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于2008年7~11月将诺氟沙星粉剂(胶囊)、2.5%~3.5%过氧化氢溶液用于100例(78例为外伤新鲜伤口,21例为外伤后感染伤口,1例患蜂窝组织炎;均不需缝合)患者伤口换药.浅小伤口换药1次愈合,较大伤口换药2~6次愈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外科手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敷料固定牢固是长期困扰护理人员的难题.鉴此,笔者于2003年6月至2004年2月采用3 M留置针敷贴进行伤口换药188例,解决了上述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碘伏油纱伤口换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12 0例伤口换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 0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油纱 ,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纱布条换药。结果两种不同方法换药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提示碘伏油纱与新生肉芽组织不粘连 ,能减轻病人痛苦 ,缩短换药时间。  相似文献   

4.
美盐敷料用于感染性伤口换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美盐敷料在感染性伤口换药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感染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常规清创消毒后,观察组用美盐敷料填敷创面,对照组用优锁尔填敷创面。观察两组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以及疼痛情况并记录。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显著缩短,换药次数显著减少,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均P0.01)。结论美盐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复方虎杖液用于感染伤口换药19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组197例感染伤口采用复方虎杖液换药,对照组139例感染伤口用0.1%雷呋奴尔换药。将第一次换药前及换经4d后,两组伤口分泌物用细菌培养及菌种分类,结果治疗缄用药4天后抑菌率92.89%,对照组抑菌率76.25%,换药10天后治疗有效率达94.27%,对照组有效率76.79%,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复方虎杖液具有抗菌、抗毒、止血、收敛、增强上皮细胞生长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院门诊部外科换药室,每日接纳25例次病人换药,伤口状况各不相同。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伤口修复受各类因素的影响,以伤口的局部换药为关键。目前创面的换药以棉质纱布为主,但因其表面粗糙、干燥,易损伤创面的新生肉芽组织,对创面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日益显示其局限性。随着对伤口愈合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各种新型敷料应运而生。海藻酸盐敷料具有高吸水性、高透氧性、易去除性、凝胶阻塞性、止血、减轻疼痛、抑菌、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并使创面保持湿润环境,可促进创面愈合,在各类伤口护理中具有潜在价值。对国内外关于海藻酸盐敷料在难愈性伤口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清创缝合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接受清创缝合手术且术后需要换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其中对照组每隔1天进行一次换药,直至伤口拆线为止。实验组则是在清创缝合术后的第1天、第2天进行第1次、第2次换药,之后每隔3 d换药1次,直至伤口拆线为止。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换药时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换药时发生伤口痂皮损伤率11.0%,实验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缝合术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良好率74.0%,实验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缝合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与换药间隔时间关系密切,恰当改良换药间隔时间可减少伤口损伤,并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C局部氧喷在难治性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难治性感染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用传统换药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清创后局部加用维生素C氧喷.外敷3M透明敷贴保持密闭湿润的环境。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局部氧喷有助于伤口愈合,缩短治愈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局部氧疗用于难治性感染性伤口换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局部氧喷在难治性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难治性感染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用传统换药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清创后局部加用维生素C氧喷,外敷3M透明敷贴保持密闭湿润的环境.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C局部氧喷有助于伤口愈合,缩短治愈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施萍 《护理学杂志》2013,28(6):46-46
外科换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需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连续观察,根据伤口的愈合情况调整外敷、清洗的药液,以促进伤口早期愈合。但是换药室工作人员往往由于轮休、节假日等情况不可能每日在岗,或者患者换药不可能每次都会遇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伤口相关疼痛经历评估表对192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7.5%慢性伤口患者存在伤口基础疼痛;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基础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下肢动脉溃疡患者疼痛评分最高;镇痛药、分散注意力和采取舒适体位是减轻基础疼痛比较有效的措施。94.3%慢性伤口患者存在换药相关疼痛;慢性伤口不同换药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清洗伤口和清创时疼痛评分最高;换药过程中短暂休息、分散注意力和换药时有支持关系存在等是缓解换药相关疼痛有效的措施。结论慢性伤口患者普遍存在基础疼痛和换药相关疼痛,医务人员需要在全面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伤口湿性愈合的新理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湿性愈合的概念是近几年来,国外新型敷料不断进入医疗市场,并为伤口治疗、换药提出一个关于伤口愈合的新理念。同时为换药、伤口护理带来了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换药方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肛肠病手术是污染的有菌手术,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开放术式,术后切口常规换药愈合时间为1~2周,复杂肛瘘和马蹄型肛周脓肿甚至需5~7周.换药时切口疼痛给患者带来恐惧心理.因此,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非常重要意义.我科应用金因肽对60例肛肠肠术后换药,观察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金因肽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满意效果,无明显毒副作用,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优拓敷料用于小儿阴茎术后伤口换药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将行阴茎部手术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术后分别用优拓敷料和凡士林纱布换药,2~3 d换药1次.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伤口粘连、换药时出血、疼痛等方面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伤口愈合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2.3 d.提示优拓敷料对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而换药时无菌操作,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是伤口如期愈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TIME原则的伤口床准备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TIME原则进行伤口床准备,并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照组在TIME原则指导下采用传统清创联合无菌敷料换药方法进行伤口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7d、14d、21d的伤口面积缩小率、深度缩小率、局部症状体征以及观察期内伤口愈合率及所有愈合伤口的愈合时间、伤口换药时数、伤口换药费用。结果观察组伤口面积、深度缩小率和局部症状体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90d内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护理时数和换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TIME原则的伤口床准备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能够显著促进慢性伤口愈合,减少护理工作量及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表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最佳的换药方法。方法将66例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常规清创处理后,观察组将浸湿10%氯化钠溶液的1cm2小正方形4层无菌纱布湿敷于创面中心,再沿纱布的周围均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2g,厚约1mm,用16层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对照组采用单层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切开引流伤口处,外层覆盖16层纱布,然后胶布固定。结果观察组换药时纱布与创面粘连程度、伤口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浅表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中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10%氯化钠溶液湿敷,可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在伤口评估、敷料制备、伤口愈合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伤口护理可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应制定统一的伤口图像采集标准、优化人工智能设计、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伤口护理。  相似文献   

19.
负压技术用于伤口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has been used to help wound healing since early 1970s, and it has been used increasingly for treating a wide variety of wounds since the early 1990s and started to popularize in China near the mid 1990s. This technique is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dressing change, as it controls local humidity, alleviates edema, and improves local circulation all by negative pressure. The method generally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a dressing on the wound surface, connecting the dressing to a vacuum pump through a tube,and then sealing the wound with adhesive films. Most of the clinicians in China believe that NPWT is helpful in accelerating wound healing, though as yet there is no strong evidence to support i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more research to further clarify the mechanism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NPWT.  相似文献   

20.
HPG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氧水、石蜡油、庆大霉素合剂(HPF)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Wistar大 一层皮肝缺损自身对照模型,将16只大鼠64个创面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HPG或0.5%亚明处理创面,定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实验开始3d后,实验组的创面即较对照组有显著综(P〈0.05)。实验侧炎性细胞浸润和蔼较对照侧轻,肉芽组织纤维化、创口内基底细胞层的连接程度、不上皮和完整上皮的再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