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SCI)患者呼吸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SCI患者呼吸功能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SCI患者60例,根据吸气肌百分比(实际肌力指数/预计肌力指数)将患者分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组(<50%)35例和对照组(≥50%)2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运动爱好、BMI、病因、病程、损伤平面、ASIA残损程度分级、ASIA感觉/运动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SCI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在60例患者中,呼吸肌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8.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呼吸肌功能障碍组间在性别、损伤部位、ASIA残损程度分级、运动得分和感觉得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BMI、病程和AISA残损分级是SCI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BMI分级和ASIA残损程度分级为危险因素,病程为保护性因素。结论:SCI后约有60%患者会存在呼吸肌功能障碍,BMI、病程和ASIA残损程度分级是影响SCI患者呼吸肌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于肥胖伴完全性SCI患者应尽早介入呼吸肌训练,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可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为是否需要对该类患者作进一步处理(如使用静脉营养、鼻饲或手术治疗)提供康复临床参考。方法:选择经过规范康复治疗的吞咽障碍患者,记录入院时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症状、体征和吞咽障碍的评定项目,分别使用χ^2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方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资料分析显示,下列因素为吞咽障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如入院时年龄>70岁(P<0.01),Barthel指数<60(P<0.01),大面积脑卒中或多部位脑卒中、脑干卒中、双侧卒中(P<0.01),合并中枢性面瘫(P>0.05),咽反射减弱或消失(P>0.01)。这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预后较差;而性别(P>0.05)、文化程度(P>0.05)等与不良预后关系不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吞咽障碍预后与入院时年龄、Barthel指数、脑卒中部位及程度等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病及入院时资料可以协助判断吞咽障碍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重症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重症脑卒中的幸存者 ,有许多并发严重的吞咽障碍 ,长期靠鼻饲或静脉输液维持生命。从 1995年 5月~ 2 0 0 1年 5月 ,我们收治了 16例重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与科外 10例同类患者进行了详尽的对照观察 ,以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治疗组为 1995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16例重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其中男 11例 ,女 5例 ;鼻饲 6例 ,完全靠静脉输液 6例 ,基本靠静脉输液 4例 ;年龄 5 5~ 78岁 ;入院时 ,全靠输液最长 12d ,基本靠输液 3 0d ,鼻饲最长约 180d。对照组为10例同类患者 ,其…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言语障碍的发病情况和有关因素。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00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失语症的筛查和有关功能评定。结果: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发生率达43%,多发生在左侧半球的皮层或皮下区域。结论:言语障碍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有无伴发病及日常生活活动无关,与意识、认知功能、病变所在侧别、颜面失用、言语失用、吞咽功能和上下肢运动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进行性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进行性呼吸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的肺功能、躯干控制功能、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50例首次发病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由于患者失去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出院等原因,有5例患者退出(其中对照组2例,观察组3例),最终有45例患者完成本研究。2组患者均根据自身功能障碍情况给予相应的常规康复功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肌训练。每日2次,每周6d,康复治疗共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肺通气功能测定和呼吸肌肌力测定,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及下肢部分对2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分;然后随访观察3个月,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和再发脑卒中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C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静止吸气压(PImax)、最大静止呼气压(PEmax)、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除FMA和BI评分外,观察组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发现,2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通过呼吸肌训练能有效增加呼吸肌肌力,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AP)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8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P将其分为AP组和非AP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相关因素及列线图模型对AP的预测价值。 结果 AP组共有患者46例,非AP组共有患者102例,AP发生率为31.08%;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arthel指数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营养支持方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通过分析ROC曲线发现,年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营养支持方式、NLR、Barthel指数评分及列线图模型预测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8、0.651、0.676、0.723、0.775、0.902,上述指标预测AP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30%和31.40%、97.80%和32.40%、78.30%和56.90%、67.40%和71.60%、82.60%和61.80%、84.80%和80.40%。 结论 年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营养支持方式、NLR、Barthel指数评分均是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重要因素,采用列线图模型预测AP的能力显著优于上述各因素单独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呼吸肌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呼吸和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有关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平衡功能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研究,包含样本量4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肌训练能明显增强患者最大吸气压[MD=22.90,95%CI(19.58,26.21),P<0.001]、最大呼气压[MD=20.18,95%CI(12.03,28.33),P<0.001],改善脑卒中患者Berg平衡量表得分[MD=5.07,95%CI(2.36,7.77),P<0.001]。结论 呼吸肌训练能够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呼吸肌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平衡功能,但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研究验证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和平衡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呼吸肌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的短期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肌训练及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每周治疗6 d,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躯干功能障碍量表(TI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对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疲劳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比治疗期间2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及TI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除MBI评分外观察组其余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SAP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持续3周的呼吸肌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吸肌肌力及吸气肌耐力,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咳嗽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并缓解其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呼吸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动态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有28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4例)及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呼吸训练,包括常规呼吸训练及应用Power Breath KH2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与训练仪进行渐进抗阻吸气肌力量训练。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应用荷兰STABLE三维平衡姿势控制训练与评估系统评估姿势稳定性和稳定时间,应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平衡功能,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下肢部分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应用Power Breath KH2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与训练仪评估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和吸气流速峰值(peak inspiratory flow,PIF)。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MA、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在睁眼站立、闭眼站立、脚一前一后站立时的重心移动速度及稳定时间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静动态平衡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两组在治疗后MIP、PIF值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MIP、PIF值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为显著(P0.05,P0.01)。结论:综合呼吸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静态及动态平衡功能,提高下肢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 IS)患者吞咽障碍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A IS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为障碍组32例和无障碍组58例.分析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吞咽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  相似文献   

12.
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对照组78例,再按年龄各组又分高龄组(≥65岁)和低龄组(≤64岁)。康复组加用Bobath手法按摩瘫痪肢体及被动运动手段。评估者实施盲法。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的高、低龄组在治疗30d、半年后与治疗前相应项目评分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在治疗30d后高龄组的康复组Fugl-Meyer下肢评分(21.13&;#177;10.17)分与治疗前(15.32&;#177;8.22)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对照组则无此改变,治疗前为(14.36&;#177;9.81)分,30d后为(16.97&;#177;9.74)分(P&;gt;0.05),但半年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与康复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是否采用康复手段可影响65岁以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结果表明高龄脑卒中患者应尽早采用康复手段,对其下肢的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水平总体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发生机制复杂。本文综述家庭功能理论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现状,并从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及家庭发展阶段与突发生活事件等方面回顾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吞咽障碍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应用缪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及Combie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26篇文献,共获得24个影响因素。结论:基于现有证据,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有高龄、女性、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肺炎、高脂血症)、有既往疾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口腔健康状况改变、脑干梗死、右侧脑梗死、双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面积大、脑实质性出血、进食时间(≥30 min)、进食依赖(喂食)、食物类型(固体)、牙齿缺失(≥6颗)、肌力(0~3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0分)、Barthel指数(<40分)、语言改变、插管时间延长(>48 h)。临床实践中应注意早期识别并干预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运用方便抽样的原则选取80例在我院就诊的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数据均经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脑卒中后1个月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主要与文化程度、照顾类型、性别、病变部位、婚姻、合并症6个变量有关,脑卒中后4个月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主要与是否接受护理干预、婚姻、社会支持、性别4个变量有关。结论:随着脑卒中后时间的不同,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会发生变化,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识别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六字诀”不同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成对照组、改良训练组和训练组,每组22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传统呼吸训练,改良训练组、训练组则分别给予改良“六字诀”呼吸训练、古法“六字诀”呼吸训练,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其中呼吸肌功能指标包括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吸气峰值流速(PIF);膈肌运动幅度指标包括平静吸气位时及最大吸气位时膈肌移动度。 结果 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3组患者MIP、MEP及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并且改良训练组MIP、MEP及各项肺通气指标在上述时间点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改良训练组患者在平静吸气位和最大吸气位时其膈肌移动度均显著增加,并且改良训练组膈肌移动度在上述时间点的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训练组及对照组。 结论 相较于古法“六字诀”呼吸训练及传统呼吸训练,改良“六字诀”呼吸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及膈肌移动度,并且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其疗效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功能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门急诊收治的3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9例,女131例,平均年龄(65.6±11.1)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参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路径给予规范治疗,在患者病情平稳后介入早期康复干预。采集患者可能与预后相关的临床信息,所有患者在入院24h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待患者病情稳定、早期康复介入前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对其功能预后进行评估。于早期康复结束后(即神经内科出院时)再次对患者进行NIHSS和FIM量表评定。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后,本研究发现高龄(OR=1.061,95%CI:1.024~1.099,P=0.001)、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779,95%CI:1.190~2.658,P=0.005)以及入院时较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OR=1.906,95%CI:1.585~2.293,P<0.001)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LDL-C水平以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其近期功能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对20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总分为(81.72±10.28)分,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程度和并发症/合并症。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可根据其影响因素进行个性化自我管理干预,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的摄食-吞咽障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进食-吞咽障碍的发展情况和有关因素。方法:应用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对连续入住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评价。结果:100例脑卒中患者进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达3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吞咽功能障碍的发展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所在侧别和有无伴发疾病无关,与患者的意识程度、认知功能、病变的性质、部位、病程、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和颜面失用、言语失用、失语症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程度的因素,为优化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管理提供指导。 方法选择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确诊的60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入院48 h内完成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定量评估,详细记录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是否有糖尿病史、有无卒中史、是否为脑干或小脑卒中、卒中病灶大小、卒中病灶是否多发、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ib)、低密度脂蛋白(LDL)、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这些因素与VFSS评分的关系。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卒中病史、病灶大小、CRP、Fib、NIHSS评分、BI与VFSS评分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I、Fib、年龄与VFSS评分密切相关(P<0.05),其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53、-0.223、-0.194。 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可以协助判断其吞咽障碍程度。BI、Fib和年龄是吞咽障碍程度判断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