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可导致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核因子-κB(NF-κB)活化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增加,阿奇霉素对CSE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中的这些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该实验对此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奇霉素阴性对照组、CSE组和CSE+阿奇霉素组,在8 h后使用倒置显微镜、免疫组化染色(SP)和酶联免疫法(ELISA)观察检测上述条件下A549细胞的形态、NF-κB活化和分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CSE可导致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同时诱导产生染色呈深棕黄色颗粒的强阳性NF-κB细胞,其TNF-α分泌水平达0.307±0.036 pg/mL,而CSE+阿奇霉素组细胞形态和结构有所恢复,NF-κB染色亦相对变浅, TNF-α水平较CSE组减少,为0.269±0.009 pg/mL,空白对照组、阿奇霉素阴性对照组无上述形态学变化,NF-κB染色为蓝紫色,TNF-α水平分别为0.234±0.028 pg/mL和0.259±0.014 pg/mL。结论:阿奇霉素可部分抑制CSE刺激的细胞NF-κB活化,减少TNF-α的分泌,减轻CSE对肺泡II型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1):63-6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活化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对NF-κB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肾毒血清肾炎应用兔抗鼠肾小球基底膜肾毒血清制备。模型组:注射肾毒血清后不加任何治疗,第14 d处死;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治疗组):于肾毒血清注射后第1~14 d给予地塞米松每日0.125 mg/kg腹腔注射。采用免疫组化及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肾小球及肾小管中NF-κB活化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蛋白尿和肾小球细胞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模型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中NF-κB活化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分别为(38.27±8.83)% vs (1.82±0.68)%和(68.46±12.94)% vs (16.89±4.47)%,P均<0.01;模型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中MCP-1表达分别为(24.37±7.06)个/gcs和(54.78±11.49)%,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中NF-κB活化和MCP-1表达与单核细胞浸润和蛋白尿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干预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中NF-κB活化和MCP-1表达均显著下调。结论:NF-κB活化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NF-κB活化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抗肾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发病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核因子-κB(NF-κB)在气道内表达的变化,及布地奈德的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干预组。观察卵蛋白激发及用布地奈德干预后哮喘大鼠气道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FGF和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布地奈德干预减轻了哮喘大鼠气道损伤。B-FGF和NF-κB在对照组中呈弱阳性表达,在哮喘组中表达明显增加,使用布地奈德进行干预后b-FGF和NF-κB的表达明显降低(111.61±5.52 vs 126.21±6.46; 110.65±8.71 vs 134.15±9.42; P<0.05),且二者呈正相关性。结论:b-FGF和NF-κB可能与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相关,布地奈德改善哮喘大鼠的气道重塑可能与降低b-FGF和NF-κB的表达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93-396]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显示川芎嗪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但机制不明,该研究拟探讨川芎嗪对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培养的Sprague-Dawley乳鼠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心肌细胞正常培养)、阴性对照组(心肌细胞加入川芎嗪至终浓度100 μmol/L后培养)、病毒感染组[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川芎嗪干预组(心肌细胞感染病毒后加入终浓度100 μmol/L川芎嗪干预)。观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测定NF-κB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结果:病毒感染组与川芎嗪干预组比较,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明显降低(32.0±3.6次/min vs 84.3±3.5次/min, P<0.01),细胞病变加重,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川芎嗪干预组细胞NF-κ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病毒感染组(P<0.01),存活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86.7±2.7)% vs (35.3±3.4)%, P<0.01]。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时川芎嗪可以抑制NF-κB的表达,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87-69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Toll样受体(TLR)阻断剂对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影响及对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32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LR4处理组、TLR2处理组(n=8),腹腔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TLR4处理组、TLR2处理组在腹腔注射LPS同时分别给予TLR4抗体和TLR2抗体(10 μg/只)腹腔注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取各组小鼠远端小肠组织,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ZO-1、NF-κBp65及TNF-α的mRNA和蛋白定位表达。结果 模型组ZO-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NF-κBp65、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TLR4处理组及TLR2处理组ZO-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NF-κBp65、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TLR4处理组与TLR2处理组ZO-1、NF-κBp65、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抗TLR2、TLR4单克隆抗体可减少核转录因子的激活,抑制炎症因子大量分泌,保护紧密连接蛋白,有望对治疗肠源性感染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及恢复期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KD 患儿恢复期接受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分别比较其发病及变化特点。结果 共纳入KD患儿356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41.3%(147/356);巨大型和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确诊前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冠状动脉扩张组[(18.5±12.0) d、(12.9±8.2) d vs (7.4±3.6) d, P均<0.01]]。有119例(81.0%,119/147)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定期门诊随访。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组72例患儿冠状动脉全部恢复正常;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77.8%(28/36)患儿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11例患儿无一例恢复正常。40例冠状动脉有损害的KD患儿恢复期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型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P< 0.05)。结论 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损害为一过性;大部分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改变可恢复;巨大型冠状动脉瘤造成的损害可长期存在。超声心动图和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追踪观察KD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心肌供血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以柯萨奇病毒 B3 感染 BALB/C 小鼠建立 VMC 模型,腹腔注射 0.1 mL不含病毒的培养液的小鼠作为对照组。造模后 7 d、14 d、21 d、28 d取心肌组织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和 Masson 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心肌MMP-9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模型组 MMP-9 于 7 d 可见表达,14 d 达高峰(P<0.05),各时间点 MMP-9 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型胶原于 21 d 表达上调,28 d 表达最高(P<0.05),21 d 和 28 d 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Ⅲ 型胶原于28 d 表达上调并高于对照组(P<0.05);MMP-9 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832,P<0.05),与 Ⅰ 型胶原呈负相关(r=-0.791,P<0.05)。结论:VMC 小鼠心肌 MMP-9 在早期即表达增高;MMP-9 可能通过介导 Ⅰ 型胶原的降解代谢而参与 VMC 的病理过程,是导致 VMC 胶原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及TNF-α单克隆抗体预处理对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柯萨奇B3病毒感染组和病毒感染加TNFα抗体干预组,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不同时期心肌病理变化、超微结构改变和心肌ICAM1与TNFα的表达。结果:光镜和电镜结果显示干预组心肌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改变较感染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干预组ICAM1及TNFα的表达较感染组减轻(7d:14.71±1.94vs18.80±2.62,P<0.01和16.70±2.90vs20.63±1.95,P<0.05;14d:17.49±2.58vs23.51±3.50,P<0.01和19.29±3.21vs24.64±2.97,P<0.01);感染组TNFα与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6,P<0.05),TNFα,ICAM1的表达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37,P<0.05;r=0.693,P<0.05)。结论:TNFα与ICAM1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抑制其表达,对受损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亚低温(MHT)情况下脓毒症大鼠肝组织能量代谢和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 并结合肝细胞和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初步探讨MHT能否减轻脓毒症大鼠组织损伤的程度。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 、内毒素组(LPS组) 和MHT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生化法分别测定各组肝组织腺嘌呤核苷酸及乳酸水平,应用RT PCR方法分别测定各组肺组织TNF α mRNA表达变化,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LPS组大鼠肝组织(湿重)腺苷酸水平为ATP (4.093±0.424) μmol·g-1,ADP (1.331±0.136)μmol·g-1 ,AMP (1.331±0.312)μmol·g-1;MHT组大鼠肝组织(湿重)腺苷酸水平为ATP(.519±0.028)μmol·g-1,ADP(1.483±0.108)μmol·g-1,AMP(1.544±0.301)μmol·g-1;LPS组和MHT组均较NC组腺苷酸水平ATP (4.990±0.455)μmol·g-1, ADP(1.632±0.181)μmol·g-1,AMP (1.737±0.407)μmol·g-1降低, 尤以LPS组明显。MHT组肝组织腺苷酸水平较LPS组明显升高;MHT组肝乳酸含量为每克蛋白(1.424±0.213)mmol,明显低于LPS组的每克蛋白(1.676±0.267)mmol(P<0.05),而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 每克蛋白(1.379±0.314) mmol,P>0.05]。LPS组大鼠肺组织TNF-α mRNA 1、2和3 h表达分别为(1.029±0.055)、(1.132±0.068)和(1.107±0.044);MHT组大鼠肺组织相应时点TNF-α mRNA表达分别为(0.835±0.041)、(1.056±0.037)和(1.056±0.032),均较NC组肺组织相应各时点TNF-α mRNA 表达(0.625±0.009,0.631±0.007,0.612±0.011)明显增加(P<0.05),尤以LPS组明显。MHT组肺组织TNF-α mRNA较LPS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MHT组肝细胞及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LPS组。结论 可减缓脓毒症大鼠肝组织能量的消耗,减轻肝组织损伤,还可减少脓毒症大鼠肺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减轻肺组织炎性损伤,MHT可作为防治脓毒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雷公藤甲素能缓解实验性大鼠肺动脉高压,该实验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模型的影响并探讨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正常对照组;②模型组;③连续治疗组;④连续治疗组的安慰剂对照组;⑤延迟治疗组;⑥延迟治疗组的安慰剂对照组。术后5周通过心导管术测得血液动力学指标,并用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动脉的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MP2 和MMP9在肺血管上的阳性分布和半定量,荧光定量PCR(FS-PCR)行肺组织MMP2和MMP9的定量。结果:平均肺动脉压(m PAP) 为38.10±1.20 vs 16.70±1.16 mmHg和心室重量变化[RV/(LV+S)%]为(62.45±5.28)% vs (22.76±3.01)%及血管阻塞积分(VOS) 1.736±0.080 vs 0.000±0.000,②组较①组明显增高(P<0.01);MMP2和MMP9的表达量在肺血管壁(MMP2为 1.48±0.35 vs 0.00±0.00; MMP9 1.95±0.22 vs 0.00±0.00)和肺组织(MMP2 0.85±0.67 vs 5.50±0.67. MMP9 0.85±0.67 vs 4.95±0.69)均显示②组较①组明显增高(P<0.05);雷公藤甲素连续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各指标均较模型组和各自的安慰剂组减低,且连续治疗效果更好(mPAP 20.80±1.03 vs 26.20±1.03 mmHg,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能延缓大鼠左肺切除加野百合碱注射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并能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可能与抑制MMPs的活性增高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479-48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川崎病(KD)小鼠模型冠状动脉损伤(CAL)的治疗作用及信号通路。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的其他各组均采用间断性腹腔注射10%牛血清白蛋白溶液进行造模;阿司匹林组、Rb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和冠状动脉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等相关炎症因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中调控自噬信号通路(AMPK/mTOR)和氧化应激信号通路(PI3K/AKT)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Rb1显著改善了CAL小鼠的血管壁增厚、内膜水肿、纤维断裂和内皮细胞炎性浸润等症状。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b1低剂量组小鼠血清及冠状动脉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模型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中P-AMPK/AMPK、P-mTOR/mTOR和P-P70S6/P70S6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而模型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和P-GSK-3β/GSK-3β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和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组、Rb1高剂量组小鼠血清及冠状动脉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Rb1低、高剂量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中P-AMPK/AMPK、P-mTOR/mTOR和P-P70S6/P70S6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且两个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 < 0.05);Rb1低剂量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中P-PI3K/PI3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AKT/AKT和P-GSK-3β/GSK-3β表达水平增加(P < 0.05),而Rb1高剂量组上述3种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和Rb1低剂量组相比,阿司匹林组和Rb1高剂量组小鼠血清及冠状动脉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Rb1高剂量组的P-PI3K/PI3K和P-AKT/AKT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结论 人参皂苷Rb1可有效减轻KD小鼠模型CAL,疗效与Rb1使用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自噬信号通路AMPK/mTOR/P70S6抑制CAL炎症,同时调控氧化应激信号通路PI3K/AKT/GSK-3β发挥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生物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AGE-NF-κB信号通路在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24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高氧模型组和激素干预组。模型组新生大鼠于生后即暴露于95%氧气浓度环境中1周,空气对照组大鼠生后仅暴露于同室内空气中饲养7 d,激素干预组于造模后行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隔天1次,共3次。日龄13 d时处死全部大鼠,RT-PCR检测各组肺组织RAGE m RNA及NF-κB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GE及NF-κB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s RAGE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行肺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与对照组和激素干预组相比,高氧模型组肺组织RAGE、NF-κB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血清中s RAGE含量明显升高(P0.01),BALF中s RAGE含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激素干预组肺组织RAGE、NF-κB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s RAGE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BALF中s RAGE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RAGE-NF-κB通路在高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肺损伤中活化增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下调RAGE-NF-κB信号通路对高氧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川崎病(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KD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并发GCA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的KD并发GCAA患儿为GCAA组;选取同期KD并发中小冠状动脉瘤(CAA)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GCAA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GCAA组纳入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0岁,平均(2.9±2.8)岁。中小CAA组纳入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Pearson χ2检验结果提示,年龄≤6个月或≥5岁、发热时间>14 d、延误诊断、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Hb降低、ESR升高和ALB降低与GCAA发生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延误诊断(OR=2.998,95%CI:1.004~8.950,P=0.047),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OR=6.556,95%CI:1.561~28.542,P=0.010),ESR≥100 mm·h-1(OR=3.591,95%CI:1.164~11.079,P=0.026)为发生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延误诊断、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ESR≥100 mm·h-1为KD并发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性研究川崎病(KD)患儿恢复期外周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探讨外周血管内皮功能测定作为KD患儿血管内膜功能康复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心内科住院、具备完整的急性期临床资料、病程>2个月,并于我院心内科随访的KD患儿。采用EndoPat2000仪器测定外周血管内皮功能,记录反应性充血-外周动脉张力指数(RHI)。将血清CRP值转化为有序多分类资料进行分析,划分切点为第20、40、60、80和100百分位,分为5组。观察KD患儿RHI分布的特征。调整患儿年龄和性别后,分析RHI与急性期血清CRP的关系;比较发生和未发生CAL的KD患儿血清CRP和RHI水平的差异。结果 26例KD患儿进入本研究,男21例。平均年龄(83±24)个月,平均病程(27±17)个月。急性期CRP平均水平为91.9 mg·L-1。平均RHI为1.3 mL·mm-1 Hg×100。调整了年龄和BMI Z评分后,RHI与CRP呈负相关(R2= 0.411 9,Pmodel=0.025 3,b=-0.483,PCRP=0.019)。发生CAL的KD患儿的RHI水平低于未发生CAL患儿,(1.04 ±1.10) vs (1.34 ±0.08) mL·mm-1 Hg×100,P=0.054,急性期的CRP水平在发生和未发生CAL的KD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期CRP水平与KD恢复期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存在负相关,即CRP水平越高,内皮功能受损越严重;发生CAL患儿内皮功能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Yang SW  Wang DW  Li J  Qin YM  Wang FM  Cao LM  Zhang LF  Hu Z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612-615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0例川崎病患儿(无冠脉损伤组23例,冠脉损伤组17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另分别以10例败血症患儿、10例健康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1蛋白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MM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期有、无冠脉损伤组血清MMP-1和白细胞表达MMP-1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且冠脉损伤组MMP-1蛋白和mRNA水平较无冠脉损伤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到亚急性期、恢复期时MMP-1蛋白和mRNA水平依次明显降低(各期间比较,均P〈0.01)。川崎病组急性期血清MMP-1蛋白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750,P〈0.01)。结论MMP-1在川崎病急性期,尤其在冠脉损伤时表达明显升高;MMP-1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川崎病冠脉损伤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6个月内川崎病患儿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6个月内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年龄组KD患儿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KD患儿487例,分为≤6个月组67例(14%),>6个月组420例(86%).≤6个月又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 组),对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个月组和>6个月组临床表现(球结膜充血:68.7% vs 79.5%,P<0.05;颈部淋巴结大:25.4% vs 64.3%,P<0.05)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0.31±0.83)×109 L-1 vs (16.56±0.29)×109 L-1,P <0.05;血红蛋白 (97.37±1.22) g·L-1 vs (109.01±0.64) g·L-1,P<0.05;血小板(453.34±22.99 )×109 L-1 vs (338.26±6.33)×109 L-1,P<0.05;AST (43.87±6.52) U ·L-1 vs (67.64±4.23) U·L-1,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虽然≤6个月组不完全K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59.7% vs 33.6%,P<0.05),但冠脉损害率无显著差异(52% vs 53%,P>0.05).≤6个月CAL组和NCAL 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内小婴儿由于临床表现迟发,且不典型,诊断及治疗也就相应延迟,心脏超声示冠状动脉异常可作为6个月内完全KD确诊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髓系相关蛋白8、14(MRP-8、-14)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循环内皮细胞数(CECs)的关系。方法 选取41 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扩张分为冠状动脉无扩张KD组和冠状动脉扩张KD组,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与KD患儿相匹配的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分别通过ELISA、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MRP-8/MRP-14二聚体含量、单个核细胞MRP-8和MRP-14 mRNA表达水平及CECs。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法分析MRP-8/MRP-14二聚体含量与CECs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扩张KD组患儿MRP-8/MRP-14二聚体含量、单个核细胞MRP-8和MRP-14 mRNA表达水平及CECs均高于冠状动脉无扩张KD组(均P<0.05),且两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RP-8/MRP-14二聚体含量与CECs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 MRP-8、MRP-14表达增高在K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与CECs增高显著相关,是引起KD患儿血管损伤、冠状动脉扩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1994年1月至2012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KD再发病例,比较初发时和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随访资料。并选取5~10年未再发KD病例作为对照组,探讨KD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9年间收治KD 4 875例,其中再发KD 77例,再发1次74例,再发2次3例,男∶女为1.4∶1。再发平均间隔时间1.6年,1年以内再发45.4%(35/77)。发热病程再发时较初发时缩短 (7.6±3.1) vs ( 8.9 ± 3.8) d,P<0.05;WBC和CRP水平再发时较初发时显著降低,(14.3±5.7) vs (16.2 ±5.4)×109·L-1和(61±58) vs ( 95±76) mg·L-1,P均<0.05。急性期(病程≤30 d)冠状动脉病变(CAL )发生率初发时为17.8%(13/73) ,再发时为13.3%( 10/75);应用IVIG后亚急性期(病程>30 d)CAL发生率初发时为11.0%(8/73),再发时为9.3%(7/7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例初发时与再发时均有CAL,其中1例初发时与再发时均合并冠状动脉瘤(CAA)。52例KD再发患儿有出院后随访资料,随访时间平均2.1年,其中1 例再发时合并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小型CAA的患儿随访中出现新发部位左前降支瘤样扩张,冠状动脉内径回缩至正常后4年7个月再次出现左侧冠状动脉扩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3岁、性别、热程>10 d、并发CAL及WBC>20×109·L-1均与KD再发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KD再发多发生在1年内。再发KD的CAL总发生率并未升高,初发时合并CAL患儿,再发时更易发生CAL。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及其调控因子在幼兔免疫性血管炎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血小板、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素(TP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幼兔免疫性血管炎模型中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复制幼兔免疫性血管炎的川崎病(KD)动物模型,每隔4 d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TPO水平、TGF-β1阳性率和积分值,并于第17,28天取冠状动脉、肝、脾、肾、脑等组织作病理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血小板、巨核细胞总数、产板巨核细胞百分数于第12,16,20,24,28天, TPO水平于第8,12,16,20,28天, TGF-β1阳性率和积分值于第16,20,24,28天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幼兔第17天各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微小动脉明显的炎性损伤改变,第28天可见中小动脉明显的炎性损伤改变,而主动脉仅见轻度改变。结论:血小板、巨核细胞、TPO、TGF-β1共同参与KD的发病机制,在K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提示其均可作为监测KD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50-8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