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6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年龄(49.54±12.81)岁(范围26~68岁)。开放性损伤17例,Gustilo-AndersonⅡ型6例、ⅢA型1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2002年至2008年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14~71岁,平均41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61例中5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外踝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于术后3周愈合,内踝伤口全部Ⅰ期愈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7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35例,良13例,可13例。结论:强调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探查急性踝关节骨折时关节内合并病变,并辅助进行踝关节骨折的复位及固定的可能性及优缺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诊断为"急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共78例。所有患者在行踝关节镜检+切开复位内固定,记录关节镜下软骨损伤、三角韧带损伤、下胫腓联合损伤及游离碎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关节内病变与骨折类型的相关性。 结果在所有患者中,Weber A型骨折6例,Weber B型骨折45例,Weber C型骨折27例。骨软骨损伤共51例,其中Weber A/B/C分别0/33/18例;胫腓联合损伤39例,其中Weber A/B/C分别0/18/21例;三角韧带损伤27例,其中Weber A/B/C分别0/21/6例;关节腔游离碎片7例,其中Weber A/B/C分别0/4/3例。Weber B型骨折与Weber C骨折距骨软骨损伤发生无统计学差异(χ2=0.363,P >0.05),但软骨损伤程度,Weber B型骨折更重(Fisher确切检验,P =0.007)。胫腓联合损伤,Weber B型骨折与Weber C骨折两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 2.4 ,P >0.05);在Weber C骨折中,后踝骨折与胫腓联合不稳明显相关(Fisher确切检验,P =0.02)。三角韧带损伤,Weber B型骨折与Weber C骨折两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4.302, P<0.05);但当将内踝骨折与三角韧带损伤定义为内侧不稳时,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确切检验,P =0.07)。 结论在急性踝关节骨折时,关节镜探查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合并的踝关节内病变,并辅助进行踝关节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是提高切开内固定手术疗效的有益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4.
全踝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踝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全踝关节置换治疗55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其中52例获得随访,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2岁(36~79岁).手术采用STAR假体.52例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行Kofoed踝关节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并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评分结果. 结果 52例患者术后获6~60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3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皮缘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4例术中截骨时发生内、外踝骨折;1例术后出现假体滑动半月板失效断裂.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增加0~10°.5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Kofoed踝关节评分平均为(86.0±9.3)分,与术前[(51.0±1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0,P=0.000);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8.0±8.2)分,与术前[(66.0±1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00).52例患者中,术后无疼痛19例,轻度疼痛27例,中度疼痛6例.42例患者表示满意或一般,10例表示不满意,满意率为80.8%. 结论 全踝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在减轻疼痛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在临床使用上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质螺钉治疗下胫腓分离伴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采用皮质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44例,左侧20例,右侧2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8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旋前外旋型14例,其中Ⅲ型6例,Ⅳ型8例;旋前外展型12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8例.按3踝损伤情况,其中1踝4例,2踝28例,3踝12例.术前所有患者根据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及踝关节活动度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5.7个月.术后未见创口感染、骨不愈合、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Baird-Jackson评分91.56±6.26(75~99分),其中优26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术后出现1例断钉,取出断钉后未进行外固定,功能良好.1例1度骨性关节炎,采用理疗及关节腔注射治疗后好转.结论:皮质螺钉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有效手段,明确的诊断、良好的手术操作、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及时随访复查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关节镜手术与关节镜手术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关节牵张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早中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30例,排除非创伤性关节炎和终末期踝关节炎。其中接受单纯踝关节镜手术者纳入对照组(n=15),接受关节镜手术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关节牵张成形术者纳入研究组(n=15),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功能评分(Kofoed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χ2=7.214,P<0.05),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 =10.342,P<0.05),Kofoed评分高于对照组(t =10.452,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关节镜手术联合关节牵张成形术对早中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较单纯关节镜手术短期效果更好,可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选择,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敏  石仕元  赖震 《中国骨伤》2010,23(7):522-523
踝关节内翻应力时极易造成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漏诊率高,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但对于Ⅲ度损伤的患者,通过外固定治疗易产生踝关节外侧不稳.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对11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进行了早期手术修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能量损伤造成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后, 同侧踝关节的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到2021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患者资料。男61例, 女19例;年龄(43.5±12.5)岁;随访时间67.0(38.5, 90.0)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X线片检查, 64例进行CT检查, 30例进行MRI检查。80例患者, 3例石膏托外固定保守治疗;3例予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 74例患者采用钢板固定。分别统计后踝骨折发生率和骨折线特点、同侧踝关节正常匹配率、术中同侧踝关节Cotton试验和应力外旋试验阳性率、随访时被动旋前外旋及旋后外旋应力试验阳性率、治疗后近期(≤2年)、中长期(>2年)踝关节疼痛发生率, 下胫腓前韧带、内踝三角韧带深层、后踝的损伤率, 踝关节损伤率。结果后踝骨折X线片诊断率为16.3%(13/80), CT为60.9%(39/64), MRI为76.7%(23/30);后踝骨折线开口于外侧的占74.5%(35/47);同侧踝关节正常匹配率为96.3%(77/80);术中同侧踝关节Cotton试验、应力外旋试验阳性率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2年4月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4~69岁,平均42.8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随访2~36个月,术后踝关节内侧间隙宽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优良率为87.0%。结论: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较采用钢丝或丝线的传统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带线锚钉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比不同固定方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采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的104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男69例,女35例;平均年龄34.7岁.其中石膏固定组24例(Ⅱ度损伤18例,Ⅲ度损伤6例),拉力螺钉固定组48例(Ⅱ度损伤25例,Ⅲ度损伤23例),胫腓骨钩固定组32例(Ⅱ度损伤19例,Ⅲ度损伤13例).疗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定.所有患者评定疗效的时间点均为治疗后6个月.结果 石膏固定组石膏固定时间为6~12周,AOFAS评分:优4例,良8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为50.0%;拉力螺钉固定组取出螺钉时间为术后8~12周,AOFAS评分:优12例,良18例,可8例,差10例,优良率为62.5%,其中有5例患者在术后11周发现拉力螺钉断裂;胫腓骨钩固定组取出腓骨钩时间为8~12周,AOFAS评分:优16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 结论 对于Ⅱ度和Ⅲ度的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腓骨钩固定的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的石膏固定和拉力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丽萍  范宏伟 《中国骨伤》2005,18(12):750-751
造成踝关节失稳的因素是多种复合应力作用的结果,恢复正常解剖、重建稳定性是日后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关键。自2000—2005年,收治踝关节损伤后关节不稳定31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21踝)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2踝),女9例(9踝);年龄27~52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X线测量:①胫骨前结节与腓骨的重叠阴影;②下胫腓联合间隙;③内踝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的间隙。临床疗效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例(21踝)均获得随访,时间1~2.2年,平均1.3年。术前正侧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0.46±3.56)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为(5.69±0.88)mm,胫距关节内间隙为(5.67±1.23)mm,踝穴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0.87±0.96)mm;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7.14±0.62)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为(3.28±0.39)mm,胫距关节内间隙为(3.12±0.33)mm,踝穴位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为(2.91±0.30)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T复查显示:下胫腓联合仍存在一定程度分离的有4例,均为轻度。术后Baird-Jackson评分为(86.24±13.26)分(62~98分),在各项评定内容中,13踝(61.90%)获得无痛踝关节,16踝(76.19%)无踝关节不稳征象,11踝(52.38%)恢复正常行走能力,8踝(38.10%)恢复正常奔跑能力,11踝(52.38%)恢复正常的工作能力。踝关节背伸活动度(21.05±5.00)°,跖屈活动度(33.57±5.76)°,内翻活动度(19.48±4.57)°,外翻活动度(24.05±4.86)°。踝关节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表现的患者3例,无一例发生断钉;临床疗效优12踝,良2踝,可4踝,差3踝。结论:下胫腓联合3层皮质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精细的手术操作技术和下胫腓联合解剖关系的恢复是患者获得良好踝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术后常规?  相似文献   

13.
踝部损伤时常发生下胫腓关节分离或下胫腓韧带损伤。1993—2003年,在治疗踝部损伤中共行下胫腓关节固定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踝撞击征的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关节镜下治疗前踝撞击征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51岁,平均32岁;左踝12例,右踝16例。17例有长期运动史,5例有踝关节背伸劳作史,6例有踝部骨折脱位史及反复损伤史;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7年。踝关节检查时胫骨前缘或前内侧有固定压痛,背伸活动均不同程度受限,部分踝关节僵硬。根据Scranton和McDermott的放射学分级标准,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5例,Ⅳ级2例。术前采用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13例可(65-70分),15例差(〈65分)。最低41分,最高67分,平均52分。踝关节镜下用刨削器、磨钻、组织汽化仪等清理增生肥厚及炎性的滑膜、退变的软骨和骨赘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McGuire评分显示:Ⅰ级6例,均为优良。Ⅱ级15例,12例优良,3例可。Ⅲ级5例,2例优良,2例可,1例差;其中无间隙狭窄者2例,1例为优良,有间隙狭窄者3例,1例为优良。Ⅳ级2例,均为差。优良率为71.4%。术后最低59分,最高94分,平均7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4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1例Ⅳ级患者术后27个月复发。结论关节镜下治疗Ⅰ、Ⅱ级及部分无关节间隙狭窄的Ⅲ级前踝撞击征患者疗效肯定,而对于部分有关节间隙狭窄的Ⅲ级及Ⅳ级前踝撞击征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