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严重程度与角膜内皮细胞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01例(201眼)确诊为DR的患者行5个方位角膜内皮检查,以DR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期,比较不同分期DR之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面积标准差、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Ⅰ期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为(380.11±33.42)μm2、内皮细胞密度为(2 741.03±247.45)mm-2、六角形细胞比例为(52.14±6.85)%、平均中央角膜厚度(0.59±0.03)mm;而Ⅴ期患者各数值已分别变为(412.26±52.88)μm2、(2 508.39±398.60)mm-2、(48.99±5.74)%和(0.55±0.03)mm.以上各指标在Ⅰ期和Ⅱ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Ⅲ期、Ⅳ期和Ⅴ期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内皮细胞密度及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与Ⅰ期、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Ⅴ期六角型细胞比例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Ⅰ期、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随着DR严重程度增加,角膜内皮呈现细胞密度降低、平均细胞面积增加、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平均中央角膜厚度数值减少.提示糖尿病可对患者的视网膜和角膜组织造成明显损害,且二者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后其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和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观察其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变异系数增加,糖尿病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形态学与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角膜内皮细胞结构有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 (DiabeticKeratopathy ,DK) ,是由Schultz〔1〕在 2 0年前提出并命名的。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可分为两种 :原发性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和继发性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原发性是指糖尿病本身引起的角膜病变 ,继发性是指糖尿病患者行眼部手术后引起的角膜并发症。重新认识糖尿病性角膜病变有重要意义。糖尿病对角膜的每一层结构均有重要影响。目前临床上 ,已发现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许多角膜功能不良 ,如反复发作的角膜溃疡 ,持续性上皮缺损 ,角膜水肿 ,角膜敏感度下降 ,内皮荧光渗透增加等。一、原发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赵洋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52-754
目的:对比OCT测量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

方法:收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00名正常人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以及对照组接受OCT检查测量RNFLT,同时测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平均RNFLT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视盘上方以及5:00,11:00,12:00位RNFLT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6mo,记录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视盘上方,视盘颞侧,视盘下方RNFLT变化的关系。

结论:本研究证实控制血糖可以影响RNFLT,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平均RNFLT以及视盘上方RNFLT有轻微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观察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analyzer,RTA)在诊断和量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中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RTA对147只DRP眼进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并与38只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眼进行比较。分析病程和血糖与RT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RTA可发现视网膜的早期亚临床状态下的视网膜增厚。后极部平均厚度(PPAT)和中心凹旁平均厚度(PFAT)与DRP病程呈正相关,可能对早期判断病变发展进程具有提示作用,对预测DME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中心凹平均厚度(FAT)与DRP病程相关系数最大,DME的发生是从中心凹周围向中心凹发展。中心凹平均厚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它的改变提示病变发展的进程。病程和血糖与FAT呈正相关。3.视网膜平均厚度在早期就开始变化,而最大厚度的变化不敏感,说明DRP开始可能是弥散的病变,晚期会出现局限的高度水肿变化。结论 RTA为观察DRP和DME病程发展、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背景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影响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的 观察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眼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趋势.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因DR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的连续病例70例75眼,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由同一检查医师检查.于术前和术后7d、1个月、3个月测量角膜顶点、角膜最薄处及距角膜顶点4 mm垂直线与右眼240°、120°、60°交点或与左眼300°、120°、60°的交点共5个部位的角膜厚度进行动态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比较性研究.进一步研究不同角膜部位是否行23 g玻璃体切割术、手术持续时间、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角膜厚度变化率的影响.结果 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7d、1个月、3个月角膜平均厚度分别为(639.9±103.1)、(689.5±119.3)、(666.5±113.7)、(650.8±108.6)μm.按糖尿病病程为13年、年龄为57.2岁水平修正角膜厚度变化率,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厚度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928,P=0.000);不同部位角膜厚度变化率不同(F=24.843,P=0.000),角膜厚度变化率按大小顺序依次为P4 >P3 >p1>P2 >P5.行23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TSV)对角膜厚度的影响小于传统的20 g手术(F=53.843,P=0.000);玻璃体内填充惰性气体对角膜厚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填充平衡盐溶液者(F=5.288,P=0.022);但是不同的手术持续时间对角膜厚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3,P=0.293). 结论 DR有晶状体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对于角膜是安全的,23 g TSV及平衡盐溶液填充对角膜的影响更小.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不仅能获得中央角膜厚度值,同样可以获得周边角膜厚度信息.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zer,R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细微病变,对异常区域明确定位,对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定量分析,有助于疾病的诊治。RTA已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的病程观察和疗效评价,本文就RTA的原理、在眼科及DRP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秀英  卢宁 《眼科》1995,4(2):85-87
ERG是DR较敏感的诊断方法。本文对59例100只眼DR的ERG及OPs改变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PDR患者中34%b波幅值正常,60%降低,6%消失;BDR患者中62%b波幅值正常,36%下降,2%消失。在PDR患者中OPs的OZ值大于100μV者占62%,100μV者占26%,OPs消失者占68%;在BDR患者中OPs的OZ值大于100μV者占22%,小于100μV者占56%,OPs消失者占22  相似文献   

9.
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放大倍率显微镜,能够对活体角膜组织进行无创,实时动态和四维(三维加时间)观察.文中就近年来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用于观察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形态学变化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仪观察具有不同视网膜病变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探讨RNFL厚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程度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50人89眼,2型糖尿病患者75例130眼,按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37例70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21例33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17例27眼,所有患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和OCT检查;OCT测量数据包括:视盘周围360°平均及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平均RNFL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NFL厚度视盘360°平均为(106.80±9.28)μm、上方(130.24±16.13)μm、下方(137.50±14.12)μm、鼻侧(75.02±8.90)μm、颞侧(84.20±12.39)μm;N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104.20±7.12)μm、上方(120.46±20.40)μm、下方(137.63±11.18)μm、鼻侧(74.42±6.50)μm、颞侧(84.38±12.58)μm;NP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86.67±4.22)μm、上方(105.97±7.22)μm、下方(114.97±5.29)μm、鼻侧(52.93±7.86)μm、颞侧(72.81±6.91)μm;P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127.92±6.44)μm、上方(154.48±9.28)μm、下方(167.22±9.59)μm、鼻侧(83.33±9.83)μm、颞侧(106.63±10.40)μ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PDR组各方位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变薄而PDR组变厚;N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只有360°平均及上方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NPDR、PDR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RNFL厚度的变化与DR的程度具有相关性,NDR及NPDR患者RNFL厚度变薄提示眼底开始出现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可能,当RNFL厚度由薄转为增厚则提示出病变的进行性加重,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及Schempflug原理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1-07我院门诊角膜正常的患者86例150眼分别用非接触式眼压/角膜厚度测量仪NT-530P和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CCT。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三种仪器所测得CCT测量结果分别为:NT-530P 541.19±32.47μm,Pentacam 542.76±32.40μm,超声角膜测厚仪539.88±31.98μm。三种检查仪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0,P=0.748),且两两之间高度相关(r1=0.954, r2=0.973, r3=0.948)。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为基准把患者分为3组:CCT≤520μm,520μm570μm,对三种仪器测量的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三组中的各仪器测量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三种方法测量的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测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32眼,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的黄斑水肿,且首次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观察时间为治疗后3 mo。
  结果:治疗后3mo,患者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优于治疗前,且黄斑水肿程度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显著降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提示,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黄斑区下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 rs=0.544, P=0.036)。
  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水肿的治疗中,治疗前黄斑区下脉络膜厚度较厚的患者似乎对治疗更敏感,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也更好,因此黄斑区下脉络膜厚度可能可以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超声角膜测厚仪和角膜地形图测量LASIK前后的角膜厚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LASIK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分别用JEMED/EGH400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于LASIK术前及术后一月测量角膜中心厚度各三次,取其均值比较。结果:LASIK术前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中心角膜厚度值低于超声角膜测厚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弯曲度、球面性的改变及其设计理论,可能影响角膜地形图的测定结果。对于欠矫症例再手术时,应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厚度,互相参想,为再次手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央角膜厚度对常用眼压计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眼压在青光眼和其他眼科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已经有不少研究发现,各种眼压计的测量值都受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不同的眼压计所受影响不同。本文对中央角膜厚度和不同眼压计测量值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视眼患者2027例400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屈光度、眼压和内皮细胞计数等数据,并统计是否有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配戴角膜接触镜史与角膜中央厚度为负相关(t=-4.475,P=0.000)。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r=2.856,P=0.000);与屈光度数为负相关(r=-0.662,P=0.000),与内皮细胞计数无相关(r=0.003,P=0.06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0.626X1-0.662X2+0.003X3+2.856X4+500.606。结论:影响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屈光度数和眼压。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与Goldmann压平眼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压平眼压测量值的关系。方法:采用光学角膜测厚仪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检测169名正常人CCT和压平眼压。结果:169名受检者右眼平均CCT为0.547mm(95%可信区间0.443~0.651mm),左眼0.551mm(95%可信区间0.453~0·649)。压平眼压右眼平均15.8mmHg,左眼15.5mmHg。CCT与年龄无相关关系,但与压平眼压测量值显著相关。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CT每增加0.018mm,压平眼压增加1mmHg。结论:CCT变异是眼压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CCT较厚的正常个体可表现"眼压增高"被误诊为高眼压症,而CCT偏薄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则可能因眼压测量"正常"被误诊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在诊断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时,特别是在眼压值与其他临床表现不符时,应考虑CCT有无变异。  相似文献   

17.
庞旭  彭秀军  樊郑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02-2104
目的:对比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角膜内皮镜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圆锥角膜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07/10圆锥角膜患者31例55眼,分别使用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角膜内皮镜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F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型超声(55眼)、角膜内皮镜(45眼)和Pentacam(52眼)测量值分别为469.87±57.56,479.00±42.39,487.02±44.64μm,三者测量值结果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种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分析,A型超声与角膜内皮镜,r1=0.758,P<0.01;A型超声与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r2=0.949,P<0.01;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与角膜内皮镜,r3=0.685,P<0.01。结论:三种仪器的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值存在正相关,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厚度不仅与A超结果更接近,而且方法安全简便,全面反应角膜各点厚度,更适用于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厚度检查及科研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与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126例(252眼)欲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分别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A超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并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种仪器所测得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分别为:Pentacam(546.3±33.6)μm,Orbscan-Ⅱ(550.5±38.5)μm,A超角膜测厚仪(538.6±35.4)μm。三种检查仪测量结果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有高度的相关性。A超角膜测厚仪比其他两种测量仪测量所得的中央角膜厚度要薄。再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角膜厚度为基准把患者分为三组:〈520μm,≥520μm且〈580μm,≥580μm,对三种仪器测量的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第一组角膜厚度〈520μm,71只眼,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比Pantacam和Orbscan-Ⅱ测量结果要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 =0.000)。而Pentacam与Orbscan-Ⅱ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第二组角膜厚度≥520μm且〈580μm,154只眼,Orbscan-Ⅱ测量结果比Pantacam较厚,Pantacam比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要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第三组角膜厚度≥580μm,27只眼,Orbscan-Ⅱ测量结果比Pantacam和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要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而Pentacam与A超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结论在对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中,Pentacam、Orbscan-Ⅱ与A超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之间是不能互相替换的。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mERG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对34例(68眼)糖尿病患者及mERG对23例(45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DR)患者到Ⅰ期、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增加趋势,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且与视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Ⅰ期DR患者的P1波及N2波反应密度较NDR患者减少(P<0.01或0.05),Ⅲ期DR患者的N1波、P1波、N2波潜伏期分别较NDR患者或Ⅰ期DR患者延长,各波反应密度分别较NDR或Ⅰ期DR患者减少(P<0.01或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P1波潜伏期及反应密度呈显著相关(P<0.05);黄斑区及旁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与N2波反应密度及潜伏期呈显著相关(P<0.01或0.05)。结论当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时,相应的视网膜功能出现损害,RTA结合mERG的检查,可更加全面地反映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曲伏前列素、拉坦前列素和贝美前列素用药后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60例68眼随机分为3组,其中曲伏前列素组20例22眼,拉坦前列素组20例25眼,贝美前列素组20例21眼。测量用药前及用药6mo后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三组用药后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与用药前比较均明显变薄,曲伏前列素组从525±36.45μm下降至510±27.87μm(t=8.11,P<0.05),拉坦前列素组从530±26.65μm下降至512±22.27μm(t=5.62,P<0.05),贝美前列素组从534±47.35μm下降至516±19.56μm(t=5.62,P<0.05)。用药后6mo,三组间平均中央角膜厚度比较无明显差别(F=0.205,P=0.544)。结论:局部应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可以使中央角膜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