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宿主为海洋藻类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已分离得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包括蒽醌、萜类、聚酮、大环内酯、生物碱等.活性涉及抗肿瘤、抗菌、抗藻、抗疟和抗氧化等。本文就近年关于海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面临的问题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单菌多次级代谢产物(One strain many compounds, OSMAC)策略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所应用的OSMAC策略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结果 近年来所应用的OSMAC策略主要包括改变培养基、改变培养条件或培养状态、混合培养、化学表观遗传修饰、添加酶抑制剂或其他物质等。结论 OSMAC策略在激活微生物沉默基因、增加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OSMAC策略与新技术结合必然会成为发现新药和先导化合物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次级代谢产物的代谢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代谢工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代谢工程原理在次级代谢产物的设计育种中的应用;并结合近年来在代谢工程领域所开展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的育种工作,介绍了抗生素代谢途径分析和修饰的研究进展以及提高抗生素产量和改善菌种生产性能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炎症作为机体抵抗有害刺激修复损伤组织的防御反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展进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而临床常用的抗炎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寻找一些高效、低毒的抗炎先导化合物仍是一个重要方向。海洋作为各类生物资源的宝库,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高压、高盐,低氧等),使得许多海洋生物在生命过程中产生大量具有特殊结构和抗炎活性的天然产物,成为炎症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本文总结了2016-2021年从放线菌、真菌、细菌三类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出的约73种天然产物,并对其在抑制炎症活性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车前草内生真菌w-90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前草内生真菌w-90是按常规从车前草(Plantago major L.)茎部分离到的。归于拟青霉菌属(Paecilomyces sp.)。其发酵液和粗提物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采用现代的分离和波谱技术。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它能产生车前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乌苏酸(ursolic acid)。这个事实表明:药用宿主植物的生物生理活性物质也可以由从该植物体分离得的某些内生真菌采生产。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药物》2010,29(5):57-65
近年来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这些新化合物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现就近几年海洋放线菌的种类分布、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南北两极地区极端的生存环境,导致极地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防御能力,从而产生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和新的突破口。本文综述了2017—2020年来源于极地动植物以及微生物资源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学活性,为极地药用生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对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flavus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结构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flavus 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通过与已报道数据进行对比,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flavus 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包括2个已知二酮哌嗪生物碱 Ditryptophenaline (1)、3-[(1H-Indol-3-yi)methyl]-6-benzylpiperazine- -2,5-dione (2),7个已知化合物 9,12-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 (3)、4-Hydroxy-3-methoxypropiophenone (4)、 Arboreumine (5)、 Asperfuran (6)、 p-Hydroxybenzoic acid (7)、 polybotrin (8)和Kojic acid dimethyl ether (9)。结论 从真菌Aspeigillus flavus 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目前发现的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环二肽及多肽类、生物碱类、内酯类、环酰胺类等,肠道微生物在抗菌、抗病毒、抗炎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研究前景.本文对近几年来肠道微生物来源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特征、生物活性及肠道微生物在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海绵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从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已分离得到许多结构独特,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有些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超声波法提取平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平菇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法显色,在490nm处测定吸光度值,并以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平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超声时间60min、提取温度40℃、超声功率为175W。结论本实验平菇多糖多糖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平菇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摘要:研究真菌Neoascochyta argentina中抗菌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从Neoascochyta argentina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scomfuran A(1),phenylpyropene B(2),phenylpyropene C(3),phenylpyropene F(4),phenylpyropene A(5),pyripyropene A(6),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Neoascochyta属分离得到。采用微量稀释法,测试分离化合物对于5种病原细菌和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4和5对于灰葡萄孢菌具有抑制活性(MIC均为50 μg/mL)。研究结果表明真菌Neoascochyta argentina中主要代谢产物为pyripyropene和phenylpyropene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的活性,为开发其成为微生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东沙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sp.)来源的黄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ipes)中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真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one marrow macrophage cells,BMMs)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特异性染色,对化合物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从该株真菌中分离得到4个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trichalasins H,aspergilluchalasin,aspochalasin I和aspochalasin D。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4可不同程度抑制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结论 对化合物3和4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活性的报告是本文首次报道,对新型抗骨质疏松活性物质研究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ree new amino acid derivatives, oxalamido-L-phenylalanine methyl ester (1), oxalamido-L-leucine methyl ester (2), and lumichrome hydrolyzate (3), together with nine known compounds (4–1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lid culture of edible mushroom Pleurotus ostreatu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of 1 and 2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chiral synthesis and confirmed by circular dichroism (CD) analysis of their total synthesis products and natural isolates. All new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oxidant effects,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cytotoxic activity. Compounds 1–3 showed weak antifungal activities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 with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value of 500 μg/ml.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研究土孢木霉Trichoderma saturnisporum 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该株真菌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IR等光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 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构确定为Cerebroside D(1)、Cerebroside A(2)、6-Demethylsorbicillin (3) 、Demethylsorbicillin (4)、bisvertinolone(5)、bislongiquinolide(6)。结论 化合物3-6为该株真菌特征聚酮类代谢产物,抗菌活性测试提示化合物1、2、5、6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研究海洋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 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开放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 Streptomyces sp. 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 从海洋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发酵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 12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苄基吡咯并哌嗪-2,5 -二酮(1)、3-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2)3-对羟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3)、3-[(1H-吲哚-3′-基)甲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5)、3-异丙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6)、二吡咯并哌嗪-2,5-二酮(7)、N-苯乙基乙酰胺(8)、4′,7-二羟基异黄酮(9)、4′,5,7-三羟基异黄酮(10)、4′,7-二羟基二氢黄酮(11)、吡咯-2-甲酸(12)。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链霉菌属菌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海洋来源真菌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1aucus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摇床发酵后,采用硅胶柱层析、LH20凝胶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假灰绿曲霉发酵总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旋光和单晶X-ray衍射技术结合文献报道数据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国南海海绵Luffariell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海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紫外、红外等波谱学技术,并结合文献理化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NF-κB抑制活性评价实验。结果 分离鉴定了6个含α、β-不饱和γ–内酯环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确定为Hippolide H (1)、Hippolide F (2)、Hippolide G (3)、Hippolide E (4)、6Z-neomanoalide (5)、6E-neomanoalide (6)。在NF-κB抑制活性评价实验中,化合物1、4、6 具有较好的NF-κB抑制活性。结论 南海海绵Luffariella sp.可代谢具有NF-κB抑制活性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研究海绵Plakorti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海洋动物Plakortis sp.海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旋光等光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抗菌和抗HBV活性测试。 结果 共分离得到4个聚酮类化合物,结构确定为化合物1 6-desmethyl-6-ethyl-spongosoritin A、化合物2 6-desmethyl-6-ethyl-9,10-dihydrospongosoritin A、化合物3 methyl(2Z, 6R, 8S)-4,6-diethyl-3,6-3poxy-8-methyldodeca-2,4-dienoate、化合物4 spongosoritin A。 结论 化合物1~4为该海绵特征聚酮类代谢产物,细胞毒,抗菌和抗HBV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无生长抑制作用,对HCT-8、MCF-7、SMMC-7和HepG-2这四种癌细胞基本无生长抑制作用,化合物1~3基本无抗HBV活性,但化合物4表现出强烈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20.
Pleurotus ostreatus is one of the widely cultivated edible mushrooms. Water-soluble proteoglycan fractions from P. ostreatus mycelia were purified by alcohol-precipitation, ion exchange and followed by gel permeation (Sephadex G-100) chromatography. Three neutral fractions were found, which had polysaccharide to protein ratios 14.2, 26.4 and 18.3, respectively. These fractions were tested for in vitro and in vivo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cancer effects on Sarcoma-180-bearing mouse model. In vivo injection of proteoglycans to Sarcoma-180-bearing mice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tumor cells and cell cycle analysi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cells were found to be arrested in pre-G(0)/G(1) phase of cell cycle. All of the three proteoglycans elevated mouse natural killer (NK) cell cytotoxicity and stimulated macrophages to produce nitric oxide.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 red (FTIR) spectra suggested the presence of beta-glycosidic bond in all the fractions. Fraction I strongly interacted with glucose/mannose-specific lectin Concanavalin A (ConA),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large number of terminal sugar with glucose/mannose. Thus, the three neutral proteoglycans derived from the mushroom (P. ostreatus) mycelia could be used as immunomodulators and anti cancer ag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