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相关病原菌科学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 分别检索CNKI、Wanfang、CBM、Pubmed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对纳入文献的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总共9篇文献纳入本研究,累计研究对象1 257例,其中病例组604例,为CRAB医院感染的患者;对照组653例,为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患者;在分析的19个危险因素中有10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入住ICU(OR=3.4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MD=3.16)、气管插管/切开(OR=3.62)、机械通气(OR=4.54)、深静脉置管(OR=1.54)、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周(OR=2.34)、联用抗菌药物(OR=3.92)、使用碳青霉烯类(OR=4.6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OR=1.53)。结论 CRAB医院感染发生有其特点,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预防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国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发表的关于CRAB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选择符合标准的临床资料,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入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综合分析。结果共17篇文献入选本研究,累计2 340例,对11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有7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使用激素(OR=1.89,95%CI=1.47~2.43)、机械通气(OR=4.13,95%CI=3.38~5.05)、深静脉置管(OR=2.11,95%CI=1.40~3.19)、≥3种抗菌药物(OR=3.58,95%CI=2.12~6.06)、使用抗菌药物≥1周(OR=5.13,95%CI=2.62~10.04)、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5.46,95%CI=3.52~8.46)、入住ICU≥7天(OR=4.84,95%CI=1.54~15.19)。结论应对国内CRAB感染HAP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和预防CRAB感染H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同济医院ICU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及耐药性,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流行状况,为ICU预防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5年入住医院ICU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进行统计分析,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参照2015年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 M100-S25)标准判断药敏结果,以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2015年ICU共检出5 084份阳性标本,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 079株,检出率为21.22%,其中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1 026株占95.09%,2011-2015年ICU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在所送检的标本来源中,以痰液标本为主占88.88%、血液标本占6.21%、其他各类标本占4.91%;2011-2015年医院ICU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对替加环素耐药性较低,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70.00%、且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性逐年上升。结论医院ICU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状况严峻,总体呈升高趋势。应掌握其流行趋势及特点,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合理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预防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8-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的268株鲍氏不动杆菌,分析其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状况.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呼吸道标本,共215株,占80.22%;临床分布以呼吸内科为主,占35.45%,其次为ICU,占27.24%;鲍氏不动杆菌对争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敏感性较高.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仍有较强活性,但鲍氏不动杆菌对加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应避免经验用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对多种药物耐药率较高,多药耐药现象严重,故加强其耐药性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医院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和HAP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HA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HAP患者114例,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因素进行分析,评价HAP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与HAP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HAP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例,痰培养为鲍氏不动杆菌29例,患者病死率为43.0%;感染前30天内入住ICU、机械通气、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为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HAP独立危险因素;感染时APACHEII评分>18、合并ARDS、合并休克是HAP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ICU患者、有机械通气史患者要警惕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风险,尽量减少ICU住院日及机械通气时间;临床上滥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会增加住院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风险,HAP患者感染时APACHEⅡ评分可以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状况,查找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ICU 2008年7-12月发生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对其环境进行大面积卫生学监测,并用肠杆菌属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08年7-12月,在ICU共23例患者发生了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得标本86份,其中在门把手、监护仪、听诊器、医护人员手、呼吸机及患者床头用品等54处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污染率达62.8%;DNA图谱显示23株菌均为同一克隆菌株。结论医院ICU有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同一克隆株的暴发流行,环境污染严重可能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大力加强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基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产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发生及传播。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5年9月台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132株CRAB,统计CRAB临床分布,并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耐药机制。结果 132株非重复性CRAB菌株中,临床科室分布排前4位依次为ICU、脑外科、急诊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50.8%、12.9%、11.4%和6.8%;132株CRAB除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有一定的敏感性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很高;所有菌株OXA-51-like基因阳性,120株OXA-23-like基因阳性,未发现OXA-24-like和OXA-58-like基因阳性菌株;金属酶基因IMP、VIM检测为阴性。结论 CRAB主要分布在ICU和脑外科等科室;OXA-51和OXA-23基因是鲍氏不动杆菌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病区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VITEK-32的GNI卡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药敏纸片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20株鲍氏不动杆菌来自痰液标本的最多,占63.75%,其次为尿液和脓液,分别为10.63%和9.06%;感染科室分布分别为呼吸内科占29.38%,ICU占24.06%;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有较高的耐药率,对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敏感性较高。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的多药耐药呈上升趋势,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提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血流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某院2010—2013年CRAB血流感染患者163例,并以同期68例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CSAB)血流感染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结果 CRAB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感染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OR及OR95%CI:1.27(5.55~22.89)]及入住过急诊室[OR及OR95%CI:3.57(1.67~7.62)]。鲍曼不动杆菌(AB)血流感染患者28 d生存率CRAB为66.17%,而CSAB为96.95%,CRAB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CSAB组(χ2=15.71,P0.001)。影响AB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感染CRAB(HR95%CI:3.01~67.28)、血液病(HR95%CI:3.77~25.97)、心功能不全(HR95%CI:2.10~20.41)、入住ICU(HR95%CI:1.01~5.28)及年龄(HR95%CI:1.01~1.04)。结论感染前入住ICU以及入住过急诊室是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CRAB血流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江苏地区烧伤ICU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菌株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江苏地区九家医院烧伤ICU发生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创面分泌物、痰液、尿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182例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患者,临床各类送检标本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250株,其中伤口分泌物分离105株占42.00%,其次为痰液标本83株占33.20%;临床基本资料显示:烧伤ICU患者中男性患者、年龄65岁、住院时间≥7d,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占比较高,昏迷、使用机械通气及使用激素患者占比较低;临床药敏结果显示,烧伤ICU鲍氏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部分复合酶抑制剂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2.40%以上、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42.0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达43.6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30.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是烧伤ICU内检出率较高的条件致病菌,检出部位主要为创面分泌物,与大面积烧伤病情特点、入住烧伤ICU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相关,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根据本地区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减少烧伤ICU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