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在评估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以28例DCM患儿和20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RT-3DE技术测定反映左室功能的指标如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容量(LV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改良Ross标准及传统二维超声(2DE)测定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RT-3DE评估的EF值与Ross评分值呈负相关(r=-0.97,P<0.001),与2DE相比虽有相关性,但不如前二者显著(r=-0.59,P<0.01);2DE所测LVEDV及LVESV小于RT-3DE,而EF值及S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3DE测定的LVEF值与2DE测定的EF有很好的相关性(r=0.68,P<0.001)。随访1年后,有6例患儿死亡,死亡组患儿EF值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 RT-3DE所测量的左心室心功能参数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DCM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ECG)、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E)、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MD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川崎病(KD)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随访的15例KD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美国冠状动脉分级Ⅲ~Ⅴ级)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以及ECG、2DE、MDCT和CAG检查结果。结果 15例KD患儿进入分析,KD发病年龄为5个月至13.5岁,平均(4.8±1.1)岁;病程3~64个月,平均(17.4±13.0)个月。2例主诉反复心绞痛发作,2例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余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ECG检查发现异常Q波及ST-T波改变3例;MDCT与CAG检查结果显示,在单支、两支和三支冠状动脉中发生巨大瘤样病变的患儿分别为5例、5例和3例;6例合并远端冠状动脉瘤;2例可见冠状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但未形成狭窄;4例存在冠状动脉严重梗阻性病变,其中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回旋支完全闭塞1例,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前降支严重狭窄2例,右回旋支完全闭塞1例。冠状动脉病变Ⅲ级1例,Ⅳ级10例,Ⅴ级4例。与MDCT、CAG结果对照,2DE诊断完全符合率为46.7%(7/15例),其中遗漏诊断远端冠状动脉瘤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或)闭塞4例,冠状动脉内附壁血栓1例。结论对于2DE诊断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KD患儿,应予以进一步MDCT或CAG检查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全貌,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瘤临床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 月至200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随访的KD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观察终点随访时依据病变程度除行超声 心动图检查外,同时行64SCTCA检查,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期间纳入15例患儿,急性期KD超声心动图检 查显示急性期累及冠状动脉48/60支(80%)。患儿观察终点随访9个月至8.6年,平均(2.8±2.0)年,超声心动图示14/48支(29.2%)冠状动 脉瘤或扩张消退,其余进一步扩张或无明显变化,累及冠状动脉34/60支(56.7%),同时检测出2处血栓,未发现狭窄及钙化。64SCTCA示累及 冠状动脉30/60支(50%),主要累及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分布部位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一致,64SCTCA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冠状动脉瘤 最大内径的测量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 =0.837,P<0.001),64SCTCA发现4处血栓、5处钙化及3处狭窄。结论64SCTCA和超声心动图在KD并发 冠状动脉瘤患儿的随访中具有各自的应用价值,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及恢复期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KD 患儿恢复期接受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分别比较其发病及变化特点。结果 共纳入KD患儿356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41.3%(147/356);巨大型和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确诊前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冠状动脉扩张组[(18.5±12.0) d、(12.9±8.2) d vs (7.4±3.6) d, P均<0.01]]。有119例(81.0%,119/147)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定期门诊随访。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组72例患儿冠状动脉全部恢复正常;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77.8%(28/36)患儿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11例患儿无一例恢复正常。40例冠状动脉有损害的KD患儿恢复期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型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P< 0.05)。结论 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损害为一过性;大部分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改变可恢复;巨大型冠状动脉瘤造成的损害可长期存在。超声心动图和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追踪观察KD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心肌供血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AL)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12例KD患儿的TTE和CTA资料。512例中29例于急性期TTE检查发现CAL而恢复期TTE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或急性期TTE检查冠状动脉正常但恢复期随访过程中TTE检查冠状动脉可疑异常,或多人次TTE检查冠状动脉测量结果不一致者,将其分为急性期合并CAL(急性期CAL)组以及急性期未合并CAL(急性期Non-CAL)组。所有患儿于恢复期行TTE和CTA检查,分析CAL好发部位、大小、数目和风险分级,比较TTE和CTA对KD患儿CAL的评估价值。结果 29例KD患儿恢复期TTE发现冠状动脉瘤/扩张数19支,CTA发现28支,其中急性期Non-CAL组TTE较CTA漏诊7支(P<0.05),分别为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 4支,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 3支;两种检查方法对急性期CAL组CAL风险分级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急性期Non-CAL组CAL分级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TE评估9例为CAL Ⅰ级,而CTA评估仅4例为Ⅰ级,6例为Ⅲa级,其中1例为TTE冠状动脉无异常。TTE测量的29例KD患儿的LMCA Z值较CTA小(P<0.01),而LAD Z值较CTA大(P<0.05);另外,急性期CAL组TTE显示分别有5例LMCA Z值和3例RCA Z值正常,但CTA均显示其Z值异常(P<0.05);急性期Non-CAL组TTE显示4例患儿LMCA Z值正常,而CTA显示其Z值异常(P<0.05)。结论 对于急性期发生CAL但恢复期TTE检查正常或急性期未发现CAL而恢复期TTE疑似CAL者不宜单纯采用TTE评估CAL,而应给予CTA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持续冠状动脉病变对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探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检测在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心悸以及各类偶发早搏的患儿为对照组,KD并发持续左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为KD组,均予以ATP 160 μg· kg-1·min-1持续静脉注射,共6 min。运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 在ATP注射前后的舒张期峰值流速(PDV)及平均流速(MDV),并通过计算比值得出相应CFR(PDV)和CFR(MDV)值。结果 对照组纳入25例,CFR(PDV)和CFR(MDV)值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596, 0.591, P=0.002, 0.002);<2岁、~8岁和>8岁组的CFR (PDV) 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22、≥1.94和≥2.22。KD组纳入8例,静息状态下PDV和MDV值分别为(50.0±15.07) cm· s-1和(35.16±11.52) cm· s-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 0.015);而CFR(PDV)和CFR(MDV)值明显降低,分别为(1.67±0.38) cm· s-1和(1.69±0.47) cm· s-1(P=0.002,0.018)。与对照组比较,KD组7/8例(87.5%)患儿CFR(PDV)值显著降低。结论持续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KD患儿CFR值显著降低,TTDE检测患儿CFR具无创、安全和便捷的优点,对于KD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随访与临床诊断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可靠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4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诊治的各种先心病患儿62例,其中男23例,女39例,年龄16d至12岁4个月。应用Philips/SONOS7500超声诊断仪,采用VanPraagh“节段分析法”和局部解剖学的剖视方法进行RT-3DE检查,以心血管造影和(或)手术诊断为金标准,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2例均获得较满意的三维容积图像,在心内解剖结构及近心端大血管走行方面能提供更丰富准确的空间解剖信息。RT-3DE在主要畸形的诊断方面与CDE一致率达98.4%。RT-3DE修正或补充CDE的诊断6例(9.7%)。结论RT-3DE能对各种小儿先心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所引起的冠状动脉扩张(CAD)以及冠状动脉瘤(CAA)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KD患儿冠状动脉开口和内径,并动态观察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46例KD患儿,41例患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合并CAD 12例,左冠状动脉(LCA)较右冠状动脉(RCA)更易受累及(P<0.05);CAA 4例,均为双侧冠状动脉病变,最大内径10 mm.治疗后6~18 d复查超声心动图,CAD组LCA较治疗前明显回缩(P<0.05),RCA内径无变化(P>0.05);CAA组LCA和RCA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1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进行随访,其中8例CAD冠状动脉内径均恢复正常,1例CAA冠状动脉病变加重,1例CAA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1)在KD所引起的CAD中,LCA比RCA更易受累及,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短期内LCA明显回缩.(2)超声心动图是动态观察KD并发CAD和CAA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远期追踪的价值。方法 选取1999至2007年广州市儿童医院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同时采用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于恢复期进行远期随访。结果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逐层筛选,确定9例KD患儿为本研究的样本。男8例,女1例,急性期发病年龄为1~10岁,平均(4.44±3.09)岁。检查时年龄4~12岁,平均(7.89±2.62)岁。追踪时间1.5~7年,平均(3.44±1.67)年。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示9例患儿中冠状动脉巨瘤5例,冠状动脉瘤3例,冠状动脉扩张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6/9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5/9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双侧主干冠状动脉瘤4例,同时伴远端动脉瘤3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1处,并冠状动脉扭曲,狭窄或充盈缺损3处,附近侧支血管形成1处;左前降支动脉瘤、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循环形成1例,冠状动脉扩张4例。与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 ,冠状动脉造影新发现冠状动脉远端瘤3处,右冠状动脉远端狭窄2处,左前降支狭窄1处,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1例。5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均发现相应冠状动脉支狭窄或充盈缺损表现;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冠状动脉造影仅见轻度冠状动脉扩张。结论 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特别是动脉瘤造成的心脏损害可长期存在。对于远期追踪观察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具无创、安全可靠的优点,是判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形态、数目及严重程度,特别对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及远端病变能做出准确的评估。两种方法结合检查对KD冠状动脉损害的远期追踪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到川崎病(KD)患儿脑利钠肽(BNP)的水平变化,并与肌钙蛋白Ⅰ(cTnⅠ)比较,探讨其在K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KD患儿2l例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KD组及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cTnI浓度,并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冠状动脉内径。结果KD患儿血浆BNP水平[(517.26±213.4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37.55±7.56)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TnI浓度[(0.31±0.17)μg/L]也高于对照组[(0.13±0.04)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KD患儿BNP异常率(100%)明显高于cTnI(47.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浆BNP、cTnI水平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典型KD患儿及不完全型KD患儿BNP及cTnI血浆水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D患儿血浆BNP、cTnI浓度均明显升高,而BNP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血浆BNP水平测定有助于KD的诊断,尤其是不完全型KD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损害(C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42 例KD 患儿急性期、缓解期血清AECA 和ANCA 水平,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了解CAL 发生情况。随机选取20 例因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和15 例外科择期手术患儿分别作为发热对照组和普通对照组。结果 急性期KD 组AECA、ANCA 水平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PPPr=0.88,P结论 AECA、ANCA 可能参与了KD 血管炎及其CAL 的发生。急性期血清AECA、ANCA 对早期难以确诊的KD 有参考价值,ANCA 水平异常增高对CAL 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40 基因两个SNP 位点rs4810485 和rs1535045 的多态性与我国中部地区儿童川崎病(KD)以及动脉损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84 例KD 患儿和206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 的方法测定两个SNP 位点多态性分布。结果 KD 患儿SNP位点rs4810485 的基因型(GG、GC、CC)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NP 位点rs1535045 基因型(TT、TC、CC)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T 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OR=1.592,95%CI:1.182~2.144,P=0.004)。患者中两个SNP 位点多态性均不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均P>0.05)。结论 CD40 基因SNP 位点rs4810485 与KD 无相关性, rs1535045 与KD 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儿病情和家长意愿,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院确诊为典型川崎病(KD)的104例患儿分为乌司他丁组(甲基强的松龙+乌司他丁,n=46)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组(n=58)。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时的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热退时间,再次治疗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周时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沉的变化以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时冠状动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 h乌司他丁组患儿体温均正常(100%),正常率高于IVIG组(83%)(PPP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儿童KD没有增加冠状动脉瘤的发生风险;并能大大降低住院费用;与IVIG治疗相比,在KD急性期能更好的控制患儿的实验室指标,缩短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髓系相关蛋白8、14(MRP-8、-14)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循环内皮细胞数(CECs)的关系。方法 选取41 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扩张分为冠状动脉无扩张KD组和冠状动脉扩张KD组,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与KD患儿相匹配的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分别通过ELISA、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MRP-8/MRP-14二聚体含量、单个核细胞MRP-8和MRP-14 mRNA表达水平及CECs。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法分析MRP-8/MRP-14二聚体含量与CECs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扩张KD组患儿MRP-8/MRP-14二聚体含量、单个核细胞MRP-8和MRP-14 mRNA表达水平及CECs均高于冠状动脉无扩张KD组(均P<0.05),且两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RP-8/MRP-14二聚体含量与CECs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 MRP-8、MRP-14表达增高在K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与CECs增高显著相关,是引起KD患儿血管损伤、冠状动脉扩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基因内含子1 中c.212-37insC(rs3832879)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相关性。方法 40 例KD 患儿纳入该研究,其中16 例并发CAL;26 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测序技术对研究对象FGF23 c.212-37insC(rs3832879)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 40 例KD 患儿中,14 例(35%)患儿具有c.212-37insC(rs3832879)多态性,26 例对照组儿童中6 例(23%)具有此位点多态性,两组间比较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 例伴CAL 的患儿中9 例(56%)具有c.212-37insC(rs3832879)多态性,24 例未并发CAL 患儿中5 例(21%)具有此位点多态性,伴CAL 的患儿与不伴CAL 患儿两亚组间比较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OR=4.89,95%CI:1.21~19.71)。结论 基因FGF23 c.212-37insC(rs3832879)多态性可能与儿童KD 的发生无相关性,但与KD 患儿CAL 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KD 患儿45 例,其中冠状动脉损伤(CAL)患儿18 例,未合并CAL 患儿27 例;另选取健康儿童2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血脂四项,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 合并CAL 与未合并CAL 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其水平均低于恢复期(P<0.01).在急性期与恢复期,CAL 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CAL 组(P<0.05).合并CAL 与未合并CAL 组血清TC、HDL、LDL 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KD 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C、TG、CRP 水平及CAL 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r 分别为0.31、0.30、0.34、0.35,均P<0.05.结论 KD 患儿存在血脂紊乱及低脂联素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的结果;血清脂联素增加与CAL 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95例KD患儿的病历资料,将其分为并发CAL 组(n=284)和未并发CAL 的对照组(n=611),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KD 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男性、发生CAL 以外并发症、不典型K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IVIG 治疗前发热时间>5 d、血清降钙素原(PCT)增高为KD患儿并发CAL 的独立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1.712、2.028、3.655、2.912、1.350、1.068,均POR=0.931,P结论 男性KD患儿、不典型KD 患儿以及发生CAL 以外并发症、发热时间较长、IVIG 治疗抵抗的KD患儿并发CAL 的风险较高。血清PCT与ALB预测KD患儿并发CAL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8.
刘凡  丁艳  尹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12):1109-1112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中表达的特点和意义。方法 选取使用IVIG治疗的KD患儿271例,其中IVIG敏感型252例,IVIG无反应型19例;发生冠脉扩张的患儿7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6例。ELISA法检测血浆sICAM-1水平,同时实验室检测全血WBC、中性粒细胞、CRP、血清谷草转氨酶、血钠和血钾水平。结果 IVIG治疗前,敏感型及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亦高于敏感型患儿(P<0.05);IVIG治疗后24~48 h,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高于敏感型患儿(P<0.05);IVIG治疗前,IVIG敏感合并冠脉扩张患儿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IVIG敏感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IVIG无反应合并冠脉扩张患儿sICAM-1水平亦明显高于IVIG无反应合并无冠脉扩张患儿(P<0.05);无反应型患儿sICAM-1水平与治疗前后WBC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分别r=0.7562、0.8435,均P<0.01),与治疗后CRP水平变化亦呈正相关(r=0.8936,P<0.01)。结论 高水平的sICAM-1表达可望作为预测KD患儿对IVIG反应情况及发生冠脉扩张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IAM1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其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诊断为KD的患儿188例为KD组,同期选取197例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PCR-RFLP方法测定TIAM1基因2个SNP位点rs2833188和rs2833195的多态性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KD组SNP位点(rs2833188)的基因型(AA、AG、GG)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SNP位点(rs2833195)基因型(CC、GC、GG)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且KD患儿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5)。SNP位点(rs2833188)的多态性和KD患儿结膜充血的易感性相关(P=0.011);而SNP位点(rs2833195)的多态性与KD患儿皮疹的易感性相关(P=0.021)。结论 TIAM1基因的SNP位点rs2833195的多态性与KD的易感性相关;SNP位点rs2833188和rs2833195的多态性可能与KD患儿的部分临床特点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分为存活组(n=12)和死亡组(n=1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暴发性心肌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4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中,入院首发症状为消化系统症状者14例,神经系统症状12例,呼吸系统症状1例,循环系统症状2例。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脑钠肽水平均升高;左室射血分数减低22例(92%);心胸比值增大1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ST段改变11例,室性心律2例。死亡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存活组(PPOR=7.418,P结论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是暴发性心肌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