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S-100B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92例足月HIE: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40例)、中度组(32例)和重度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出生后第1、3、7天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轻度组出生后7 d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中度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以出生后第1天最高,生后3d明显降低(P<0.05),重度组生后3d内仍维持在高水平,与生后7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病情愈重,血清S-100B蛋白水平愈高,以出生后第1天最明显(P<0.01),出生后第3天重度组S-100B蛋白水平仍高于轻度组(P<0.01),出生后第7天3组患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S-100B蛋白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颅内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足月儿HIE为HIE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HIE亚组,以同期住院的非HIE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生后第1~7天检测血清NSE水平,采集急性期和急性期后至36月龄的头颅CT检查信息,探讨NSE对颅内结构改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HIE组107例(轻度HIE亚组34例,中度HIE亚组41例,重度HIE亚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进入分析。①HIE组和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均呈单峰分泌趋势,以生后第2天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各时点血清NSE水平中度和重度HIE亚组均高于轻度HIE亚组和对照组(P均<0.05)。②急性期头颅CT轻度异常21例、中度异常20例、重度异常29例。以生后第2天血清NSE水平49.8 ng·mL-1预测HIE组急性期头颅CT严重异常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6.0%。③HIE组存活99例,89例具有头颅CT随访资料,CT异常40例(40.9%),生后第2天NSE水平45.7 ng·mL-1预测急性期后36月龄内头颅CT异常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9.3%。结论 中重度足月儿HIE生后2~5 d血清NSE水平与急性期和急性期后头颅CT的异常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酸酶(NSE)、血浆内皮素-l(ET-1)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2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和59例足月HIE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和血浆ET-1浓度(生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并于生后3个月、6个月用Gesell法进行神经发育检查。结果血清NSE、血浆ET-1浓度与新生儿HIE程度呈正相关;生后3天内NSE、ET-1浓度显著增高及第7天浓度持续不降者预后不良。结论生后第3天血清NSE与血浆ET-1浓度可早期预测新生儿HIE近期预后,NSE预测预后的特异性高于ET1,动态观察则预后价值更高,对临床早期干预以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分度和CT分度等方法在HIE预后判断早期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HIE患儿在生后第2天检测血清NSE浓度,生后7d内进行临床分度、CT分度和NBNA评分,1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HIE组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HIE组的NSE高于轻、中度HIE组.HIE组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HIE组的NBNA低于轻、中度HIE患儿.头部CT呈轻、中、重度改变的HIE患儿NSE浓度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CT改变的HIE患儿NSE高于轻、中度组,NBNA则低于轻、中度组.血清NSE浓度分别与HIE临床分度、CT分度呈正相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HIE临床分度、CT分度、NBNA及血清NSE浓度预测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85.71%、和100%,特异性分别为45.45%、45.45%、51.66%和58.33%.结论血清NSE浓度对HIE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为HIE预后的早期评估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正常新生儿和HIE新生儿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以29例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62例HIE患儿为HIE组,轻度HIE 30例,中重度HIE组(轻度HIE30例,中重度HIE组32例),分别检测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2、7天血浆EPO和TPO水平、血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IE组在生后第1天EPO、TPO、Ret三值较高,其中以中重度组最高,第2天三组三指标开始迅速下降,轻度HIE组下降较慢,中重组最慢。至第7天,HIE组和对照组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生后第1天EPO、Ret与PaO2值呈负相关,EPO和TPO呈正相关,可以认为,EPP和Ret可作为判断新生儿出生前后体内缺氧的指标之一。新生儿HIE时,TPO与EPO在促进红细胞生成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血浆内皮素-1(ET-1)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和59例足月HIE新生儿血清中NSE浓度和血浆ET-1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生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结果HIE中、重度组生后3天内NSE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0.01);第7天逐渐下降,但重度组仍高于轻、中度组和对照组(P<0.01)。ET-1浓度于生后3天内HIE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均<0.01);第7天逐渐下降,但中、重度组仍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0.01)。24小时内和第3天NSE与ET-1浓度呈正相关(P<0.01)。NSE、ET-1浓度在生后3天内升高和在第七天持续不降者预后不良。提示NSE与ET-1浓度改变可作为新生儿HIE脑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为早期干预提供机会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8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HIE组足月HIE患儿33例,轻度9例,中度15例,重度9例,对照组正常足月新生儿2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1 d和7 d.对照组1 d血清中的IL-18和NSE的水平.结果 中重度HIE组患儿血清IL-18和NS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IE各组间血清IL-18和NSE均进行两两比较,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IE各组生后第1天与生后第7天血清IL-18和NSE分别进行比较,中、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HIE组生后第1天,HIE程度越重,血清中IL-18的含量越高.生后第1天,HIE组血清IL-18和NSE呈正相关(r=0.832,P=0.000),IL-18和NSE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r=-0.557,P=0.001;r=-0.496,P=0.003).结论 中重度HIE患儿血清IL-18和NSE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其临床分度基本一致.监测HIE患儿血清中IL-18和NSE的水平,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脑损伤疾病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该研究通过检测新生儿HIE患儿脑电图(EEG)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研究新生儿HIE脑电图背景活动及NSE的变化。探讨它们对HIE患儿病情进展、病情程度、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新生儿HIE诊断标准的病例58例,分轻度HIE组和中重度HIE组,同期选择产科健康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各组在生后12~24 h、7~10 d抽血行血清NSE检测;HIE组在生后24 h至8 d内(早期)、28~30 d(恢复期)行脑电图检查;同等条件与时间检测健康对照组脑电图,并对HIE患儿进行随访。结果:HIE组早期脑电图异常率 94.8%(55/5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7%(2/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重度HIE组早期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率90.0%(18/20)显著高于轻度HIE组5.2%(2/38),(P<0.01),早期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患儿预后不良率达 72.2%(13/18),HIE组生后12~24 h血清NSE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和生后12~24 h NSE显著升高与HIE患儿病情分度呈正相关,恢复期患儿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者,绝大多数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达87.5%(7/8)。结论:脑电图背景活动和NSE可作为HIE患儿病情判断、临床分度和预后评估有力的依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3):173-17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的意义。方法常规留取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生后12~24 h和HIE恢复期血清和CSF标本,同时留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HIE和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标本进行NSE水平检测。患儿均按常规进行监护和治疗。结果1.急性期HIE各组及对照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分别为(30.81±4.55)(、43.63±8.20)(、62.13±17.55)、(21.85±2.53)μg/L]间均有显著性差异(F=30.98 P<0.01),且HIE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P<0.01);2.对照组与轻、中、重度HIE恢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5.35±4.59)(、19.92±6.29)(、20.92±7.58)(、23.65±9.50)μg/L)](F=2.41 P>0.05),重度HIE未恢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77.03±20.94)μg/L]仍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3.HIE组患儿血清与CSF中NSE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1 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的变化用于判断新生儿HIE的发生及程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正常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确定新生儿血浆8-iso-PGFz。正常参考值范围,分析HIE患儿8一iso—PGF2α水平变化及其对HIE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正常新生儿72例,HIE患儿129例,分别于生后第1、3和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8-iso-PGF2α浓度。结果(1)新生儿生后1周血浆8-iso-PGF2α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3.39±6.25)ng/L(95%可信区间11.78~16.56ng/L)。(2)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于生后24h内达高峰,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分别为(51.48±17.70)、(121.78±33.99)和(240.80±91.91)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生后第1天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P〈0.01);生后第3天,轻度和中度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下降至正常新生儿水平(P〉0.05),但重度HIE患儿于生后7d的血浆水平仍高于正常新生儿水平。(4)以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浆8-iso-PGF2α的均值+2倍标准差作为区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诊断HIE的特异性为93.9%,敏感性为97.2%。结论HIE患儿血浆8-iso-PGF2α峰值于病程第1天出现,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血浆8-iso-PGF2α水平测定是一项评估HIE患儿病情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生儿生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方法 选取无窒息史、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的20 例足月儿及同期出生的3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30 例早产儿中,晚期早产儿和早期早产儿各15 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新生儿生后第1、3、7 天血清NSE 浓度.10 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足月儿组与两个早产儿组出生后血清NSE 含量均随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PPP结论 新生儿生后早期血清NSE 含量高于成人正常参考值,且与出生胎龄与日龄有关,故应根据胎龄与日龄确定新生儿血清NSE 的参考值,不应以成人指标界定其值正常与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4 年6~12 月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75 例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4 mg),每晚1 次,连续口服7 d;采用ELISA 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采用Pearson 分析对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PPr=0.723,P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窒息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探讨NSE对早期了解窒息患儿听神经损害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选择该院窒息足月新生儿52例作为研究组,根据Apgar评分以及是否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为单纯轻度窒息组23例、单纯重度窒息组15例和窒息合并HIE组14例。采用双盲试验在生后7 d同一时间检测BAEP和NSE,初次BAEP检测异常者在生后3个月同一时间进行第2次BAEP和NSE检测。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窒息患儿两次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50.0%,21.2%。BAEP两次检出异常率,重度窒息组(63.3%,26.3%)与轻度窒息组(36.9%,5.9%)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IE组(57.1%,31.3%)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研究组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为26.70±2.34 μg/L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的17.18±3.16 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IE组为27.00±2.01 μg/L,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AEP异常组NSE水平为25.69±4.12 μg/L高于BAEP正常组的17.15±3.09 μg/L(P<0.01),NSE水平随着V波反应阈值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与BAEP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估窒息患儿听神经损害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IL-8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共140例(败血症组49例,局部感染组91例)为研究对象,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清中IL-6和IL-8水平的差异,分析各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结果治疗前败血症组IL-6、IL-8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IL-6和IL-8在局部感染组中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败血症组IL-6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局部感染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8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ROC曲线分析显示:当IL-6取32 pg/m L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7.8%、79.6%、81.6%;当IL-8取54 pg/m L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7.6%、63.8%、67.2%;IL-6+IL-8联合诊断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1.4%、86.2%、82.6%。结论 IL-6、IL-8参与炎症反应,且两者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IL-6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高于IL-8,且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感染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增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2 日龄新生大鼠26 只随机分为3 组:对照组(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脂多糖(LPS)组(腹腔注入0.6 mg/kg LPS)及EPO 干预组(腹腔注入0.6 mg/kg LPS + 5 000 U/kg EPO),各组均连续注药5 d,同时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50 mg/kg,Qd,连续5 d),最后1 次用药24 h 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BrdU 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EPO 干预组、LPS组脑组织海马齿状回单位面积内神经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PP结论 EPO 可促进感染性新生大鼠脑损伤后海马区新生神经细胞的增生并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 年12 月至2011 年2月接受机械通气的30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5 例,两组除常规治疗外,芬太尼组加用芬太尼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在用药前及用药后30 min、2 h、4 h 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的变化及PIPP评分。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分别在3、6、9 和12 月龄时用CDCC 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 芬太尼组使用芬太尼后,其呼吸频率和心率均较对照组下降(PPP>0.05)。结论 芬太尼能有效缓解机械通气患儿的疼痛反应,且对患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亚低温治疗后血清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和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价值.方法 选取64例HIE新生儿,其中33例轻度患儿采取一般治疗,31例中、重度患儿给予一般治疗和亚低温治疗,采用ELISA检测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6~12 h)血清GFAP和UCH-L1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中、重度HIE组患儿血IL-6、IL-8、GFAP以及UCH-L1水平高于轻度HIE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GFAP水平与IL-6、IL-8呈正相关(分别r=0.54、0.63,P<0.05),与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5).治疗后,中、重度组患儿血IL-6、IL-8、UCH-L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GFA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生后15~18个月后的随访发现神经发育不良的患儿血GFA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的患儿(P<0.01).ROC曲线显示GFAP和UCH-L1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14和0.703;当GFAP的诊断阈值为0.07 ng/m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78%.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致HIE患儿血清UCH-L1水平降低,GFAP水平升高;血清GFAP、UCH-L1水平可反映HIE患儿治疗前后脑细胞的变化,有望成为新的HIE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eHF)对早产儿喂养和生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 年2 月至2013 年12 月入住国内8 家三甲医院的早产儿,根据喂养方案分组:(1)胎龄结果 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328 例。胎龄PPPP>0.05)。胎龄32~34 周的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后用eHF,生后第2 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其相应的对照组(PPP>0.05)。结论 eHF 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功能、加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且未增加EUG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观察Epo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6例HIE患儿(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8例)和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在生后0~24 h、48~72h 及7~10 d抽取静脉血,HIE组在生后48~72 h腰穿取CSF,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CSF Epo含量,HIE组生后7~10d做头部MRI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Epo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 0.05)。头部MRI为重度改变的HIE患儿CSF中Epo水平均较头部MRI为轻、中度改变的HIE患儿显著升高(F = 8.56, P < 0.01)。结论:HIE患儿血清Epo显著升高,持续不降是病情危重的标志。CSF中Epo显著升高提示HIE患儿脑损伤严重,预后不良。重度HIE患儿可能存在着血脑屏障的破坏,Epo可能透过血脑屏障。[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 7(2): 107-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