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及泪道激光成形术等三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06例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10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A组给予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B组给予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C组给予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4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术后1个月和4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治疗总有效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各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疗效果均高于术后4个月,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和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04例(238眼)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120眼)和对照组102例(118眼)。要求所有患者接受入院检查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内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7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及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江毓玲 《安徽医药》2014,(12):2283-2286
目的:探讨激光泪道成型术、泪道内镜疏通术、泪道旁路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4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建立系统评价。方法将该院自2010-2013年的449例(476眼)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患者(男性患者218例226眼,女性患者231例250眼)随机分成4组:A,B,C,D组。 A组111例119眼,行泪道激光植管术;B组105例106眼,行泪道激光术;C组108例113眼,行鼻内窥镜下泪道旁路术;D组125例138眼,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4个月,分析术后4种手术在第1个月以及4个月后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4种手术治疗效果中,鼻腔泪囊吻合术效果最佳,激光泪道成型术和泪道内镜疏通术的治疗效果相当(P>0.05),泪道旁路手术疗效尚待提高。结论鼻腔泪囊吻合术安全方便,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无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就诊的60例(60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和对照组(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各30例(30只眼)。对比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优于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三种术式治疗鼻泪管阻塞继发泪囊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接收的鼻泪管阻塞继发泪囊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成三个组别,A组采用泪道激光成行术,B组采用人工鼻内管支架植入术,C组采用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比较组间疗效。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C组;而术后并发症率则显著低于B组、C组(P <0.05)。结论在鼻泪管阻塞继发泪囊炎患者中采用泪道激光成行术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电视鼻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群  李云飞等 《云南医药》2002,23(2):144-145
为扩大鼻窦内窥镜的临床应用范围 ,解决传统术式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时给患者面部留有疤痕造成的遗痕及术中吻合口显示不清的问题。我科自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间开展电视鼻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2 1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最大 4 5岁 ,最小 16岁 ,平均年龄 38 7岁。所有患者均有慢性泪囊炎病史多年 ,且长期溢泪 ,经保守治疗无效 ,选用此术式。术前均行鼻泪管、泪囊造影 ,以了解泪囊、鼻泪管情况 ,全部病例均有鼻泪管阻塞 ,其中 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手术采用国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与2009年之前行传统吻合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做比较,对比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的临床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为91.7%,有效率8.3%,总有效率100%,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雪燕  张艳芳 《安徽医药》2014,(6):1119-1120
目的分析探讨鼻腔泪囊吻合术和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该院收治的87例慢性泪囊炎病患为研究对象。依计算器法随机分为鼻腔泪囊吻合术组和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组,分别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和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通过溢泪溢脓症状及泪道的通畅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鼻腔泪囊吻合术组的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组的69.77%,P<0.05,具统计学意义。鼻腔泪囊吻合术组术后的总不良反应率2.27%显著低于Nd:YAG激光泪道成形组术后的总不良反应率27.91%,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泪囊吻合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性高,且有效率显著高于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鼻外径路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观察组:鼻内镜下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面部瘢痕恢复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差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瘢痕恢复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鼻黏膜损伤、鼻腔泪囊吻合孔黏膜增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有效率高,安全性高,临床治疗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新型硅胶管和丝裂霉素C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60眼慢性鼻泪管阻塞,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新型硅胶管,随机抽取30眼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对照组30眼未使用丝裂霉素C。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丝裂霉素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O%,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新型硅胶管加丝裂霉素C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安全、创伤小、疗效好,容易掌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91-592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1月接受治疗的4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吻合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为95.65%,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6.5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5088,P>0.05)。两组均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泪囊黏液囊肿和单纯性鼻泪管阻塞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仍有失败的病例.我院从1987年至今的198例204眼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失败5例,占2.45%.现将我科鼻腔泪囊吻合术中、术后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253-25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钬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60眼)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行钬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组30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下行钬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同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54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行传统泪囊吻合术)和实验组(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各27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1.20±5.32) min,对照组为(76.92±5.21) min,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8.5% (5/27),实验组无一例复发,两组手术时间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显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泪囊吻合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肖阳  谢丹 《黑龙江医药》2015,(3):634-635
目的:探究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设为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再随机抽取在2010年以前采用传统吻合术的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5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44例,有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100%,没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33例,有效的有12例,总有效率为90%,有1例患者复发,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出血少、疼痛比较轻、创伤小,疗效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素虹  钟琳娜 《江西医药》2004,39(2):126-127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病,是由于鼻泪管阻塞后泪囊继发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多见于女性。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多不满意,主要靠手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已被广泛接受,但传统手术方法常因出血而使术野不清晰,影响手术操作,降低手术成功率。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对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后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泪囊炎90例,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沿泪囊与鼻黏膜长径在中部或中下部“一”字切开泪囊与鼻黏膜.并只沿两侧挑开泪囊后唇与鼻黏膜前唇,吻合腔内充填明胶海绵,术腔应用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结果治愈95.6%,有效3.3%,无效1.1%。术后随访6个月~2年,2例复发。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汤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25-292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并记录随访疗效.结果: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组共46眼,治愈28眼,好转15眼,无效3眼,有效率93.4%;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组共42眼,治愈34眼,好转6眼,无效2眼,有效率95.2%(P>0.05).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两者之间差异无明显性.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具有不影响美观、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可同期处理鼻腔病变等诸多优点,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2005年6月我们对160例(16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的160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治愈152例,有效6例,无效2例。2例术后无效者,在鼻内窥镜下进一步处理后治愈。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成功率高,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