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肿胀,2例出现浅静脉明显充盈,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确诊为DVT,5例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得到好转。术后随访3~10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较好,于2~4个月后能下地行走,平均下地时间为(2.96±1.73)个月。结论加强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心理,术后鼓励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下床活动,给予适量的低分子肝素,可以积极避免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关节置换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严重髋、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而广泛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直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国外报道其发生率高达40%—70%,国内[1]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47.1%。约有0.5-2%的患者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且明显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2]。因此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仍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国内外近年文献,综述如下:1发病机制150年前,Virchow就阐明了“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瘀滞…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0~70%,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可导致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人肺动脉而发生致命的肺血栓栓塞(PTE)。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85例,术后并发DVT9例,发生率为9.4%。我们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0~70%[1],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可导致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人肺动脉而发生致命的肺血栓栓塞(PTE).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85例,术后并发DVT9例,发生率为9.4%.我们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贵芳  百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42-143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深静脉血栓继发的肺栓塞,已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警觉,根据国内最新数字显示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高达47.1%,因此我科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开展了预防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40%~60%,约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我科2004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THA及TKA患者62例,发生DVT30例,经早期护理干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性贵 《光明中医》2010,25(7):1264-1266
目的观察顾步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随机为A、B、C三组,围手术期分别给予中药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治疗(A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治疗(B组),未使用中药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预防(C组)。结果 A、B、C三组术前各随机因素无差异,A组DVT的发生率为12.9%,B组DVT的发生率为21.9%,C组DVT的发生率为53.3%。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顾频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高凝、高黏、状态,可以更有效降低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络效灵丹加味对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和中药组各40例,中药组术后内服活络效灵丹加味中药,华法林组术后口服华法林片2.5mg,均治疗2周。结果:两组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情况比较,中药组干预14天,21天后,与华法林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络效灵丹加味对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优于华法林组,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3年-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不同分为中药治疗组(八珍汤加减)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92.6%,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八珍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对骨折或肿瘤造成的髋关节破坏进行修复,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是近30年来矫形外科学中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其并发症的防护已倍受关注,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及其继发的肺功能栓塞(P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卓娅 《中医正骨》2008,20(5):71-72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骨科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在髋部及膝部手术后多见。Clarke等^[1]报道,全髋置换及全膝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66%。国内吕厚山等^[2]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的总发生率47.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40.0%,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达53.8%。下肢深静脉栓塞(DVT)一旦发生,可导致相关器官组织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自2002年7月至2006年10月,作者对行人工关节置换的155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观察,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仅2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1%,比国内相关报道低。24例DVT经及时发现,对症治疗,治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栓塞是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高 ,危险性大 ,是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 194例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 ,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94例 ,男 87例 ,女 10 7例。年龄最大 92岁 ,最小 31岁 ,平均 6 4 .1岁 ,其中 4 0岁以下 13例 ,4 1~ 5 0岁 16例 ,5 1~6 0岁 36例 ,6 1~ 70岁 4 9例 ,71~ 80岁 5 7例 ,81~ 90岁 19例 ,90岁以上 4例。左侧 10 9例 ,右侧 85例。新鲜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6 8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并骨不连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骨折或手术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补阳还五汤及下肢静脉泵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同时观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变化。结果:60例中,8例发生DVT,总发生率13.33%。其中对照组发生6例DVT,发生率为20.00%;治疗组发生2例DVT,发生率为6.67%。其患肢肿胀率、血液流交学指标变化、PT和APTT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达到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并且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李威  祁晓华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72-97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分针药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治疗,进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血栓发生率;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针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血小板计数、VAS指数,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差异(P〈0.0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可以加强活血祛瘀的作用,提高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并改善术后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蔚百莲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53-153
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已经逐渐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成为常规手术。但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发生率为1.3%~25%。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因此DVT的预防和护理对THA后的愈合非常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骨科病人的常见问题,尤其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多见。Clarke等报道,全髋置换及全膝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66%。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做好DVT的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对8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DVT预防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报道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42%~57%,膝关节置换术后约41%~85%。Colwell报道指出,骨科手术后如果无任何预防措施,DVT的发生率达40%~60%。可见,下肢关节手术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少数血栓形成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可发展为致死性的肺血栓栓塞症。西药治疗多单用溶栓抗凝治疗,但存在费用高、切口渗血、增加感染机率等不利因素。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并尝试探讨其作用机制,发挥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优势。方法:选取于2021年4月—2023年8月来本院择期进行单侧THA或TKA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单独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预防性抗凝,对照组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结合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 d、出院前两组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凝血功能(PT、FIB、APTT、TT)及DVT发生率,并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对比术前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肢均有不同程度肿胀,但治疗组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消退,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术前D-二聚体,PT、FIB、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后第3天PT、APTT、TT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3项数据均在安全范围之内。而在出院前...  相似文献   

19.
王云 《河南中医》2010,30(7):728-729
从术前预防、健康指导、术后观察记录、术后早期活动、药物预防、支持性预防措施及对症处理等方面介绍了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认为及时准确发现DVT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恰当处理,可确保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常见的并发症[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患者将从目前每年150万例发展到450万例[2],其中需要THA治疗的患者约占90%[3]。目前认为DVT的形成原因分别为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