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108例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8例MP感染患儿,观察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发病率、病情变化和体征等,采集患儿手指末梢血,进行血清分离,再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单份血清效价≥1∶32者为阳性;同时做CT、血常规、X线辅助检查。结果 108例MP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48例,阳性检出率为44.4%;春、夏、秋、冬四季MP-IgM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5.3%、34.8%、47.4%;春冬季发生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不同年龄MP-IgM的阳性率有所不同,<1岁患儿的MP-IgM阳性率37.5%,1~3岁患儿为45.5%,4~7岁患儿为45.0%,8~12岁患儿为46.7%;MP对罗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57.4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0。结论患儿MP感染随着季节和年龄的差异,病情发生发展及发病率不同,冬春季节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且病情较重,应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生活地域和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儿科门诊就诊的52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生活地域以及季节的关系。结果 526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中86例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为16.35%;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610岁患儿为27.45%、<1岁为5.0%、110岁患儿为27.45%、<1岁为5.0%、13岁为5.88%、43岁为5.88%、45岁为12.50%和115岁为12.50%和1114岁为13.26%,614岁为13.26%,610岁患儿与其他年龄段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城镇患儿为21.33%,高于农村患儿的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10岁患儿与其他年龄段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城镇患儿为21.33%,高于农村患儿的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季度发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34%、8.66%、9.16%、26.0%,第一、四季度高于第二、三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26.76%、哮喘患儿为8.89%、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10.48%和支气管炎患儿为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男、女童感染概率相似,多见于学龄期城镇儿童,冬春季节多见,临床表现以肺炎或急性支气管炎为主,应参考以上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患儿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按照儿童CVA防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两组患儿均应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MP-IgM,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MP阳性率为41.9%,对照组的阳性率为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与阴性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与变异性哮喘密切相关,可诱导CVA的发生与发展,MP感染的CVA患儿在CVA防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海琼 《现代预防医学》2016,(10):1790-1791
目的 调查柳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14 1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 结果 在14 1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4 719例,阳性率31.86%,且女性患儿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P<0.001),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秋冬季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夏季(P<0.001)。 结论 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建议医生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诊率,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调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季节、年龄以及性别的关系.方法应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快速检测卡法进行血清MP特异性IgM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957例患儿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386例,阳性率为40.3%.男、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4.5%、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1岁婴儿期MP感染率为14.4%;2~3岁组幼儿MP感染率为40.6%;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发病率为45.9%;7~14学龄期MP感染率为52.2%.0~1岁组MP-IgM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时间分布上,全年皆有不同程度MP感染病例发生,秋冬季节MP感染率比春夏季节高.从2002~2004年,MP阳性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MP感染的好发年龄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易发季节为秋冬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35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发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为:①头部及躯干发热,腋下体温≥38.5℃,四肢末端体温降低l②口唇鲜红;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5-6.0)×10^9/L。结论3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在临床诊治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吴越剑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68-2970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病理常呈现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或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以顽固性咳嗽为特征,引起的肺炎和肺外并发症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MP感染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由于不规范用药,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一些常用治疗MP的抗生素疗效逐渐欠佳。近年来开发的新一代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喹喏酮类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一些中药方剂治疗MP疗效满意。作者对抗生素的使用、中药治疗等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昌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肺间质浸润性病变172例(68.80%),小叶性肺实质浸润病变54例(21.60%),肺段实质性浸润病变24例(9.60%),伴有双侧胸膜炎6例,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肺门影增宽、结构不清晰15例,有较明显肺气肿征象6例。结论:支原体肺炎X线呈多样性表现,诊断需认真分析X线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李彩霞  佟红霞 《现代保健》2009,(34):178-179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家长焦虑情绪产生原因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家长的焦虑水平进行调查,并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家长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以中等程度为主,其产生原因依次为担心会对患儿今后造成影响、患儿预后如何、耽误功课、家庭经济水平等。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支原体肺炎患儿家长产生焦虑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其焦虑情绪,令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以降低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儿科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共180例,统计分析患儿哮喘病程长短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其药敏检测结果。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2.2%、肺炎衣原体感染22.8%;其中哮喘病程≤3个月的患儿中肺炎衣原体的感染率为41.0%,比哮喘病程3~6个月和>6个月的患儿感染率高,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支原体在哮喘病程>6个月的患儿中感染率最高,为38.3%;患儿年龄≤3岁的肺炎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9.6%和33.3%,均高于年龄3~6、>6岁患儿;肺炎衣原体对红霉素耐药率最低,为17.1%,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78.0%;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耐药率最低,为22.5%,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为77.5%。结论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体,其中患儿≤3岁,哮喘病程≤3个月和>6个月的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症状,并对重症肺炎支原体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儿科住院治疗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肺炎支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症状,并对重症肺炎支原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以秋季(27.00%)及冬季(33.00%)为主,以咳嗽(49.00%)和发热(34.00%)为主要表现,并且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感染部位于下肺叶为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The treatmen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的试验室检查数据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儿科确诊为川崎病的683例患儿,将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列为观察组,未感染653例列为对照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及试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PCT、血清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MP-IgM检测,使用血液抗凝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根据患儿超声心动图探查冠状动脉诊断冠状动脉损伤(CAL)。结果全体患儿送检血液样本共检出革兰阳性菌23株、革兰阴性菌48株、肺炎支原体30例以及肺炎衣原体3例,病原体分布;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4.4%;全体患儿治疗后复查WBC、PLT、ESR、Hs-CRP、PCT等实验室检测,治疗后WBC、PLT、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PCT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Hs-CRP及PC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IgG、C3、CD8+与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D发生率为86.7%,对照组CAD发生率为42.9%。结论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增加了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D)的概率,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较未并发感染MP的KD患儿更为紊乱,建议临床上加强重视,避免漏诊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试验组分别为56.52%、91.80%,对照组分别为39.13%、71.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6.52%、对照组为32.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且能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MPP)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难治性MPP患儿的医院感染率,并为防止难治性MPP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难治性MPP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48例作为感染组,其余72例为非感染组,对导致难治性MPP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找出独立危险因素,应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难治性MPP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4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岁、住院时间≥2周、季节、侵入性操作、补体C3及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补体C3水平低下、年龄<2岁、侵入性操作、C-反应蛋白>60mg/L是难治性MPP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补体C3水平低下、年龄<2岁、流行接触史、C-反应蛋白>60mg/L是儿童难治性MP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儿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减少难治性MPP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对患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286例,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哮喘患儿824例设为试验组,并与非肺炎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患儿46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286例哮喘患儿中,出现肺炎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824例,感染率为64.07%,其中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583例,单纯肺炎衣原体感染201例,40例患儿同时感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试验组患儿年龄段1岁多于对照组,对照组实验室指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分别为(284.24±48.33)×106/L与(6.84±0.73)mg/L低于试验组(396.34±64.63)×106/L、(7.94±0.83)mg/L;白细胞计数和前降钙素原(PCT)分别为(7.84±0.83)×109/L和(0.72±0.07)μg/L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胸片胸腔积液、云雾状改变、肺间质浸润、肺间质和肺实质混合浸润、扇形浸润、肺实质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96.84%、头痛60.92%、咳嗽71.48%、胸痛30.70%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流鼻涕22.13%、喘鸣13.38%高于衣原体感染患儿12.44%、6.97%,腹泻8.92%、呕吐8.40%均低于衣原体感染患儿17.41%、14.43%(P0.05)。结论哮喘患儿并发肺炎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患儿经验性用药选择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免疫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肺炎支原体合并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肺炎支原体未合并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免疫指标等资料。结果实验组患儿重症肺炎发生率为31.25%高于对照组6.25%(P<0.05),实验组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3.24±3.53)d、(13.98±4.21)d显著高于对照组(8.24±3.41)d、(9.78±4.04)d(P<0.05),两组肝肿大和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白细胞升高33.75%、AST升高36.25%、CK-MB升高42.50%均高于对照组的12.50%、11.25%、13.75%(P<0.05),两组血沉升高比例、CRP升高比例、降钙素原升高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肺实变和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21.25%、30.00%高于对照组7.50%、10.00%(P<0.05),两组肺炎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D_4~+细胞(24.31±12.14)%、CD_8~+细胞(13.76±7.98)%、CD_4~+细胞/CD_8~+细胞(1.77±0.76)、B细胞(8.96±1.87)%、NK细胞(4.24±0.78%)均低于对照组(54.64±13.64)%、(20.02±8.68)%、(2.73±1.17)、(14.78±2.13)%、(11.32±1.53)%(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合并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病情更严重,肺炎支原体合并Epstein-Barr病毒感染对机体的损伤可能由免疫反应造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使用阿奇霉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117例儿童哮喘者,筛选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联合盐酸丙卡特罗,观察组以阿奇霉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数、哮喘症状、呼吸状况等,对>6岁患儿行肺功能检查(FEV1.0%,PEFR).结果 儿童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3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P<0.05);观察组白细胞数治疗前(11.2±3.9)×109/L、治疗后为(6.9±2.8)×109/L;对照组白细胞数治疗前(11.3±4.1)×109/L、治疗后为(7.6±3.1)×109/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案对肺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