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临床分离的3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由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采用改良Hodge试验。结果:3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较高,依次为100.0%,73.3%和66.7%;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和86.7%;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其余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60.0%以上。30株菌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86.7%(26/30)。结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多重耐药,为高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为防止产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流行,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为临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并筛选厄他培南和美罗培南,以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9~21 mm和16~21 mm的菌株作为待测菌,进行改良的Hodge试验。结果 39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筛选出55株可疑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对可疑菌株进行改良的Hodge试验,阳性率21.82%(12/5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折点附近的肠杆菌科细菌有近1/5菌株产碳青霉烯酶,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应执行改良Hodge试验,以确保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2):288-290
目的:分析肠杆菌科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分离出的25株肠杆菌科菌株,采用改良后的Hodge实验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鉴定,分析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肠杆菌科菌株对多黏菌素敏感,其敏感率为100.00%;对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依次为76.40%和68.20%;而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均为100.00%;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87.40%;经Hodge检测阳性率为84.00%。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菌株在临床上均表现为多重且高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Mohnarin 2008年度报告: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了解2008年国内71所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2008年1至12月各医院临床分离的33185株肠杆菌科细菌按CLSI 2010版判断结果.结果 本监测发现2008年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47.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8.1%)和阴沟肠杆菌(10.2%),亚胺培南除了对其它志贺菌的敏感率为75%外,对其余肠杆菌的敏感率90%~100%,美罗培南除了对臭鼻克雷伯菌的敏感率为78%,对鲍氏志贺菌的敏感率为64.3%外,对其余肠杆菌的敏感率为92.6%~100%,厄他培南除了对其它克雷伯菌的敏感率为85.7%外.对其余肠杆菌的敏感率为96.8%~100%.除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美罗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及产酸克雷伯菌外,其余抗菌药物对产ESBL株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株高.除碳青霉烯类药物外其它多种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呈现高低不等的耐药率.结论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仍具有最高的抗菌活性,应重视耐药监测并对耐药菌株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5):614-617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半自动微生物测定仪进行菌株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纸片扩散法进行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的确证。结果:我院2014-2015年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03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732株,肺炎克雷伯菌157株、阴沟肠杆菌136株、黏质沙雷菌10株,未检出枸橼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而对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低。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64株(6.18%),其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1株(4.23%)、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30株(19.11%)、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1株(0.74%)、耐碳青霉烯类黏质沙雷菌2株(20.00%);耐药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标本,且主要集中于新生儿内科和重症医学科。64株耐药菌株中,产KPC的有59株(92.19%)、产ESBLs的有3株(4.69%)。结论:我院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数量较多。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能与其产KPC和ESBLs有关。临床应遵循用药指征,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Mohnarin 2009年度报告: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2009年度我国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收集临床肠杆菌科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依照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9标准,判断敏感性;用Whonet 5.5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全国六大地区的114家医院参加监测,共收集肠杆菌科细菌7441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分离量居第1,为33844株,占4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为22071株(30%);再次为阴沟肠杆菌,为7310株(10%).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除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5%以上外;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都在3%左右或以下.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产生株的分离率分别为65.51%,40%以上和26.69%.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s产生株和非产生株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ESBLs产生株和非产生株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ESBLs产生株对于其他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显著高于非产生株.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有些具多重耐药特点;碳青霉烯类仍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药物,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00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防突变浓度(MPC)。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和多利培南)对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MPC,并计算MPC/MIC比值。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敏感株的MPC为0.25~4.0μg·m L~(-1),耐药株MPC为8.0~>64.0μg·m L~(-1)。多利培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非发酵菌敏感株的MPC为2.0~4.0μg·m L~(-1),耐药株MPC为8.0~128μg·m L~(-1)。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敏感株的MPC/MIC比值为2~4,耐药株多为8~>16。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敏感株的MPC为0.125~4.0μg·m L~(-1),MPC/MIC比值为2~4;对耐药株的MPC为2.0~128.0μg·m L~(-1),MPC/MIC比值为8~>16。  相似文献   

8.
卢克利 《抗感染药学》2021,18(9):1257-1261
目的:探究新生儿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2020年6月儿科收治的细菌感染新生儿90例病历资料,统计其血、尿、痰、分泌物和其他标本中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分析其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医院感染情况,以及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90例细菌感染新生儿各标本中,分离出217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前5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其中分离出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11株(大肠埃希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阴沟肠杆菌4株);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主要定植在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湿肺、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和其他临床感染疾病患者中,标本中分离出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来自血液、尿液、痰液、分泌物等标本;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药物主要是亚胺培南(100.00%)、氨苄西林(81.82%)、哌拉西林和美罗培南(72.73%)、氨曲南(63.64%)、哌拉西林与头孢他啶(54.55%).结论: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在新生儿中的临床感染率较高,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而其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株的抗菌耐药性。方法:采用K-B法,参照2008年CLSI判定标准判断结果,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075株非重复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246株(22.9%),革兰阴性杆菌829株(77.1%)。前5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A、MRCNS的检出率为52.7%、79.3%。未有万古霉素不敏感菌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检出率62.4%、28.9%,变形杆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30%,肠杆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抗菌活性较好。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不动杆菌属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某院临床常见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绝大多数,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抗菌活性最好,临床常见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聊城地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从聊城地区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15所医院中抽取样本5689例,其中,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共112份,回顾性研究分析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用改良Hodge试验、ETP-EDTA协同试验、mCIM试验确证表型。用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5689例样本中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共112份,发生率1.97%。可见,不同危重度、合并基础疾病、存在侵入性操作、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是碳青霉烯类耐药情况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危重度(符合并入住ICU)、合并基础疾病(2种及以上)、存在侵入性操作、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77、1.558、1.103、1.078、1.770,P 0.05),26株产NDM肠杆菌科细菌呈现多重耐药性,其中7株对亚胺培南耐药、8株对厄他培南耐药、6株对美罗培南耐药,5株对3种药物都敏感。PCR结果显示,26株产NDM的大肠埃希菌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9株D型,8株B型,5株C型,4株A型。结论 医院已出现多种NDM亚型,主要感染因素为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应用,主要通过X3型质粒在肠杆菌科细菌中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