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热汤治疗外感高热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运用中药解热汤、治疗外感高热患者61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取于当地外感流行期间患者,其中男33例,女28例;1~10岁7例,11~20岁9例,21岁以上者45例;体温在39~40℃之间者55例,40℃以上者6例;病程1天者26例,2天者22例,3天者8例,3天以上5例。治疗方药薄荷6克,荆芥、羌活各10克,生石膏、马鞭草各30克,黄芩、柴胡各10~15克,甘草5克。每剂煎两次,每4小时服一次,一日服2~3剂。  相似文献   

2.
一捻金治疗小儿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采用蜂蜜调服一捻金治疗小儿肺炎69例,其中,男39例,女30例;年龄2个月~6岁;发烧51例,咳嗽69例,喘憋62例,紫绀35例,肺内弥漫性岁音63例,胸透或胸片肺纹理增粗或有小片状阴影或肺气肿者54例。【治疗方法】用生蜂蜜调一捻金(大黄、牵牛子、槟榔各等份,共研细末)成稀粥状口服,随用随调。一般2~6个月,服0.6~1克;6个月~1岁,服1~1.5克;1~3岁,服1.5~2克;3~6岁,服2~2.5克。喘憋严重或伴心衰暂不能服药者短期(2~3天)使用西药抗菌素、氢化考地松或毒K等。【治疗效果】62例喘憋患儿中,2~3天内喘止者39例,5~6天内喘止者16例,其余8天内喘止;咳嗽69例中,2~3天内咳止者40例,5~6天内咳止者21例,其余8天内咳  相似文献   

3.
<正>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11~20岁,平均15.5岁。病程10~15天6例,15~20天7例。术后主要临床表现:高热,烦躁,舌质红降、苔黄糙,脉洪数或弦数。患髋不能活动,局部红、肿、皮温高,体温在38~39℃之间。血白细胞在13000~17000/mm~3之间,中性在75~85%之间。13例患者均行急诊切开引流,大剂量抗生素静点。术后第2天11例患者体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数日后又有上升。治疗方法清瘟败毒饮加生石膏45克,羚羊角6克,生地黄、黄连、栀子、粳米、知母、玄参、黄柏、紫背天葵子各15克,黄芩12克,连翘20克,蒲公英、鱼腥草、金银花各30克,甘草10克。儿童量酌减,水煎早晚两次服。疗效观察 8例服第一剂后,体温降至38℃以下,第三剂后降至37℃左右,第六剂后体温、血白细胞恢复正常。5例连服10剂后体  相似文献   

4.
<正> 基本方:葛根10—30克大黄5—15克芒硝(另包)5—10克炙草3—10克。热甚者加山栀8—10克,知母8—10克;大便秘结者加重大黄用量;脾虚者减大黄加白术8—10克、山药10—15克;若溃疡周围紫暗者加当归8—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成人分二次服小儿用奶瓶加温频频服用。服药期间禁食葱酒等刺激性食品。疗效:本组治疗12例,除1例小儿未能服进汤药放弃治疗外,其余均治愈。病例:许某,女,5岁。口疮反复发病,本次发病已40余天。病儿哭闹不安,形体消瘦,面色淡黄,精神萎靡,口干唇裂,舌尖舌面及口腔粘膜散在黄豆及米粒大小灰白色溃疡面,蔓延到咽部、口水甚多,体温38.5℃,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数。拟方;葛根12克大黄8克芒硝6克(另包) 竹叶6克白术9克甘草3克,水煎服。服二剂后,体温36.5℃,已能进食,口水减少,舌面及口腔小的溃疡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本组350例中,男186例,女164例,年龄2~46岁,以5~10岁为多见;病程3~15天,以4~8天为多见;单侧发病47例,双侧发病303例,合并睾丸炎5例,脑膜脑炎1例,胰腺炎1例,体温38℃~39℃者146例,39.1℃~40℃者152例,41℃以上者52例。治疗方法内服以升降散加味为基本方:僵蚕4~6克,蝉衣3~6克,姜黄3~5克,大黄3~8克,银花10~30克,连翘10~15克,玄参10~15克,柴胡4~8克,黄芩8~12克。每日一剂,水煎内服。项强加葛根10~15克;热甚加生石膏15~30克;睾丸炎加橘核8~10克,川楝子、荔枝核各10~12克;胰腺炎如茵陈20~30克,郁金15~30  相似文献   

6.
用自拟补气摄乳汤治疗乳汁自溢症17例,获较好疗效。发病年龄21~33岁,病程21~68天,1、2、3胎分别14、2、1例,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9例,初诊8例。处方:黄芪、党参各20~30克,当归10克,白术、山药各15克,益智仁、山萸肉各10克,五味子8克,桔梗6克,甘草5克。水煎两汁,2次分服,日服1剂。结果痊愈1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服药最少3剂,最多9剂,平均5.4剂。其中1例无效患者乳房结构不良,两乳房广  相似文献   

7.
<正> 治疗方药:党参、山楂,神曲各6~10克,白术、茯苓、猪苓、谷芽各3~6克,陈皮、厚朴、车前子各3克。伴有腹痛者加木香5克;发热加黄连3克;呕吐加藿香3克,生姜2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其中服2剂症状消失者18例;3~4剂23例;5剂以上者5例。治愈后随访1年,其中8例复发,仍投原方而痊愈。病案举例:樊某,男,8个月,1987年12月4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10多天前开始腹泻,泻下之物如蛋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药:附片,泽泻、肉桂各20克,茯苓50克,熟地、山药各10克。山萸、丹皮各5克,麻黄15克,每剂水煎2次,滤取药汁200~300毫升,分2次空腹内服,连服3~5剂,病症减轻后改服丸药,每次1丸,日服2次,总疗程为15~25天。有烦躁、失眠,脉细数者,其剂量改为附片、肉桂、泽泻、山药、丹皮各10克,茯苓、熟地各20克,山萸15克,麻黄3克,服法同上。23例患者除个别病症表现急剧者合用西医治疗外,其余全用附桂八味丸(汤)加麻黄治疗。治疗结果:13例服汤药5剂,尿量明显增加,水肿减轻,自觉全身症状有明显好转,改服附桂八味丸10天,心悸气短平息,诸证平复。有10例重危患者,中西医同时治疗3天后,病症缓减,继服中药3剂,小便正常,水肿大减,改服丸药15天后,全部好转。23例中随访14例,1年以上未见复发,3~6个月复发9例,但用本方重复治疗同样收到满意效果。体会:慢性肺心病主要是肺、心,肾三脏功能衰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病例选择诊为支气管炎,能服中药均予以中药治疗。本组32例,年龄8个月至12岁,平均4.4岁,发病3天至3个月,平均24.8天。诊断标准本组证见咳嗽痰喘,部分有气喘。两肺有干罗音、痰鸣音。其中8例伴有喘鸣音。体温升高38℃3例,39℃1例,余体温正常。二、治疗方法药用青黛3克,银杏9克,百合9克,木瓜9克,竹茹9克,钩藤9克,板蓝根15克,发病半月以上者,加僵蚕9克,每日1剂,水煎分数次服。伴有呕吐者,  相似文献   

10.
治验三则     
一、哮喘:刘××,男,54岁,市机械厂。咳嗽气急10余年,冬春发作较甚。诊时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咳吐黄痰,胸部烦闷,口渴喜冷饮,溲黄,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拟诊热喘。治宜宣肺清热,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6克,杏仁9克,石膏30克,桑皮10克,冬花10克,苏子10克,陈皮6克。上方服6剂后,喘平咳减,舌红,脉数。处方:麻黄6克,石膏30克,沙参15克,百部10克,冬花6克。服5剂而愈。  相似文献   

11.
自拟青柴煎剂为主治疗小儿外感高热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33例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均在6个月—8岁之间。其中发热1—2天15例,3天3例,4天2例,5~8天13例;发热39℃~40℃31例,40℃以上2例;上呼吸道感染17例,急性扁桃体炎7例,肺炎3例,支气管炎6例。青柴煎剂由青蒿(5~10克)、柴胡(3~6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25例中,男17例,女8例,其中2~5岁者8例,6~9岁者9例,10~12岁者8例。治疗方药基本方:当归尾、赤芍各6克,生地。荆芥、陈皮各7克,川芎、蝉蜕各5克,甘草3克(以上为2~5岁用量,6~9岁各加2克,10岁以上各加3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四次服。血热妄行加紫草、丹参;气不摄血加太子参、黄芪。治疗结果 25例均痊愈。其中风热伤络型16例,血热妄行型3例,气不摄血型6例。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银翘玄蒡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收到一定效果,现将36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例子.男17例,女19例;年龄2~47岁;病程1~5天,多数为1~2天.临床均有咽喉疼痛,吞咽困难,畏寒头痛,或发热、咳嗽等症状.舌质多见微红,苔薄黄,脉象多浮数.其中体温在37.6℃~38.5℃者29例,38.6℃~39.5℃7例.检查咽喉部明显充血,其中扁桃体肿大Ⅰ°15例,Ⅱ°17例,Ⅲ°4例.17例有脓性分泌物.[治疗方法]银翘玄蒡汤由银花10~24克,连翘6~12克,玄参6~15克,牛蒡子6~12克,板兰根10~30克,桔梗6~10克,山豆根6~10克,黄芩6~10克,葛根10~15克,甘草3~5克组成.干咳而渴者加沙参10~24克;头痛甚者加羌活6~9克.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治疗期间嘱患者用冷盐开水含漱,日数次.  相似文献   

14.
方药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板蓝根20克芦根15克服法每日1剂,煎分2次服。临床疗效自1988~1989年治疗94例水痘患儿,其中男58例,女36例;年龄2~13岁,10以下占90%。均伴发热,体温在37.8℃~40℃之间,其中38.5℃以上者占67%。经治后全部痊愈。退热时间平均6小时至1.5天,水痘结痂平均3天。  相似文献   

15.
<正> 基本方:生石膏35克,丹皮、青皮、荆芥、防风各10克,生地15克,升麻7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加减法:肿痛甚者,加黄连6~10克,川大黄5~8克;牙龈化脓者,加穿山甲6~10克,皂角刺15~30克,白芷10克;门牙痛甚者,加白芷、黄连各7~10克;一侧痛甚者,加柴胡、栀子、胆草各7~10克。该方是本地区一民间验方,适用于胃火及风火牙痛。笔者用之治疗牙痛患者42例,其中属胃火者34例,风火者8例。结果:治愈32例,显效8例,好转2例。服药最少的1剂,最多的6剂。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8例,女性24例;6个月~1岁10例,2~7岁11例,8~14岁4例,15~30岁8例,31~40岁16例,40岁以上13例;病程最长者12天,最短者3天,平均4.8天。诊断依据:一、本组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8.6℃以上),咳嗽,喘促气急,鼻翼煽动,痰稠而黄,口渴汗出,小便黄,大便不畅或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数或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一般资料:8例中,男5例,女3例。5~10岁者7例,11岁1例。腹痛于1天内住院者4例。2~4天者2例,5~10天者2例。伴有呕吐者5例,其中呕吐蛔虫者2例。大便蛔虫者1例。二、处方及用法:乌梅15克,川楝子8克,川椒6克,黄柏6克,青皮6克,使君子10克,槟榔8克,白芍10克。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药:炙麻黄,桔梗、冬花各3~6克;前胡3~5克,杏仁,瓜萎各3~9克,石膏6~15克,紫苑6~10克,鱼腥草,百部各3~10克,甘草3克。热甚者加黄芩、连翘;咳甚加桑皮、知母;喘息加炒苏子、竹沥膏。治疗结果:治愈166例;显效29例,全部有效。病案举例:冯某,女,2岁。患儿发烧、咳嗽、喘息3d 来诊:查体:T39℃,指纹紫滞已达命关,颜面口唇发红,呼吸喘促,频频咳嗽,喉中痰呜,嗜睡不食,两肺有湿鸣音,胸部X 线报告支气管肺炎。血象:WBC15×10~9/L、N0.86、L0.14。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用麻桔汤加减治疗,服药6剂而愈。又予异功散加麦冬、百合2剂以调理脾胃而善后。  相似文献   

19.
感冒     
<正> 1973年以来笔者用祖传验方治疗风热型感冒843例,其中服药2剂痊愈者811例;3剂痊愈者32例.处方及用法:鸭跖草30克,连翘15克,银花10克,板蓝根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将上药用水浸泡两小时(水淹没药面),再用文火煮沸服之。服完后再将药渣煎服两次,每次复煎前均加水浸泡5~6小时。一般连服2~3剂即愈。病例:张某,男,32岁。因受凉后出现头胀身痛,发  相似文献   

20.
痉挛性喉炎又称痉挛性哮吼,其特征为喉部痉挛,常在夜间骤然发作,咳声紧促如犬吠、少痰,甚则声嘶。笔者以麻杏石甘汤协定方化裁治疗10例。其中男孩7例,女孩3例;年龄3~6岁;起病时间最短2天,最长4天。服药2~4剂后,全部治愈。平均治疗3天。随访一周无复发。方药组成:炙麻黄、荆芥各6克,杏仁12克,石膏、天冬各30克,射干25克。每日1剂,分二次服。钟×,男,5岁。1987年12月17日诊。患儿咳吼4天,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治用青霉素针及非那根糖浆等无效。咳嗽常在前半夜骤然发作,声音紧促如犬吠,伴声嘶,神倦纳减。检查:咽部稍充血,必肺听诊无异常。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血象:白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