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确诊为NPH 的122 例患儿,按胎龄分层后,随机分为HFOV+PS 治疗组(简称试验组)和单纯HFOV 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61 例。两组患儿均在发生NPH 后行HFOV,试验组在行HFOV 后2~4 h 给予气管内注入PS,然后继续HFOV。观察两组患儿上机时及上机后6、12、24 h 的血气分析、OI 值、PaO2/FiO2(P/F)值的动态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上机时间、并发症和治愈率。结果 试验组在上机后6、12、24 h 的PaO2、PaCO2、OI 值、PaO2/FiO2(P/F)值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及上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愈率(87%)与对照组(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 联合PS 治疗NPH 可以改善氧合,缩短NPH 时间及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与单纯HFOV 相比并不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O)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HRF)的疗效。方法 116例HRF患儿随机分为三联组和二联组,各58例。三联组采用HFOV、PS联合iNO治疗;二联组采用HFOV 联合iNO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的血气分析、PaO2/FiO2(P/F)、OI值和肺动脉压力(PA)的变化,比较不同P/F值、OI值和是否合并PPHN患儿的治疗结局。结果 三联组的上机时间和iNO治疗时间均短于二联组(P<0.01),且治疗后24 h、48 h的血气指标PaO2 、PaCO2均优于二联组(P<0.01)。三联组合并PPHN的患儿治疗后24 h、48 h的PA值均较二联组下降明显(P<0.01)。在P/F值≤50的病例中,三联组的治愈率优于二联组(P<0.05);两组死亡者的P/F值均低于存活者(P<0.01)。在OI值≥40的病例中,三联组的治愈率优于二联组(P<0.05);两组死亡者的OI值均高于存活者(P<0.01)。三联组合并PPHN患儿治愈率优于二联组(P<0.05)。三联组住院时间较二联组缩短(P<0.01)。三联组总治愈率高于二联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中两组均未监测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HFOV、PS和iNO三联治疗较HFOV和iNO二联治疗新生儿HRF更为有效,可显著改善氧合,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尤其是为患严重肺部疾病合并PPHN,且P/F值≤50或OI值≥40的病情极危重患儿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新生儿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并发肺出血 (N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重型MAS并发NPH患儿48例,回顾性分析HFOV+PS (试验组,n=25)和单纯HFOV (对照组,n=23)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 (OI)、PaO2/FiO2 (P/F)值、肺出血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转归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6、12、24、48h的PaO2、OI值及P/F值均要优于对照组 (P < 0.05);试验组的呼吸机治疗时间、NPH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 0.05);试验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OV联合PS能更好地改善患儿氧合功能,缩短NPH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常频机械通气(CMV)与高频机械通气(HFOV)在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 - 2009年12月收入NICU进行机械通气的64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CMV组(32例)和HFOV组(32例),对比两种通气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上机前(0 h)的pH值、PaO2、PaCO2、PaO2/FiO2、O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上机后在2、12、24、48 h时间点上,除上机后48 h的pH值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儿的平均上机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30,P < 0.01);两组患儿上机后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1,P < 0.05);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3,P < 0.05).结论 重症MAS的治疗可首选HFOV,HFOV治疗重症MA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中国19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儿或近足月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判断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1例重症MAS患儿在生后36h内入选试验,随机分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PS,n=31)和对照组(C,n=30)。PS首剂给药量为200mg/(kg·w),重复给药时追加剂量为200、100、100mg/kg。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为PS治疗后24h氧合指数(OI)小于10,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较用药前基础值增加100%;次要评估指标为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出院的患儿数。结果两组患儿一般临床特征相似。在随机化治疗后24h,与C组相比,PS组平均OI值降低(10.9vs.8.1)、有较多患儿a/APO2较基础值增加100%(48%vs.83%,P<0.01)、PaO2/FiO2曲线下面积更大[(3762±1877)vs.(2715±1644)mmHg·h(P<0.05,1mmHg=0.133kPa)]。在治疗的3、7天,上述参数PS组仍优于C组。两组间在机械通气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MAS能改善氧合,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气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接受HFOV治疗的23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HFOV组),其中19例明确诊断后立即应用HFOV治疗,另4例因常频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出现气胸后改为HFOV。选取同期23例接受常频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气胸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上机前、上机后1 h、12 h、24 h、48 h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以及上机时间、气胸吸收时间、合并症及转归。结果:两组呼吸机治疗后与上机前比较OI明显降低,a/APO2明显升高(P<0.05)。HFOV组上机后1 h、12 h、24 h、48 h OI低于对照组,a/APO2高于对照组,(P<0.05)。HFOV组上机时间、气胸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HFOV组治愈22例,对照组治愈21例。两组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均在使用抗生素后治愈。结论:HFOV能更好地改善新生儿气胸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上机和气胸吸收时间,较常频通气治疗患儿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 (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 (CMV+PS)、常频机械通气 (CMV)3种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ALI/ARDS新生儿136例 (ALI73例,ARDS63例),其中HFOV+PS组45例,CMV+PS组53例,CMV组38例,前两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 (70~100mg/kg)。分别检测机械通气0h、12h、24h、48h、72h的PaO2、PaCO2、PaO2/FiO2、氧合指数 (OI)、呼吸指数 (RI)。结果 机械通气12h、24h、48h时HFOV+PS组的PaO2高于CMV+PS组和CMV组,PaCO2低于CMV+PS组和CMV组 (P < 0.05);在机械通气12h、24h、48h、72h时HFOV+PS组PaO2/FiO2高于CMV+PS组和CMV组,OI、RI低于CMV+PS组和CMV组 (P < 0.05);HFOV+PS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均低于CMV+PS组和CMV组 (P < 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纯CMV以及CMV联合PS治疗相比,HFOV联合PS更可改善ALI/ARDS新生儿的肺功能,缩短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按照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气管内应用PS 对胎龄≥ 35 周及氧合指数(OI)在10~20的RDS 患儿的有效性。治疗1 组(n=58)入院6 h 内应用PS 50 mg/kg,治疗2 组(n=58)在入院6 h 内应用PS70 mg/kg,对照组(n=59)在入院6 h 内不给予PS,入院6 h 后若单纯应用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后病情无缓解应用PS 50 mg/kg,各组用药后观察12 h 无缓解可以给予第二剂PS 50 mg/kg。结果 3 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组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时间低于治疗1 组和对照组,且治疗1 组低于对照组;治疗2 组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肺炎比率低于治疗1 组和对照组;治疗1 组和治疗2 组的PS 2 次及以上应用率、最高OI 值、CPAP 应用时间及气漏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足量应用PS 可减少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PS 2 次应用、住院费用及RDS 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辅助治疗羊水吸入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肺氧合功能变化.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羊水吸入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40例分成两组,其中20例为治疗组,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气管插管后,从气管插管内注入PS(固尔苏Curosuff,初始剂量100~200 mg/kg),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变化.结果 治疗后1、12、24及36 h,治疗组OI均低于对照组,a/AP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病程包括上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PS辅助治疗严重羊水吸入性肺炎,能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肺内源性与肺外源性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ALI患儿,按病因分为肺源性组与肺外源性组,均予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机械通气以及PS气管插管内注入,在PS治疗前后监测肺顺应性以及氧合指数(OI),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及预后.结果 使用PS前,肺源性组(21例)肺顺应性低于肺外源性组(31例)[(0.23&#177;0.09)比(0.34&#177;0.12),P<0.05];使用PS后,两组肺顺应性改善明显,均先增高,后逐步回落;使用PS后2、24、48 h肺外源性组肺顺应性均高于肺源性组[2 h:(0.60&#177;0.21)比(0.35&#177;0.16),24 h:(0.54 &#177;0.18)比(0.28 &#177;0.13),48 h:(0.55&#177;0.12)比(0.29&#177;0.17),P<0.05];两组患儿OI在使用PS后均明显改善,使用后2、24、48 h肺外源性组明显低于肺源性组[2 h:(15.1&#177;2.8)比(20.3&#177;3.9),24 h:(18.4&#177;4.2)比(25.2&#177;5.3),48 h:(10.4&#177;5.6)比(16.4&#177;4.4),P<0.05].肺源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肺外源性组,病死率高于肺外源性组(P<0.05).结论 新生儿肺源性与肺外源性ALI存在肺顺应性的差异;肺外源性ALI对PS治疗的反应优于肺源性AL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InSure 技术治疗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InSure 技术治疗的71 例RDS 极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成功组42 例,失败组29 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并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InSure 技术失败率为41%。失败组在出生体重、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经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成功组(PP2、PaO2/FiO2、PaO2/PAO2 均明显低于成功组(P2 较成功组明显增高(POR=22.240、95%CI=2.124~232.901)、PaCO2>54 mm Hg(OR=9.360、95%CI=1.958~44.741)、及PaO2/FiO2OR=6.570、95%CI=1.027~42.003)是InSure 技术治疗RDS 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失败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BPD 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功组(P结论 InSure技术治疗极早产儿RDS 失败的高危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高PaCO2 及低PaO2/FiO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NIPPV参数的初始设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00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NIPPV组(n=50)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n=50),比较采用NIPPV或NCPAP初始呼吸支持治疗NRDS时,在改善CO2潴留、改善氧合、减少再次气管插管率和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率、减少有创呼吸支持时间,减少需氧时间以及并发肺气漏、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有无差异。结果 在给予无创呼吸支持1 h和6 h时,NIPPV组在减轻CO2潴留、改善氧合方面明显优于NCPAP组(P2>0.21时间(均PPP>0.05)。结论 初始即予NIPPV呼吸支持治疗早产儿NRDS,临床有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剂型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改善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出生4 h内发生NRDS的早产儿184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6例:PS+布地奈德气雾剂持续喷入组(简称气雾持续组)、PS+单剂布地奈德液体剂型组(简称液体组)、PS+布地奈德气雾剂单剂喷入组(简称气雾单次组)、单用PS组。比较4组治疗后动脉血气的变化及治疗后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率、辅助通气时间、重复使用PS率及BPD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2~4天4组pH、PCO_2、氧合指数(FiO_2/Pa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改善效果依次为气雾持续组、液体组、气雾单次组、单用PS组。气雾持续组辅助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其他3组(P0.05),液体组明显短于气雾单次组及单用PS组(P0.05)。4组治疗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率、重复使用PS率及BPD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气雾持续组这3个指标的发生率均最低,其次为液体组。结论气雾剂型布地奈德持续喷入联合PS治疗NRDS的疗效优于单剂液体剂型,但两者在降低BPD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触发同步性、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1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先后给予NAVA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通气各60 min,在模式选择顺序上采用随机化处理。比较不同通气模式中患儿生命体征、触发同步性和血气指标、呼吸力学参数。结果 NAVA模式下吸气触发延迟时间较SIMV模式明显缩短(P0.05);2种模式下动脉血pH、PaCO2、PaO2、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NAVA模式时自主呼吸频率、气道峰压、膈肌电活动信号和呼吸做功均较SIMV模式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与SIMV模式相比,NAVA模式能改善触发同步性,降低气道峰压,并减少膈肌负荷和呼吸做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7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和NCPAP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I)、pH值、PaCO2、呼吸支持时间、并发症、成功率、住院病死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实际纳入研究对象62例,其中NIPPV组32例,NCPAP组30例。在无创通气治疗后1 h,NIPPV组OI高于NCPAP组(P<0.05),而pH值和PaC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PPV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ET)比例低于NCPAP组(P<0.05)。NIPPV组患儿治疗成功率高于NCPAP组(P<0.05),但两组呼吸支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气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BPD发生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NCPAP相比,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早产儿行MVET比例。但尚不能证实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早产儿住院病死率和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并发新生儿肺出血(NPH)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5例MAS并发NPH患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住院未并发NPH的MAS患儿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转归。结果 观察组生后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气漏综合征及休克的发生率、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C反应蛋白和氧合指数(OI)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OI值早期诊断NPH的ROC曲线下面积0.959(95%CI:0.929~0.988,P < 0.001),临界值为10.05,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6.7%。在治愈出院的患儿中,观察组的呼吸机时间、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 0.05)。结论 MAS并发NPH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气漏综合征和休克的发生率更高;OI值或可作为MAS并发NPH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Ai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performed in 19 Chines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xogenous 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severe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 (MAS) in term and near‐term neonates. Methods: Sixty‐one term infants with severe MA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surfactant or a control group within 36 h after birth. The infants in the surfactant group (n=31) received an initial dose of porcine lung‐derived surfactant (Curosurf®) at 200 mg/kg, and repeated doses of 200, 100 and 100 mg/kg were given at 6–12 h intervals to a maximum of four doses if oxygenation index (OI) deteriorated by >2 from baseline. The primary outcomes were a reduction of OI to less than 10 and an increase of the pre‐treatment a/A PO2 ratio of 100% over baseline 24 h after surfactant treatment. The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to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Results: The gener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similar. There was a trend for surfactant‐treated infants to have an improvement in arterial oxygenatio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t 24 h, the surfactant group had a lower mean OI (8.1 vs 10.9), more infants with a 100% increase of a/A PO2 (83% vs 48%, p<0.01) over baseline, and a larger area under the curve for PaO2/FiO2 over baseline (3762±1877 vs 2715±1644 mmHg.h, p<0.05). Repeated measures of these parameters were also in favour of the surfactant group during 24 h to 3 and 7 d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p<0.05).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mean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cidence of major complications and number of surviv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rapy improved oxygenation in the study subjects, suggesting that surfactant may have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MAS in term and near‐term infa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 对31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持续主流PetCO2监测,并同时配对检测85例次动脉血血气分析,评估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31例机械通气新生儿PetCO2均值(41±10 mm Hg)低于PaCO2均值(46±11 mm Hg)(Pr=0.92,Pn=48)时,PetCO2和PaCO2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85,Pn=37)时,PetCO2和PaCO2也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P结论 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PetCO2和PaCO2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