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状态的关系,评估MEP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有偏瘫的脑卒中患者在病后10天内行MEP检查,同时作肌力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测定,并于10周后对其中的28例复查,正常对照组为30例健康者。结果:脑卒中病人急笥期MEP的异常率为89%,主要表现为MEP缺失,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异常,中枢运动传志时间(CMCT)延长,患侧与健侧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MEP缺乏者,瘫痪重,MEP可引出者,瘫痪程度轻,两者间差异亦显著(P<0.01)。10周后复查时发现MEP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种改善与临床上的功能恢复相一致,早期MEP缺乏者,功能恢复差,早期MEP仅仅波幅低或CMCT延长者,其功能恢复好,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MEP可定量分析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缺损情况,并可作为运动功能恢复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运动功能、电生理检测方面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皮质兴奋性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共68例PD患者,另选择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评定指标。结果:PD患者MEP的静息阈值(RMT)、中枢传导时间(CMC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或缩短,而波幅(Amp)则无明显差异。〉5年患者的RMT(40.70±4.74),比≤5年患者的RMT(42.60±4.61)缩短;强直型患者的RMT(40.92±5.28),比震颤型患者的RMT(42.93±3.97)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性升高;强直型和病程长的患者病情较重,大脑皮质兴奋性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类和神经类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有改善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的作用,是实现PD精准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基底神经节环路特异性病变导致PD临床分型复杂多样,针对不同运动症状明确rTMS在神经环路关键靶区调控作用对提高改善效果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突触可塑性、神经环路角度分析了rTMS对改善PD的作用,然后分别从初级运动皮层(M1)、背外侧前额叶(DLPFC)、辅助运动皮层(SMA)以及小脑,就不同刺激模式在特定脑区的调控作用以及不同刺激靶区对不同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多靶区刺激、最佳干预期以及与脑成像技术相结合多方面探讨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case,PD)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电生理学的影响,并从电生理角度探讨PD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分两组,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①实验组(PD模型组)26只,②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4只.采用静息皮层运动阈值(RMT)、中枢传导时间(CMCT)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波幅(Amp)作为评定大脑皮质兴奋性的指标.结果统计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左下肢RMT、CMCT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P<0.05),而Amp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自身左右侧比较,左下肢RMT、CMCT较右下肢缩短,Amp增高(P<0.05);制模前、术后1周、术后3周实验组大鼠左下肢RMT、CMCT进行性降低(P<0.05);实验组大鼠右下肢与对照组大鼠左侧及右侧下肢RMT、CMCT及Am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模型大鼠损毁侧皮层兴奋性增加,且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PD模型大鼠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大脑皮层兴奋性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运动诱发电位(MEP)皮层阈值(cortical threshold,Ct)的研究,以明确PD的Ct测值以及随病情发展的变化情况,以期为PD临床提供电生理学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①实验组(PD模型组)28只;②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2只.选取其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与腹侧被盖(ventra tegmental area,VTA)作为靶点,实验组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以制备PD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于比较,于制模前、制模后1周、3周分别行双下肢记录的Ct检查.结果统计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在右侧中脑靶点TMS时于左下肢记录到的Ct较对照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身左右侧TMS-MEP比较,左下肢Ct较右下肢降低(P<0.05);制模前、术后1周、术后3周实验组大鼠左下肢Ct进行性降低(P<0.01);实验组大鼠右下肢及对照组大鼠左侧及右侧下肢C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D模型大鼠损毁侧Ct增加,PD模型大鼠病情越重、病程越长,Ct增加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TMS-MEP)对一侧大脑半球萎缩患者的两侧大脑半球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以了解双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半球支配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对一家三代HMSN的1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者进行这二项检查。结果:MEP和SEP的异常率分别为92.3%,84.6%,结论:绝大多数HMSN患者的MEP和SEP均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经颅磁刺激(TMS)运动诱发电位(MEP)皮层潜伏期(Lat)的测值以了解其随病情发展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①PD模型组26只,②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4只。选取右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与中脑腹侧背盖(ventra tegmental area,VTA)为手术靶点,PD模型组注射6一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注射前、注射后第1周、第3周末分别行双下肢TMS-MEP检查。结果:术后1周,PD组鼠左下肢Lat较对照组缩短(P〈0.05),PD组自身左右侧TMS-MEP比较,左下肢Lat较右下肢缩短(P〈0.05);术前、术后第1周末、术后第3周末PD组大鼠左下肢Lat进行性缩短(P〈0.01),PD组大鼠右下肢及对照组大鼠左侧及右侧下肢Lat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PD模型大鼠损毁侧皮层兴奋性增加,且与症状严重程度有关。PD模型大鼠病情越重、病程越长,Lat缩短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检测帕金森氏病 (PD) 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总结PD患者的MEP特点,探讨PD患者的运动皮质兴奋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2-79岁,平均(62.3±16.7)岁。通过TMS检测左右两侧MEP,作左右侧比较。选取2007年5月-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的PD患者共21例(B组),均症状左右不对称,男12例,女9例,年龄46-80岁,平均(63.3±16.7)岁,按症状轻重程度比较MEP,且将PD组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右侧MEP参数无显著差异。P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息运动阈值(RMT)降低,波幅(Amp)升高,皮质潜伏期(CL)缩短,有显著差异,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改变无显著差异。PD症状重侧与轻侧相比较,重侧的RMT更低,有显著差异,AMP、CL、CMCT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 PD患者的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且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利用PD患者的MEP特点有助于辅助诊断,有助于评估症状严重程度,以RMT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改变。方法:对30便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行经颅磁刺激MEP检测,对其中20例同时行电刺激SEP检测,10例患者2月后复查MEP,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MEP的异常率为93%,主要表现为皮层MEP消失,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波形异常及阈刺激强度增高。SEP的异常率为30%,表现为皮层波的缺失及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复查MEP有9例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脑梗死的诊断,MEP较SEP敏感,但将MEP与SEP联合应用,可从不同的两个侧面反映运动及感觉功能受损的情况,弥补了CT仅能提供颅内解剖学改变而不能反映功能状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5例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eypoint4导诱发电位仪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潜伏期为(116.8±11.2)ms,P100波幅为(6.52±2.87)μV,对照组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潜伏期为(104.8±10.1)ms,P100波幅为(7.68±3.02)μV,两组P100潜伏期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100波幅差异不显著;观察组P100潜伏期与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提示帕金森病患者可伴有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视觉诱发电位可作为患者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发展、判断预后的客观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1)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前术后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诱发电位幅值及潜时变化特征;(2)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前P—VEP,F—VEP,F—ERG联合预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重庆泰克医电仪器公司产TEC—100C视觉电生理仪。对白内障患者实行分组测量。术前均测F—ERG,P—VEP,部分病例增测F—VEP。结果:114例术前F—ERG正常,P—VEP测量其P_(100)波幅值潜时均异常:P_(100)波幅值降低,潜时延长,术后及人工晶体植入后幅值,潜时都有所改善,而并发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变化不明显。结论:据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老年性白内障组,外伤性白内障组术后应及时装入人工晶体,并发性白内障组,代谢性白内障组装入人工晶体临床意义不大。术前联合测试(VEP ERG)对视力预后、以及眼底病变的定量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对X线摄片证实的34例枕骨大孔区畸形患者进行了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MEP异常率91.4%,改变以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迟为主。诱发电位改变与相应的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所见相一致。提示MEP可客观定量的反映本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损害程度。术后复查MEP可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嗅鞘细胞(OECs)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PD)的治疗作用,首先将6-OHDA注射至左侧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制备PD大鼠。将成功制备的P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0.9%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OECs+NSCs共移植组和PD模型对照组。将培养并传至第3代的NSCs、OECs和OECs+NSCs分别移植到PD大鼠的纹状体内,于移植后7、14、30、60d检测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后处死,取脑做冰冻切片,行BrdU、酪氨酸羟化酶(TH)、p75免疫荧光和T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后21d以内,各组大鼠的旋转行为无明显变化;30d和60d时,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和OECs+NSCs共移植组与生理盐水和模型对照组相比,旋转行为有较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OECs+NSCs共移植组的旋转行为改善更为显著。在移植后30d和60d,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在移植区可见少数TH阳性神经元,而OECs+NSCs共移植组的TH阳性神经元明显多于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OECs能促进胚鼠中脑来源的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单纯移植NSCs或OECs和OECs+NSCs共移植,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但联合移植优于单纯移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尼古丁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尼古丁(0.25mg/kg)预处理C57BL/6J小鼠,再给予1-甲基-2-乙基-1,2,3,6-四氢吡啶(MPTP;20mg/kg)诱导Parkinson病(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和中脑黑质致密部(SNc)的酪氨酸羟化酶(TH)以及OX-4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尼古丁对PD小鼠的行为以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尼古丁预处理可以明显减轻PD小鼠的行为障碍,增加TH免疫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并且可以抑制SNc内小胶质细胞的增生。本研究结果提示,尼古丁可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而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增生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⑴探讨近视眼手术前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幅值及潜时变化特征;⑵探讨近视眼手术前后P-VEP、F-ERG、P-ERG联合预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重庆大学医电仪器公司产AVS-1000视觉电生理仪。对近视眼病例采用分组测量,术前均测F-ERG、P-VEP,部分病例增测P-ERG,术后均测P-VEP、F-ERG。结果:⑴眼术前P-VEP的AP100降低,LP100延长;术后AP100升高,LP100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肉毒中毒病人痊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肉毒中毒病人治疗前后的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各项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肌电图各项数据大多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主要原因是抗毒素对麻痹后的肌肉不能起到拮抗肉毒素的作用,肌无力还需待神经轴索长出新的神经纤维与肌肉发生联系后,肌肉的功能才能慢慢地得到恢复。故肌电图对判断肉毒中毒病人的痊愈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癫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与认知功能状况。方法:对2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ABR、认知功能(CCSE)、简易智力状态试验(MMSE)的测定。结果:难治性癫痫的部分性发作与全身性发作ABR提示:Ⅲ、Ⅴ波潜伏期均延长,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认知功能得分均明显降低,且全身性发作较部分性发作认知功能损伤更为严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病程>5年组及1~5年组ABR均提示脑干功能障碍。半年~1年组ABR大致正常,认知功能测定:>5年组和1~5年组CCSE、MMSE得分均降低,>5年组认知损害更重,有显著差异,半年~1年组得分大致正常。结论:全身性发作较部分性发作对认知功能损伤更重,病程越长,ABR的Ⅲ、Ⅴ波潜伏期延长越显著、对认知功能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1)探讨挫伤性近视治疗前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幅值及潜时变化特征;(2)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重庆大学医电仪器公司产AVS-1000视觉电生理仪,对挫伤性近视患采用分组测量。结果:(1)治疗前P-VEP P100波幅值降低,潜时延长;(2)配镜矫正后P100波潜时仍延长,而振幅幅值升高明显;(3)治疗组治疗后潜时明显缩短;幅值明显升高,对照线与治疗组比较,二行t检验差异非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lzheimer diseased.AD)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方法:应用多道睡眠图对3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睡眠描记,分析相关睡眠参数,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潜伏期延长(38.44min)、总睡眠时间减少(259.71min)、中途醒转次数增多(7.55次)、睡眠效率低(58.06%)、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62.36min)、REM睡眠时间(32.42min)和REM活动度(67.91单位)减少(P〈0.05~0.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但有睡眠量的减少,而且伴有睡眠质的改变,其中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时间和REM活动度是评价脑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