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取20只OLETF大鼠,分离趾长伸肌,按照抑制剂和电刺激干预的不同分为4组,分别为电刺激组、无电刺激组、compound C 电刺激组和compound C组。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骨骼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 B,PKB/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 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的表达和活性变化。结果:电刺激组骨骼肌细胞中磷酸化PI3K蛋白较无电刺激组显著增加(P<0.05),Akt磷酸化程度(p-Akt/Akt)较无电刺激组显著增加(P<0.01);而ERK磷酸化程度(p-ERK/ERK)与无电刺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ompound C 电刺激组骨骼肌细胞中磷酸化PI3K蛋白较compound C组显著增加(P<0.01),Akt磷酸化程度(p-Akt/Akt)较compound C组亦显著增加(P<0.01)。结论:电刺激诱导骨骼肌收缩可以直接或间接激活骨骼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这一过程不依赖于AM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模型组)和低氧高二氧化碳+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电刺激组),每组6只大鼠。模型组和电刺激组每天置于氧舱内(O2浓度9%至11%,CO2浓度5%至6%)8h进行造模,连续4周,对照组则吸入普通空气。每天造模结束后对电刺激组大鼠双侧腓肠肌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30min。4周后,处死大鼠,分离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HI[RVHI=RV/(LV+S)],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细小动脉结构形态变化,计算出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丙酮酸脱氢酶-E1(PDH-E1)、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蛋白表达;同时采用微量酶标法检测(LDH)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丙酮酸脱氢酶(PDH)的浓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RVHI、WT%、WA%值均升高(P<0.01),HIF-1α、PDK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1),PDH-1Eα蛋白表达下降(P<0.01),LDH活性提高(P<0.01),PDH浓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电刺激组的RVHI、WT%、WA%值均显著降低(P<0.01),HIF-1α,PDK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PDH-E1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LDH活性显著下降(P<0.01),PDH浓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能通过抑制HIF-1α蛋白表达,抑制PDK1、PDH-E1α活性、LDH活性,抑制肺组织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转变,从而减轻肺血管重塑,改善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所致的大鼠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运载体4(GLUT4)转位及相关信号蛋白的影响,探讨电刺激诱导的骨骼肌收缩促进OLETF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转位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取20只OLETF大鼠,分离趾长伸肌,按照抑制剂和电刺激干预的不同分为6组,每组6~8个骨骼肌样本,用Western Blot法测定骨骼肌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Akt)、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和活性变化,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GLUT4在细胞膜及细胞内膜的分布。 结果①电刺激诱导OLETF大鼠骨骼肌收缩后,其细胞膜上GLUT4的分布明显增加。②与无电刺激组相比,电刺激组OLETF大鼠骨骼肌细胞Akt、AMPK蛋白活性明显增加(P<0.01);而ERK蛋白活性无明显改变(P&rt;0.05)。③抑制AMPK信号通路后,电刺激组OLETF大鼠骨骼肌细胞Akt蛋白活性较无电刺激组明显增加(P<0.01);抑制PI3K信号通路后,电刺激组OLETF大鼠骨骼肌细胞AMPK蛋白活性较无电刺激组明显增加(P<0.01)。 结论电刺激诱导的骨骼肌收缩可促进GLUT4转位至细胞膜,这一过程是通过AMPK和/或PI3K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仅抑制其中一条信号转导通路不能阻止GLUT4的转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针对去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去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治疗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6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1)、模型组(n=21)和电针组(n=21)。模型组、电针组通过暴露并切断坐骨神经的方法制作去神经支配腓肠肌动物模型,假手术组暴露坐骨神经但不切断。术后1d,电针组术侧进行电针治疗,其余两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术后7d、14d和21d取材,测定术侧腓肠肌湿重比,Masson染色测定腓肠肌纤维直径、截面积,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以及mTOR蛋白表达、Akt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PCR检测PI3K、Akt和mTOR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腓肠肌的湿重比、肌纤维截直径以及面积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01),且模型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电针组的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的PI3K、Akt、mTOR m RNA表达也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电针可延缓去神经性骨骼肌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患侧骨骼肌早期形态学变化及肌萎缩素1(atrogin-1)和肌环指蛋白1(MuRF-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10只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其余50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其中3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B、C、D组,每组10只。B组为造模成功后1d组, C组为造模成功后4d组, D组为造模成功后7d组。应用Bederson评分评价大鼠的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情况;分别获取A、B、C、D四组右侧肱二头肌,对各组通过HE染色检测肌纤维横截面积;通过荧光定量RT-PCR观察大鼠患侧骨骼肌中atrogin-1和MuRF-1 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B、C、D组大鼠Bederso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P<0.05);B、C、D组大鼠间Bederson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侧骨骼肌HE染色显示A、B、C组肌纤维横截面积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组大鼠患侧骨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与其余3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C、D组大鼠患侧atrogin-1和MuRF-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D组大鼠分别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早期患侧骨骼肌形态学即发生变化,其机制可能与Atrogin-1 和MuRF-1 mRNA在骨骼肌中高表达,泛素连接酶蛋白降解通路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骨骼肌钝挫伤大鼠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骨骼肌损伤、促进肌肉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3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4)、模型组(n=4)、自然恢复组(n=12)、电针组(n=12),正常组不做特殊处理,其余各组使用自制重物打击器建立骨骼肌钝挫伤模型。自然恢复组不做电针干预、自然恢复;电针组于造模48h后开始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15min。模型组于建模24h后处死,目的在于验证造模成功,自然恢复组、电针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天处死取材,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采用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荧光PCR分别检测CDK5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HE染色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各组可见大量肌纤维断裂溶解及炎性细胞浸润。电针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肌卫星细胞增殖更快,新生肌纤维明显增多,修复更为迅速。自然恢复组、电针组两组CDK5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均升高(P<0.05),且电针组明显低于自然恢复组(P<0.05),PCR检测结果也进一步表明,自然恢复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且均高于正常组(P<0.05)。 结论骨骼肌钝挫伤可使大鼠骨骼肌中CDK5蛋白表达升高,电针促进骨骼肌肌肉功能恢复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DK5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低频电刺激可以缓解骨骼肌的萎缩,但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同时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萎缩后的肌纤维中的表达与电刺激的关系尚无公识。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萎缩情况及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切断模型组和电刺激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支配模型,适应5d后,对电刺激组大鼠损伤侧腓肠肌施以2Hz的电刺激,2次/d,每次持续20min,正常组和模型组常规饲养。30d后,取大鼠腓肠肌腹部,检测其肌纤维直径和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结果与结论:失神经支配后,大鼠腓肠肌Ⅰ、Ⅱ型肌纤维直径减小,Ⅰ型肌纤维数比例增大。与模型组比较,电刺激组大鼠腓肠肌Ⅰ、Ⅱ型肌纤维直径有所增大,尤以Ⅰ型肌纤维直径增大更明显(P〈0.05)。同时,电刺激组大鼠腓肠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提示,2Hz的电刺激可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减轻Ⅰ型肌纤维的萎缩。  相似文献   

8.
背景:低频电刺激可以缓解骨骼肌的萎缩,但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同时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萎缩后的肌纤维中的表达与电刺激的关系尚无公识。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萎缩情况及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切断模型组和电刺激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支配模型,适应5d后,对电刺激组大鼠损伤侧腓肠肌施以2Hz的电刺激,2次/d,每次持续20min,正常组和模型组常规饲养。30d后,取大鼠腓肠肌腹部,检测其肌纤维直径和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结果与结论:失神经支配后,大鼠腓肠肌Ⅰ、Ⅱ型肌纤维直径减小,Ⅰ型肌纤维数比例增大。与模型组比较,电刺激组大鼠腓肠肌Ⅰ、Ⅱ型肌纤维直径有所增大,尤以Ⅰ型肌纤维直径增大更明显(P<0.05)。同时,电刺激组大鼠腓肠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提示,2Hz的电刺激可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减轻Ⅰ型肌纤维的萎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是否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是否增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素(SYN)-微管相关蛋白2(MAP2)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方法 选用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安慰刺激组和电刺激组,每组大鼠30只。安慰刺激组和电刺激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3组大鼠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再分为治疗3、7、14 d 3个亚组,每组10只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开始,电刺激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假手术组和安慰刺激组给予假刺激,每日1次,每次30 min。功能性电刺激3、7和14 d后,应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3组大鼠处死后,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DN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SYN和MAP2蛋白的表达。 结果 功能性电刺激14 d后,定位导航测试的第3、4、5天,安慰刺激组的逃逸潜伏期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P<0.05);第6天的空间探索测试结果显示,安慰刺激组的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短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P<0.05)。治疗3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7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7、14 d后,安慰刺激组的MAP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P<0.05)。治疗7 d后,安慰刺激组的SYN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14 d后,安慰刺激组的SYN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P<0.05)。 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上调BDNF-SYN-MAP2通路中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认知功能恢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抗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可能的信号通路。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运动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造模24 h后,运动组给予Treadmill跑台训练,每天30 min,连续训练2周,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不进行运动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定量检测PI3K/Akt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并定量测定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 结果2周后,运动组PI3K/Akt通路中p-PI3K、p-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动训练能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这种改变可能与PI3K/Akt抗凋亡通路激活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针激活AMPKα通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可能机制。 方法 随机挑选10只SD大鼠纳入正常组,余大鼠采用夹尾刺激法配合不规则饮食构建F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F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大鼠。电针组大鼠连续给予10 d电针刺激;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不给予电针等特殊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日常表现,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及小肠组织中p-AMPKα、p-TSC2及Rheb蛋白表达,同时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及小肠中mTOR mRNA表达。 结果 Western blot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及小肠中p-AMPKα、p-TSC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Rhe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p-AMPKα、p-TSC2表达显著升高(P<0.05),Rhe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RT-PCR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及小肠中mTOR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mTOR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 结论 电针能激活AMPKα通路,上调该通路相关蛋白p-TSC2表达,降低Rheb蛋白表达,从而下调mTOR基因转录,达到治疗FD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或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诱导的炎症通路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治疗PSD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PSD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组和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组。除SHAM组以外,通过阻塞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诱导脑缺血90 min后再灌注(reperfusion),然后给予慢性不可预测的温和刺激(CUMS)以诱导大鼠抑郁样行为。造模成功后24 h,MICT组和HIIT组大鼠开始行28 d对应强度的跑步训练,期间以每周测得的乳酸阈值和最大速度为标准调整跑台速度。SHAM组仅分离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不做插线处理,也不给予CUMS。分别于造模成功后24 h及最后1次运动训练后24 h,采用糖水消耗试验(SPT)、强迫游泳试验(FST)检测大鼠的抑郁情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肿瘤抑制因子PTEN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炎症小体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关键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与SHAM组相比,PSD组大鼠FST中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SPT中的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与PSD组相比,MICT组和HIIT组大鼠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糖水消耗明显增多(P<0.05),表明运动训练后大鼠的抑郁程度减轻。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显示,与PSD组相比,MICT组和HIIT组大鼠脑缺血侧海马区的PTEN、NF-κB及NLRP3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且HIIT组PTEN、NF-κB及NLRP3表达均明显低于MICT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PSD组相比,MICT组和HIIT组海马齿状回(DG)的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P<0.05),且HIIT组的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MICT组。 结论 运动训练通过抑制PTEN、NF-κB、NLRP3通路的激活,减少海马DG区凋亡蛋白的表达,减轻卒中后抑郁大鼠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HIIT的抗抑郁作用较MICT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低频电刺激对去神经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骨骼肌类型转变的影响。方法以去神经大鼠为模型,分别对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注射NGF,施加频率为2Hz的电刺激30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观测肌肉形态结构的变化情况和肌肉类型的转变情况,分析两者各自的作用。结果去神经组肌纤维排列混乱,细胞间界限不明显;去神经注射NGF组和去神经电刺激组肌纤维排列较去神经组整齐,细胞间界限较明显,细胞核数目较正常组多。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增加(P〈0.05),Ⅱ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下降(P〈0.05);去神经注射NGF组、去神经电刺激组和去神经组两种类型肌纤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注射NGF和施加低频电刺激能使去神经骨骼肌形态结构趋向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HIF-1α表达的关系.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AP模型组(n=8)、wortmannin预处理组(n=8)、rapamycin预处理组(n=8)、wortmannin+rapamycin预处理组(n=8)和溶剂对照组(n=8).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大鼠AP模型,wortmannin预处理组、rapamycin预处理组、wortmannin+rapamycin预处理组分别于AP模型复制前30 min腹腔注射wortmannin、rapamycin、wortmannin+rapamycin DMSO/PBS溶液,溶剂对照组仅注射DMSO/PBS溶液.模型复制成功后6 h处死大鼠取胰头部胰腺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Akt、p-Akt、p70~(s6k)、p-p70~(s6k)蛋白的表达.结果 Akt、p70~(s6k)蛋白在胰腺组织中表达稳定,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p-Akt、p-p70~(s6k)蛋白在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中均有极少量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模型组HIF-1α、p-Akt、p-p70~(s6k)蛋白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wortmannin预处理组、rapamycin预处理组、wortmannin+rapamycin预处理组中HIF-1α、p-p70~(s6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但较AP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HIF-1α蛋白表达在wortmannin+rapamycin预处理组比wortmannin预处理组、rapamycin预处理组降低更明显(P<0.05).HIF-1α、p-Akt、p-p70~(s6k)蛋白含量在溶剂对照组和AP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阻断剂wortmannin、rapamycin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HIF-1α的表达,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HIF-1α的表达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作为AP防治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通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每组30只。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缺血再灌注(MCAO)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阻断大脑中动脉,不给于跑台训练;模型组大鼠MCAO造模成功后,未给予跑台训练;普通训练组大鼠MCAO造模成功后,每日给予30min的跑台训练(普通训练);强化训练组大鼠MCAO造模成功后给予每日早晚各1次的30min跑台训练(强化训练)。分别于训练第1、3、7和14天,采用Zausinger六分法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情况并加以比较。于实验第3、7和14天三个时间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灌注后分别取两侧腓肠肌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腓肠肌纤维横截面形态,镜下每个视野取10个轮廓较为完整的肌纤维,计算每根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及其横截面积维持率。将各组实验第3、7和14天三个时间点剩余的大鼠取患侧腓肠肌,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分析其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给予跑台训练第1、3和7天后,普通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的Zausinger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跑台训练第14天后,强化训练组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普通训练组(P<0.05)。②跑台训练第3天,各组大鼠腓肠肌横截面积维持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而在跑台训练第7天和第14天时,假手术组大鼠腓肠肌横截面积维持率[(96.67±2.76)%和(94.34±6.17)%]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70.35±2.21)%和(64.89±2.45)%]、普通训练组[(78.68±3.46)%和(71.39±5.72)%]和强化训练组[(83.31±2.89)%和(78.78±3.67)%],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强化训练组大鼠腓肠肌横截面积维持率均明显大于同时间点的普通训练组(P<0.05)。③跑台训练第7天和第14天,强化训练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0.749±0.042)和(0.689±0.064)]明显高于普通训练组[(0.578±0.072)和(0.433±0.106)],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跑台训练可促进p-Akt蛋白的表达;强化训练比普通训练更加有利于p-Akt蛋白的表达,更能防止肌肉萎缩和改善患侧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的表达及变化情况。方法 96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及p-m 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4 d和8 d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后三组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相应时间点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黑质区PI3K、p-Akt、p-m TOR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PI3K、p-Akt和p-m TOR蛋白表达增加(P0.05),8 d亚组高于4 d亚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LY294002组各时间点p-Akt、p-m TOR蛋白表达减少(P0.05),PI3K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雷帕霉素组各时间点p-m TOR蛋白表达下降(P0.05),PI3K、p-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黑质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栀子苷(GEN)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及心肌凋亡的影响极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栀子苷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GEN+I/R),栀子苷+缺血再灌注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GEN+I/R+LY),GEN+I/R组在I/R造模前给予50 mg/kg GEN预处理,GEN+I/R+LY组在GEN预处理前给予0.3 mg/kg LY294002。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钙泵(Ca~(2+)-ATPase)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e NOS,p-Akt,Akt以及Bcl-2、Bax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e NOS,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GEN+I/R组LDH、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2+)-ATPase显著升高(P0.05);与GEN+I/R组比较,GEN+I/R+LY组LDH、MDA含量显著升高,SOD、Ca~(2+)-ATPase显著降低(P0.05)。并且,与I/R组比较,GEN+I/R组p-eNOS、p-Akt、Akt、Bcl-2表达量以及p-e NOS,p-Akt免疫荧光强度显著提高(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GEN+I/R组比较,GEN+I/R+LY组p-eNOS、p-Akt、Akt、Bcl-2表达量以及pe NOS、p-Akt免疫荧光强度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栀子苷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及蛋白激酶Bβ(Akt2)表达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24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膳食喂养将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IR模型,电针组于制模成功后给予电针背俞穴治疗。于电针治疗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选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各组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及Akt2 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胰岛素(FIN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S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大鼠经电针治疗2周后,发现其FINS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ISI则显著升高(P<0.05);并且电针组骨骼肌细胞中GLUT4及Akt2 mRNA表达均显著强于模型组水平(P<0.05)。 结论电针治疗能改善IR模型大鼠病情,其治疗机制可能与电针促进胰岛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途径通路中GLUT4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小鼠MAPK/ERK1/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督脉针刺组和督脉电针组。将脊髓损伤组、督脉针刺组及督脉电针组小鼠制成SCI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及脊髓损伤组小鼠制模后均未给予特殊处理,督脉针刺组小鼠于制模后次日给予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大椎、命门),督脉电针组小鼠于制模后次日给予电针治疗,取穴方法同督脉针刺组,电刺激设置疏密波(2/100 Hz),电刺激强度0.2 mA。于制模后3 d、7 d、14 d及28 d时分别采用免疫荧光、蛋白印迹法测定各组小鼠受损脊髓p-ERK1/2、p-Akt及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情况。 结果 与脊髓损伤组同期比较,督脉电针组在制模后3 d、14 d及28 d时,督脉针刺组在制模后28 d时其受损脊髓p-ERK1/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与督脉针刺组比较,督脉电针组在制模后3 d、14 d时其受损脊髓p-ERK1/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督脉电针组在制模后14 d、28 d时,督脉针刺组在制模后28 d 时其受损脊髓p-Akt蛋白表达均较脊髓损伤组显著增强(P<0.05),督脉针刺组在制模后3 d时其受损脊髓p-Akt蛋白表达较脊髓损伤组明显减弱(P<0.05)。督脉电针组在制模后3 d、7 d、14 d时,督脉针刺组在制模后3 d、7 d时其受损脊髓MBP蛋白表达均较脊髓损伤组明显增强(P<0.05)。 结论 督脉电针可促进SCI小鼠p-ERK1/2、p-Akt及MBP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推拿、跑台训练及联合干预对急性骨骼肌损伤大鼠腓肠肌蛋白代谢信号通路相关分子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p-)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p-p70S6K、Smad2/3、肌生成抑制素(MSTN)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骼肌修复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自然恢复组、推拿组、跑台组及联合组。通过打击器制备大鼠右后肢急性骨骼肌损伤动物模型。于造模24 h后推拿组予以患侧拇指揉法干预,跑台组予以跑台训练,联合组则予以推拿及跑台训练联合干预;各组大鼠每周干预5次,连续干预3周。于干预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分析各组大鼠步态并统计落入电网次数,采用HE染色测定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mTOR、p-mTOR、p70S6K、p-p70S6K、Smad2/3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腓肠肌中MSTN mRNA相对表达量。 结果 电网打击实验结果显示,推拿组、跑台组及联合组被打击次数均较自然恢复组明显减少(P<0.05)。推拿组、跑台组及联合组肌纤维横截面积、患侧腓肠肌湿重均较自然恢复组明显增加(P<0.05);且跑台组、联合组肌纤维横截面积亦较推拿组明显增大(P<0.05)。与正常组比较,自然恢复组、推拿组、跑台组及联合组mTOR、p-mTOR、p70S6K、p-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Smad2/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STN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推拿组、跑台组及联合组mTOR、p-mTOR、p70S6K、p-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Smad2/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MSTN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5);与推拿组比较,跑台组及联合组mTOR、p-mTOR、p70S6K、p-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Smad2/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MSTN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早期推拿、跑台训练及联合干预均可能通过抑制Myostatin-Smad2/3信号通路,促进mTOR-p70S6K信号通路来增加急性骨骼肌损伤大鼠肌蛋白合成,促进肌肉肥大,改善损伤后腓肠肌结构及功能,且以跑台训练及跑台训练联合推拿干预的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