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2月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32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术后并发症、感染病原菌等,处理方法为双腔起搏者电极分别固定于患者的右室心尖部与右心耳,单腔起搏电极固定于患者右室心尖部。结果在医院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589例中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5.43%,其中,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8例占25.00%,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24例占75.00%;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泌尿系统、切口及囊袋,分别占65.63%、18.75%、9.73%及6.25%;32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5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8.57%、31.43%、2.86%;32例患者中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62%。结论老年性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抗菌药物全身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工心脏起搏术是用人造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快速的心律失常。我科自2001年6月~2007年12月共对58例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其中单腔37例,双腔20例,ICD起搏器1例,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6)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89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囊袋感染的细菌学培养及鉴定,Logistic回归分析囊袋感染风险因素。结果 289例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27例,感染率9.34%;术后6个月感染率4.50%,高于术后1个月感染率1.38%(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导管室环境、囊袋大小、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贫血、白蛋白、操作人员手卫生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高风险因素,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多样,且存在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8)
目的探索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对预防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25例。A组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 d、术后使用3 d以上,B组术前预防性应用3 d、术后使用3 d,C组术前预防性应用3 d、术后未使用,D组围手术期未采用任何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比较四组术后发热率、感染率、不良事件、成本-效果比。结果四组患者术后发热率和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患者发生率最高;四组患者临床抗感染治疗疗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7,P=0.044),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87,P=0.980);四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成本和成本-效果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感染是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常见并发症,术前3 d、术后3 d使用抗菌药物能及时、有效预防术后感染、防止感染范围扩大,是一种较为合理、规范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3)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预防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影响性,以期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116例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方法相同,将其分为两组均为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对照组术中予生理盐水冲洗囊袋,观察组予抗菌药物冲洗囊袋,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感染8例,感染率13.79%,2周以上感染6例;观察组感染2例,感染率3.44%,2周内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可降低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感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对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昌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90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前3 d开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B组患者术前1 d开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C组术前不使用。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发热、感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抗菌药物成本-效果比及炎性因子水平表达情况。结果 三组术后发热患者占比、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术后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及成本-效果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能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同时,B组成本-效果比低于A组(P<0.05)。结论 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1 d,术后3 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的预防术后感染,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对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6月于本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预见性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依此构建个性化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且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患者术后1年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将受试对象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2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病率为7.45%(24例)。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长、手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是受试对象术后囊袋感染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通过Bootstrp自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内部验证后列线图模型的C统计量为0.869(95%CI:0.773~0.947),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患者实际发生情况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法表明,当列线图模型的概率阈值为0.03~0.62时,患者的临床净收益率最高,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列线图可整合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并用于个性化地预测患者术后囊袋感染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72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资料,分析主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有关健康行为指导.结果发生各类并发症总共15例次,其中伤口渗血8例次,占11.11%;起搏器电极脱落1例次,占1.39%;电极移位1例,占1.39%;伤口感染5例次,占6.94%.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和减少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规范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感染预防措施.方法:借鉴同行预防术后感染的成功经验、加强有关监测、综合各项管理措施.结果:27例经静脉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只有2例发生局部血肿,经处理后痊愈,其它病例均无感染的发生.结论: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感染预防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患者的医院感染与病原学特征,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240例实施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感染的发生、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治疗方法,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40例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的患者中6例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感染率为2.5%,其中4例为首次置入时发生感染,2例为更换起搏器后感染;6例患者中4例经分泌物培养呈阳性,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其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高龄、手术时间≥2h、手术次数≥2次、囊袋血肿是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装置患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敏感,根据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心脏起搏术后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医院接受医院心脏起搏术治疗的266例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起搏术后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起搏术后感染69例,感染率为25.94%,其中导管切口感染25例,感染率9.40%,皮囊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8.27%。对调查的1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前住院天数、本次住院接受手术次数、消毒措施、暴露于CCU、机器产地、植入方式、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术后预防用抗生素、易感因素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的联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了4个与起搏术后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预防用抗生素、消毒措施、暴露于CCU、植入方式。其中预防用抗生素种类多、暴露于CCU均增加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而消毒措施、植入方式与术后感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9月在医院接受MHD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DN)、透析龄、心功能不全(HF)及PICC等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MHD患者中共有5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0.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8.2%,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和PICC相关感染,分别占21.8%、16.4%和14.5%;单因素分析显示,MHD患者年龄≥60岁、有贫血、低蛋白血症、DN、HF及应用PICC、透析龄≥1年与发生医院感染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低蛋白血症、贫血、DN和应用PICC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血透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的培训和教育,规范管理,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全身麻醉患者325例,对其发生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对麻醉相关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5例全身麻醉患者发生感染28例,感染率8.62%;麻醉时间≥3h、复用式过滤器、普通喉镜消毒方式、非每日更换钠石灰是全麻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麻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性进行干预,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预防及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101例次,医院感染率30.29%、例次感染率48.56%,其中多重感染2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2.48%,其次为泌尿道、透析导管、胃肠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1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15例次,感染率12.7%,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尿路感染其次;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75岁、术前住院≥2周、心功能Ⅲ~Ⅳ级、肾功能不全,肌酐≥221μmol/L;感染者死亡率高.结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常有多种相关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