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发病率逐年增高,腔内成形术治疗LASO的近期效果满意,但中远期的再狭窄率较高。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全程,因此探讨炎症反应对LASO腔内治疗术后的影响,炎症因子对术后再狭窄风险的预测作用及如何通过控制炎症反应来降低术后再狭窄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腔内支架治疗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支架术后再狭窄是腔内支架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如何有效治疗支架术后再狭窄成为近来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早期抗凝和溶栓、再次球囊成形和支架治疗等腔内技术以及开放性手术等.因再狭窄与支架术后再闭塞的临床过程密切相关[1],因此本文对其一并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获治疗成功,术后切口处皮下血肿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远端栓塞及急性血栓形成病例的发生,随访2-12个月,出现再狭窄病例1例,经再次血管腔内治疗后好转。结论杂交手术是治疗多节段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是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临床表现。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成形术等, 但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有较高的发生率, 严重影响手术疗效和患者的预后。本文就LEASO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最新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对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早期预防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内容包括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西医治疗措施,中西医结合药物降糖、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方面作用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发生,中西医结合药物延缓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进展,中西医结合药物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再狭窄发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评价,经胭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临床诊治(综述),颈外静脉移植治疗注射毒品所致的假性股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50年间,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和治疗有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发展尤其迅速。手术技术在动脉重建和吻合口再狭窄的防治上没有大的突破,而手术联合血管腔内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分析复合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采用外科手术联合腔内治疗的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96.6%,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6.9%,术后截肢率6.9%,无出血事件及感染。患者随访1~4年,5例患者出现再狭窄,3例行再次干预,无疾病或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复合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安全且有效,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及联合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多阶段闭塞及手术后再狭窄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4例患者采取单纯的腔内治疗、(4例例单纯气囊扩张,20加行内置支架),24例采用腔内治疗联合人工血管旁路术及人工血管吻合口狭窄支架术。48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增大,静息痛消失或减轻,肢体末端溃疡愈合。ABI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46例获3~82个月随访,43例情况良好。结论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合理选择血管腔内治疗、腔内治疗联合人工血管旁路术及人工血管吻合口狭窄支架术,可降低并发症率及病死率,术后血管通常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的治疗方式因其再狭窄(ISR)率较高,而不能令人满意。ISR严重影响支架术后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发生ISR患者往往需要二次手术,但由于费用高、远期通畅效果不佳、支架断裂等一系列问题,预防ISR发生显得尤为重要。舒洛地特对全身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其抗炎、抗血栓、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对防治ISR可能可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就ISR目前诊治的现状及舒洛地特在ISR治疗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