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菌群分布和药敏分析结果,为临床预防治疗中心静脉CRI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65名患者,将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CRI 58例患者为感染组,将未感染307名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总结应用CRI相关影响因素,并对CRI患者进行菌群分布和药敏检测。结果本实验中,CRI发生率15.89%,Logistic分析发现高龄、多次穿刺、长期留置导管、合并糖尿病为CRI独立危险因素(P<0.05);CRI患者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属感染(60.67%),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感染率最高菌种(22.47%)。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头孢类有高耐药性,而对利奈唑胺耐药性低,革兰阴性菌则主要对头孢菌素有高耐药性,对莫西沙星、阿卡米星耐药性低。结论高龄、多次穿刺、长期留置导管、合并糖尿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感染菌群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不同感染菌种在药敏结果上有明显差异,应重视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9月387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同时分析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穿刺部位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14.7%,年龄≥55岁患者感染率为19.7%,高于<55岁的7.5%;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为21.2%,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10.4%;穿刺次数≥3次患者的感染率为22.2%,高于<3次的12.5%;导管留置时间≥2周患者的感染率为19.3%,高于<2周的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4.5%、11.1%、5.6%,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基础疾病为糖尿病、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穿刺部位为股静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28例,对出现疑似临床感染症状的患者采集相关血液样品,对其病原菌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感染率为11.45%,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为38株,占61.29%,且对目前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株为3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株为16株。革兰阴性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株为4株;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股静脉置管、透析时间及白蛋白是导致其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液透析CRBSI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一定要依据药敏结果给予抗菌药物,同时依据相关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血流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6月医院收治的4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术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例数,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插管部位、插管次数、留置时间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结果 400例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60例,感染率为15.0%;其中年龄≥5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20.0%,高于<50岁者的8.9%,(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感染率为22.3%,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11.5%(P<0.05);穿刺部位位于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1.5%、25.4%、6.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次数≥3次患者感染率为22.5%,高于<3次者的14.0% (P<0.05);导管留置时间≥2周患者感染率为20.7%,高于<2周者的11.6%(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穿刺部位、穿刺次数多、置管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病率、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护理对策降低感染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2005年1-12月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干预措施,并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2005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54例,发生感染13例,感染率24.07%;2006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57例,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14.04%;2007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59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10.17%;2008年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66例,发生感染4例,感染率6.06%.结论 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忽略插管部位的监测和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针对性地实施干预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ICU患者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静脉留置导管在临床治疗广泛应用,特别对ICU患者的治疗提供方便,鉴于此,我们对176例ICU患者静脉留置导管进行微生物监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持续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及相关处理方案,以降低其在持续性血液透析中的发病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因素,应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0例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中7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感染率为14.0%;检出革兰阳性菌7株占70.0%、革兰阴性菌1株占10.0%、真菌2株占20.0%;对于持续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观因素有透析医师对于无菌操作未加重视及操作不规范,客观因素有患者自身免疫力差、有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结论针对持续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需要透析医师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等,以提高患者透析后的生活质量及降低其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血液透析的68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其感染病原菌分布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血液透析治疗的68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发生股静脉置管感染9例,感染率为13.2%;共检出10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90.0%和10.0%;革兰阳性菌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以及替考拉宁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100.0%、100.0%、95.0%;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100.0%;临床中均依据药敏性选取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并在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复查均阴性。结论临床中对于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留置股静脉置管导管的患者,易发生股静脉导管感染,临床中应加强细菌的监测,并依据药敏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状况,为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肝胆外科住院4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414例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采集样本检测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 414例患者中共有16例发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感染率为3.9%;对发生感染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检出革兰阳性菌14株占53.8%,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8株占30.8%,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他菌种4株占15.4%。结论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易发感染,且感染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可针对性地对其加以控制以降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菌血症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双腔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率、细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的临床资料,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菌血症治疗对策.结果 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平均感染率1.05‰,长期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平均感染率为0.85‰;染菌次数与置管时间成正相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89.29%)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62%、表皮葡萄球菌占37.50%;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用于初始透析或急诊透析的临时导管主要以拔管重新换位置治疗为主,辅以抗菌药物治疗;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长期透析导管以抗菌药物封管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诊治,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89例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1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89例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患者中3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4.83%,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4.52%,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29.55%,铜绿假单胞菌占20.46%;其中年龄≥60岁、患有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60d、体质量指数≥24kg/m2、低白蛋白(<30g/L)是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医院感染和疾病本身密切相关,规范操作,加强抗菌药物应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医院收治的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病原菌分布及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为4.4%,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13株占76.4%,革兰阳性菌3株占17.7%,真菌1株占5.9%;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是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主要与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吸烟史及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针对以上感染因素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深静脉留置导管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常见致病菌、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8月对328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发生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与相关导致感染的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8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35例,感染率为10.67%;均送检细菌培养,送检率100.00%;检出病原菌42株,革兰阳性菌占64.29%、革兰阴性菌占30.95%、真菌占4.76%,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0.95%和19.05%;长期留置导管98例患者感染率为16.33%,临时留置导管230例患者,感染率为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留置导管的时间是影响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等,可有效降低与治疗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发生医院感染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感染率制定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月112例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感染的发生,对比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年龄、血透时间、血清白蛋白指数等指标的不同,分析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8例感染患者发生了71例次感染,主要为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分别占46.48%、29.58%;感染原发疾病主要为慢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14例,分别占23.94%、22.54%、19.72%;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血肌酐、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均是可能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内科肾衰竭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不但需要加强对原发疾病的治疗,还需要加强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运用的优缺点。 方法选择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1月至12月新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其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20~89岁,平均(61.06±15.09)岁。统计并记录69例患者的原发疾病、导管留置部位与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及导管血栓形成情况、疾病转归。对比分析不同的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结果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原发疾病主要为慢性肾炎30例(43.48%)、肿瘤相关性肾病12例(17.39%)、糖尿病肾病9例(13.04%)等,直接直观原因包括急性肾衰竭17例(24.63%)、慢性肾衰竭首次透析内瘘未成熟43例(62.32%)以及内瘘失功9例(13.04%)。14例(20.29%)患者死亡、7例(10.14%)患者好转、33例(47.83%)转为长期血液透析、5例(7.25%)转为腹膜透析、1例(1.45%)患者放弃治疗。4例(5.79%)患者出现了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1.47次/1 000导管日;12例(17.39%)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其中3例(25.00%)溶栓无效,重新置管,余9例(75.00%)患者经溶栓治疗可维持适当的血流量,9例溶栓患者的平均溶栓次数为(3.44±1.84)次。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的患者分别为39例(56.52%)和30例(43.48%),不同部位导管的留置时间无差异[(39.64±25.43)比(38.86±26.77)d,P>0.05],但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0.65次/1 000导管日比2.57次/1 000导管日)和血栓形成率[5.13%(2/39)比33.33%(10/30),P<0.05]均低于股静脉置管。 结论临时中心静脉置管为透析患者第一时间建立了安全、快捷、可靠的临时血管通路,在临床运用中值得推广;但临时中心静脉透析导管也增加了透析患者的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9月在医院接受MHD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DN)、透析龄、心功能不全(HF)及PICC等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MHD患者中共有5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0.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8.2%,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和PICC相关感染,分别占21.8%、16.4%和14.5%;单因素分析显示,MHD患者年龄≥60岁、有贫血、低蛋白血症、DN、HF及应用PICC、透析龄≥1年与发生医院感染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低蛋白血症、贫血、DN和应用PICC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血透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的培训和教育,规范管理,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预防及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101例次,医院感染率30.29%、例次感染率48.56%,其中多重感染2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2.48%,其次为泌尿道、透析导管、胃肠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特点及预防感染的措施,为其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8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1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8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5.4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4.84%.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导致医院感染,应及时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和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构成及其特征.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37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统计性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0%,脑积水分流术感染率为14.8%,居首位;前3位感染好发部位为肺部、颅内及切口,分别占40.5%、27.0%、21.1%,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颅内及切口为最主要部位,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属为主;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有日益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