术切口为主,对照组患者感染部位为血液、肺部、手术切口等,两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患者共分离出6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4.4%、革兰阳性菌占39.7%、真菌占15.9%,对照组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2.9%、革兰阳性菌占35.7%、真菌占21.6%。结论外科手术围术期进行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全身麻醉与腰椎麻醉对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于医院进行手术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与腰椎麻醉组各300例,全麻组行全身麻醉下手术,腰椎麻醉组行腰椎麻醉下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全麻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为10.67%,腰椎麻醉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5.67%,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与腰椎麻醉组患者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为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2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2.50%、革兰阳性菌占37.50%,腰椎麻醉组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94%、革兰阳性菌占47.06%,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结论全身麻醉和腰椎麻醉对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率存在影响,对感染病原菌分布无影响,全身麻醉时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感染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控制术后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5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及绍兴市人民医院行ERCP治疗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各80例,通过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腹痛等统计分析术后感染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ERCP术后高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胰腺炎4例占5.00%、胆道感染8例占10.00%、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1.25%;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胰腺炎3例占3.75%、胆道感染3例占3.75%、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1.25%,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未出现与ERCP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另外5例术后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但无腹痛;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发胆道感染10.00%,低位胆道梗阻为3.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梗阻患者行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高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提示高位胆管梗阻患者行ERCP术后更易发生感染,因此,术前术后应做好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和比较胆道不同梗阻部位ERCP术后感染率发生情况,从而为预防ERCP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实施ERCP术治疗的胆道梗阻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梗阻发生部位不同进行分组,分为高位组和低位组,每组患者均为6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ERCP术后感染率发生情况。结果高位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7.87%,低位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8.20%,高位组患者的ERCP术后感染率显著高于低位组患者,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9855,P=0.0047)。结论胆道不同梗阻部位ERCP术后感染率水平存在差异,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水平显著的高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62例与传统开腹组58例,对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并对免疫功能进行检测,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感染率为19.35%,传统开腹组患者感染率为3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6.84%,革兰阴性菌占63.16%,传统开腹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4.38%,革兰阴性菌占65.62%,两组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与传统开腹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10(IL-10)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率,且免疫功能恢复更快,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