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恶性肿瘤深静脉置管患者489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与药敏情况,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肿瘤部位、治疗方式等资料,归纳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恶性肿瘤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13.70%(67/489);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40.9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5株占54.22%,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4株占4.82%。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奈替米星和阿米卡星较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三腔导管、院外维护、恶性肿瘤晚期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恶性肿瘤置管患者并发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高,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应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结合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医护措施,降低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R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1月进行PICC置管的16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发生CRI发生率,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长、PICC置管时间、PICC穿刺次数、化疗次数、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感染培养及药敏结果等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6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置管后有27例发生CRI,感染率为15.98%。共分离培养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64.91%,革兰阳性菌18株占31.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置管时间≥8个月、化疗次数≥7次、PICC穿刺≥3次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发生CR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后发生CRI主要是以感染革兰阴性菌为主,发生CRI的影响因素较多,可以通过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效果及医疗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女性常见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分布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1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女性常见肿瘤PICC置管后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及28 d内死亡率,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生存状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检出123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51.21%)为主。100例患者中,感染28 d内死亡率为15.00%(15/100),生存率为85.00%(85/100)。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WBC)、Pitt菌血症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留置导管时间、侵入性操作、临床分期、感染性休克、病原菌感染类型是女性常见肿瘤PICC置管后CRBSI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女性常见肿瘤PICC置管后CRBSI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预后影响因素包括病原菌感染类型、感染性休克、WBC、侵入性操作、留置导管时间等,建议根据药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相关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6月医院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及和耐药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等临床资料,归纳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00例乳腺癌患者感染67例,感染率为13.40%;共培养分离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43.30%,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9株占40.2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6株占16.49%,以白假丝酵母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部分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对美罗培南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较敏感。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导管材料及合并基础疾病是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发生感染,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血液透析的68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其感染病原菌分布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血液透析治疗的68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发生股静脉置管感染9例,感染率为13.2%;共检出10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90.0%和10.0%;革兰阳性菌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以及替考拉宁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100.0%、100.0%、95.0%;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100.0%;临床中均依据药敏性选取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并在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复查均阴性。结论临床中对于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留置股静脉置管导管的患者,易发生股静脉导管感染,临床中应加强细菌的监测,并依据药敏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964例置管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1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及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0.42%,21例感染患者中14例为置管部位及导管尖端病原菌培养阳性,占66.67%,7例患者无局部感染症状,占33.33%;21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感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47.62%,革兰阴性杆菌7株占33.33%,真菌4株占19.05%,主原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23.81%、14.29%、14.29%;年龄≥60岁、PICC留置时间≥7d、留置部位为贵要静脉是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随访、增加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及其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ICU 92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92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8例,感染率8.5%;股静脉部位置管感染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86株,革兰阳性菌占59.3%、革兰阴性菌占34.9%、真菌占5.8%;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为76.9%~10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氨曲南和哌拉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为66.7%~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1.8%和72.7%。结论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150例,统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0例,感染率13.33%,共检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占50.00%,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株占50.00%,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外周血象<2.0×10~9/L、穿刺次数≥6次、化疗次数≥11次、留置时间≥11个月、伴有糖尿病是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白血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化疗前应积极处理合并症,选择合理的导管种类、穿刺和封管方式,根据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减少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行乳腺癌手术患者36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并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和药敏分析。结果 364例患者中29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7.97%;29例感染患者的脓液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54.55%,革兰阳性菌16株占36.36%,真菌4株占9.09%。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等具有较强耐药性,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等具有较强敏感性。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置管时间、化疗次数、白细胞计数、合并基础疾病及换敷贴天数均为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众多,可通过缩短置管时间,勤换敷贴及积极治疗控制基础疾病等防护措施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详细了解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在医院因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术化学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10例,分析患者的年龄、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的部位、穿刺部位、感染类型、住院时间、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等。结果患者的穿刺季节、并发症、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以及免疫功能等相关因素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有关(P<0.05),其中并发症、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以及免疫功能为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10例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32例,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革兰阴性菌24株占52.2%,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5株占32.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7株占15.2%,以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乳腺癌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相对较高,特别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等,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均>80.0%,但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以及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40.0%。结论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规范操作、营造舒适卫生环境、增强患者免疫力等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的感染,同时对于感染患者在行抗菌治疗时,一定要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强、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