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了解临床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药敏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93株进行比较分析,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三维法检测AmpC酶,药敏试验K-B纸片法,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93株,其中ICU分离出21株占22.58%,其他科室72株占77.42%;其对头孢唑林、阿膜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ICU和非ICU耐药率均达100.00%。结论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且呈多药耐药性,因此应加强监测临床感染菌的药敏变化,有针对性地选用敏感性强的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住院患者连续分离的、不重复的肠杆菌科细菌1 764株,以2012年CLSI纸片扩散法为判断标准,采用WHONET 5.5软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肠杆菌科细菌1764株,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 043株占59.13%、肺炎克雷伯菌396株占22.4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最高(>90.00%),但是存在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株,除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外,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不大。结论碳青霉烯类依然是医院对肠杆菌抗菌活性最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与非神经外科患者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耐药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6月-2014年4月从外科系统住院患者中分离出721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181株来自神经外科,540株来自非神经外科,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28%、8.32%、0.42%、9.15%;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率神经外科与非神经外科分别为19.50%与11.89%、14.67%与6.18%、47.51%与30.24%、1.45%与0、50.74%与3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快速上升,尤以神经外科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某县级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临床共分离455株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24株占49.2%,其次为克雷伯菌属87株占19.1%;肠杆菌科细菌除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外,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分别为65.6%、54.0%.结论 某县级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6.
摘要:目的 比较本院NICU与ICU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2014年12月NICU与ICU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258株进行比较,药敏试验K-B纸片法,应用SPss20.0统计分析。结果 NICU与ICU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及头孢哌酮等的耐药率分别为78.42%、61.06%、54.99%、56.88%、97.09%、65.78%、69.08%、66.52%和58.60%;对比NICU与ICU感染性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在28种抗菌药物中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奈替米星、氯霉素、米诺环素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等13种抗菌药物ICU与非ICU耐药率分别为17.81%,78.13%;45.00%,58.93%;30.77%,50.86%;0.00%,10.31%;52.63%,72.00%;33.33%,68.57%;27.50%,44.92%;26.83%,43.75%;21.95%,46.34%;0.00%,28.57%;23.08%,46.48%;25.00%,42.31%;50.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与ICU感染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已较严重,NICU感染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远较ICU低,根据不同重症监护病房的耐药特点选择抗菌药物,同时提高微生物送检率,尽可能参照药敏资料,规范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对NICU与ICU感染相关感染因素的目标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杨峰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1)
目的:探讨非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情况.方法:研究以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间进入沭阳仁慈医院的患者作对象,均接受检查,并选取89例进行分析,提取其非痰标本后,予以分离出肠杆菌,并观察其耐药情况.结果:89例入选患者中共分离出89株肠杆菌,有57株(64.04%)大肠埃希菌,其占有比明显比其他菌属高,(P<0.05).此外,各类型非痰标本都对氨苄西林都表现出高耐药率.结论:各类型非痰标本组织中都能分离出来肠杆菌科细菌,且对于各类型抗菌药物都可能会表现出高耐药性特征,因此在治疗中,需合理把握用药程序,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对细菌耐药性充分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动态趋势,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2437株病原菌,应用细菌鉴定仪及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190株,占48.83%,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耐药率为0~8.65%,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耐药率为>70.00%,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2009、2011年各年的耐药率均>90.00%.结论 医院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耐药趋势以指导抗感染治疗。方法 取1999-2000年2年内ICU患者分离所得细菌720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耐药率分别为29%、100%和100%,并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大肠埃杀菌对哌拉西林,庆大毒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60%以上,铜绿钾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2%和31%。结论 ICU细菌耐药性别严重。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为危重患者抗感染提供治疗依据,防止耐药菌的传播。方法 从2000年1月~2001年12月,每天收集细菌室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各类标本的分离菌鉴定药敏资料,定期对细菌及抗菌药物进行分类与统计并反馈给病房。结果 共分离出110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6%,革兰阳性菌占28.2%,真菌占19.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发生率分别为79.6%、85.7%;大肠埃希菌和克冒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37%和29%;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6.1%;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8%、29.6%。结论 加强重点部门细菌耐药性监测与反馈,可使抗菌药物在重症感染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防止耐药菌的播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2011-2012年ICU与非ICU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针对性优选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临床送检的11 066份感染性标本接种培养,并对可疑菌落按照CLSI规定的K-B法和纸片范围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486份ICU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60株,分离率为53.5%,其中革兰阴性菌152株占58.5%,革兰阳性菌70株占26.9%,真菌及其他菌38株占14.6%;10 580份非ICU送检的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 738株,阳性率25.9%;其中革兰阴性菌1 830株占66.8%,革兰阳性菌666株占24.4%,真菌及其他菌242株占8.8%;ICU细菌耐药率均高于非ICU,ICU中MRSA、产ESBLs菌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均远高于非ICU同类菌的检出率。结论 ICU病原菌分离率比非ICU高出一倍多,且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说明ICU患者感染率高,病原菌复杂且具有高耐药性,提示临床积极送检的必要性,应依据药敏结果优选抗菌药物治疗,以遏制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12.
ICU与非ICU病房致病细菌谱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病房菌谱情况,对其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进行比较,为不同病区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VITEK-2和细菌鉴定(API)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U病房排在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128株,占22.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9株,占10.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0株,占8.6%)、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占6.7%)、白色念珠菌(37株,占6.4%);非ICU病房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58株,占16.4%)、铜绿假单胞菌(296株,占13.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4株,占8.9%)、肺炎克雷伯菌(188株,占8.6%)、金黄色葡萄球菌(184株,占8.5%);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病房。结论ICU病房以条件致病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程度明显高于非ICU病房,对ICU病房应该单独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3)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对医院2011-2014年分离的肠杆菌科中耐亚胺培南的细菌进行初筛;对阳性菌株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技术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Ⅰ类和Ⅱ类整合子等耐药基因并测序;用ERIC-PCR对阴沟肠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8株,以阴沟肠杆菌为主;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阳性率均为72.2%;ESBLs、AmpC酶、Ⅰ类和Ⅱ类整合子等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72.2%、55.6%、88.9%和11.1%;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中,以NDM-1为主,阳性率为55.6%,其余耐药基因KPC、VIM、SME和IMP阳性率分别为44.4%、27.8%、16.7%和11.1%,未检出OXA-48耐药基因;ERIC-PCR可将阴沟肠杆菌分为5个基因型,未发现优势基因型。结论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存在医院感染的风险,需加强耐药菌株的检测,防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ICU与非ICU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ICU与非ICU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ICU组以非发酵菌为主,占总病原菌38.2%,非ICU组以肠杆菌科细菌及真菌为主,分别占总病原菌29.2%、32.3%;共分离出病原菌514株,革兰阴性杆菌318株占61.9%,其次为真菌166株占32.3%,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5.8%;ICU组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检出率高于非ICU组,非ICU组感染真菌高于ICU组;ICU组和非ICU组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环丙沙星87.8%、6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3.2%、22.9%,头孢他啶91.8%、60.9%,亚胺培南/西司他丁32.7%、25.7%,头孢哌酮/舒巴坦12.2%、6.0%.结论 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作用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2月医院临床分离的1280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临床分离的128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为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沙雷菌属,分别占60.2%、13.2%、12.0%、6.5%;埃希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6.5%,克雷伯菌为14.8%,变形菌属为1.9%,肠杆菌属为13.0%,沙雷菌属为4.8%,柠檬酸杆菌属为17.4%,摩氏摩根菌及沙门菌属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医院中重度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ICU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上半年医院ICU临床分离的146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结果 146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93.15%,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米诺环素外,其他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2.74%,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56.85%;多药耐药菌株检出率由2009年的44.4%上升至62.33%.结论 ICU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多药耐药菌的感染呈增长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4)
目的比较ICU与非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状况,提出预防对策,以降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医院ICU和非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各200例,对疑有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液及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比较ICU和非ICU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置管部位、置管类型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ICU和非ICU患者血液、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及导管细菌定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通导管和血液透析导管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2.66%和6.67%,抗感染导管感染率为11.11%明显较低;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较高为38.46%;ICU与非ICU患者病原菌检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与非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7d的感染率9.00%,8~14d感染率为22.00%,≥15d感染率为35.00%,ICU与非ICU患者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与非ICU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病情况基本相同:抗感染导管的感染率较低,颈内静脉置管的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8.
ICU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现状与变迁,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ICU送检的各类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合K-B药敏试验方法。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68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9.0%,革兰阳性球菌占7.0%,真菌检出率44.0%;检出率高的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在ICU内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大多数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敏感性较好,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治疗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