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治疗1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将患者分为裂隙组和无裂隙组。裂隙组44例,男5例,女39例;年龄56~89岁,平均71.6岁。无裂隙组139例,男22例,女117例;年龄51~91岁,平均70.2岁。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椎体分布情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渗漏类型、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价疗效。结果裂隙组与无裂隙组在骨折椎体的分 布存在差异,裂隙组骨折椎体主要分布在T11~L2椎体,无裂隙组主要分布在T11~L5及T79。裂隙组和无裂隙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率分别为3.4~5.6 ml和3.5~5.1 ml, 45.3%(24/53)和41.9%(72/172),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骨水泥渗漏类型存在差异,裂隙组主要在椎体周 围软组织渗漏,无裂隙组主要沿血管渗漏。两组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裂隙组较无裂隙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裂隙 组和无裂隙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分别为(2.8±1.1)分和(2.4±0.7)分,29.3%±6.8%和27.6%±6.9%,两项指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OVCFs的骨折椎体主要分布在活动度较大的T11~L2椎体。采用 PK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OVCF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的原因。方法 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仍然疼痛原因: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术中出现椎弓根骨折;2例随访中出现邻近节段骨折;1例术后检查发现转移性病理骨折。骨水泥渗漏和椎弓根骨折患者给予镇痛和卧床休息及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2例邻近节段骨折再次行椎体后凸成形术,1例转移性病理骨折进行放化疗。结果 8例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前VAS(3.5±1.5)分,治疗后VAS(1.2±0.5)分;1例病理性骨折治疗前VAS评分为4分,随访时VAS为1.3分。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原因包括骨水泥渗漏、椎弓根骨折、邻近节段骨折等,应对术后疼痛进行个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34例)和PKP组(35例),记录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KP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均多于PVP组(P0.05,P0.01)。术后PVP和PKP组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0.01);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PKP组优于PVP组(P0.05)。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PVP组(P0.001)。结论PVP及PK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PK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效果较好,骨水泥渗漏风险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18例25椎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国产球囊行PKP手术。其中男性6例9椎,女性12例16椎;年龄65~88岁,平均73.4岁;压缩椎体分布:T10椎体1椎,T11椎体5椎,T12椎体9椎,L1椎体7椎,L2椎体3椎。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变化,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均采用单侧穿刺。本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观察: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明显(P0.05)。骨水泥充填满意。本组有5例6椎出现椎体前缘渗漏,4例4椎出现椎间隙少量渗漏,1例1椎出现椎旁少量渗漏,1例1椎椎前及椎间隙渗漏,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两种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单一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KP和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以及两种手术方式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值、平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PKP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PKP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优于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影像学资料比较,PKP组患者骨水泥分布集中,密度较高;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骨水泥呈弥散状分布,密度相对较低。[结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且效果相当,两者渗漏率无明显差别;PKP在椎体高度恢复方面具有优势,而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向球囊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5-01采用定向球囊的PKP手术48例,与自2013-03—2015-01采用普通球囊的PKP手术85例进行比较分析。比较2组术后1周、1年的VAS评分、楔形角、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133例术中球囊均未破裂,无硬脊膜及神经损伤;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0~4.5 ml,平均3.9 ml。手术时间平均30 min。定向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5)。2组均获得随访12~14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1周、1年随访时定向组楔形角、Cobb角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向球囊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在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维持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方面要优于普通球囊PKP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治疗的59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2组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程度。结果 PVP组3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2.0%;PKP组5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4.7%;2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中,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对于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缓解及预防骨水泥渗漏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CVP治疗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折愈合时间、伤椎Cobb角、伤椎高度百分比、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20~55(31.9±8.0)min,骨水泥注入量5~10(7.49±1.06)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3~4个月。术后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发生术后邻椎或隔椎骨折,未发生伤椎再骨折、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并发症。伤椎高度百分比、伤椎Cobb角术后2 d和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2 d和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2 d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维持椎体高度,但应注意骨水泥渗漏和椎体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9.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8例17椎,均为新鲜骨折,腰背部疼痛剧烈,无神经症状及体征。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X线C形臂透视下,采用经皮经椎弓根穿刺,在伤椎内先后植入同一枚球囊,扩张使椎体复位后,将含钡骨水泥注入椎体扩张所形成的空腔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0·2%±12·1%。平均灌注骨水泥5·8mL(4·5~7·6mL),1例椎体前缘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4·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4例(46个椎体),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 每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38 min,出血量平均35 ml,注入骨水泥平均4.2ml.骨水泥渗漏率17.4%.术后24 h内疼痛症状消失25例,明显缓解9例.结论 单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术后镇痛效果肯定,远期椎体恢复良好,特别适合中度压缩、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PKP治疗OVCF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观察组),40例行单球囊单侧扩张(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拍摄X线片并测量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评价患者畸形矫正及椎体高度恢复效果;观察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2年.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下降,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Cobb角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PKP治疗OVCF能够提升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效果,减轻术后矫正效果的丢失,且不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后不同时期行新型骨囊袋填充椎体成型术(Vesselplasty)干预,在临床症状、影像学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区别。方法 对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采用Vesselplasty治疗的125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时机分为两组:早期手术组(4周内手术)72例,共115个椎体;延迟手术组(4周后手术)53例,共73个椎体。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1 d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角(LKA)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1年的VAS、ODI和LKA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小(P<0.05),两组间同随访时期的VAS、ODI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但A组的LKA明显小于B组(P<0.05)。两组中所有患者术后1 d与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恢复(P<0.05),但同随访时期A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明显大于B组(P<0.05),且在术后1年时B组伤椎高度丢失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间的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年相邻椎体继发骨折患者例数与再手术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对OVCF早期与延迟行Vesselplasty干预在改善VAS、ODI和在骨水泥渗漏方面无明显差别,但早期Vesselplasty治疗可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减轻术后椎体再塌陷和减少相邻椎体继发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9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56例患者纳入PVP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51例患者纳入PKP组,经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高黏骨水泥组,通过术前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椎体后凸Cobb角的改变以及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术后VAS评分较各组术前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椎体高度恢复率PVP组为36%,PKP组75%(χ2=30.792,P=0.021),高黏骨水泥组79%(χ2=37.831,P=0.016),PKP组及高黏骨水泥组较P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Cobb角PVP组手术前后分别为23.6±1.3、23.0±2.7(t=1.498, P=0.182),PKP组及高黏骨水泥组术前分别为25.7±1.7、26.2±2.3,术后分别为12.8±2.1(t=34.096, P=0.001)、13.3±1.6(t=33.201, P=0.001)。经X线证实PV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14.3%),PKP组发生渗漏3例(5.9%),高黏骨水泥组渗漏3例(5.8%),PKP组及高黏骨水泥组骨水泥渗漏率与PVP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3.886、3.996, P=0.012、0.008)。结论 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取得与PKP相同的临床疗效,因其不需使用昂贵的球囊,因而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杜伟  张军  张国华 《骨科》2017,8(3):173-178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单椎体OVCF病人159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56例病人纳入PV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51例病人纳入PKP组,经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病人纳入高黏骨水泥组,比较三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以及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结果 PVP组、PKP组、高黏骨水泥组病人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4.3%、5.9%、5.8%,PV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30.792,P=0.021;χ2=37.831,P=0.016);三组病人术后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分别为(36.0±2.9)%、(75.0±3.3)%、(79.0±3.6)%,PVP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t=3.886,P=0.012;t=3.996,P=0.008);PKP组和高黏骨水泥组术后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34.096,P=0.001;t=33.201,P=0.001),但PVP组术后未见明显改善;三组病人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 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可以取得与PKP相近的临床疗效,因其不需使用昂贵的球囊,因而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KP治疗OVCF的133例(174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椎体新发骨折,分为再骨折组与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为(15.48±2.28)个月,统计分析病人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骨密度、受伤椎体个数、骨水泥用量、手术入路、骨水泥是否渗透至椎间盘、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以及Cobb角恢复率等因素.结果 术后28例(21.05%,28/133)病人再发骨折,再骨折组的平均年龄为(76.32±7.59)岁,5例发生骨水泥渗透至椎间盘(17.86%,5/28),腰椎骨密度T值为(-3.60±0.79)SD,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50.39±1.87)%,Cobb角恢复率为(53.07±3.91)%,以上指标与未再发骨折的病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骨密度与再骨折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31).结论 骨密度、年龄、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率是PKP术后出现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但术前骨密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PVP或PKP治疗的120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PVP组(67例)和PKP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术后椎体恢复情况及疼痛、功能障碍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未见并发症发生,但PV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少于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高于PKP组。术后两组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较术前显著增加,骨盆倾斜角(PT)、C7~S1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较术前显著减少,但PVP组与PK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体压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VP组椎体高度恢复率显著低于PKP组,椎体高度丢失率显著高于PKP组(P<0.05)。术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但PVP组VAS、ODI评分显著高于PKP组(P<0.05)。结论PVP与PKP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脊柱-骨盆矢状位整体平衡,但PK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及功能障碍改善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和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PKP治疗的50例OVCF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23例)和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2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伤椎椎体高度压缩率、VAS评分及ODI。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单侧组明显少于双侧组(P<0.01);每椎骨水泥注入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骨水泥渗漏:单侧组2例,双侧组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及伤椎椎体高度压缩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3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和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OVCF均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单侧椎弓根旁入路较双侧椎弓根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行经皮椎体强化术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病程,身高,体重,手术节段,骨密度,骨水泥量,手术时间,椎体高度丢失率,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凝血功能,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和内科合并症等。根据Gross公式计算总失血量,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因素对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手术方式、手术节段、病程、骨水泥渗漏、术前Hb、椎基底静脉型渗漏和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与隐性失血显著相关(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节段及多节段手术、病程≥6周、骨水泥椎基底静脉型渗漏和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以及术前Hb越低的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