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酚妥拉明对小儿肺炎肺动脉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了9例小儿肺炎应用酚妥拉明前、后右室射血前期/右室射血时间(RPEP/RVET)及右室射血前期/加速时间(RPEP/AT)比值。结果表明用药后二比值均明显下降(P均<0.01),提示酚妥拉明可明显降低小儿肺炎肺动脉压力,从而为临床应用酚妥拉明矫治小儿肺炎肺动脉高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琦  李迎春  何平 《当代医学》2021,27(24):154-155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74例肺炎患儿,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分为重症组(n=303)与轻症组(n=471),另选取同期健康婴幼儿200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25-(OH)D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另比较缺乏组(n=154)与充足组(n=620)的治疗效果.结果 重症组、轻症组血清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充足组住院时间、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均短于缺乏组(P<0.05).结论 婴幼儿肺炎与血清25-(OH)D3密切相关,该指标不仅可反映病情程度,还影响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动脉灌注4℃含氧冷血和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例符合条件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肺保护组(n=15):CPB期间经肺动脉间断灌注4℃含氧冷血,并在灌注期间给予间断肺通气;对照组(n=15):常规行心脏手术?记录呼吸机支持时间;分别在CPB前和CPB结束及结束后1?6 h测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气道阻力(Raw)和肺静态顺应性(Cstat)?结果: 术后肺保护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肺保护组CPB结束后1?6 h OI?Cst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0.01),而RI?Raw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和P < 0.01)?结论: 肺动脉含氧冷血间断灌注及间断肺通气对CPB肺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右心功能,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功能改变的机理。方法对3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右室Tei指数及左心功能指标。结果 3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Te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表明右室收缩、舒张功能均受损,而左室收缩功能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左室舒张功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的评价,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急性肺栓塞(APE)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确诊为下肢血栓脱落所致的APE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根据不同部位DVT病理解剖部位分为股腘静脉组(n=22)、小腿肌间静脉组(n=30)、胫腓腘静脉组(n=14),对比三组临床资料、B型钠尿肽(BNP)、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右室径宽度、肺动脉主干宽度、右室流出道宽度,分析不同部位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相关性,并分析患者不同预后。结果:血清BNP水平:胫腓腘静脉组>小腿肌间静脉组>股腘静脉组(P<0.05);股腘静脉组动脉主干宽度、右室流出道宽度、右室径宽度均低于胫腓腘静脉组、小腿肌间静脉组(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胫腓腘静脉组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肺动脉高压重度患者比例高于胫腓腘静脉组、股腘静脉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不同部位(股腘静脉、小腿肌间静脉、胫腓腘静脉)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2、0.564...  相似文献   

6.
同步测定了42例患者的肺动脉瓣口前向脉冲多普勒频谱和心导管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指标。结果:1.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血管阻力(PVR)与AT,AT/RVET、AV/DV的r值为|0.72~0.78|,P<0.01。肺循环血量(QP)与这3项频谱指标的r值分别为0.47,0.29和-0.31、P分别为<0.01,>0.05和<0.05,相关方向与之PASP和PVR的相反。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PASP、PVR与AT,AT/RVET及AV/DV的复r值分别为0.80,0.81,0.78(P均<0.001)。QP因素的影响方向略相反,但不显著。3.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各单因素在PASP正常组与升高组均数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但有较多病例重叠。结论是肺动脉瓣口脉冲多普勒指标变化系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多变量的综合作用,以PASP和PVR为著,用各指标估测肺动脉压力时,应考虑PVR和QP等变量的影响,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患者顺利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镇静,对照组未用药物,比较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结果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M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VEF、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V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有利于改善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50例PPHN患儿分为HFOV组(A组,n=16)、HFOV联合低剂量西地那非组(B组,n=16)和HFOV联合高剂量西地那非组(C组,n=18),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肺动脉压(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CO2分压(PaCO2)。结果治疗前各组PAP、PaO2、S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AP降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O2、S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PaO2和SaO2升高的幅度及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aO2升高的幅度和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PPH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缬沙坦 (Valsartan)对野百合碱 (Monocrotaline,MCT)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M组 (肺动脉高压模型组 )一次性项背部注射野百合碱 (6 0 m g/ kg)后自由摄食、饮水 ;V组 (缬沙坦干预组 ) ,同 M组注射野百合碱并同等条件饲养 ,4周后开始用缬沙坦 (2 0 mg/ kg· d- 1 )灌胃 ,持续 4周达实验终点 ;C组 (正常对照组 )一次性项背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与实验组同等条件饲养。采用大鼠尾压测定仪测量鼠尾动脉压 ,然后经微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m PAP) ;计算右室肥大指数 [RV / (L V+S) ];TUNEL法进行右室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缬沙坦可有效降低 MCT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m PAP(P <0 .0 5 ) ;抑制右室心肌细胞凋亡 (P <0 .0 1) ;对体循环压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可有效防治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室心肌细胞凋亡 ,作用机制可能与其AT1受体阻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VVI模式下右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1年后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只能接受VVI单腔起搏治疗且起搏依赖的患者,分为右室间隔部起搏组(RVSP组,n=30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P组,n=30例)?于术前及术后1年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时间-容积曲线,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结果:术前两组左室收缩的同步性及LVEF无显著差异;随访1年后,RVSP组与RVAP组相比,LVEF稍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Tmsv 16-SD%?Tmsv 12-S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VSP较RVAP左室收缩的同步性好,左室收缩功能影响小,更接近于生理起搏?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三导程心输出量机,测定45例正常儿和48例喘憋性肺炎(以下简称喘肺)患儿的右室收缩时间间期(RVETI)。结果:喘肺儿RPEP_c右室功能指数(Q-C_c)及右室射血前期与射血期比值(RPEP/RVET)延长,RVET_c缩短,但总电机械收缩期(Q-P2_c)不变。重型组患儿RVSTI异常较轻型组为著,二组恢复期与正常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认为:当RPEP/RVET>0.400和>0.530时,结合临床可作为喘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和右室衰竭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G B Zen 《中华医学杂志》1989,69(6):311-4, 22
The hemodynamic changes and 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 angiotensin II (ATII), aldosterone (Ald) levels in 38 COPD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ere studied. We found that the 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 (RVP),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PVR) and the levels of PRA, ATII, Al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not accompanied b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addition, a clos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PRA, ATII, Ald and RVP, PAP, PV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II and PAP was very remarkable (r = 0.67, P less than 0.001).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ctivation of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 increases in COPD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may invol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hemodynamic chang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儿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27例轻度窒息、18例重度窒息及1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二维超声及STI测定,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和正常新生儿比较,轻、重度窒息组心脏的腔室大小和室壁厚度无变化(P〉0.05)。轻、重度窒息组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急性期右室射血时间(RVET)缩短(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PEP)延长。重度窒息新生儿RPEP/RVET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较正常和轻度窒息新生儿增大(P〈0.05)。急性期重度窒息新生儿较正常新生儿的左室射血前期时间(IPEP)有所延长(P〈0.05)。急性期和恢复期重度窒息组RPEP/RVET增大者较轻度窒息组增多,急性期RPEP/RVET增大者心衰发生及远期致残率较RPEP/RVET正常者增加。结论 窒息对新生儿心功能的影响右心重于左心。RPEP/RVET增大者临床表现较重,发生残疾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Liu MZ  Wang JH  Du J  Huang J  Li L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18-2622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移植患者术前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对患者移植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超声心功能检查、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做的67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肺血管阻力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等于或低于2.5Wood单位15例;Ⅱ组轻到中度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大于2.5Wood小于5.0Wood单位42例;Ⅲ组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等于或大于5.0Wood单位10例。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术后即刻、12、24及48h的CVP、MPAP、CO、Sv02、PAWP等指标;停体外循环后、术后第1、3、7d、1个月、3个月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及二、三尖瓣的返流情况等;术后详细记录各种并发症、治疗情况及术后30d的死亡率。结果本研究患者均完成心脏移植手术,3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30d内)。Ⅲ组患者的术前EF值与Ⅰ组比较,P〈0.05;3组患者的体外循环阻断时间、供体心脏热缺血、冷缺血时间无明显差别;Ⅲ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明显长于Ⅰ组、Ⅱ组P〈0.05,术后带管时间Ⅲ组与Ⅰ组比较,P〈0.05。3组间麻醉前MPAP、PVR,P〈0.05,Ⅲ组患者麻醉前CI明显低于Ⅰ组、PCWP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术后各时间点MPAP、PVR明显低于麻醉前、特别是术后48h,P〈0.05,但仍表现为肺动脉压升高。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Ⅱ组1例、Ⅲ组2例)、急性右心衰竭6例(Ⅰ组1例、Ⅱ组2例、Ⅲ组3例)。超声检查除Ⅲ组2例患者术后早期显示三尖瓣中量返流外,未发现明显的心脏扩大、收缩功能降低等异常情况。结论术前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后早期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但术后易发生急性右心衰竭等并发症,经积极的强心、利尿等治疗措施恢复良好。供体心脏的保护、围术期特别是术中及术后早期右心功能的维护、抗感染及排异反应的监测等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80例新生儿,其中经过超声心动图证实患有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新生儿38例,根据肺动脉压力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12例)、重度组(6例),其余4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比较各组患儿心脏各腔室大小,并对比分析测量结果。结果 患儿心脏右房内径、右室内径及主肺动脉内径随着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增高均有增大趋势。对照组与轻度组、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间右心房内径(RA)、右心室内径(RV)、主肺动脉内径(MPA)分别作两组样本t检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ASP的增高,新生儿低氧血症(PO2)逐渐加重,各组样本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进行准确诊断,对判定患儿预后、临床诊疗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形态及功能改变中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60例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三尖瓣反流峰速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将病例组分为轻、中、重度3组,选取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4组研究对象的右室舒张末容积、右室收缩末容积、每搏量及射血分数,并将所测各组右心室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度组较之轻、中度组及正常对照组,右室舒张末容积、右室收缩末容积明显增大,右室射血分数明显减小(P<0.05);中度组较之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右室舒张末容积、右室射血分数增大(P<0.05);轻度组右室舒张末容积、右室收缩末容积、右室每搏量及右室射血分数较之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可无创、准确地评价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ASD并成功施行封堵术的患者109例,肺动脉压力正常者5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35~50 mmHg)25例,中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50~70 mmHg)1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PASP〉70 mmHg)者12例。分别于封堵术前3 d,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结果肺动脉压力正常者及轻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术后3d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内径减小(P〈0.05),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降低,左心室内径增大,左心房和主动脉内径在术后1个月增大(P〈0.05),在后期随访中上述变化逐渐趋于稳定;中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在术后3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和左心房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在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ASD患者,通过封堵术可增加患者手术机会,但其心脏结构恢复时间长且效果差。  相似文献   

18.
赖惠芳  任伟伟  莫翠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3,(35):50-51,54,F000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右心室前后径、右心房横径和肺动脉主干内径,并计算右心室Tei指数.比较分析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右心室前后径、右心房横径、肺动脉主干内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m、Em和A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右心室Tei指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8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观 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ST2 水平、相关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 白E(IgE)的表达差异,并探讨sST2 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ST2、 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IgE 水平升高(P <0.05),而 IL-10 降低(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ST2 与IL-6、hs-CRP、PCT 及IgE 呈正相关(r =0.539、 0.587、0.421 和0.476,P =0.004、0.001、0.018 和0.011),而与IL-10 呈负相关(r =-0.713,P =0.000)。重度 哮喘发作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ST2 水平高于轻度哮喘发作组和中度哮喘发作组(P <0.05);重度哮喘发作组、 中度哮喘发作组及轻度哮喘发作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ST2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重度哮喘发作组患 者血清sST2 水平仍高于轻度哮喘发作组和中度哮喘发作组(P <0.05)。轻、中度哮喘发作组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sST2 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 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评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盛松  石开虎  张飞 《安徽医学》2010,31(12):1440-1442
目的探讨单向活瓣补片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7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采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麻醉行深静脉穿刺过程中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手术前后肺动脉压(PA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量(CO),另抽取外周动脉血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等项指标;手术前后行心脏彩超检查了解心脏间隔缺损状况及肺动脉压、间隔分流变化情况,同时检测PAP变化。结果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技术,患者术后早期PAP、PVR即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PaO2、CO增加,随访4~20个月,PAP进一步减低,心功能明显改善。全组除1例因术后低心排死亡外,其余均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或心力衰竭发生。随访中发现2例术后PH持续存在,单向活瓣持续右向左分流,其余44例心脏彩超提示术后1~6个月活瓣关闭(平均3.6个月)、分流消失,PH自术前的(76.81±13.33)mmHg降至(37.23±9.46)mmHg(P〈0.01)。结论应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技术能显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