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AE反应标记T淋巴细胞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仪器,是识别T、B淋巴细胞技术上一大改进。但该法可靠性如何,迄今看法仍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检验该法的可靠性,本文用ANAE反应的方法对裸鼠(无胸腺小鼠)和正常小鼠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观察。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结和脾脏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分别为76.25±2.00%、62.25±5.85%和46.50±2.72%。裸鼠外周血、淋巴结和脾脏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分别为4.19±0.60%,1.35±0.37%和2.36±0.55%。裸鼠外周血,淋巴结和脾脏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都分别显著地低于正常小鼠。这说明ANAE主要存在于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ANAE反应可用作T细胞的一种标记。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化学方法,对青海105例正常藏族青年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进行了观察,发现试验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NAE总阳性率为77.8±6.61%,并按三种酶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ANAE反应为1-3个“点状颗粒型”的淋巴细胞百分率为51.15±8.72,4-8个“点状颗粒型的”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8.5±6.94,“弥散型”的淋巴细胞百分率为8.26±5.18,同时比较了不同性别的正常值及酶型变化,并在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化学方法,对从平原地区移居到青海玉树地区(海拔3800m),3—8个月内的78例正常青年人(汉族)及世居玉树地区105例正常藏族青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率进行了研究。移居组青年人外周血T细胞的总阳性率为61.13±6.44%;世居组青年人外周血T细胞的总阳性率为77.96±6.83%。结果表明,移居组青年人外固血T细胞ANAE总阳性率及“点状颗粒型”显著低于世居组青年人(P<0.01),而移居组“弥散颗粒型”T细胞的百分率高于世居组(P<0.05)。结果还表明世居藏族青年人T细胞的正常值与国内外各民族健康青年人正常值相接近,本实验结果提示两点:①高原缺氧对移居人群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可引起T细胞亚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失去平衡,是高原易罹患感冒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佐症。②为世居藏族人群对高原适应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α-醋酸萘酶酯酶(ANAE)反应的标记法,对104例青海土族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率进行了研究。见到ANAE反应者为T淋巴细胞,阳性率为77.36±6.48%。T淋巴细胞的亚群:“点状颗粒型”淋巴细胞为<58.35+7.6%;“弥散颗粒型”淋巴细胞为16.79+4.65%。同时发现ANAE阳性淋巴细胞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的方法标记淋巴细胞,观察98例足月临产妇外周血淋巴细胞 ANAE 总阳性率及各反应类型的比例,并与36例未孕妇女作对照。结果表明两组淋巴细胞 ANAE 总阳性率无显著性变化,而4个以上圆点状颗粒型临产妇组低于对照组;单核样弥散反应型临产妇组高于对照组,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这可能反映了临产妇抑制性 T 细胞的增加。本文并比较了两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总值和白细胞分类数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酯酶染色技术在鉴别T与非T淋巴细胞上的意义,从正常人(26例)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作酯酶染色,同时与E花结试验作对比,以研究两种技术的相关性。结果如下: 1、99.3±2.1%(均值±标准差)的活性ERFC(E花结形成细胞),94.4±7.2%的总ERFC均呈ANAE( )。 2、ANAE( )淋巴细胞中,82.4±5.6%具有形成E花结的能力。 3、总ERFC百分率为60.9±8.5%:ANAE( )淋巴细胞(12例)百分率为56.5±10.5%,二者的差别不显著(P>0.05)。由上可知,ANAE活性和E花结形式成能为常平行存在于T淋巴细胞,二者均可作为T淋巴细胞的标志,酯酶染色由于其方法简便,如能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细胞免疫测定中将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非特异酯酶(ANAE)标记染色法,探讨了30例wister纯系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正常值.结果是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8.1±3.5%:雄鼠为67.2±3.6%,雌鼠为68.5±3.3%.试验中采用三种pH孵育液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当pH6.1时ANAE阳性率较高,为69.1±2.5%,与pH6.4孵育液时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pH5.8孵育液时的阳性率进行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对20例健康成人微量周血(0.1ml)标本同时进行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分型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转化率与ANAE点型细胞百分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7%的转化T淋巴母细胞ANAE阳性反应呈局灶性点样型,而83%的转化T淋巴母细胞ANAE阳性反应显著增强,呈弥散样型。提示ANAE总阳性反应是T淋巴母细胞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新疆维吾尔族百岁老人(100~112岁)、老年前期、(50~60岁)青年(20~25岁)外周血的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蒂酯酶(ANAE)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百岁老人组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为60.70±11.05%,其中斑点型为30.30±9.29%,弥散型为30.41±9.91%;阳性率与青年组相比,该酶在淋巴细胞中的总均值较低,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与老年前期组相比,阳性率与酶分布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百岁老人组的细胞免疫功能与老年前期组相比,无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10.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包虫病人的细胞免疫方面的报道,而国外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也较少,新疆又是包虫病的流行区,我们认为应该对包虫病人的细胞免疫状况进行探讨,因此做了本试验。本文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对54例包虫病人和32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ANAE阳性率的测定。结果包虫病人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说明辅助T细胞减少,抑制T细胞并不减少。少数民族患者与汉族患者相比,肺包虫病人与肝包虫病人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ANAE标记人周血淋巴细胞正常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周血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 (ANAE)活性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显示ANAE法标记 1 0 0例正常成年人周血淋巴细胞并进行计数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为 6 3%~ 85 % ,平均值为 72 .5± 6 .0 2。结论 :掌握适合的实验条件方能确定淋巴细胞ANAE活性的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胸腺因子作用于小鼠,以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标记小鼠末梢血液 ANAE 阳性 T 淋巴细胞,测定胸腺因子对血液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胸腺因子有明显提高小鼠血液 ANAE~ T 淋巴细胞总数的作用,其中颗粒型与分散型阳性 T 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现象。根据结果,本文讨论了胸腺因子对淋巴细胞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进行了新疆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和汉族各50例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酯酶(ANAE)活性的测定。结果是:维族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为80.7±8.2%,其中斑点型与弥散型分别为62.3±10.7%和18.4±7.8%。阳性率与反应类型无民族间和性别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E和ANAE双标记法,标记正常人周围血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及PHA刺激转化的淋巴细胞,发现周围血小淋巴细胞E和ANAE点状阳性率接近,胸腺细胞和转化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很低。实验证明ANAE可以作为周围血成熟的T细胞标记。双标记方法简便、可靠,并可同时分析两种标记在淋巴细胞中的反应,有利于淋巴细胞性质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E花结形成为T淋巴细胞特异的标志,近年来又明确了健康人外周血中多数静止期成熟T细胞,具有非特异性酯酶(ANAE)活性。如实验条件严格,则两种反应可用做细胞免疫测定法之一。在此基础上,国内外研究者采用的E花结形成与ANAE染色相结合的双标记法,更能准确和较全面地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我们用双标记法也检测了癌症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并探讨了双标记法的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T细胞功能与酯酶活性的特点,有人开展了用有丝分裂原转化正常人体和动物淋巴细胞的酯酶活性,并且做了恶性变淋巴样细胞的ANAE活性的探讨。目前尚未见有关探讨转化的非淋巴细胞型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双标记反应的报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建立了小鼠脾细胞酸性α醋酸茶酯酶(ANAE)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并采用ANAE染色方法检测了经羊红细胞(SRBC)免疫后的C57BL/6小鼠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染色结果,并对ANAE~+细胞进行了颗粒分型。结果表明,外周血中ANAE~+细胞数为69.0±5.4%,其中斑点型占54.5±5.0%,分散型占14.5±4.6%。小鼠脾脏ANAE~+细胞为43.1±12.1%,其中斑点型占35.7±10.6%,分散型占7.4±2.9%。同时观察了小剂量γ射线照射对小鼠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ANAE染色的影响,结果在24.4mGy至122.0mGy剂量范围内未见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长白新喹”对小白鼠外周血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种S_(180)腹水癌细胞。于接种后第三天,实验组用“长白新喹”0.8mg/0.2ml,腹腔注射,连续7天。两组均有实验前后作为自身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组动物之间以及实验前后的自身对照血液内ANAE阳性淋巴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但用药7天后,实验组9粒以上的颗粒型淋巴细胞及弥散型淋巴细胞均明显增多(P<0.05)。根据上述结果本文讨论了抗癌药“长白新喹”对细胞免疫的影响。“长白新喹”经过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细胞研究室几年来的系统研究,证明具有抗癌作用,并已报导。此抗癌药也曾应用于临床,但迄今尚未见到有关“长白新喹”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影响的报导。  相似文献   

18.
脾虚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ANAE 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细胞化学方法及显微分光光度技术对30例脾虚患者、20例非脾虚患者及20例正常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的定性定量观察,发现脾虚者淋巴细胞 ANAE 阳性率、点状颗粒型百分率及单核细胞 ANAE 含量三项指标与两个对照组相比,皆有明显的变化(P<0.01),为“脾为之卫”的理论及脾虚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和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外研究采用酯酶染色法,以非特异性酯酶作为T淋巴细胞的酶标记,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鉴别T、B淋巴细胞。试验的基本原理为:T细胞胞浆中含有非特异性的—醋酸萘酯酶(—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 ANAE),能将—醋酸萘酯水解,生成—萘酚和醋酸离子,然后—萘酚与六偶氮付品红偶联,在细胞浆中酯酶所在部位生成不溶性的红棕色沉淀物,而B细胞则无此种反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采用 ANAE 和 Giemsa 染色,观察6种畸形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细胞的变化,并与77例健康新生儿作对照。结果:ANAE 染色观察畸形新生儿组淋巴细胞 ANAE总阳性率为54.4±13.7,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组(72.3±1.1),P<0.01。在淋巴细胞ANAE 反应类型方面,主要表现为1~3个圆点状颗粒型,畸形组(47.2±11.4)显著低于正常组(65.2±8.1),P<0.01,单核样弥散型,畸形组(4.0±2.4)显著高于正常组(1.7±1.7),P<0.01。Giemsa 染色观察,畸形组微核率为3~10‰,并见幼稚细胞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