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腿抬高试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患者髋、膝、踝关节的运动角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4~5椎间盘突出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度数比L5~S1低,L4~5、L5~S1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角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腿抬高试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腿抬高试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患者髋,膝、踝关节的运动角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4-5椎间盘突出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度数比Ls~S1低,L4-5,Ls-S1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角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腿抬高试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1.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表明 A.Schmorl结节 B.马尾神经损伤 C.慢性腰肌劳损 D.腰3-4椎间盘膨出 E.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腰痛伴坐骨神经痛,若不积极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1975年,Hijikata首次报道了经皮穿刺髓核切除术(PL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我院自1993~1995年,采用此方法共收治13例患者,经观察效果满意。兹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最大44岁,最小27岁,平均38.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月,平均23月。其中4例起病前有外伤史。所有患者均有腰痛伴同侧坐骨神经痛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呈阳性。13例中,12例有同侧小腿皮肤麻木感。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相一致。腰椎间盘突出/膨出位置,L_(4~5) 8例,L_5S_1 4例,L_(4~5)及L_5S_1 1例。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7,(3):387-38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精准注射与传统盲打注射腰椎间孔或骶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无手术指征,符合研究要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由影像学(CT或MRI)确诊为椎间孔型,其中,L3/4或L4/5椎间盘突出采用椎间孔注射,L5/S1椎间盘突出采用骶管注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按解剖定位盲打。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VAS评分、一次成功穿刺情况、穿刺时间、行二次治疗情况、治疗后1~4周的疗效、各时点直腿抬高试验≥75°的情况、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l周后VAS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优良率、直腿抬高试验≥75°的百分率、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率等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间孔或骶管注射,是在可视下进行,准确率高,疗效佳,可为门诊或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精准治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20 0 1-10始我们采用ITR -V型滕氏自动螺旋式椎间盘摘除器[1 ] ,对 2 4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穿刺髓核电动旋切。随访 3~ 12个月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18~ 62岁 ,平均3 6 4岁。病程半个月~ 10年 ,病人主要症状及体征为腰腿痛 ,坐骨神经痛 ,下肢麻木、无力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所有病人均经CT确诊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包容性、纤维环未破裂 )。边缘型左侧 5例 ,右侧 14例 ,中央型 (无鞍区综合症 ) 5例。L4~ 510例 ,L5~S1 2例 ,L3~ 4合并L4~ 51例 ,L4~…  相似文献   

7.
我院疼痛门诊自1997年至今,有选择性在门诊采用骶管(硬膜外)前间隙置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7岁,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者1d。以上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经CT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L3~4椎间盘突出7例,L4~5椎间盘突出14例,L4~5、L5S1椎间盘突出35例,L3~4、L4~5椎间盘突出29例。以上患者均有较重的腰腿痛症状,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1·2 注射药物 2%利多卡因4ml、康宁克通-A40mg、维生…  相似文献   

8.
高时发 《工企医刊》2013,26(1):70-7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疾病,是腰腿痛常见的重要原因.其主要病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为内因,再受外伤、受寒等外因所引起的,好发于腰4/5、腰5/骶1.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甚者疼痛难忍,行走困难等,属中医学"腰痛"范畴,如《医学心悟》云:"腰痛拘急,牵引腿足."我在2008年中运用牵引推拿配合药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约19例,于今年随访,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上面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附近的神经根产生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症状。其主要病理基础是受压的神经根缺血和继发的炎症反应,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须手术解除压迫。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3例,其中选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者98例,治疗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11月 ,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校间盘突出症 18,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 4 4 % ,现就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治疗等问题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中 ,男 14例 ,女 4例 ,年龄6 0~ 74岁 ,平均年龄 6 6 5岁。其中 70岁以上 2例 ,腰腿痛病史 4~ 7年以上 15例 ,4年以下 3例 ,最短一年以内。 18例中全部有腰痛病史 ,且疼痛范围较大。双侧腿痛 6例 ,右侧腿痛 5例 ,左侧腿痛 7例 ;间歇性跛行 11例 ,下肢肌力减弱 ,主要是伸趾力减弱 6例 ,扶拐行走 1例 ;直腿抬高试验小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5年5月135例经椎间盘造影(CT)检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疼痛患者的影像资料.男70例,女6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7岁,L3~4 20例,L4~5 70例,L5S1 5例,L3~4与L4~5双间隙10例,L4~5与L5S1双间隙10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分,降至术后18分,随访6个月时6.5分.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由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或漏诊,可结合腰椎MRI及椎间盘造影进行诊断,腰椎前路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或椎间cage融合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项菁  刘君  黄拥军 《现代保健》2010,(18):18-19
目的探讨腰椎病突出椎间盘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表达水平及其直腿抬高的相关性。方法ELISA法检测35例腰椎病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物中肿瘤坏死因子Ⅸ和分泌因子表达水平,CT测量突出组织的突出指数(ST),并分别与患者的直腿抬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7.03±1.22)pg/g和分泌因子水平(15.97±4.14)Pg/g分别与直腿抬高程度(32.98°±11.64°)呈明显负相关(r1=-0.563,r2=-0.864,P〈0.01);突出物相对大小sT值(19.57±5.60)%与直腿抬高程度间(32.98°±11.64°)没有统计学相关性(r=0.19,P〉0.05)。结论腰椎病突出椎间盘的物理压迫作用并非直接病因,局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分泌因子加剧了椎间盘的退变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院自1981~1986年,有4倒马尾部神经鞘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经脑脊液检查、脊髓造影及手术探查而明确诊断。随访8月至5年,除1例于术后5年复发,再次手术病理诊断为恶性神经鞘瘤外,其余3例疗效满意。病例报告例1:女,24岁.二年前跌伤后出现腰腿痛,近4月加重,在痛明显。曾在外院做牵引、封闭等治疗无效,于1981年10月31日入院。检查发现腰_(4~5) 右侧有压痛,并向右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右侧45°,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显示腰4—5间隙有杯口状充盈缺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切除手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承娟 《职业与健康》2006,22(9):719-7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椎间盘突出或澎出,好发为L4-k5或L5-S1,突出多数为L4-L5—S1椎间盘,由于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痛、下肢牵拉痛,甚者出现腰椎侧弯、下肢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我院骨科自1998年5月-2005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腰痛是脊柱疾患中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临床上除一部分腰痛的患者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 ;其余部分的诊断概念较为模糊。近年来 ,由于对腰痛的不断认识 ,椎间盘源性腰痛也逐渐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用于临床诊断。本文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 ,以更好地认识椎间盘源性腰痛。1 发病机制有大量研究表明 ,椎间盘并非无神经支配器官 ,在纤维环的后 1 3和相邻的后纵韧带中有大量来自窦椎神经的分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致病机理主要有两大机制 :一是椎间盘退变纤…  相似文献   

16.
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中常见 ,治疗方法多。我院 1996年至 2 0 0 0年 5年间 ,住院治疗 97例腰椎滑脱患者 ,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17例。采用RF内固定 ,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7例中男 6例 ,女 11例。年龄最大6 7岁 ,最小 35岁。椎体滑脱按Meyerding分度 ,Ⅰ度 3例 ;Ⅱ度 9例 ;Ⅲ度 5例。腰 3滑脱 1例 ,腰 4滑脱 9例 ,腰 5滑脱 7例。腰椎间盘突出 :长期腰痛 ,下肢疼痛 ,麻木 ,间歇性跛行。体征为 :腰椎间隙压痛 ,下肢放射痛 ,下肢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严群 《工企医刊》2001,14(2):90
胶原酶溶核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治疗方法。我院自1997年5月至2000年3月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18岁~60岁,平均38.5岁,病程3个月至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其中间歇性跛行20例,单侧下肢麻木感44例,均经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1 操作方法腰椎间盘溶解术采用局部麻醉电视X线机监视下操作,患者侧卧,穿刺点在腰椎旁8cm~10cm与腰椎矢状面呈45度~60度角向病变椎间隙穿刺,穿过腰部肌群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资料 杨某,女,21岁,2006年11月6日就诊。主诉:腰腿部剧烈疼痛、麻木,伴活动受限。病史:腰间盘突出症病史2年。3日前,弯腰持重物后腰部突然疼痛剧烈,前屈活动受到明显限制。查体:腰腿部疼痛、麻木,并从下腰部至左侧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右下肢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患者有间歇性跛行,休息片刻后腰腿痛暂时缓解。脊柱前屈受限,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检查,明确有椎间盘突出(影象诊断及建议:腰5-骶1间盘突出),排除腰椎结核、肿瘤、脊椎骨折脱位等疾病(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9.
王广霞 《工企医刊》2003,16(3):71-72
我科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性34例,女性18例,20岁~30岁6例,31岁~40岁40例,50岁以上6例。有外伤史5例,劳累史31例,无明显诱因16例。52例患者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伴有间歇跛行,直腿抬高试验阳  相似文献   

20.
溶解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腰椎间盘溶解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病人的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副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CT引导下腰椎间盘溶解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病患175例。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术后引流量、疼痛程度、直腿抬高度数等椎间盘溶解术均优于开放手术。结论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相比,椎间盘溶解术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