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药物涂层支架主要由支架、基质和药物3部分组成。药物涂层支架以金属支架为载体携带药物到达血管损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的时间内充分释放到血管壁内,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抗炎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抗迁移、抗增生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雷帕霉素、紫杉醇、放线菌素D等。支持内膜愈合的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雌二醇等。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可诱导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这对血管内皮的增生与再狭窄有重要影响,部分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如血清C-反应蛋白的浓度、血清脂蛋白、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血清白细胞介素18等对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The role of alpha(v)beta3 integrins in vascular heali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lpha(v)beta3 integri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vascular healing. Vascular injury is a stimulus for expression of alpha(v)beta3 by vascular cells and, among other effects, alpha(v)beta3 integrins function in the adhesion of activated platelets to endothelium. white cell/endothelium interactions, platelet-mediated thrombin generation, fibrin clot retraction by nucleated cells, smooth muscle cell (SMC)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vascular cell apoptosis,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There are ten different animal models in which treatment with alpha(v)beta3 antagonists reduced the vascular response, including (neo)intima formation, after mechanical injury. These studies, along with mechanistic data derived from cell culture studies, provide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alpha(v)beta3 integrins are involved in vascular repair processes. The challenge is to develop a therapeutic agent that will prove effective in reducing restenosis in human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并总结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支架置入后的冠状动脉再狭窄,展望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 方法:以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生物相容性,再狭窄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drug eluting stent, bare metal stent, biocompatibility, resten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再狭窄率,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为评价指标。纳入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 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523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普通金属裸支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用普通金属裸支架取代球囊扩张,使支架内再狭窄由50%下降到20%~30%;药物洗脱支架改善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愈后,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大多数药物洗脱支架由药物、药物载体、支架平台3部分组成,其中金属支架和聚合物不能被人体吸收。金属置入物和药物载体长期存留于血管中,影响内皮化、引起局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和后期的血栓形成。 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防止支架内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明显优于普通金属裸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载体对血管内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血管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但由此产生的并发症也日益显露出来,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是影响支架材料与人体生物相容性的关键因素。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引发内皮层剥脱,导致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反应,造成支架内再狭窄,因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功能改变在支架内再狭窄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所选用的支架置入人体后如何发生快速的血管内皮化反应及寻找如何解决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的途径,文章通过检索大量文献,来对支架置入后的快速血管内皮化进行探讨分析,以寻求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冠状动脉支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明显改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引起的急性闭塞并发症以及血管再狭窄。但支架置入同样面临再狭窄的问题,尤其是复杂病变更易形成再狭窄。研究证实,血栓、炎症和平滑肌增生是支架再狭窄的3个重要阶段,其中血管内膜增生是再狭窄的最主要机制。文章通过检索文献总结了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置入后再狭窄,分析了支架置入对侧支循环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背景:纳米纤维技术可同时担载多种药物,避开血脑屏障限制实现脑胶质瘤的序贯联合化疗。 目的:用乳液电纺法制备同时担载紫杉醇和阿霉素的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纤维并实现两种药物的序贯释放,探讨纳米纤维介导的紫杉醇和阿霉素序贯联合治疗SHg-44胶质瘤的效果及机制。 方法:实验分为4组,1640培养液对照组,1%阿霉素组,1%紫杉醇组,5%(阿霉素+紫杉醇)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和阿霉素的体外释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纳米纤维介导的紫杉醇和阿霉素序贯治疗对SHg-44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紫杉醇和阿霉素序贯治疗对SHg-44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结果与结论:纳米纤维介导的紫杉醇和阿霉素序贯治疗对SHg-44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且作用效果好于单独药物应用。提示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纤维作为一种药物载体能提高紫杉醇和阿霉素对SHg-44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关键词:胶质瘤;紫杉醇;阿霉素;序贯化疗;细胞凋亡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22  相似文献   

7.
张晓梅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52):10320-10322
血管植入物置入时的血管损伤以及随后引发的损伤后修复反应导致植入物置入后局部和系统的炎症反应,血小板和炎症细胞聚集、释放炎症递质、趋化因子黏附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最终导致植入物置入后再狭窄,植入物置入后炎症反应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关系密切。掌握炎性因子的特性,监测炎性因子的指标改变,采取一些可增加组织相容性的措施,可以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应用药物涂层植入物,熟练置入技巧,减少植入物置入后发生炎症反应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自体大隐静脉桥的再狭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已表明,应用血管外支架是预防再狭窄的一种可行办法。 目的:以犬双侧后腿股静脉-股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为基础,观察可降解性聚乙醇酸血管外支架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作用。 方法:24只草犬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进行双侧后腿股动脉移植,聚乙醇酸外支架组移植静脉后外套聚乙醇酸外支架,涤纶外支架组移植静脉后外套非限制性非可降解材料(涤纶)外支架。移植后4,6周取出移植静脉,测量其内膜、中膜的厚度。同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计算其细胞增殖情况与滋养血管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聚乙醇酸外支架和涤纶外支架均与移植静脉壁之间形成了富含毛细血管的新生外膜,移植静脉中膜及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 < 0.05);中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而外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增高(P < 0.05),中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聚乙醇酸外支架组移植静脉中膜及内膜厚度小于涤纶外支架组(P < 0.05),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低于涤纶外支架组(P < 0.05)。提示可降解性聚乙醇酸血管外支架在血管移植后可以明显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和中膜增生,进而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是一种良好的可用于抑制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外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 方法:以颅内动脉,支架,狭窄,血小板活化,炎症因子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ts, stenosis, elevated platelet activa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血小板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变化为评价指标。纳入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和其他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方法。 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650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脑血管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分析。血小板活化、炎性反应和炎症因子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中的作用,目前成为研究的热点。认识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对判断支架置入的适应证及有效预防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后急性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活化的血小板通过其释放产物加重对内皮细胞的破坏作用,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迁移。支架本身作为一种外来刺激物,首先引起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聚集和激活,分泌出大量的各种细胞因子,导致血栓的形成。随之大量的白细胞将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后分泌出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导致平滑肌细胞大量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由于新生内膜的大量增生,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 结论:置入前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同时控制置入后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将会成为治疗颅内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背景: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支架置入的后期再狭窄问题开始制约支架的进一步发展。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弯曲冠脉血管后的药物浓度场及壁面切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及药物洗脱支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选取3种药物释放率情况,采用数值方法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弯曲冠脉后的药物浓度场和壁面切应力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血管的弯曲和支架的置入对药物扩散的浓度场有较大影响。药物释放速率的改变对浓度分布规律没有影响。由于流场分布的不均匀,弯曲冠脉血管内侧的药物浓度高于外侧,下游的浓度高于上游。外侧支架附近的血管壁上出现低切应力区,加上低的药物浓度分布,使得这些位置(特别是上游区域)成为再狭窄萌发的高危险区。结果提示,如果根据置入支架所处位置的流场分布特点,有意识的对支架表面载药量的分配分布进行合理的优化,适当增加上游和外侧药物涂层的浓度,减少下游和内侧涂层的浓度;增加径向连接筋的载药量,减少连接筋数目,充分利用流动带来的上游药物浓度,使得血管壁附近的药物浓度分布更加均匀合理,这将既节省药量,又有利于抑制内膜增生。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冠状动脉;药物浓度分布;内膜增生;心血管置入物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16  相似文献   

11.
背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等并发症越来越引起关注。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材料与人体相容性的研究。 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1980/2011-08)、MEDLINE(1966/2011-08)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1-08)、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收集发表的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中文献,对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总结。 结果与结论:当血管内皮化完成之后,生物可降解支架如期降解,从而克服了支架本身作为异物的血栓源性,抑制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效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生物可降解支架还可作为药物局部投放的载体,达到有效防止支架置入后血管急性闭塞和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抗肿瘤药物替莫唑胺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的体外抗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使用塞来昔布、替莫唑胺和两者联合用药干预U251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以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检测药物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药物对U25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双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对U251细胞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处理后,U251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以联合用药组细胞最为显著;当塞来昔布与替莫唑胺联合应用时,显著增强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抑制细胞迁移,并促进其凋亡;塞来昔布和替莫唑胺联合作用后,U251细胞Bax表达增高、Bcl-2表达降低。结论塞来昔布和替莫唑胺联合应用可以协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其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Bax表达的上调以及Bcl-2表达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加支架置入自1977年应用于临床近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但是金属支架可导致血栓形成。近年来携带并释放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药物的洗脱支架已应用于临床,可抑制新生内膜增长,降低再狭窄率。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延迟晚发血栓形成是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关键问题,所以支架置入后要给予强有力的抗凝治疗。氯吡格雷与噻氯匹定都是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与噻氯匹定相比,氯吡格雷不良反应小,安全系数更大,起效也更快。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预防及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是安全有效的。随着导管的改进及相关新技术和新疗法的应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从而降低再狭窄率。 关键词:支架置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药物洗脱支架;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4.
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相比,最大的改进就是在原有裸金属支架平台上,增加了药物载体和药物。虽然冠状动脉支架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有了提高,但是再狭窄仍然是限制支架应用的一个障碍。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过敏反应已有报道。文章在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进行了临床研究,探讨了支架再狭窄产生的原因并从临床实例角度综合研究了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新进展与启示。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药物洗脱支架;裸支架;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认识与其相关的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降低再狭窄率有重要意义。血管支架作为一种异物,置入后使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导致血栓的形成,大量的白细胞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分泌出细胞因子,并发生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导致新生内膜增生,血管壁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血管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还与支架的种类和相关药物支持治疗相关。应用具有抗炎症反应、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药物支架,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加强术后的药物支持治疗可降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以提供含As2O3缓释血管内支架植入手术后防止再狭窄的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大鼠VSMC并以As2O3处理;用四甲基偶氮唑蓝还原反应(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以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 2μmol/L的As2O3对VSMC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P<0.01)。以2μmol/L的As2O3作用72h后,AS2O3对PCNAmRNA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9),对VSMC凋亡的发生(P=0.0001)及对Caspase-3的激活(P=0.005)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 As2O3可有效抑制VSMC增殖,诱导VSMC凋亡。As2O3的应用有可能为防治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药物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摘要 背景:聚乳酸类材料是目前常用的血管支架涂层材料,具有可降解、可塑性强、抗原性低和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而磁化的金属裸支架可显著降低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 目的:分析新型支架涂层材料雷帕霉素-聚乳酸纳米磁性微球复合材料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及对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 方法:分散聚合法制作雷帕霉素-聚乳酸纳米磁性微球复合材料小膜片,标准条件下与3~5代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培养7 d,MTT法检测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不同磁性微球浓度的聚乳酸复合材料膜片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 < 0.05),雷帕霉素-聚乳酸纳米磁性微球复合材料膜片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程度与未添加磁性微球的膜片无明显差异(P > 0.05),但强于未添加雷帕霉素的膜片(P < 0.05)。提示,雷帕霉素-聚乳酸纳米磁性微球复合材料既能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又具有很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雷帕霉素;纳米;聚乳酸;磁性微球;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07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的影像形态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影像形态学差异。 方法:选择2003-05/2007-05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82例,按置入支架材料的类型分组:金属裸支架组74例(98支),药物涂层支架组108例(37支)。两组患者分别于颅内动脉狭窄部位置入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随访15个月。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金属裸支架组比较,药物涂层支架组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支架内弥漫性再狭窄、超过支架边缘的弥漫增殖性病变明显减少,支架内局限性再狭窄和支架近端局限性再狭窄明显增多(P < 0.05或0.01)。 结论:金属裸支架置入处再狭窄发生率高,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弥漫和支架内弥漫累及两端为主;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低,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局限和支架近端局限多见。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血管造影下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支架置入操作技术参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主要危险因子。这些危险因子在不同的组合条件下可对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研究结果较一致的可增加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危险的因素为:冠状动脉病变长度、病变血管直径< 3 mm、开口病变、支架总长度以及置入支架的个数。同样研究结果较一致的是:药物洗脱支架(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和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相比,明显降低了发生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危险;而这2种药物洗脱支架之间相比,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风险方面似乎优于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而其他的一些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等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目前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涂层支架进行讨论,进而探讨药物涂层支架对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作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3/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3/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从目前最常用的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和紫杉醇涂层支架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讨论药物涂层支架在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中的应用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结果:药物涂层支架可以很好地减少支架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贴壁不良、支架断裂等其他问题。 结论:药物涂层支架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良好。但是药物涂层支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