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64层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小腺癌26例,分析薄层重组、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的显示率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 (1)54层CT薄层重组、MPR及VR在显示肺小腺癌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2)MPR及VR对于空泡征、支气管气相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判别有优势.结论 64层CT通过薄层重组配合MPR、VR能够无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细微、准确、立体、完整地显示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为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对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检出.方法 收集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45例,64层CT胸部各向同性扫描后行肿瘤靶重建及多向调整MPR重组,并与横断薄层重建图像对比分析.结果 (1)MPR对CT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深分叶征、叶间胸膜凹陷征及破坏征的检出率高于薄层横断面重建图像;对细短毛刺征、叶间裂以外胸膜凹陷征的检出与横断薄层重建图像无差别.(2)MPR对空泡征和CT支气管征的判别有优势.(3)MPR对3种及以上CT征象的显示率高于横断薄层重建图像.结论 64层CT多向调整MPR有利于提高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小腺癌26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VR)技术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①64层CT薄层重建、MPR及VR在显示肺小腺癌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②MPR及VR对于空泡征、支气管气相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判别有优势。结论:64层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更加细微、准确、立体、完整地显示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为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00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螺旋CT的表现,利用三维成像软件以多层面重建法进行重建,比较横断位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对病灶深分叶、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相等征象的显示率.结果:100例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清晰,与横断位薄层图像比较,MPR图像能明显提高深分叶、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气相的显示率,并能减少"空泡征"的假阳性,对短毛刺征的显示率无明显改变.结论:多平面重建方法简单易行,能充分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为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并对病灶区域薄层重建及MPR多层面重建观察,8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具体是:薄层MPR显示分叶征12例,常规扫描显示10例(12/10)、薄层MPR显示空泡征3例,常规扫描2例(3/2)、薄层MPR显示小结节堆砌征5例,常规扫描3例(5/3)、薄层MPR显示支气管通气征4例,常规扫描显示1例(4/1)、薄层MPR显示毛刺征9例,常规扫描显示5例(9/5)、薄层MPR显示胸膜凹陷征5例,常规扫描发现2例(5/2).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高,可以弥补横断位图像显示肿瘤征象不全面的缺点,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SPL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及MPR、SSD、SVR重建图像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CT征像的认识与诊断正确率.结果 采用MPR重建后对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空泡征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MPR重建后对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05、8.25、4.61,P%0.05).采用SVR重建后无空泡征检出,而对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VR重建后血管集束征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1,P<0.05).采用SSD重建后无空泡征检出,而在显示周围型小肺癌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四项主要征象上敏感性均高于横断面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SD重建后对胸膜凹陷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7,P<0.05).结论对SPLC进行MPR、SSD、SVR等三种不同的图像后处理,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的显示敏感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SPLC)在多层螺旋CT二维(2D)及三维(3D)重建图像中的基本形态特征显示率,提高对2D及3D临床应用价值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LC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别以MPR、SSD、MIP技术进行重组,将横断扫描图像与重组图像所显示的基本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MPR可以多平面多角度显示病变,对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的检出率高于横断薄层;②SSD可以直观、立体显示病变及周围关系,对胸膜凹陷征显示最佳;③MIP在显示病变周围血管改变优于其它方法。结论MSCT三维重组图像能直观、全面、清晰显示SPLC基本特征,2D和3D重组图像结合,将为SPLC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m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BAC 35例,分析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对孤立型BAC基本征象的显示价值,并与常规横断位图像对比分析.结果 35 例孤立型BAC根据CT图像上病灶密度表现将病灶分为3种类型:(1)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8例);(2)混杂密度结节(20例);(3)单纯实性密度结节(7例).HRCT、MPR及VR在湿示孤立型BAC的空泡征、纯磨玻璃征、环晕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方面优于常规横断位.结论 HRCT及三维重组,较常规横断位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孤立型BAC的内部细微结构及周围形态改变,对孤立型BAG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30例,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图像重组。比较各重组图像与横断薄层图像对周围型小肺癌结节及其周围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阻塞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SSD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MIP对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SSD、MIP对小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阻塞征的显示率,分别显著低于横断薄层图像和MPR(P〈0.05)。结论:h/LSCT后处理图像较横断薄层图像能够更直观、清晰、全面地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结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基本形态特征,在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BAC30例的CT表现,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行多平面重建,比较横断面图像与MPR图像在孤立型BAC基本征象方面的显示价值。结果:孤立型BAC30例,MPR重建图像显示清晰,与横断面图像比较,在显示"磨玻璃征"、"深分叶征"、"环晕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充气征方面MPR显著优于常规横断位,MPR并能减少"空泡征"的假阳性。结论:MPR重建方法较简单易行,较常规横断位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孤立型BAC的形态特征,对孤立型BAC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毛刺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SPLC)毛刺的CT表现、诊断价值及多平面重建(MPR)的检出作用。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35例SPLC及65例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统计CT边缘有毛刺征结节的例数,以宽度2mm为界将毛刺分为粗或细毛刺,以长度5mm为界分为长或短毛刺。对22例SPLC及15例良性结节进行MPR,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结果:细短毛刺明显多见于SPLC,敏感性为25.9%,特异性为98.5%,准确性为49.5%,阳性预测值(PPV)为97.2%。MPR对毛刺征的检出率高于横断薄层图像。结论:毛刺征对SPL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MSCT扫描腕关节损伤患者20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腕关节损伤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桡骨远端、尺骨茎突骨折8例,合并舟状骨骨折2例,合并舟状骨骨折伴月骨脱位1例;舟状骨骨折8例;月骨脱位4例;三角骨骨折2例,合并钩骨、豆状骨骨折1例;第4、5掌骨基底部骨折各1例。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MS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腕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对周围型肺癌空洞常见征象的检出作用。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10例周围型肺癌空洞的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60例进行了MPR。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横轴面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对周围型肺癌空洞常见CT征象的检出作用。结果:110例周围型肺癌空洞横轴面薄层CT图像中,空洞外缘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内壁不光整、偏心性空洞、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分别有80例(72.7%)、72例(65.5%)、85例(77.3%)、83例(75.5%)、70例(63.6%)。行MPR的60例周围型肺癌空洞中,上述征象在MPR图像上分别检出56例(93.3%)、50例(83.3%)、55例(91.7%)、50例(83.3%)、46例(76.7%),其中空洞外缘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内壁不光整、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横轴面薄层图像(χ^2值分别为10.083、9.091、7.111、6.125,P〈0.01),偏心性空洞的检出率略高于横轴面薄层图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200,P〉0.05)。结论:MPR可提高周围型肺癌空洞常见CT征象的检出率,有利于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planarreconstruction,MPR)诊断单纯性横膈网膜疝(simpleomentaldiaphragmatichernia,SODH)的价值。方法31例SODH均行MSCT容积扫描并作亚毫米重组,3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师回顾性分析横断位和MPR图像,以发现膈肌中断缺损、膈上脂肪疝囊、“狭颈征”及“阳性血管征”作为诊断SODH依据;横断位及MPR征象显示及诊断差异采用x。检验。结果31例SODH中Bochdalek疝15例、Morgagni疝4例、医源性膈疝3例、食管裂孔疝6例及腔静脉裂孔疝3例,膈肌中断缺损、膈上疝囊、“狭颈征”及“阳性血管征”横轴位和MPR依次分别显示:6例和22例6.67,P〈O.01)、31例和31例、6例和28例(x2=31.52,Pd0.01)及3例和11例(x2=5.90,Pd0.05)。横轴位诊断12例,MPR全部明确诊断(x2=27.40,P〈0.01)。结论MSCTMPR清晰显示SODH多种特征性征象,对诊断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采用10mm层厚、层距,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层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行MPR成像。采用育法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MPR成像成功率为100%,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7%。结论: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显示胆管的走行更具优势,因此MPR成像技术是轴位CT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评价关节面损伤细节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89例关节内骨折病人,均行X线平片及MSCT检查,并将MSCT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二维重建和容积再现(VR)三维重建。比较X线平片、MSCT及后处理图像对关节内骨折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对关节面损伤的细节评价。结果:MSCT轴位及MPR、VR图像诊断关节内骨折的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001)。在显示关节面断裂方面,MPR与X线平片、轴位CT及VR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显示关节面塌陷方面,MPR及VR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001);在显示关节内碎骨片方面,MPR及VR重建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5);在显示关节脱位方面,MPR及VR重建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1)。结论:尽管在骨关节损伤中,X线平片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但对不能肯定或排除关节内骨折的病人,应行MSCT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评价关节内骨折及关节面损伤的细节,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X线平片、多排(MS)CT横轴位、MSCT三维重建(SSD)、多平面重建(MPR)诊断跟骨骨折价值进行对比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36例,44侧跟骨骨折患者行跟骨X线、MSCT横轴位扫描、SSD、MPR重建检查,对各种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X线发现26例,30侧跟骨骨折,图像相互重叠.难以清晰显示骨折的情况;MSCT横轴位及MPR、SSD的结合,可以立体、直观、清晰显示跟骨骨折整体情况。结论:X线平片不能满足诊断跟骨骨折的要求;MSCT横轴位、MPR、SSD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诊断跟骨骨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副肾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显示副肾动脉(ARA)的能力。方法:MSCT行上腹部增强扫描100例,对比剂90~100ml,流率3ml/s,重建层厚2.5mm,间隔1.25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处理。结果:回顾性薄层重组图像共显示ARA38例,其中单侧26例,双侧12例。后处理方法中,MIP图像显示ARA29例,18例患者VR图像显示了ARA解剖走行,MPR只能节段显示ARA。结论:MSCT回顾性薄层重组及三维重组图像能够显示ARA,MIP是显示ARA大体解剖的最佳方法,两者结合,能够为血管造影术及外科手术前提供更多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47例空气灌肠整复或手术证实肠套叠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重组,测量套叠肠管长度及管壁肿胀厚度。结果横轴面显示靶征43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23例,结合MPR显示靶征47例(100%)、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33例(70.2%)。整复成功36例,失败9例。成功组套叠肠管长(8.20±3.06)cm,厚(0.81±0.29)cm,失败组:长(12.15±0.26)cm,厚(1.47±0.28)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长=3.8360,t 厚=6.1456,P值均〈0.01)。结论 MSCT多平面技术能提高套叠特征性征象显示率,套叠肠管长度及管壁厚度的测量,能帮助临床预测整复成功率,正确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