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引起浮肿的症状,古代称为“水气”或“水胀”。《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欬,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金匮要略》亦专列水气病篇,并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及五脏水之别。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诚  董尚朴 《河北中医》2003,25(3):237-238
2 中医病因病机肾病综合征属中医学水肿、腰痛、尿浊等范畴。相似记载始见于《内经》 ,如《灵枢·水胀》篇称为“水”。指出 :“水始起也 ,目窠上微肿 ,如新卧起之状 ,其颈脉动 ,时咳 ,阴股间寒 ,足胫肿 ,腹乃大 ,其水已成矣。”《素问·水热穴论》曰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 ,肾汗出逢于风 ,内不得入于脏腑 ,外不得越于皮肤 ,客于玄府 ,行于皮里 ,传为跗肿 ,本之于肾 ,名曰风水。”《金匮要略》称“水气”。《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曰 :“夫水之病 ,皆生于脏腑。方家所出 ,立名不同 ,亦有二十四水 ,或十八水 ,或十二水 ,或五水……。寻起…  相似文献   

3.
水肿一证,早在《内经》里就有详细的记载。如《灵枢·水胀》篇:“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颈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与现代医学中急性肾炎性水肿非常相似。再如朱丹溪在《脉因证治》中说:“面色惨  相似文献   

4.
《内经》对徐疾补泻手法,在《灵枢》和《素问》中分别予以不同的论述。《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而《素问·针解》却用“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疾按之”述之。对于第一段经文,《灵枢·小针解》就  相似文献   

5.
人迎穴最早载于《灵枢经·本输》篇:"人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各曰人迎,别名王会,天王会。"[1]《针灸甲乙经·颈凡十七穴》云:"人迎……在颈大脉,动应手,侠结喉,以候五藏气,足阳明脉气所发。"[2]人迎穴属于足阳明胃经,而胃经乃是多气多血之经,由于人迎的特殊位置使它可以"候五脏之气"。同时人迎又是"足阳明少阳之会",  相似文献   

6.
申珊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45-247
肾病综合征属中医学水肿、腰痛、尿浊等范畴.相似记载始见于《内经》,如《灵枢·水胀》[1]篇称为"水".指出:"水势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素问·水热穴论》[2]曰:"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本之于肾,名之风水".这些描述均与本病相似.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多因素体禀赋薄弱,或体虚感邪、风寒湿热外袭、湿毒浸淫,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失调等引起或诱发.其中尤以禀赋薄弱、体虚感邪为要.  相似文献   

7.
<正>肺炎喘嗽是以气喘、咳嗽、咳痰痰鸣、发热为主症的肺系疾病,虽然本病名最早见于清代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但是中医学对本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如《素问·咳论》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灵枢·五阅五使》曰:"故肺病者,喘息鼻张。"《素问·通评虚实论》有"乳子中风热,喘鸣息肩者"。临床上笔者发现有部分患儿证属肺脾气虚型,表现为痰喘较重而无发热表  相似文献   

8.
一祖国医学对急性肾炎的认识急性肾炎是一个现代医学的病名,在历代祖国医学文献里,找不到这同样的名称。但关于急性肾炎的证状,病因,及治疗等的类似记载,却是相当丰富的。如灵枢水胀篇说:“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论疾诊尺篇说:“视人之目裹上微肿,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素  相似文献   

9.
营卫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对营卫的阐发内容极为丰富,笔者拟从营卫的生理、病理、治则及临床应用方面略述管见。1 营卫的生理1.1 营卫的含义 营卫在《内经》不同的篇章有着不同的含义,如《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本神》篇曰:“脾藏营”,说明营是水谷化生的精气。《灵枢·营气》篇曰:“精专者,行于经遂,常营无已”,即水谷化生的精气中,精纯的部分,行于经脉之中,经常运转不止。《灵枢·脉度》曰:“脉为营”,指脉是血气运行的管道。《素问·玉机真脏论》曰:“冬脉如营”即冬脉营居于内。《素问·痹论》又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即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  相似文献   

10.
孙中诚  董尚朴 《河北中医》2003,25(3):237-238
2 中医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属中医学水肿、腰痛、尿浊等范畴.相似记载始见于<内经>,如<灵枢*水胀>篇称为"水".指出:"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素问*水热穴论>曰:"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金匮要略>称"水气".<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曰:"夫水之病,皆生于脏腑.方家所出,立名不同,亦有二十四水,或十八水,或十二水,或五水…….  相似文献   

11.
张桐  李今垣  周洁  王园园  谢静 《新中医》2014,46(1):232-233
<正>反与戾源自《内经》,其中反与戾合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后世医家多有注述,说法不一,约分两种。其一,筋病说。多数医家认为,反戾属筋病。如唐·王冰《重广补注注黄帝内经素问》曰:"转筋也。"明·吴崑《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曰:"木甚协火,则筋引急,或偏引之,则为转为反,而乖戾于常也矣。"明·张景岳《类经》曰:"诸转反戾,转筋拘挛也。"明·李中梓《内经知要》曰:"筋转挛蜷,燥热所致。"清·汪昂《素问灵枢类篡约注》曰:"转筋之类。"清·黄元御《素问悬解》曰:"谓转筋病。"  相似文献   

12.
人迎洞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迎洞刺,是用针刺激颈动脉窦部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人迎穴相当于颈动脉窦的部位,属于足阳明胃经,《灵枢·寒热病篇》云:“颈侧之动脉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针灸甲乙经》云:“人迎……在总颈动脉应手,挟咽喉,以候五脏气,足阳明动脉所发”。古代针灸文献,如《针灸聚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等记载,人迎穴的治病范围很广,如吐逆,霍乱,胸中满,喘呼不得息,咽喉肿痛,瘰疬,食不下,头痛,耳鸣等。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能和应用特点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兆琳 《中国针灸》1998,18(10):623-625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一条极重要的经脉,它循行于人体面、胸、腹及下肢前侧,网络人体前侧大部。脏腑络属上又与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脾胃相联系。《内经》中有许多有关足阳明的记载,尤多见于《灵枢》之中,后世对足阳明胃经的认识多导源于此,现就其中有关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能和应用特点探讨如下。1 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能11 调理脾胃,以助运化《灵枢·五邪》曰“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认为足阳明经可以治疗脾胃阴阳诸疾。文中…  相似文献   

14.
一、单腹胀命名的渊源灵枢水胀篇:“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素问大奇论:“肝肾脉并沉为石水。”素问阴阳别论:“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大为石水,起脐已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内经中鼓胀、石水、与肝性腹水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5.
水肿病从肺脾肾论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本病早在《内经》有记载称为"水"。根据其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灵枢?水胀》篇对其症状做了详细的描述,"水始起也,自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  相似文献   

16.
针刺徐疾补泻法源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意思是说,“徐而疾”的手法会使正气实(补法);“疾而徐”的手法会使邪气虚(泻法)。至于“徐而疾”与“疾而徐”是一种什么手法在《内经》里就有两种解释。一是《灵枢·小针解》的解释:“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  相似文献   

17.
刘嘉妍  史慧妍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318-2320
人迎,足阳明胃经穴,位于结喉旁,颈总动脉搏动处,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穴在中医诊断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特殊的解剖定位及复杂结构,在古代一度作为危险穴而禁刺、禁灸,随着现代医学与解剖学的发展,对人迎穴的认识更为清晰、深入,其刺灸方法更有的放矢,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文章介绍了人迎穴自《灵枢》以来在解剖、诊断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18.
综合《内经》全文 ,从以下几方面对胃病证候规律作一初步探讨。①胃的证候特点基本上是以足阳明胃经的经络病候为主要表现所呈现的一系列症状。且主要与消化异常有关。②《素问》及《灵枢》中描述胃的证候 ,明确提及了“虚”、“实”、“寒”、“热”之别。③胃疟、胃咳、胃风、胃胀等几大病的证候特点与《内经》全文体现出的胃病证候规律基本一致。以上几点说明《内经》时代的医家认识胃病证候多遵从足阳明胃经脉循行的规律 ,且注重证病结合 ,脏腑分证中渗透了八纲辨证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1.《内经》中的"开"与"关"《内经》中对于开、阖、枢的记述,可从《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中,知其梗概.《素问·阴阳离合论》曰:"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命曰一阳.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命曰一阴."明白说明:以"太"为开,以"明、厥"为阖,以"少"为枢.  相似文献   

20.
肾炎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现代医学分为急慢性两种。祖国医学文献里,虽无肾炎病名的记载,但对肾炎的症状,早有详细论述,如灵枢水胀篇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金匮水气篇曰:“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按以上两条水肿症候,与现代医学所述肾炎症状,先有眼睑浮肿,继之四肢及腹部水肿,水肿明显时,可出现小便减少,并可出现胸水,导致喘咳等症,似乎相符。但祖国医学水肿门中,包括一切可以出现水肿疾病在内,当然亦有很多论述属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肾炎,这里仅举例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