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临床常见的小儿清涕日久不止的病症提出中医辨治的思路是: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为产生本症的生理、病理基础;病位在肺;病性为虚实挟杂之寒证;其治则以肺脾双补法、温肺散寒法、燥湿利湿法、理气法为主;方药以玉屏风散与参苓白术散或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合用加减。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中医"咳嗽"范畴,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现就中医治疗本病现状,综述如下。病因病机方面内因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于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或者气体,或过食生冷,导致气因痰阻,痰随气动,气机不利,肺气之宣降失常,咳嗽发作。本病迁延难愈,风、痰、瘀、虚相互错杂,虚实夹杂为主要病机。本病以儿童居多,这与小儿肺、脾、肾不足,肝常有余密切相关。张趁英[1]认为过敏性咳嗽为内因所致,肝风内动,久则伤肾,肾气虚弱,正虚邪实。  相似文献   

3.
刘玲  于作洋 《河南中医》1998,18(6):398-399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一种以发作性哮呜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属于中医“哮喘”的范畴。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对儿童危害较大,现将1990年以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近况综述如下。1$因病机小儿支气管哮喘,内因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等,触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近几年对于血瘀已予以重视。如王丽[“认为小儿哮喘发病的机理为痰饮久伏,每遇诱因.痰阻气道,肺之脉络瘀痹所致。认为哮喘非独痰作祟,还与络脉瘀现有关。许德金等【”认为微循…  相似文献   

4.
小儿哮喘缓解期从脾肺论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哮喘是一种顽疾,古人谓“宿痰内伏”以致反复发作,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尤重于肺肾二脏,提出“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治例。笔者多年临床见证以脾肺气虚证最多见,故从脾肺治,尤重于脾,着眼于健脾益气固卫,深感该法对哮喘患儿缓解期的巩固与根治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小儿生理特点出发,肺常不足,易伤寒热;脾常不足,易酿痰湿;肝常有余,易伤情志,结合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的证候特点,从肺脾肝三脏论治,临床辨证归纳为肝肺不和及肺脾两虚证。以健脾补肺,化痰理气以及疏肝理肺,调畅气机立法,同时注重痰、气、瘀三者互相转化成为宿根,在本病的治疗全程均贯穿活血化瘀,扶助肺脾正气,理气通络,消除伏痰。  相似文献   

6.
俞景茂教授擅长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对小儿哮喘的研究见解独特。俞师认为本病病机为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痰瘀交结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祛风、豁痰、理气、补虚、化瘀的综合作用,可将哮喘根治于小儿阶段。  相似文献   

7.
哮喘病在肺,其根在脾肾,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理因素为痰浊内伏。痰浊日久造成痰瘀并存,而成为发病的宿根。而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以脾虚为主。治哮必清痰,治痰必理脾,采用咳喘合荆旨在健中和胃,降逆化痰,宣通肺气。中医称支气管哮喘为哮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长。在临床上我院应用咳喘合剂治疗哮喘,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用我院自制的咳喘合剂治疗哮喘病人108例,总有效率97%。对于治愈的88例,随访6~18个月,结果仅有6例复发,经继续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  相似文献   

8.
单要军  薛松  李连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48-2148
哮喘病在肺,其根在脾肾,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理因素为痰浊内伏.痰浊日久造成痰瘀并存,而成为发病的宿根.而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以脾虚为主.治哮必清痰,治痰必理脾,采用咳喘合剂旨在健中和胃,降逆化痰,宣通肺气.中医称支气管哮喘为哮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长.在临床上我院应用咳喘合剂治疗哮喘,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用我院自制的咳喘合剂治疗哮喘病人108例,总有效率97%.对于治愈的88例,随访6~18个月,结果仅有6例复发,经继续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素体脾肾不足、痰湿内盛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如遇外邪侵袭,触动伏痰而致痰阻气道,肺失宣肃,病则由是而发,出现咽痒、咳嗽、气促痰鸣等症状。我们近年来用自制的“抗敏定喘散”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供同道们验证。  相似文献   

10.
从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临床论治等方面论述脾虚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键,探讨脾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临床上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提供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责之于痰,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外邪引动伏痰、痰瘀互结致气机升降失常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当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不忘补虚,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同时补脾固本;缓解期病机则以脾虚痰饮伏肺、脾虚及肺、肺肾俱虚为要,治从运脾化痰、培土生金、温补脾肾。纵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脾虚才是贯穿哮喘的核心病机,因此,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辨治思路、遣方用药等方面阐释刘小渭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寒痰伏肺证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刘小渭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顽痰伏肺,结合证型特点,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为基本治法,自拟“温肺止嗽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寒痰伏肺证,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慢性病之一,由于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寒邪侵袭,引动伏痰瘀血,阻塞气道,发为哮喘。该文详细探析寒邪的理论内涵,探索寒邪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病机关系,认为寒邪(外寒和内寒)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常见致病因素,寒邪停肺为其外因,脾肾虚寒为其内因,寒痰、瘀血为其发病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目前,多数认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支气管哮喘主要病机,风盛是其主要因素,痰壅气道、肺管不利是其病理结果。亦有人认为,风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痰饮并不是主要因素,其病因病机当属外感失治,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此外,有人认为,本病因于先天禀赋不足,阴精亏虚,脾虚痰蕴,痰瘀伏肺,肺失治节,痰浊搏结于肺,遇新邪引动而触发。 2 辨证论治 2.1 分型论治 潘氏等将顽哮分为3型:痰热郁阻气道,以清肺化痰为本,佐以温散之法;肺虚夹杂伏痰化热,以温补肺脾  相似文献   

14.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基于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本病病位在肺,病机为正气亏虚,痰瘀伏肺,外邪引触,内外相合而为病。吴力群教授认为,治疗小儿哮喘当分期而治,急性期以祛邪平喘为主,迁延期以除湿化痰为主,缓解期以益气补肺、健脾补肾为主。久病入络,整个治疗过程应重视应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辨证论治、把握病机、方证对应是治疗重点。吴教授基于“风、痰、虚、瘀”等病理因素及病证发展规律分期论治本病,提出“发作以祛邪、迁延以治痰、缓解以补虚、通络贯始末”为主的治疗方针,因时制宜,同病异治,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安效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尤其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依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他提出"痰瘀伏肺"是哮喘的夙根,风邪为其发作诱因,哮喘发作期以"祛风、豁痰、化瘀"为大法。小儿"脾常不足"、"肺常虚"在哮喘缓解期表现尤为突出,也是小儿哮喘与成人哮喘最大不同所在,所以小儿哮喘缓解期以肺脾气虚为主要证型,自拟"益肺健脾汤",健脾补肺,益气固表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咳、痰、喘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三大主症,全国名中医张之文教授基于叶天士辨治久咳思想“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是病不独在肺矣”,认为本病治疗重在调治肺、脾、肾三脏,提出“开上、运中、奠下”治疗原则。病在上焦,肺失清肃,气易壅滞,治宜开宣肺气;病在中焦,脾失健运,痰浊内阻,治宜温运脾气;病在下焦,肾失摄纳,气促而喘,治宜补纳肾气。急性加重期开上为主;稳定期运中、奠下为主,或三法同用,同时兼顾兼夹证治疗。  相似文献   

17.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是儿童慢性咳嗽的首位原因,发病率日益增加。小儿脾常不足,基于李东垣之脾胃学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本病病位在肺,病机为正气亏虚,痰瘀伏肺,风邪引触,将其分为急性发作期和平稳恢复期,急性发作期风邪侵袭,肺失宣肃,治则祛风解表,宣肺止咳,方选桑菊饮化裁,平稳恢复期肺脾气虚,痰瘀阻肺,治则健脾补肺,化痰散瘀,方选加味六安煎化裁。健运脾胃与化痰散瘀之法贯穿始末。因时制宜,同病异治,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喘咳”、“哮喘”及“痰饮”范畴,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表现,本病在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中医多认为其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脾、肾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其病机多属风寒束肺,痰涎壅盛,肺失宣降.在治疗方面,急性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以治其标,并辨其寒热而施治;病久兼虚的,应适当兼顾;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当扶正以固其本.而近年来,内病外治这一古老而义新型的治疗方法,正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小儿喘支)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喘指气息言,哮指声响言,二者往往并存,故合称哮喘。本病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每因气候骤变而诱发,以夜间和晨起较为严重,病程愈长对小儿机体的影响越大。本病随着小儿生长发育,发作可逐渐减少,以致痊愈。1病因病机1.1本病的发生,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一般为外因诱发,触动伏痰,阻塞气道所致。1.1.1内因小儿素体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