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为心肌桥前
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间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的CT冠
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只记录前降支有无心肌桥及桥前血管有无狭窄大于50%冠脉粥样硬化)及临床资料。首先对糖尿病受试
者按照有无心肌桥进行分组,比较心肌桥前段和无心肌桥组的对等段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别以及差别是否具有统计
学意义。然后对所有心肌桥受试者按照有无糖尿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别以及差别是
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及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2345例,其中1373例心肌桥中,827例桥前段冠脉存在动脉粥样狭窄,972例无心肌桥,与心肌
桥组桥前血管对等部位血管中254例存在动脉粥样狭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经最终校
正后,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桥前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Odds Ratio值分别为3.91、2.6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心
肌桥桥前段更易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心肌桥均为桥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
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的心肌桥致桥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冠脉造影结果,研究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8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282例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为2组: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单纯心肌桥组)132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150例。对比2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368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282例,男性189例,女性93例。心肌桥检出率7.65%。男性心肌桥检出率为7.74%,女性心肌桥检出率为7.50%,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0例为前降支肌桥。单纯心肌桥组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患者性别、肥胖、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高龄、吸烟史、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是其危险因素;与单纯心肌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好发于前降支。高龄、吸烟、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与冠脉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性别、肥胖、高血压与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陆英  陈燕  曹慧英 《医学综述》2008,14(18):2875-287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47例症状性心肌桥患者,其中27例为心肌桥近段动脉粥样硬化者,20例为单纯性心肌桥患者。结果肌桥的检出率3.67%,全部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其收缩期狭窄在20%~60%,均发生在左前降支的中、远段。合并动脉硬化的肌桥组收缩期狭窄程度明显重于单纯肌桥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桥有促进其近段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倾向,且与心肌桥的狭窄程度有关。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心肌桥所致的心绞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 83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中检出的60例心肌桥患者,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以收缩期冠脉管腔受压狭窄及舒张期恢复或接近正常为心肌桥存在的依据。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心肌桥检出率3.28%。心肌桥中位于前降支近端7例,前降支中端34例,前降支远端15例,各有2例位于回旋支中端和右冠状动脉远段。肌桥前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20例,发生率为33.3%,远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心肌桥26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可靠方法。心肌桥有促进其前段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心肌桥患者多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桥的狭窄程度越严重,引起心肌缺血越严重。对于有缺血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药物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脉内药物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桥及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示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心脏收缩时血管狭窄75%~95%,病变长度为10~22mm。8例并发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和完全闭塞,5例为心肌桥以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和完全闭塞,1例为单纯心肌桥。)行吉威雷帕霉素药物支架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和完全闭塞及部分患者心肌桥处。结果:术中即刻造影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闭塞处及置入支架的心肌桥压缩影像消失,血流恢复,TIMI3级,管腔无残余狭窄。随访3~18个月有3例再发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对有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支架置入治疗,但远期疗效仍需更多的病例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其中81例心肌桥患者的造影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524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81例为心肌桥患者;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0.0076,P>0.05),且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OR=0.93)。11例孤立性肌桥患者中,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者6(54.4%)例,有心绞痛症状者4(36.4%)例。结论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但可继发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及心电图ST-T改变;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  相似文献   

7.
【】 目的 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收集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3333例患者的资料,评价心肌桥的发生率、前降支各段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结果 3333例检出心肌桥患者1349例(40.47%,1349/3333),心肌桥共1532段,检出率(45.96%,1532/3333),前降支心肌桥共1335段(87.14%,1335/1532),其中前降支中段心肌桥1284段(96.18%,1284/1335)。前降支心肌桥组桥血管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程度显著高于前降支无心肌桥组(χ2=10.183, P=0.017)。 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能无创、清晰、可靠地诊断心肌桥的存在,前降支心肌桥能增加桥血管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伴随有心肌桥的慢性心脏疾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Guo LJ  Tan TT  Mao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7):553-555
目的 分析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35例心肌桥病例 (其中 2 4例为孤立性心肌桥 )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分析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预后及心肌肥厚的关系。结果 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上的检出率为 1 2 2 %。心肌桥前段血管粥样硬化组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6 8%± 15 % )与无粥样硬化组 (5 4 %± 14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心电图异常组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6 3%± 13% )重于心电图正常组 (4 9%± 13% ,P <0 0 5 ) ,但与心绞痛的典型 (5 8%± 15 % )与否 (5 4 %± 15 % )关系不大 ,左室肥厚者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6 9%±9% )重于非肥厚者 (5 8%± 16 % ,P =0 0 9)。 3~ 5 0 (2 6 6± 17 7)个月的随访期内无恶性临床事件发生。结论  (1)心肌桥的狭窄程度越重 ,造成的心肌缺血越严重 ,即出现心电图异常的可能性就越大 ;(2 )心肌桥有促发或加速其前段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倾向 ,且与心肌桥的狭窄程度有关 ;(3)左室肥厚可能促进本不严重的心肌桥的发生 ;(4 )心肌桥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6名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糖尿病(OR=3.92,P<0.05)、吸烟(OR=2.91,P<0.05)、总胆固醇异常(OR=3.99,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异常(OR=9.95,P<0.05)是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水平的Noble分级与合并糖尿病(NobleⅡ级×糖尿病异常:OR=10.38,P<0.05)、总胆固醇异常(NobleⅢ级×总胆固醇异常:OR=8.83,P<0.05)及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的交互作用(NobleⅠ级×低密度脂蛋白异常:OR=4.01,P<0.01;NobleⅡ级×低密度脂蛋白异常,OR=11.62,P<0.05;NobleⅢ级×低密度脂蛋白异常OR=30.56,P<0.05)与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结论:心肌桥患者的Noble分级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制修饰作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重视心肌桥这一先天解剖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46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显示收缩期狭窄,而舒张期正常诊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结果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23例,检出率为4.9%,近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为心肌桥的有效检出方法,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其近端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迂曲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从中选取前降支无迂曲者及迂曲者各278例,记录入选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及家族史)、前降支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情况。比较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无迂曲组与迂曲组的临床资料、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的差异;比较冠状动脉无、轻、中、重度迂曲组的临床资料、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冠状动脉无迂曲组的狭窄发生率(57.6%)低于迂曲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ar{χ}$=12.608,P<0.001);冠状动脉轻度迂曲组狭窄发生率(78.5%)高于无迂曲组(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ar{χ}$=20.462,P<0.001);冠状动脉轻度迂曲组狭窄发生率(78.5%)高于中度迂曲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ar{χ}$=7.872,P=0.005);冠状动脉迂曲组狭窄程度与无迂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迂曲组比无迂曲组更易出现较重的狭窄(Z=-3.292,P=0.001)。冠状动脉无、轻、中、重度迂曲组的狭窄程度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7.787,P<0.001),且差异具有等级相关性(rs=0.169,P=0.000);冠状动脉无迂曲组狭窄发生率与中、重度迂曲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轻、中度迂曲组狭窄发生率与重度迂曲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迂曲者比无迂曲者更易出现冠状动脉狭窄,轻度迂曲者狭窄发生率高于无、中度迂曲者;而轻度迂曲者更易出现较重程度的狭窄,无迂曲者狭窄程度常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用于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避免无必要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6月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需要术前行ICA的患者157例,其中高危险度手术17例,中危险度手术140例。采用多排螺旋CT行术前CCTA。术后随访6~11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继发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死亡、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及心力衰竭。比较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57例患者中,145例(92.4%)的CCTA图像可用于诊断冠心病,其中37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8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管腔狭窄<50%,此125例患者术前未再行ICA检查;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8例按期手术,7例经内科治疗后择期手术。CCTA显示20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管腔狭窄≥50%,于CCTA后3~7 d内进行了ICA检查,其中18例确诊。根据CCTA及ICA结果,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例患者按期手术,9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得到干预后再行手术。CCTA所示血管狭窄程度对手术计划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2例患者的CCTA图像不可用于诊断,术前进行了ICA检查,其中4例显示为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比较,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结论 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行C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CCTA表现正常或管腔狭窄<50%的患者术前可免除ICA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共416例CCTA纳入本研究,观察有无心肌桥的发生,并测量壁冠状动脉的深度、长度、直径。结果 85例病人发现有心肌桥,CCTA心肌桥发现率为20.4%(85/416)。冠状动脉心肌桥平均发病年龄为56.3±14.2岁。男性发病率为24.5%(63/257),女性为13.8%(22/159)。发生率最高的血管为前降支(LAD),并且87.3%的壁冠状动脉位置浅表,6.7%的桥血管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心肌桥的CCTA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本次研究没有证明心肌桥与心血管事件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及其融合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疑诊冠心病患者70例,均行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和CCTA检查,并于15日内行冠脉造影(CAG)诊治,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70例患者中MPI提示正常、异常分别5例、65例,其中心肌缺血60例,心肌梗死5例,共210个节段,节段灌注异常68段,灌注正常142段,灌注异常节段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低于灌注正常节段,而达峰时间(TTP)较灌注正常节段延长(P<0.01);CCTA发现冠脉异常、正常分别53例、17例,其中93个节段异常,冠脉狭窄≥50%,117个节段正常;MPI/CCTA融合影像提示,冠脉异常(存在功能相关冠脉狭窄)56例、正常14例,以CAG为诊断金标准,MPI/CCT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MPI及CCTA(P<0.05)。结论MPI与CCTA对冠心病均有较好诊断效能,尤其是MPI/CCTA融合显像可明确冠脉狭窄与其功能状态的关系,提高功能相关冠脉病变检出率,有望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CT成像检出的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解剖特点,包括起源,瘘血管走行,瘘口位置和大小,以及有无瘤样扩张。结果 20例患者瘘血管均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和左前降支的近端,走行于肺动脉主干前方,瘘口位于肺动脉主干左前缘。13例(65%)出现瘤样扩张。瘘口直径范围(0.9-7.5)mm,中位直径3.5mm。伴随瘤样扩张组和无瘤样扩张组在瘘口直径、瘘血管起源于左前降支近端的直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8和0.046,而在瘘血管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圆锥支的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291。结论 CCTA可以清晰地显示Bi-CAPF的瘘血管的解剖特点,包括起源、数量、走行、有无瘤样扩张、瘘口位置、瘘口大小等,为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结论 CCTA可以清晰地显示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形态特征,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探索通过CT与和肽素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危险程度。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之间100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CT示临界病变80例作为实验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重度狭窄组48例,非重度狭窄组32例,冠状动脉正常2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和肽素(copeptin)检查,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和肽素水平,探讨其诊断意义。结果 对照组2个亚组血浆和肽素水平(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狭窄组和肽素水平(ng/ml)显著高于非重度狭窄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较高,其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T相结合对于临界病变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诊断冠脉斑块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47例,依次进行CCTA和CAG检查,以CAG作金标准,结果作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等统计。结果 CCTA检出非钙化斑块9个、钙化斑块102个、混合斑块23个,其中87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4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9个斑块未造成管腔狭窄。CAG共检出冠脉斑块116个,其中84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3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CAG、CCTA对65个致管腔狭窄≥50%的斑块诊断一致、对41处斑块局部管腔狭窄是否≥50%的诊断不一;CCTA对其中22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重、对19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轻。CCTA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7.38%,特异性为95.83%,阳性预测价值为74.71%,阴性预测价值为96.37%,准确度为93.29%。相关性分析显示r=0.804、P=0.000。配对t检验显示t=1.583、P=0.114。CAG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例,CCTA准确诊断2例、漏诊2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脉成像能有效识别斑块及其危险程度,可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整体结构,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冠状动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及收缩期狭窄程度,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心肌桥形态学和收缩期狭窄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1 658例心肌桥患者中,1 606例(96.86%)为单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9例(0.54%)为单支冠状动脉多发心肌桥,43例(2.59%)为多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1 559例(94.03%)共1 606处心肌桥,左回旋支心肌桥81例(4.89%)87处,右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1.09%)19处。不完全型心肌桥患者1 244例(75.03%),完全型心肌桥362例(21.83%),兼有两型特点的复杂型心肌桥52例(3.14%)。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长度长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02)mm vs(16.13±1.27)mm,P<0.05];不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的发生率[31.19%(388/1 244)vs 41.16%(149/362)]、近端冠心病发生率[9.41%(117/1 244)vs 35.08%(127/362)]、临床缺血症状阳性率[32.88%(409/1 244)vs 58.29%(211/362)]和心电图缺血表现阳性率[37.78%(470/1 244)vs 65.75%(238/362)]均低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部位多为左前降支,以单支单发为主。心肌桥可分为不完全型、完全型和复杂型3种类型,以不完全型为主,不同类型心肌桥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对功能相关冠脉病变(FRCA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5例疑诊冠心病(CAD)患者分别行CCTA和同机SPECT-MPI检查,根据CCTA结果判断冠脉狭窄程度,MPI图像采用17节段5分法分析,于CCTA/MPI融合影像上匹配出心肌血流灌注异常区域与供血冠脉病变情况,评估心肌灌注异常与供血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于15日内行冠脉造影(CAG)诊治,分析CCTA/MPI融合影像诊断FRCAL的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中,心肌血流灌注正常7例,轻度、中度、重度灌注异常27例、37例、10例,无灌注4例;共发现灌注异常区87个,其平均血流灌注评分(2.56±0.80)分。87个心肌灌注异常区域中,有12个供血冠脉正常,剩余异常区域平均狭窄率为(66.78±10.25)%,心肌灌注异常越严重,其供血冠脉狭窄程度越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血流灌注评分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CAG确诊存在FRCAL66例,以CAG为标准,CCTA/MPI融合影像诊断FRC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高达92.42%、84.21%、90.59%,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结论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与冠脉狭窄密切相关,CCTA/MPI融合影像可用于诊断FRCAL,继而可为CAD的精确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