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作强之官”到底是什么样的官?前几节讲过,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肺为相博之官,脾为谏议之官,这几个“官”都好理解。那么这个“作强之官”到底是什么官?其实,这个作强之官,就是指大力士。  相似文献   

2.
养心篇     
《健康大视野》2009,(16):28-28
养生首重养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黄帝内经》认为“心藏神”。《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合也”,均指出神出于心。  相似文献   

3.
林延质 《中国保健》2009,(15):664-666
祖国医学对“胃气”的认识由来已久,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玉机真脏论》说“五脏者,皆廪于胃气,五脏之本也”。可见古代对胃气非常重视,胃气的充沛与否,是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和防病却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四季脾旺不受邪”,故历代医家无不重视保护人体的“胃气”。这一思想在仲景《伤寒论》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值得认真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医小知识     
膀胱主藏津液《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州”即洲.”都”即渚。洲渚本是指水中可居住的地方,这里是指膀胱为三焦(六腑之一,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从部位上区分.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以上部位.包括脾、  相似文献   

5.
曲黎敏 《家庭医学》2008,(11):40-41
“肺者,相博之官,治节出焉”。“相傅之官”也是一个官称。《灵兰秘典论》这篇文章很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五脏比喻为中央官员,把六腑比喻为地方官员。六腑都是干活的官员,是基层干部,做很细致的工作;而中央官员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起到一个权衡治理、统摄大局的作用,如果人的身体没有这种统摄作用,也会垮掉。《黄帝内经》认为五脏为贵,六腑为贱。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学》2011,(6):64-64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相似文献   

7.
屈崇原 《长寿》2007,(5):6-6
中医巨著《素问·逆调论篇》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就是指饮食不当,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影响到睡眠。中医五行生克理论.认为脾为心之子。又脾胃相表里,统主水谷运化。脾胃功能失调,宿食停滞,或胃肠积热,胃失和降.子病及母,影响心神.故而会造成心神不宁而失眠。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是水谷之海,气血中化之源,周身的津液、营养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脾胃虚则百病  相似文献   

9.
曾祥志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2):138-139
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被后世称为“补土派”鼻祖之李东垣,所著《脾胃论》更是对后世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对重视脾胃的机理进行验证,在其《脾胃论》提到“脾胃为元气之本”、“饮食劳倦则伤脾”、“饮食自备,肠胃乃伤”、“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等,以调理脾胃为重点指导临床要义,其对后世养生有深远影响,颇值认真继承发扬,兹不揣浅陋,略论其要。  相似文献   

10.
曲黎敏 《家庭医学》2008,(10):34-36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五脏六腑当中是统摄脏腑的,是十二官之主。“心”字非常有意思,其他的“五脏六腑”,比如大肠的“肠”字,是有“肉月”旁的,唯独“心”字没有这个偏旁。西医谈到“心”,指的是心脏,而中医谈到“心”,是指神明的一个象。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历来都十分提倡少食多餐,反对过食。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上就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上说:“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清代曹慈山的《老老恒言》也说:“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致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而明代敖英在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自诞生起,就凝重地集结了天人相应的思想,认为:天人一理”、“人身一小天地”,《黄帝内经》里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最早提出天人相通思想的是孟老夫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应当指出,早期孟老夫子所谓的"天",含有一定意志的主宰之义,而到了宋明清时代,这个“天”就是指客观纯粹的自然和宇宙。祖国…  相似文献   

13.
夏季养生的医学原理《黄帝内经》上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但统一于心,为心神所统帅。  相似文献   

14.
王延群 《健康生活》2013,(12):37-37
《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唐代皮日休《六箴序》说:“心为己帝,耳目为辅相,四肢为诸侯。”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但统一于心,为心神所统帅。可见,养生应从“心”开始,应以“养心”为根本。  相似文献   

15.
曲黎敏 《家庭医学》2008,(12):34-35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将军是要主谋虑的。人的聪明才智能不能发挥出来。要看自己的肝气、肝血足不足。如果肝血足、肝气足,人做事就会踏实、稳重;如果肝血虚,人会非常容易动怒、烦躁,动肝火。为什么会动肝火?因为谋虑不足,想问题想不清楚。《黄帝内经》认为“因思而远谋谓之虑”,“虑”指想得非常远,“谋”是策划。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两千年前,祖国医学就谈到了有关健康长寿的问题,当时称为“养生”,又叫“道生”、“摄生”或“养性”。其目的是为了强健体质,预防疾病,防止早衰和延长寿命。笔者通过自己的中医实践,浅谈养生的体会,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精神方面 古代医学家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中的作用,并已能初步应用神经反射论来认识生理、病理现象和治疗疾病。如《内经·素问》中云:“头者,精明之府……”,“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此处头和心即指大脑和大脑皮层,已含蓄地说明了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张介宾《景岳全书》亦说:“盖人自有生以来,惟赖脾胃以为立命之本,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俗话说:“动为纲,素为常,食适量,莫愁肠”,正是保养脾胃的妙诀。  相似文献   

18.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津液、营养都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脾胃虚则百病生”。古人的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及其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人到老年,胃粘膜的功能减弱,腺体分泌减少,脾胃功能日渐衰减,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比较差,所以保护脾胃,实为健身防病的关键。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保护脾胃,除了合理饮食外,还须注意身体锻炼、精神调养等因素。俗话说:“动为纲,素为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是说,肝是个大将军,每日运筹帷幄,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胆则是一个刚直不阿的先锋官,随时准备采取行动。现代人的一大特点就是用脑过度,思虑太多。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要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为人际关系而谋;或为生意而虑,为孩子而虑,为健康而虑,为情感的纠葛而虑。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代君受过的心包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所谓“膻中者”,是指人体里边很特殊的一条经络—心包经,即心包和三焦,这是在五脏之外,中医里边加出来的一个脏器。膻中穴在两乳的正中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