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饮食在抗衰防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养生奉亲书》中记载: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胜,气血胜则筋力强。”古医书中所介绍的能“增年”、“寿世”、“长生”、“耐老”、“驻颜”的食物均可作为延龄之品,如山药、茯苓、芡实、藕粉、枸杞子、黑大豆、核桃仁、猕猴桃、蜂蜜等均能却病安康,益寿增年。如能与米煮成食粥,或煮粥加上述食品调服,定有增强体质、激发老年人活力之功。下面介绍几则古书中记载的延寿粥方。《饮馔服食笺》何首乌粥用制首乌15克,粳米50克,粥熟时加入红糖或蜂蜜调味…  相似文献   

2.
<正>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而良好合理的饮食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合理的饮食可使身体健康的生长、发育,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失常而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历代医家对饮食的重要性非常关注,提出了许多以饮食促健康,防疾病的观点。"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药补不如食补"等。《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对饮食五味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为  相似文献   

3.
食积一词,首见于《儒门事亲》一书,后《症因脉治》更设有"食积咳嗽""食积喘逆""食积泄泻""食积腹痛"等章节。此后,食积致病,备受关注。《幼幼集成》云:"伤食一证,最关利害,如迁延不治,则成积成癖,治之不当,则成疳成痨。"小儿疾病大多由饮食所致,食积是小儿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健康之人,其阴阳平衡,气血调和,饮食如常,精力旺 盛,不易生病,中医谓之胃气充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 生化之源,气血化生之根本源于饮食。 脾胃虚弱之证可出现纳少腹胀,二便不调、面目浮肿、 少气懒言、肢体瘦弱、抗病力差,甚则百病由生。其轻则食 补即可,重则治以方药。唐代医家孙思邈说:“食能排邪而 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而药性刚烈,犹若御兵”,  相似文献   

5.
正肝硬化患者如能控制好饮食,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治疗费用,有效控制疾病进程,希望以下几点对您的康复有所帮助。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无刺激、少量多餐:肝硬化患者经常出现食欲不振,应给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要吃软食且无刺激食品,做工要细,避免坚硬粗糙的食品,如油炸食品,硬果类食品。当合并食道静脉曲张时,更应注意严禁食用油炸食品和硬果及干果类食品,因这类食物可  相似文献   

6.
顾维超主任中医师认为,肿瘤经放化疗后,本已亏虚之体再经放化疗的"热""毒"浸淫,更显现"耗气血,伤脏腑,损功能"的病理变化,随之出现全身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黏膜炎症反应及肺、肝、肾等脏器损害和神经毒性反应等病症.确立放疗应以滋清凉营,活血消肿,消除受损器官炎症为主的治则.化疗则治重"扶补",以求提振"正气",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情志相胜法中"喜胜悲"和"思胜恐"在抑郁症临证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参阅古籍结合现代研究,阐述情志相胜法的概念;以抑郁症为例,从"悲""恐"这两个情志因素与其发病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情志相胜法中的"喜胜悲"和"思胜恐"在抑郁症临证中的应用。[结果]情志相胜疗法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利用一种或多种情绪去调节、控制、克服另一种或多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抑郁症属于中医"郁病"范畴中的情志之郁,其中,"悲""恐"是抑郁症患者临床中最常见的主诉。"悲伤肺""恐伤肾",肺、肾与抑郁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等密切相关,体现了肺、肾在抑郁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情志相胜法,如喜胜悲疗法、思胜恐疗法等在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同时,结合轻松愉悦的心境、积极开导助其思考亦是治疗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的良药。[结论]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利用情志之间和情志与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调节失常的情志活动,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平衡,是一种治疗情绪疾病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临证当依照不同情况或单用或结合中药治疗,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影响记忆力的因素很多,增进记忆力的方法也不少,其中饮食与记忆力密切相关,只要我们平时能注意饮食调整,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里介绍三则健脑益智的食品:  相似文献   

9.
气血是构成人类生命的主要源泉,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九针论》曰"人之所以成生考血脉也",人仍气血构成.《寿世宝元》指出"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夫气有一息之不行".说明了气血的生理关系,因此"气血不和,百病变化而生".如《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复反则死".《灵枢、阴阳清浊论》曰"人之气血,苟能如一,则天下为一矣".阐述了病理上的气血因果关系,古人对血证治气,气证治血,论述比较详尽.  相似文献   

10.
脾胃与免疫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李东垣通过长期的实践从病的本质到现象,从现象到本质,反复论证了这个问题。他指出真气、元气、谷气、阳气……虽然名称不同,其实本质则一,即胃气的衍化。胃气一病就“七神”无依,百脉皆从中变。如果胃气不虚,阳气固密而腠理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因为“正气存内”,“其邪不能独伤人”。说明胃气的重要性。“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正气与肺、脾、肾有密切关系,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气血营养之原料供应  相似文献   

11.
失眠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脾不能化生血液,血不养心、心不藏神则失眠。归脾汤针对于心脾气血两虚证失眠,诸药配伍心脾共调,重在补脾,气血同补,重在益气,使脾气旺而血有所生、血有所统,血脉充则神有所舍、血有所归,则夜寐可安,心神可养。  相似文献   

12.
"并月"首见于《医宗金鉴》,"居经""避年"首见于《脉经》,从文中意义和历代医学家的言论可推知,并月、居经、避年并非正常月经的特殊生理现象,而是多指因气血不足所引起的病理现象,需要及时调治,否则影响生育。  相似文献   

13.
3 益脾中医方剂组合的另一特点是“益脾”。古代医家注重益脾者,发端于张仲景。仲景而后发展这一理论的,以李东垣为代表。东垣在其原著《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又《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夫元气、谷气、荣气、卫气、生发诸阳之气,此数者,皆饮食入胃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据此可见,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维持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这是东垣内伤学说的一个基本论点。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其患病率不断上升,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等各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机体健康。目前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不断得到关注,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可见于"痰饮""肥胖""消渴""眩晕"等病证。古今医家从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脏腑理论辨证等方面对其论治,病变涉及阴阳气血津液,病位在脾、肝、肾;脾肾两虚为本,痰、浊、瘀、水等病理产物为标。文章立足中医哲学"道器"思维范畴,基于气血津液从阴阳升降-三焦-脏腑气化角度去认识代谢综合征,以期贯通辨证其法,识各家真传。  相似文献   

15.
推拿疗法具有行气活血 ,舒筋活络、解除痉挛 ,增强神经传导功能。运用推拿按摩手段 ,采用迎随补泻法 ,治疗脑血栓康复期患者 ,使其痉挛解除 ,筋络得舒、气血渐充、经脉肌肉得养 ,机体则可日渐康复。  相似文献   

16.
吴柯敏 《中外医疗》2011,30(25):152-152
在骨伤科的辩证施护中,饮食护理在促使骨折愈合、缩短疗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若饮食不当,则可导致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从而影响骨折愈合,出现愈合延迟,筋骨萎缩,甚至久不愈合等症。  相似文献   

17.
阴阳双补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侵犯泪腺和唾液腺,表现为眼和口的干燥;但腺体外的系统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神经、肌肉、关节等均可受损.此病西医治疗效果不尽如意,并且副作用大.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始于<内经>,有"燥胜则干""燥者濡之"之论述.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辨证施治,能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洪靖  唐巍 《中医学报》2019,34(2):313-316
《养生余录》为新安固本培元派的代表医家徐春甫所著,该书是新安医学养生的主要专著之一。徐春甫深受汪机学术思想的影响,私淑李东垣,重视脾胃,不忘先天元气,认为先后天元气不足是养生最大的障碍,故而徐春甫尤为重视培元在养生中的作用,并成为贯穿全文一大特色。徐春甫认为要保精爱气,认为欲不可纵,恣其情,则命同朝露;欲不可强,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欲有所忌,忌大醉、燃灯烛、忿怒、恐惧、远行疲乏、月事未绝、新病初愈等入房。起居有常,注意"行立坐卧""沐浴洗面""顺应四时"。饮食有度,主张"谨和五味""节制饮食""食有禁忌"的饮食观,以培固人体元气。徐春甫对元气的重视体现于全书的各个细节,对元气的认识深刻,并应用到中医养生学中。  相似文献   

19.
正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唇甲色淡,出现这些贫血症状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一些补血的药物,如阿胶、当归等。但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指出,这些具有补血功效的中药未必能帮你搞定贫血,因为补血的同时还必须补气。气与血互相转化。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同根同源,可互相转化。气能生血、行血,血可以由气转化而来,并在气的推动下乖乖地待在血管中,源源不断地正常运行,为身体提供充  相似文献   

20.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为病程长、预后差,而这一原因与痰瘀留着于络脉导致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密切相关。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型因感邪不同,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均以脉络之气血或津液阻滞不通为共同的病变特点,中医发病机理离不开"痰瘀互结,络脉痹阻"。因而不管在任何证型当中,应遵循"络以通为用"。治疗则以化痰散瘀,通络止痛为主。可化痰通络,活血祛瘀,使痰瘀去而络脉通畅,气血运行恢复,从而充盈全身。若有外感之邪,则对症处理,若久病且用药史复杂者,同时应兼顾胃气以扶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