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苯并芘(BaP)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探讨BaP致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为研究对象,使用梯度浓度BaP(0、10、20和40 μmol/L)染毒处理,构建不同染毒周期(1周、9周和15周)的细胞株,使用5-甲基胞嘧啶(5-mC)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染毒周期细胞甲基化蛋白酶(DNMT1、DNMT3a、DNMT3b、MBD2)表达的变化。结果:BaP染毒后,16HBE细胞的5-mC荧光强度表达下降,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这种下降趋势更明显,其中40 μmol/L BaP染毒处理细胞15周时,肉眼已难以观察到可见荧光。与对照组比较,BaP染毒可下调细胞DNMT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反应关系(P均 < 0.05),但DNMT3a、DNMT3b、MBD2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P均 > 0.05)。结论:BaP可诱导16HBE细胞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下调,DNMT1在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利用H202作用于11型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析8-羟基脱氧鸟苷(8-oxo-dG)的形成,探讨修复基因hMTH1与hOGG1在DNA氧化性损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在A549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50、100、200和300 μmol/L的H202孵育不同时间(0、6、12、18和24 h)后,利用高压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技术、核酸内切酶切割法及RT-PCR技术分析细胞8-oxo-dG水平、8-oxo-dG修复酶活性及hOGG1和hMTH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200、300 μmol/L H202 浓度时均能使A549细胞DNA的8-oxo-dG水平增高(P<0.05或P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体外培养的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在纳米氧化石墨烯(NGO)染毒后细胞DNA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和5-甲基胞嘧啶(5-mC)比例的变化规律,探讨DNA氧化与DNA甲基化的关联性。方法:分别以1.25、2.5、5、10 μg/mL的NGO溶液染毒16HBE细胞24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技术分析细胞DNA中8-OHdG比例,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检测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在2.5、5、10 μg/mL的NGO溶液染毒后,细胞DNA中8-OHdG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以10 μg/mL浓度时为最高。NGO可引起16HBE细胞甲基化程度降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2.5、5和10 μg/mL NGO组分别降低37.1%、49.7%和46.3%,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DNA氧化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间呈负相关(r=-0.69,P < 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体外NGO可导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DNA氧化水平升高,DNA甲基化水平降低,我们推测细胞DNA氧化程度可能影响DNA甲基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G6PD缺陷对1,4-苯醌(1,4-BQ)致K562细胞DNA甲基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10和20 μmol/L的1,4-BQ溶液对G6PD缺陷K562细胞和正常表达细胞进行染毒,以未染毒组为对照,各组均设置12、24、48 h共3个染毒时间,另在20 μmol/L 1,4-BQ染毒组细胞中加入1.5 mmol/L谷胱甘肽(GSH)进行干预。采用比色法检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相对水平,qPCR法检测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DNMT3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和20 μmol/L 1,4-BQ染毒后的K562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P<0.05),除20 μmol/L 1,4-BQ染毒48 h组外,其他各染毒组的G6PD缺陷K562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均高于正常细胞(P<0.05)。在1,4-BQ染毒后,G6PD缺陷细胞的DNMT1、DNMT3a、DNMT3b mRNA水平以及DNMT1、DNMT3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细胞(P<0.05)。加入GSH后,G6PD缺陷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相对水平、DNMT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的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6PD缺陷可能以抑制K562细胞GSH合成的方式增加氧化应激水平,最终导致细胞DNMTs生成的增多以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对米托蒽醌(Mit)耐药的乳腺癌MCF-7细胞系,并探讨乳腺癌细胞产生耐药与其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用0.005、0.010和0.020 μmol/L浓度的米托蒽醌染毒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对米托蒽醌不同耐药程度的MCF-7耐药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染毒组MCF-7细胞内药物荧光强度D(755)值,确定Mit耐药细胞系的建立;提取各组细胞的DNA, 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野生型对照组及各染毒组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野生型对照组、0.005、0.010和0.020 μmol/L米托蒽醌染毒组的D(755)值依次为16.1±0.04、14.3±0.12、13.3±0.07和9.7±0.08,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随着药物染毒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内药物的D(755)值逐渐减少,其中0.020 μmol/L染毒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细胞耐药性增强;而上述各组DNA甲基化水平依次为42.25%±0.64%、37.97%±1.18%、34.27%±0.14%、31.16%±0.80%,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 (P<0.05),且各染毒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对Mit耐药的MCF-7细胞系;确定了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电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用不同浓度DEHP(5、25、125、625 μmol/L)对小鼠肺细胞进行体外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肺细胞DNA的断裂程度。结果:当DEHP的浓度为125和625 μmol/L时,肺细胞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和Olive 尾矩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HP在体外可造成小鼠肺细胞的DNA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7.
Wu F  Hu CH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5):349-353
目的 探讨5-氮-2'-脱氧胞苷(5-Aza-dc)逆转耐顺铂(DDP)的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耐DDP的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DDP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5-Aza-de对A549/DDP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A549/DDP细胞的耐药逆转指数(RI);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Aza-de干预前后的A549/DDP细胞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20 μmol/L 5-Aza-dc(无毒剂量组)和40 μmol/L5-Aza-dc(低毒剂量组)干预A549/DDP细胞48 h后,其R1分别为1.82和4.42.MSP结果显示,A549/DDP细胞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呈部分甲基化状态;经无毒和低毒剂量5-Aza-dc处理A549/DDP细胞48 h后,hMLH1基因启动子区发生DNA去甲基化.无毒剂量组和低毒剂量组的hMLH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5±0.08和2.00±0.03,hMLHl蛋白相对表达鼍分别为1.74±0.14和1.65±0.11.结论 5-Aza-dc能部分逆转A549/DDP细胞的DDP耐药,其机制可能与去除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上调其基因表达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5-aza-2'-deoxycytidine (5-Aza-dc), a methylation inhibitor, on cisplatin-resistanc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 line A549/ DDP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MTT assay was used to test the cytotoxicity of 5-Aza-dc on A549/DDP cells, and the IC50, and cisplatin resistance index of A540/DDP cells at 48 hours after 5-Aza-dc (0 μmol/L, 20 μmol/L, 40 μmol/L) treatment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MSP,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 (real-time RT-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hMLH1 methylation status,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espectively. Results The IC50 value of cisplatin in AS49/DDP cells was 30.15 ±0.76 μmol/L. The MTT assay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during the 5-Aza-dc treatment for 48 hours, the dose of 20 μmol/L was non-toxic and 40 μmol/L was low-toxic. 5-Aza-dc at those two doses reduced IC50 value of cisplatin to 16. 54 ±0. 35 μmol/L (RI = 1. 82) and 6. 82 ±0. 16 μmol/L ( RI = 4.42) , respectively. MSP, real-time RT-PCR and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5-Aza-dc at non-toxic and low-toxic doses removed the partial hMLH1-hypermethylation, and up-regulated hMLH1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Conclusions Low dose 5-Aza-dc can partially reverse the cisplatin-resistance in A549/DDP cells, which may be achived through removal of hMLH1 hypermethylation an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hMLH1 gene. 5-Aza-dc may have a role in increasing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hose tumors are lack of hMLHl expression because of hMLHl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叶酸(FA)对1,3-丁二烯(BD)诱发的小鼠遗传损伤和DNA甲基化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喂养相应饲料3周建立叶酸正常组(FA-C)、叶酸缺乏组(FA-D)以及叶酸补充组(FA-S)动物模型,每组小鼠18只,再随机分为对照组、BD低剂量和高剂量染毒组(0、13.82、1 382.14 mg/m3),染毒组小鼠每天吸入染毒6 h,每周5 d,连续染毒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FA浓度和肝组织基因组DNA总体甲基化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1和DNMT3a mRNA的表达,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损伤。结果:动物喂养3周后,与FA-C组相比,FA-D组血清FA浓度显著降低,FA-S组显著升高。在相同FA处理条件下,随BD染毒剂量升高,小鼠肝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甲基转移酶表达出现降低趋势,微核、核质桥及核芽突比率显著升高。在相同BD染毒条件下,与FA-C组比较,FA-D组的DNA甲基化水平和DNMT1、DNMT3a的mRNA表达出现下降趋势,而微核率等染色体损伤出现升高趋势;相反,FA-S组的DNA甲基化水平及DNMT1、DNMT3a的mRNA表达出现升高趋势,染色体损伤出现降低趋势,尤其在高剂量BD染毒条件下,叶酸补充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或0.01)。结论:BD可诱导小鼠的DNA低甲基化改变及染色体损伤,叶酸缺乏可加重BD所致DNA低甲基化和遗传损伤,而补充叶酸则对BD诱导的甲基化改变和遗传损伤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试验检测0~240 μmol/L NCTD在0~72 h内对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NCTD处理A549细胞24 h后换正常培养基,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恢复与增殖的情况;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经40、50和60 μmol/L NCTD处理0~72 h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40~60 μmol/L NCTD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30~240 μmol/L NCTD对A549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P<0.05);在30~120 μmol/L浓度范围内,NCTD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在NCTD撤除24 h后逐渐消失,30~60 μmol/L NCTD作用A549细胞24 h后,A549细胞的活力在恢复培养的第5天完全恢复;40、50和60 μmol/L NCTD作用A549细胞0~72 h,细胞表现为明显的G2~M期阻滞,与对照组相比,NCTD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40~60 μmol/L NCTD主要通过诱导A549细胞G2~M期阻滞而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蛋白H3修饰在亚砷酸钠暴露引起的毒性效应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在HBE细胞中构建组蛋白H3赖氨酸修饰位点突变的细胞株,用亚砷酸钠作用于细胞,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其细胞毒性;用微核实验检测组蛋白H3K4突变后对亚砷酸钠诱导DNA损伤的影响;用蛋白印迹检测亚砷酸钠对H3K4甲基化蛋白表达的影响并用qRT-PCR筛查了其上游修饰酶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组蛋白修饰缺陷细胞株中,H3K4修饰缺陷后的HBE细胞在1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作用下细胞活力降低60%左右(P<0.01),且可致HBE细胞双核微核率升高2倍以上(P<0.01);1 μmol/L亚砷酸钠处理HBE细胞可引起H3K4me2/3 蛋白水平升高(P<0.05),同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修饰酶1(LSD1)的表达下降(P<0.01)。结论:亚砷酸钠染毒诱导细胞组蛋白修饰发生改变,其中H3K4甲基化修饰水平上调,可能参与砷引发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过程,其修饰改变可能受到LSD1 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纳米氧化锌(Nano-ZnO)和常规氧化锌(Micro-Z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5、50、100μg/ml)的纳米ZnO(30nm)和常规ZnO(≤1μm)染毒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实验同时设对照组(DMEM培养液)。分别于染毒后6、12、24、48 h,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采用MTT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检测细胞毒性及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纳米ZnO和常规ZnO对A549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IC_(50))分别为53.91和190.15μg/ml;纳米ZnO在50μg/ml剂量时对A549细胞就已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关系;而常规ZnO在100μg/ml剂量时才出现细胞生长的抑制。纳米ZnO与常规ZnO的剂量-效应曲线和时间-效应曲线的斜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纳米ZnO能够导致A549细胞产生DNA损伤;常规ZnO在相同受试剂量下未观察到DNA损伤。结论:纳米ZnO与常规ZnO均对体外A549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但纳米ZnO产生毒性的剂量低、出现时间早,并产生了常规ZnO未观察到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R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肺腺癌细胞株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未经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和10 μmol/L 5-Aza-CdR处理3 d后的肺腺癌细胞A549、LTEP-α-2,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免疫印迹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别检测肺腺癌细胞株(A549、LTEP-α-2)DR4基因mRNA、蛋白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肺腺癌细胞(A549、LTEP-α-2)对低浓度TRAIL高度耐受,提高TRAIL浓度(15.625、31.25、62.5、125、250、500 μg/ml)作用细胞24、48 h后,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经5-Aza-CdR处理后,TRAIL对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较处理前显著增强(P<0.05),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表现出变圆、皱缩甚至脱落等特征。应用5-Aza-CdR处理后,125 μg/ml TRAIL诱导肺腺癌细胞的凋亡率较处理前明显升高(P<0.05)。A549、LTEP-α-2细胞存在DR4 mRNA及蛋白的低表达,其基因启动子处于甲基化状态;经5-Aza-CdR处理后,肺腺癌细胞中D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其基因启动子处于非甲基化状态。结论 5-Aza-CdR可以逆转DR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上调基因表达,增强TRAIL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的能力,从而逆转TRAIL耐药。5-Aza-CdR联合TRAIL可能是治疗肺腺癌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三丁基锡 (tributyltin,TBT)对人羊膜细胞FL (human amnion cells) 氧化损伤和DNA损伤的诱导作用。 材料与方法: 将不同浓度TBT (0、2、4、6、8、10 μmol/L),分别对FL染毒2 h和4 h,各染毒组同时设不加TBT的对照组,染毒后分别用MTT法检测TBT对FL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DCFH_DA法检测FL细胞活性氧自由基 (ROS)水平,用彗星实验检测TBT对FL细胞DNA的损伤。 结果: TBT对FL细胞染毒4 h时,其2、8、10 μmol/L浓度组的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P<0.001),且随TBT浓度升高而增殖率呈下降的趋势。TBT 3、4 μmol/L染毒组FL细胞的ROS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4 μmol/L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BT 2、3、4 μmol/L染毒组随着TBT浓度的升高,FL细胞核尾长、尾相均显著升高(P均<0.05)。 结论: TBT可引起FL细胞的氧化损伤及DNA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mono-2-ethylexyl phthalate,MEHP)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MEHP(6.25、12.5、25、50和100μmol/L)和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0.1%)处理MCF-7细胞12和24 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再分别于染毒后1.5、3、6、12和24 h,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EHP染毒12 h,6.25和12.5μmol/L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MEHP染毒24 h,在较高浓度处理组(≥25μmol/L)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细胞的SOD活性有所增加,细胞MDA水平、GSH-Px活性以及8-OHdG生成量无显著变化(P0.05)。当MEHP染毒MCF-7细胞较短时间(1.5、3和6 h)时,各处理组MDA水平和8-OHdG生成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SOD和GSH-Px活性则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一定浓度MEHP作用在短时间内(1.5、3和6 h)可引起MCF-7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并触发细胞DNA的氧化性损伤,具体调控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hMLH1启动子甲基化是肺癌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与肺癌细胞耐药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是否能通过去甲基化作用恢复hMLH1基因表达从而逆转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方法:RT-PCR检测A549及A549/DDP细胞的hMLH1表达情况,及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eoxycytidine,5-Aza-CdR)干预A549/DDP细胞后hMLH1表达情况;MSP检测A549、A549/DDP细胞及5-Aza-CdR干预A549/DDP细胞后hMLH1甲基化状态。MTT试验、Hoechst33258染色、流式细胞仪(FCM)分别观察5-Aza-CdR干预前后顺铂对A549/DDP细胞抑制率、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和凋亡指数。结果:hMLH1mRNA在A549中的表达高于A549/DDP细胞;A549细胞hMLH1为非甲基化状态,A549/DDP细胞为部分甲基化状态,经5-Aza-CdR去甲基作用后hMLH1呈非甲基化状态;A549组、A549/DDP组、经10μmol/L5-Aza-CdR干预后的A549/DDP组经顺铂作用后的IC50值分别为(4.7&#177;0.7)、(30.1&#177;1.8)和(6.9&#177;0.6)μmol/L;5-Aza-CdR干预后的A549/DDP细胞经顺铂作用后,比单用顺铂抑制A549/DDP细胞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明显,凋亡小体以及核固缩现象增多。结论:hMLH1甲基化可能参与了A549/DDP细胞的顺铂耐药过程;5-Aza-CdR能抑制hMLH1甲基化,恢复hMLH1表达,并能增强顺铂对A549/DDP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对ECa109中TIG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分别使用10、20、50、100μmol/L的5-aza-CdR处理ECa109细胞,对照组用不添加5-aza-CdR培养基培养;采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生存率的变化;MSP检测TIG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TIG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5-aza-CdR可以显著抑制ECa109的生长,实验组细胞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同种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延长,生存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作用时间,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生存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ECa109细胞TIG1基因处于高甲基化状态,经过10μmol/L及20μmol/L的5-aza-CdR处理细胞株120h后,TIG1基因的甲基化部分解除.对照组ECa109细胞中无TIG1 mRNA表达,采用10μmol/L及20μmol/L浓度药物处理72、120、168h后细胞株中TIG1 mRNA恢复表达,且20μmol/L处理组细胞较10μmol/L组TIG1 mRNA表达增强.结论:5-aza-CdR可以抑制ECa109细胞生长,且具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ECa109中TIG1基因甲基化阳性,其mRNA的表达缺失;经5-aza-CdR干预后可使TIG1基因发生去甲基化修饰,恢复表达,去甲基化修饰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不同miR-21表达水平的人肺癌细胞对培美曲塞的药物敏感性,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nnexin V-EGFP荧光染色法定性检测及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培美曲塞对不同miR-21表达水平的A549人肺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级联酶底物显色法检测caspase-3的活化状态,蛋白免疫杂交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 Bax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20μmol/L培美曲塞作用24h可以诱导高表达miR-21的A549人肺癌细胞(A549-21H0)和低表达miR-21的A549细胞(A549-21L0)的凋亡,且A549-21L0处于细胞凋亡晚期,而A549-21H0处于细胞凋亡早期。5μmol/L培美曲塞作用24h可以诱导65.3%的A549-21L0 细胞早期凋亡,仅诱导2.8%的A549-21H0细胞早期凋亡。5μmol/L培美曲塞作用6h即可引起A549-21L0细胞中caspase-3活化,与作用前相比活化效应超过2倍(P<0.01);在9h时活化效应最强,活化效应超过7倍(P<0.01);18h后活化效应超过6倍(P<0.01);至24h时活化效应仍在5倍以上(P<0.01)。同样条件下,5μmol/L培美曲塞作用18h才引起A549-21H0细胞中caspase-3活化,与作用前相比活化效应接近3倍(P<0.01),至24h活化效应在4倍以上(P<0.01)。5μmol/L培美曲塞作用于A549-21L0细胞9h即可引起Bax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和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A549-21L0人肺癌细胞对培美曲塞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培美曲塞可引起A549-21L0细胞中caspase-3活化,并可通过调控Bax和Bcl-2表达水平诱导凋亡,这种效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甲醛对小鼠睾丸细胞的DNA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背景与目的:研究甲醛对离体和体内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材料与方法:以6、30、60、120 μmol/L甲醛浓度处理离体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以0.2、2、20 mg/kg的甲醛腹腔暴露小鼠,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睾丸生精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甲醛在6μmol/L时就可以使小鼠离体睾丸细胞产生DNA损伤,与阴性对照不同 (除 tail moment外),并随浓度增加DNA迁移也相应增加,到30 μmol/L时DNA损伤最为明显,但随浓度升高DNA迁移反而减少,当甲醛浓度为120 μmol/L时DNA迁移与阴性对照相似。腹腔注射0.2、2 mg/kg的甲醛组小鼠睾丸细胞DNA迁移高于对照组,0.2 mg/kg组DNA迁移最为明显。 结论:甲醛对小鼠睾丸细胞具有遗传性损伤,低剂量时是以细胞DNA断裂损伤为主,而高剂量时可能引起其他方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淀粉样蛋白片段Aβ25-35染毒的SH-SY5Y细胞存活、氧化应激及其分泌淀粉样蛋白Aβ1-42和可溶性淀粉样蛋白sAPPα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0.1、0.5、1.0、5.0 μg/mL)原花青素和不同浓度(0.1、1.0、10.0、20.0 μmol/L)的Aβ25-35作用SH-SY5Y细胞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进一步以1.0 μmol/L Aβ25-35染毒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不同浓度(0.1、0.5、1.0、5.0 μg/mL)原花青素干预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Aβ1-42水平及sAPPα水平,TBA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WST-8法测定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原花青素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浓度Aβ25-35均使SH-SY5Y细胞活力降低(P < 0.01),其中1.0 μmol/L Aβ25-35 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最强(P < 0.01)。以1.0 μmol/L Aβ25-35染毒细胞,Aβ1-42分泌水平升高(P < 0.01),sAPPα水平降低(P < 0.01),细胞内MDA含量升高(P < 0.01),总SOD活力降低(P < 0.01)。与1.0 μmol/L Aβ25-35染毒组比较,0.1、0.5、1.0、5.0 μg/mL原花青素干预可提高各组细胞活力(P < 0.05),降低Aβ1-42分泌水平(P < 0.01);0.5、1.0、5.0 μg/mL原花青素干预可提高细胞分泌sAPPα水平(P < 0.05),降低细胞内MDA含量(P < 0.05),增强总SOD活力(P < 0.05)。结论:原花青素可减轻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Aβ负荷,并减轻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铁补充对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SPF级6~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大鼠,即对照组、缺铁组、10倍铁剂量补充组、20倍铁剂量补充组,4组均采用隔日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每次注射0.72 mL,每次注射含Fe2+分别为0.9、0.3、9和18 mg,连续注射6周。4组大鼠自由饮用去离子水,喂饲无铁饲料,于第6周末眼眶取血,使用血清铁试剂盒测定血清铁浓度,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状况。结果:缺铁组大鼠血清铁含量为53.54 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77.62 μmol/L(P<0.01),10倍和20倍铁剂量补充组大鼠血清平均铁含量分别达到104.77 μmol/L和205.30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本底损伤分析显示,缺铁组和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DNA损伤总体水平分别为25.30 AU和21.13 AU,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倍和20倍铁剂量补充组DNA自发损伤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3.9倍和8.0倍(82.80 AU和169.50 A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然而H2O2与铁过量联合损伤分析显示,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在10 μmol/L H2O2处理后,缺铁组大鼠DNA氧化损伤水平达到260.40 AU,与对照组(259.00 AU)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倍和20倍铁剂量补充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1倍和1.2倍(293.80 AU和308.88 AU),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10倍、20倍铁剂量补充均可提高机体铁的营养状况或增加铁负荷水平;与正常铁摄入水平相比,铁缺乏未见DNA本底及H2O2联合损伤增加,而铁补充过量可引发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本底损伤增加及H2O2联合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