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瘤是胰岛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胰腺内分泌肿瘤,能不受控制地分泌胰岛素,常常导致低血糖症状,部分肿瘤可以侵袭周围组织,称为恶性胰岛素瘤。其典型症状为低血糖发作,常在清晨或傍晚或劳累后发作,主要表现为:冷汗、面色苍白、心悸、四肢发凉、手足震颤、饥饿无力、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焦躁不安、精神恍惚、意识不清、反应迟钝。胰岛素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7月共收治胰岛细胞瘤患者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胰岛素瘤12例(其中3例恶性变).成功切除肿瘤11例.临床诊断与术中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达91%.术中瘤床彻底止血,结扎断端胰管并用大网膜覆盖瘤床,创面下缘放置胶管作外引流是预防术后并发胰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瘤是胰岛B细胞肿瘤,分泌过量的胰岛素、胰岛素原和类胰岛素等活性物质,引起以低血糖为主的的一系列症状.目前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院1968~2000年经手术和病理确诊39例,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瘤5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海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5)
胰岛素瘤是来源于胰岛B细胞的肿瘤,具有较强的自主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临床上以血糖降低导致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和神经缺糖症状为其主要表现。作者将近20a收治的54例该类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胰岛素瘤35例,男ZI例,女14例。发病年龄37~83(平均54岁)岁。从首次出现低血糖症状至确诊时间OS~17年(平均8.3年)。低血糖常发生于清晨或黎明前,部分也可发生于饥饿时或劳累后。本组25例低血糖症状发生于清晨,12例除清晨发作外,在餐后3一5小时也常发作,4例24小时都有轻重不一的低血糖症状。全部病例都有神志不清、昏迷、头晕、乏力;80%的病例有体重增加、记忆力下降;60%的病例有全身冷汗;20%的病例有精神失常及癫病样发作。不论低血糖症状较重,进食或静推50%葡萄糖4O~6Oml后低血糖症状迅速消失。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到2009年收治的12例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胰岛素瘤11例,恶性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肿瘤位置:胰头1例,胰颈3例,胰体4例,胰体尾交界处4例,胰尾2例。12例均施行手术治疗,行胰体尾切除术5例,肿瘤局部切除术7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后血糖上升为5.5~11mmol/L,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消失。12例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结论胰岛细胞瘤主要是胰岛素瘤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可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瘤又名胰岛B细胞瘤,是内源性高胰岛索血症引起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少见,文献报道患病率约8~9/10万,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30~60岁多见,无性别差异,部分有家族史。症状多样,诊断比较困难。胰岛素瘤通常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岛素瘤,而功能性又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胰岛素瘤。在2007~2008年两年间,我院内分泌科共收治疗6例胰岛素瘤的病人,其中3例为功能性胰岛素瘤,2例为恶性胰岛索瘤,1例为无功能性胰岛素瘤并合并糖尿病。现结合我院收治的3例胰岛索瘤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2年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胰岛细胞瘤23例。结果其中恶性胰岛素瘤6例,平均直径2.1 cm,首发症状为Whipple三联征或低血糖昏迷,肿瘤均单发,位于胰体尾部,5例伴有肝脏转移,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低血糖症状均改善。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7例,平均直径6.2 cm,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或无痛性黄疸,15例肿瘤单发,11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0例有肝脏转移,12例手术,术后梗阻症状均有显著改善。23例术前均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定位。结论恶性胰岛细胞瘤主要包括恶性胰岛素瘤和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大多单发,位于胰腺体尾部,肝转移最常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低血糖及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治经验,评价术前、术中多种定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1968~2004年来收治的46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CT、MRI及选择性血管造影(SAOG)诊断胰岛素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4.3%,47.6%,71.4%和77.3%;手术治疗46例中,实施肿瘤剜除术32例,楔形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术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姑息性手术1例。应用术中B超(IOUS)13例;本组无手术死亡,46例肿瘤切除者术后均无低血糖发作;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结论联合B超、SAOG及IOUS定位诊断胰岛素瘤是手术成功切除的关键;手术方式决定于胰岛素瘤的大小、部位、数目及性质。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瘤是胰岛p细胞肿瘤,约占胰岛细 反应迟钝、躁动不安、意识不清、癫痈样发作等。胞瘤的70%~80%,为最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9例病程较长者因主动进食以求缓解症状而肥瘤,临床上虽非罕见,但易被误诊。现将本院 胖。本组13例有误诊史,多被误诊为疲症、精神1982~1996年经手术治疗的ZI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病例患者女,60岁,因反复发作意识不清10余年入院。饥饿劳累常为诱因。发作时表现为心慌、头晕、语言不清、大小便失禁等,经输注“葡萄糖”症状消失。曾诊为“低血糖昏迷”。体格检查:肥胖,体重85kg,神志清楚,神经征阴性,腹软未及肿块。辅助检查:空腹血糖3.37mmol/L,延迟葡萄糖耐量试验提示血糖持续低平曲线。空腹血浆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 I)水平检测:51.23(正常值1.9~23)mU/L,空腹C肽>7(正常值1.1~5),空腹血浆免疫反应性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R I/G)>23。上腹增强CT提示:胰腺钩突下缘相当于十二指肠水平部区域有一约1.8 cm×1.9 cm富血… 相似文献
13.
对85例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认为Whipple三联征及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0.3可作为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对少数血糖〉2.75mmol/L者,可结合饥饿试验进行诊断;胰岛素瘤多数直径较小,术前定位不易,术中探查及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二者互为补充。对良性胰岛素瘤应力争行肿瘤摘除术,对肿瘤位于胰体尾,较大且深,或为多发肿瘤者,应行胰体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瘤的外科治疗(附42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瘤的定位及其多发性、异位性、隐匿性肿瘤的发现是外科治疗的难题。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率,对近24年来华山医院外科治疗的42例胰岛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胰岛素瘤是胰岛细胞瘤中最常见者,胰岛素瘤的诊断不难,多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表现,但术前定位不易,主要依靠B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和CT检查,术后复发率较高(23.8%),主要原因为肿瘤残留。7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中5例探查发现胰岛素瘤,切除肿瘤后治愈。术前不必过多致力于定位诊断,术中充分显露胰腺,过细的触摸胰腺各个区域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如不能发现肿瘤,力争做术中B超,术中门静脉置管,分段取血测定胰岛素峰值位置,可指导手术,减少盲目性胰体尾切除。肿瘤完全切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瘤(Insulinoma)为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其来源于胰岛B细胞,是器质性低血糖症中最常见原因。由于胰岛素瘤所致低血糖可引起脑功能障碍,近年国内外对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胰岛素瘤的报道逐渐增多,常误诊为癫痫、癔症、精神病等。我科收入一例胰岛素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陈某,43岁女性,因眠差、言行异常一个月于2014年4月1日入住我院精神心理科。患者 相似文献
16.
17.
18.
胰岛细胞瘤为起源于胰岛细胞的内分泌肿瘤。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为无特征性内分泌表现的胰岛细胞肿瘤 ,临床上较少见。我们两家医院自1995年2月~2002年8月共收治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3例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13例中男8例 ,女5例 ;年龄25~66岁 ,平均47岁 ;病程5d~5年。表现为上腹部或腰背部疼痛5例 ,腹部肿块伴饱胀不适3例 ,仅腹部饱胀不适1例 ,腹膜炎1例 ,因腹部外伤后B超发现胰腺占位病变1例 ,体检B超发现胰尾肿块1例 ,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术中发现胰腺肿瘤伴肝转移1例。本组无低血糖及水样腹泻…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见,低血糖症就是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人们注意到,一些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在出现神经性低血糖症状之前,不出现相应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使病人不能认识到低血糖发作,这种现象称为不自觉低血糖(UH)。现将所遇到的3例病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蓝建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1):695-696
对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22例的原因及诊疗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4~81岁.1型糖尿病6例,年龄14~60岁,平均37岁,病程4~18年,平均12年;2型糖尿病16例,年龄58~81岁,平均69岁,病程1周~20年,平均5年,其中1例确诊糖尿病仅1周.应用胰岛素4例,用量14~96 U/天,口服优降糖、降糖灵、达美康、消渴丸等18例.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2例,因上呼吸道感染服用磺胺药3例,服用阿斯匹林2例,优降糖与消渴丸或达美康同时服用2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