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A、TCD及DSA用于临床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差异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8月该院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20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A、TCD和DSA三项检查,比较各项检查颅内动脉狭窄确诊情况,根据诊断金标准统计各项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分析和评价各项检查临床意义和价值。结果本研究200例待诊断患者最终确诊颅内狭窄患者174例,排除26例。可知DSA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CTA次之,而TCD最小,3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由低到高依次为DSA、CTA和TC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CD在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低,诊断错误率最高,CTA次之,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其各项值最优。但TCD因其较小的特异度差异可用于疑似患者初检查和筛查。  相似文献   

2.
TCD和MRA检查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128例经过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TCD和MRA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77.2%,另外有2例遗漏(大脑中动脉),还有3例为假阳性(颈内动脉)。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3.5%,没有遗漏,还有12为假阳性(颈内动脉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 TCD和MRA检查作为便捷的颅内动脉狭窄筛查方法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住院的43例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共387条颅内动脉TCD、MRA和DSA的检查结果。并以DSA为金标准,对TCD、MR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灵敏度为83.95%,特异度为95.10%,阳性预测值为81.93%,阴性预测值95.72%。MRA的灵敏度为79.01%,特异度为92.48%,阳性预测值为73.56%,阴性预测值94.33%。TCD、MRA检查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结论 TCD和MRA均可作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中常规辅助检查方法,两者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D与MRA结合,更有利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研究进展发现亚洲人以颅内血管狭窄多见,因此对我国患者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早期发现、治疗和定期随诊应作为预防脑卒中的重要内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无创性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查方法己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可以动态观察脑血管痉挛、阻塞、再通,并且可通过对微栓子信号的探测,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再发。本组对58例患者同时进行TCD和MR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比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04~2022-04本院收治疑似ICVD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TCD、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TCD、MRA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结果:经DSA检查,80例疑似ICVD患者中,阳性46例(57.50%),阴性34例(42.50%);46例阳性患者中,中度、重度狭窄以及闭塞分别为21例(45.65%)、19例(41.30%)、6例(13.05%)。经TCD检查,80例疑似ICVD患者中,阳性42例(52.50%),阴性38例(47.50%);42例阳性患者中,中度、重度狭窄以及闭塞分别为18例(42.86%)、17例(40.48%)、7例(16.66%)。经MRA检查,80例疑似ICVD患者中,阳性46例(57.50%),阴性34例(42.50%);46例阳性患者中,中度、重度狭窄以及闭塞分别为19例(41.30%)、20例(43.48%)、7例(15.22%)。TCD诊断ICVD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 CA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发病3d内分别进行CTA和TCD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CAT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68.4%,特异度为65.4%,准确度为68.0%,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57.7%,准确度为53.5%,CAT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T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T诊断的特异度高于TC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在诊断颅内血管狭窄中相对TC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加高档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3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做旋转X线DSA检查.并于常规DSA检查比较。结果: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35例病人常规DSA发现32例。3例只有通过旋转DSA才能发现。30例动脉瘤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的加摄旋转DSA后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结论:旋转DSA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颅多普(TranscranialDoppler,TCD)血流速度增快已广泛用于评价颅内大血管狭窄,探讨TCD对弥漫性颅内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测结果。结果TCD(MFV结合PI值异常)在检测弥漫性颅内血管狭窄的特异度性为92.1%、敏感性为75%、假阳性率为80%、假阴性率为89.74%、总准确度为87.03%。结论TCD可作为弥漫性颅内血管病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目前颅内动脉狭窄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TCD是通过检测血流速度间接反映血管情况,故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鉴于此,我们于2009—2010年对在我科住院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TCD与DSA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误诊、漏诊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检测诊断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对比研究,客观评价二者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TCD,CDFI诊断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38例,均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DSA检测,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与DSA比较,TCD,CDFI对椎动脉的检测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1%;TCD对基底动脉狭窄检测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3%.以DSA为标准,TCD对基底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检出率分别为100%,50%和33%.以DSA为标准,TCD+CDFI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79%,MRA的检出率为96%,TCD,CDFI,MRA三者联合检出率为98%.结论 ①TCD,CDFI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特异性较高,且无创、经济、方便,故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但因其敏感性不是很高,故当临床出现后循环神经缺失症状,而检测结果阴性时,可结合MRA检查;②TCD,CDFI,MRA三者联合对VBA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把血营造影上骨髂及软组织影象消除而突出血管影象的一种技术。近8年来这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大血管及肢体血管造影,并充分显示其弛特优点。近证来颅内疾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ADSA)。  相似文献   

12.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6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结果 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110/124(88.71%);阳性预测值110/140(78.00%);阴性预测值569/583(97.60%);漏诊率14/583(2.40%)。结论 TCD和DSA其有互补性,是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照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烟雾病(MM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于我院诊治的64例MMD患者,均经DSA检查确诊.入选者均接受TCD检查,分析TCD检查结果,并计算TCD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DSA检查确诊的64例MMD患者中,TCD检查明确诊断62例,诊断符合率为96.88%...  相似文献   

14.
TCD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1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测,将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3cm^3)20例,小面积脑梗死组(≤3cm^3)68例,腔隙性脑梗死组(〈1.5cm^3)60例。分别在颈部、颞窗、眼窗、枕窗检测,并对所测动脉进行鉴别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均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且大面积脑梗死组颅内动脉狭窄情况显著重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脑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与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CD技术对于早期发现患者的颅内脑动脉狭窄及其二级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狭窄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在脑梗死之前发现并处理脑血管狭窄从而预防脑梗死是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最好方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这一点越来越成为现实,虽然临床上对脑血管狭窄的检查以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CT血管造影(CTA)应用最为广泛,但就其准确性而言,DSA为公认的金标准。本文通过比较分析TCD、MRA与DSA在脑血管狭窄诊断上的一致性,找出三者之间的差别,探求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全面、有效方法,以便在临床工作中更有效的选择诊断手段,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旋转血管造影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及旋转DSA检查,比较DSA和旋转DSA对动脉瘤瘤体、瘤颈和载瘤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①21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瘤23个,常规DSA仅清晰显示16个,旋转DSA清晰显示23个.②DSA清晰显示瘤颈4个,载瘤血管11个,旋转DSA清晰显示瘤颈17个,载瘤血管21个.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旋转DSA比常规DSA更容易发现动脉瘤,能更清晰显示动脉瘤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是常规DSA不可缺少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双源CT造影( DE-CTA)、MR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阳性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8月来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疑似病例198例,所有患者均行DE-CTA、MRA和DSA三项检查,分别以三项检查为依据诊断患者是否具有颅内动脉瘤,并与诊断金标准比较计算各项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错误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经计算可知MRA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低,DE-CTA稍高,而DSA最高,3组间灵敏度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彼此间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错误诊断率比较,由高到低依次为MRA、DE-CTA和DSA,3组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灵敏度和准确度最高,DE-CTA次之,MRA最小,但三者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及无创性,所以DE-CTA、MRA可用作DSA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8.
魏芳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9):151-154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丹东市第一医院经介入或开颅手术结果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1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A和三维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评价CTA和3D-DSA对于微小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容积再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64例,非糖尿病患者92例,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结果 ①糖尿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处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均以颈内动脉狭窄最多见;两组患者不同血管部位血管狭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脑梗死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组患者均以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较常见,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20.
罗青 《现代临床医学》2017,43(3):209-210
目的:观察比较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CTA)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其中50例患者同时行MRA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情况。结果:CTA及MRA的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分别为88.00%及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CTA的检出率(P<0.05或P<0.01);MRA和CTA检查瘤体直径和瘤体宽度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A及MR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瘤体直径及宽度均准确,二者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无创伤,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