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疟原虫与其它生物一样,其生长发育依赖铁离子;因此铁离子螯合剂去铁草酰胺B具有抗疟作用,但该药半衰期短,渗透性低且成本高而得不到广泛应用。为证实另一种经细胞内水解后才结合铁的铁离于螯合剂前体药物右旋丙亚胺(dexrazoxane)是否有抗疟活性,作者观察右旋丙亚胺对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和鼠约氏疟原虫红外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铁螯合剂,已证明去铁胺在体内外均有抗疟活性,它特异作用于后期滋养体和裂殖子早期阶段,但其抗疟机制及特异性作用位点仍未明确。作者研究了去铁胺对恶性疟原虫转录水平的影响,所选择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疟原虫为了生存和繁殖,必需从宿主体内摄取养份。血红蛋白是红内期疟原虫的主要营养。已有报道疟原虫的一种酶能从血红素中分解球蛋白组份,为其利用。疟原虫摄入的血红蛋白转化为疟色素。在这一生化过程中铁是重要的因素。为此作者对恶性疟患者用测定与铁有关的血液数据调查细胞内的疟原虫对宿主血浆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体本身排泄铁的能力有限,铁螯合剂可与体内铁结合有效地提高铁的排泄,从而降低体内铁负载及其在各器官内的异常沉积。早期铁螯合剂主要用于反复输血患者及地中海贫血等铁超载性疾病,但近期研究显示,其还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铁过载骨质疏松及改善组织血供等特性,同时血管形成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本文就近年来铁螯合剂对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在骨质疏松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瑞香素(DPNT)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DNA合成的影响。方法在恶性疟原虫FCC1株体外培养体系中,以SOD试剂盒检测瑞香素、瑞香素铁盐及去铁胺(DFO)对疟原虫SOD活性的影响。疟原虫培养同步化,利用荧光素Hoechest33258测定在瑞香素和去铁胺作用下疟原虫不同发育阶段(环状体和滋养体)的DNA合成水平。结果与未加药对照组比较,经瑞香素作用后疟原虫总SOD下降约60%(P<0.01),而相应的经去铁胺作用后,疟原虫的总SOD仅下降约22%(P>0.05)。瑞香素铁螯合能力被遮蔽后,几乎失去对疟原虫SOD的影响。同步培养的滋养体阶段疟原虫,在瑞香素作用下DNA合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体外瑞香素可显著降低疟原虫SOD活性,并影响滋养体阶段疟原虫的DNA合成。  相似文献   

6.
疟疾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据统计,全球约有40%人口受到威胁,每年发病人数为2·5~3亿,其中死亡人数约200万。对多种抗疟药具有抗性的恶性疟原虫正迅速扩散。因此,研制并开发新型抗疟药对控制全球疟疾具有重大意义。铁螯合剂作为一种新型抗疟化合物,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含有内过氧(双氧)桥的化合物,包括青蒿素的衍生物、三噁烷和鹰爪素等有杀疟原虫的活性,但最能阐明这些化合物机制的莫过于青蒿素的衍生物。其杀疟原虫的作用有两个连续的步骤:第一步是激活,包括铁参与过氧桥的裂解而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有机自由  相似文献   

8.
瑞香素体外抗疟作用与其铁螯合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瑞香素体外抗疟作用与其铁螯合能力的关系。 方法 在恶性疟原虫FCC1株常规方法体外培养中检测瑞香素和去铁胺杀裂殖体活性。利用荧光探针calcein测定瑞香素和去铁胺的铁螯合能力。 结果 与强铁螯合剂去铁胺相比 ,瑞香素具有中度的铁螯合能力。体外实验中瑞香素在 0~ 12 μmol/L剂量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的杀裂殖体活性。瑞香素与Fe2 + 按 2∶1混合后 ,抗疟作用明显下降。 结论 瑞香素的抗疟作用与它的铁螯合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红内期疟原虫需要D-葡萄糖作为能源,恶性疟原虫能在缺乏磷酸甘油激酶的红细胞(rbc)中繁殖生长,表明疟原虫的能量来源并不依赖宿主细胞的糖酵解,而在宿主rbc内本身能调节D-葡萄糖的代谢。rbc周围的D-葡萄糖必需穿过以下三层膜才能到达疟原虫内:宿主的rbc浆膜、带虫泡膜(PVM)以及原虫本身的浆膜,这三层膜的运输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铁螯合剂作为一类新抗疟药的研究现状。全文包括三个部分:铁螯合剂作为抗疟药的演变史,铁在机体中的功能及其存在形式和铁螯合剂的抗疟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类新抗疟药——铁螯合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综述了铁螯合剂作为一类新抗疟药的研究现状,全包括三个部分,铁螯合剂作为抗疟药的演变史,铁在机体中的功能及其存在形式和铁螯合剂的抗疟机制。  相似文献   

12.
恶性疟原虫(冈比亚株)红细胞内裂殖子可从培养的感染裂殖体的人体红细胞经CF11纤维素柱分离出来。将此制剂保存于液氮中,然后用福氏完全佐剂(FCA)乳化,对夜猴进行免疫。免疫的猴能抵抗恶性疟原虫的西非株(Lagos)和东非株(乌干达Palo-Alto)的连续攻击。所诱发的免疫力是特异的,因为接种福氏完全佐剂处理的诺氏疟原虫裂殖子疫苗不改变夜猴感染恶性疟原虫的过程。3只夜猴用佛氏完全佐剂处理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冈比亚株)免疫接种3次。在注射部位形成坚硬的小结,但无溃疡形成。疫苗接种没有产生可检出的原虫血症,或引起红细胞数的明显改变。用一供体猴感染的恶性疟原虫西非株进行攻击。原虫出现前期从对  相似文献   

13.
肝内期恶性疟原虫是疫苗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和疟疾治疗的重要靶位。目前,对疟原虫肝内期发育的基因表达谱几乎一无所知。运用近年发展的DNA微阵列技术,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再结合恶性疟原虫基因数据库,可测定疟原虫期特异基因表达谱。经这种分析现已鉴定了有性和无性血液期的不同基因的表达。然而,类似的肝内期基因表达的测定,因肝细胞内感染低,仅能抽提到非常低的虫体RNA而受阻。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抽提RNA前受感染肝细胞必须密集。激光捕获显微解剖法(LCM )在病理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前景,可从不同组织中精确、可靠地取单个细胞作遗传学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目前有关对疟原虫感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的知识。鸟类、啮齿类、猴和人类都获得了对疟原虫感染的免疫作用。鸟类宿主对配子体的免疫结果抑制了配子体在蚊媒体内的发育。人体对疟原虫配子体的免疫,阻止蚊虫把疟原虫传播给其他易感者,因而起到间接预防疟疾的作用。子孢子的免疫作用对子孢子的攻击有短暂的预防作用,但对红内期则无预防作用。用从人工培养的鸟细胞内获得的红外期疟原虫免疫鸟和哺乳动物宿主,取得了一些成功。最重要的进展是将新鲜的红内期裂殖子或将由红内期疟原虫制备的无活力的冻干抗原接种猴体后,猴宿主对猴疟或人疟产生了免疫作用。适于作人疟疫苗的抗原制备的发展有赖于疟原虫体外培养系统的发展,它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疟原虫。本文还对努力培养孢子增殖环、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疟原虫以及应用这些疟原虫作疫苗接种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后在纳虫泡内发育。纳虫泡膜虽然把红细胞胞浆与原虫分隔开来 ,但是仍允许小分子溶质和蛋白质通过。被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小分子的溶质 (单糖、核苷、氨基酸等 )可以进入红细胞内 ,以满足疟原虫发育的需要。已经有很多种关于疟原虫吸收途径的假说来说明感染红细胞增加摄入可溶性物质。由于通常被正常红细胞排斥的生物素衍生物(sulfo NHS LC biontin)能进入被感染的红细胞内 ,可利用生物素衍生物共价结合蛋白质 (生物素化 )来探索小分子溶质 (包括生物素衍生物 )进入红细胞的途径。生物素衍生物能进…  相似文献   

16.
人们已在寻求用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基因表达抗原作为疟疾疫苗的可能性。本文作者先前曾鉴定出一种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它能诱导产生抑制原虫的小鼠单克隆抗体(mMAb43ES)。后用此抗体筛选红内期原  相似文献   

17.
抗自由基治疗对控制脑梗塞范围、减轻迟发性神经损害和促进脑功能恢复有肯定疗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抑制自由基生成的方法 1.别嘌呤醇:其具有竞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对次黄嘌呤的催化作用,可减少O_2的生成。一般从0.2g/d开始,逐渐增加至0.4~1.0g/d。因其穿透血脑屏障(BBB)的能力较弱,故单独用药疗效不显著。 2.铁螯合剂: Fe~(3 )在OH生成及脂质过氧化反应中均具强催化剂作用,可使自由基连锁反应成亿倍增加,因此极早应用铁螯合剂,除去缺血组织中的Fe~(3 ),则可抑制自由基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8.
伯氏疟原虫动合子表面抗原(Pbs21)是在雌配子内合成。配子生殖开始后10h在未成熟的动合子表面达到高峰。该抗原能与单克隆抗体MAb13.1发生特异反应。环子孢子蛋白(CSP)则是子孢子的主要蛋白由成熟子孢子合成。存在于所有的疟原虫属原虫中。该蛋白能特异地与单克隆抗体MAb8.1反应。目前对疟原虫蚊内期抗原的生化特性、结  相似文献   

19.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发生后,其未成熟配子体一般在内部器官中发育(主要在骨髓,其次在脾脏),并在无性体第一次出现后的7~12天,才能在周围血液中查到成熟的配子体。这对观察配子体各阶段的发育和研究药物对配子体发育的影响,常常带来很大困难。自从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获得成功后,除恶性疟原虫内期的研究迅速得到了发展外,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就。如恶性疟原虫在体外能够诱发形成配子体,并能发育成熟和感染蚊媒,以及由此产生的子孢子能成功地感染夜猴(Aotustrivirgatus)和黑猩猩(Pan troylodytes)。  相似文献   

20.
用伯氏疟原虫单克隆抗体已能证实在感染红细胞内、疟原虫外的3种寄生虫抗原。用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许多疟疾抗原展示同样类型。本报告进一步对感染红细胞伯氏疟原虫释出的抗原进行鉴定以及对其种、株分布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