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 ICAM- 1)和可溶性 E-选择素 (s E- selectin)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ASA)测定 12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 s ICAM- 1和 s E- selectin,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BU N、Cr、Ccr及 U AER。结果 :1所有糖尿病患者 (包括 3组 )血清 s ICAM- 1和 s E- selecti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2有肾病组 (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 ) s ICAM- 1及 s E- selectin水平又高于无肾病组 (正常白蛋白尿组 )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5或 P <0 .0 1) ;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s ICAM- 1与 s E- selectin呈正相关(r =0 .6 4 ,P <0 .0 1) ;4 s ICAM- 1的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r =0 .4 4 ,P <0 .0 5 ) ;5 s E- selectin水平与 Hb A1c呈正相关(r=0 .4 5 ,P <0 .0 5 )。结论 :血清 s ICAM- 1及 s E- selectin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是糖尿病病情变化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之一。糖尿病患者中可溶性黏附分子尤其是 E-选择素水平可能与代谢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三者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 μg/min)35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 μg/min )30例,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 μg/min)32例;另选健康体检正常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UAER,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血清内脂素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脂素和CRP分别与病程、收缩压(SBP)、HbA1c、FPG、TG、TC、LDL-C、BUN、SCr、UAER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脂联素与病程、SBP、BUN、SCr、UAER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RP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可能对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12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组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 (正常对照组 )血清sICAM -1水平 ,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BUN、Cr、Ccr及UAE水平。据尿白蛋白量多少又分为有肾损害组 (微量和大量蛋白尿组 )和无肾损害组 (尿蛋白在正常范围 )。结果 ① 2型糖尿病组血清sICAM -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有肾病组 (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 )其sICAM -1水平又高于无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③sICAM -1的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r=0 .44 ,P <0 .0 5 )。结论 血清sICAM -1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是糖尿病病情变化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以及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①血清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有大血管病变组也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②血清sICAM-1水平2型糖尿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A组)、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组(B组)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C组)和甘油三酯、血压正常组(D组)(P均<0.05);③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E-selecti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98 5,P<0.01). 结论 ①血清sICAM-1和sE-selectin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糖尿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升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中PAI-1、TNF-ɑ等与该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100例,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3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4例,大量白蛋白尿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尿蛋白排泄率(UAER)、PAI-1、TNF-ɑ等指标.结果 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血清TNF-ɑ、PAI-1水平显著高于DM组(P<0.05或P<0.01),临床DN组血清TNF-ɑ、PAI-1水平显著高于早期DN组(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UAER和糖尿病的病程、TNF-ɑ、Scr、PAI-1呈正相关(P<0.05或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NF-ɑ与PAI-1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TNF-ɑ、PAI-1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肾病的病变阶段密切相关;PAI-1、TNF-ɑ等因素的协同作用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阶段血清脂联素(A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SDM)、微量白蛋白尿组(NA)、大量蛋白尿组(MA).另设正常对照组(NC).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DN患者血清APN、VEGF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①DN患者血清AP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DN患者各组间比较,大量蛋白尿组的血清APN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在NA、MA组明显高于SDM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NC组比较,SOD活性及GSH-Px水平在糖尿病各组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在NA组、MA组明显升高(P<0.01).③糖尿病患者血清APN与UAER、MDA、VEGF浓度呈负相关(P<0.05),与SOD、GSH-Px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VEGF浓度与病程、HbAlc、UAER、MDA的升高呈正相关(P<0.05),与SOD、GSH-Px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DN患者血清APN、VEGF水平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低APN血症是2型糖尿病及DN发生的危险因素,VEGF升高可能是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史庆元 《吉林医学》2010,31(13):1748-1750
目的:探讨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和2型糖尿病组65例,根据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E-S。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sE-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临床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又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sE-S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E-S作为一种黏附分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过程,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预报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代谢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组(<25 mg/L)2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200 mg/L)3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 >200 mg/L)44例,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CysC及Hcy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及Hcy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血清CysC及Hcy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尖锐湿疣患者部分细胞因子及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46例尖锐湿疣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结果]患者血清IL-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x、sE-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ICAM-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免疫缺陷和部分血清黏附分子水平的异常,可能与本病的复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肾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红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R)将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d)72例,微量蛋白尿组(30mg/d≤UAER<300mg/d)70例和大量蛋白尿组(UAER≥300mg/d)50例,分别测定各组身高、体重、血压、血肌酐、尿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微量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大量蛋白尿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P<0.05),而肌酐、尿素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304,P<0.01;r=-0.272,P<0.01;r=-0.278,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并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且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7例正常蛋白尿、37例微量蛋白尿、31例临床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β2-MG的含量,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血清Hs-CRP与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Hs-CRP在正常蛋白尿组 (3.05±0.79)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6±0.57) mg/L (P<0.01);在微量蛋白尿组(6.72±1.79)mg/L与临床蛋白尿组(13.82±5.27)mg/L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3.05±0.79)mg/L及正常对照组(1.46±0.57) mg/L(P<0.01).血清β2-MG在微量蛋白尿组(3.35±1.05)mg/L与临床蛋白尿组(10.61±4.04) mg/L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1.34±0.40)mg/L及正常对照组(1.17±0.25) mg/L(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与β2-MG显著正相关(r=0.758,P<0.01).[结论]血清Hs-CRP与β2-MG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敏感指标,同时检测二项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清Apelin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按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血清Apelin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Apelin水平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FINS、HOMA-IR的自然对数[ln(HOMA-IR)]均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ln(HOMA-IR)、甘油三酯是血清Apelin独立相关因素(r2=0.299、r2=0.254,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较糖尿病非肾病患者升高,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部分细胞因子及可溶性粘附分子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68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结果 患者血清INF-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sE-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体内存在血清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水平表达的异常,可能与本病的复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4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15 d、术后30 d及20例对照(健康体检者)血清sE-selectin、sICAM-1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sE-selectin、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 d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sE-selectin、sICAM-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sE-selectin、sICAM-1可能参与了大肠癌侵袭转移过程,是反映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分期尿脂联素(UAPN)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的11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 尿蛋白排泄量(UAER)将其分为尿蛋白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 UAPN 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 UAPN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P <0.01);微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大量蛋白尿组(P <0.01),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大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ER 均对患者的UAPN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DN 患者 UAPN 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关,其水平增高与 HDL-C、FPG、HbA1c、UAER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的肾脏病变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21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三组之间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用t检验。结果 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压明显高于一、二组及对照组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的GFR高于对照组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的GFR低于第一、二组及对照组P<0.05,BUN及Cr高于第一、二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存在肾小球高滤过,可能与糖代谢紊乱有关。临床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尿总蛋白升高,此期建立正常的血糖水平,似乎已不能使肾脏病变进展逆转。因此,对糖尿病肾病应强调重在预防及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及雷公藤多苷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尿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以及大量白蛋白尿组,分别检测其血清CRP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治疗组加用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4个月后观察患者肾功能及CRP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尿蛋白水平越高,CRP升高更加明显(P<0.05);雷公藤多苷治疗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清除率均显著改善(P<0.05),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血清CRP与老年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能够反映出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肾病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血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权晓娟  王妮  姜素珍  张水利  张莹 《医学争鸣》2007,28(24):2267-2268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测定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4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期(20μg/min〈UAER〈200μg/min);3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期(UAER〉200μg/min)的血清CRP含量,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也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均为P〈0.05).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也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均为P〈0.05).结论:血清CRP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中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水平随尿白蛋白增加而升高.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及Ⅳ型胶原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Ⅳ型胶原(Collage Ⅳ,C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70例糖尿病患者和63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LN、CⅣ浓度,用直线相关分析了糖尿病患者血清LN、CⅣ与其它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LN、CⅣ高于正常对照(P<0.01),肾病组高于无肾病组(P<0.05),同时,大量蛋白尿者、终末期肾病者的血清LN、CⅣ高于正常蛋白尿及微量蛋白尿者(P<0.01),微量蛋白尿者的血清LN高于正常蛋白尿者(P<0.05)。直线相关分析提示血清LN及CⅣ均与病程相关(P<0.01),且血清LN与CⅣ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LN、CⅣ在糖尿病及其肾病组明显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uAlb/uCr)分为高白蛋白尿组(含大量和微量白蛋白尿患者:uAlb/uCr≥30 mg/mmol)和正常白蛋白尿组(uAlb/uCr<30 mg/mmol);另选择4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测定其uNGAL水平、血脂及血糖水平等.结果 uNGAL蛋白表达水平在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和高白蛋白尿组中逐层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各指标和糖尿病肾病进展程度的相关性,发现uAlb/uCr、uNGAL、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的表达水平和疾病发展呈正相关(ruAlb/uCr=0.16,ruNGAL=0.18,rFBG =0.41,rTG=0.72,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疾病发展呈负相关(rHDL-C=-2.19,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uNGAL水平增加,且与肾损伤程度相关,uNGAL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血糖及血脂控制不佳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